想要知道為何道教為何比不上佛教這想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因為當中涉及古代統治者的利益,兩教之間的教義以及其發展的歷史與背景。
首先,古印度(今尼泊爾)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另一路由海路傳入中國南方,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其在漢代就出現在中國。而道教通過張道陵也在漢代正式建立了教派。
佛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其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道教因為在中國本土宗教,所以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其影響力並沒有佛教這麼深遠和強大。
佛教有4大觀點,第一否定宿命論:佛教認為人有命運,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但是壞的命運可以借著多種善因而改變。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得,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
第二緣起論:《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世界並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
第三反對自殺:佛教認為人身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云何不憶此法?」並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
第四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而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另外道教更傾向於使命感與宇宙,類似於近代的哲學文化。
道教講究順其自然與無為而治。其部分思想與倫理滲透到文學藝術領域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國傳統文藝的審美觀。道教的思維方式造就了國人內斂、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的思想決定了中國人的辯證思維方式;道教奉行的準則形成了寬容謙讓包容開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中華文明經久不衰。
道教是從唐朝李世民開始衰弱。因為在李世民徵戰的路途中,佛教曾經幫助過李世民。之後李世民大力發展佛教。加上佛教的思想有利於統治者對人物精神上的控制。之後幾乎每一個朝代的皇帝都在利用佛教控制其民眾的心理。
佛教在歷史上每朝每代都和統治者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都為統治者所用,這也讓佛教被漢化。而反觀道教並不在乎服務於皇家。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在許多人或許是因為科學進步的發展從而信仰科學,或許是因為現在的工作壓力已經停止了的精神生活的渴求,這讓本就不再廣泛的宗教更加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