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北京 閱讀北京 探索北京 記錄北京 探秘中華文化密碼

2020-12-14 騰訊網

三千年建城,千年建都

一座北京城,藏著半部中國史

十一假期 五天穿越

我們回到忽必烈和馬可波羅的大都

穿行朱棣與玄燁的京師

走過梁啓超與譚嗣同的北京

來到林語堂與老舍的北平

將北京城變成歷史人文課堂

1

穿越千年,走讀歷史現場

用5天走讀

致敬600歲北京城

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11月,北京宮殿建成,永樂皇帝朱棣以之昭告天下,並於1421年初(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在奉天殿接受朝賀,北京變為京師。

建城於公元前1046年的北京,由此奠定了宏麗壯闊的城市格局,成為今日2100萬人生活的母城和14億人國家的中樞。

正如林語堂所言:「所有古老的大城市都像寬厚的老祖母,她們向孩子們展示出一個讓人難以探尋淨盡的大世界,孩子們只是高高興興地在她們慈愛的懷抱裡成長。」

無論你是生活在北京,還是遠道北漂來此,或是在課本中閱讀過她,即使您已經熟悉她的容顏,但是否曾經走進這座母城,觸摸她的肌體,感受她的心跳,探知她的精神與魂魄?

值此北京築城600年紀念日,讓我們一起行走北京,閱讀北京,探索北京,記錄北京,向這座偉大的城市致敬。

作品是最好的導遊

由名作閱讀北京

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這是鬱達夫筆下《故都的秋》,是老舍筆下《北京的春天》,也是史鐵生筆下的《我與地壇》……

叩訪名家故居,身臨筆下景物,尋訪名作中的故事,北京是我們研讀作品最好的課本。

現場是最好的課堂

用腳步走讀北京

這裡是忽必烈的大都和馬可波羅的汗八裡,是朱棣與玄燁統御四海的京師,梁啓超與譚嗣同為救亡圖存而奔走而犧牲的帝都,也是曹雪芹筆下那座撲朔迷離的「京都」。

三千年建城,千年建都,一座北京城,藏著半部中國史,也藏著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

行走於歷史現場,浸潤於文化情境,北京是我們研習歷史最好的課堂。

古都是最美的故事

用鏡頭記錄北京

古代寶塔、橋梁、樓閣、牌坊、皇后的陵寢,詩人的庭園,這些地方的每塊磚,每片瓦,都充滿了傳聞、歷史、神秘。

在攝影鏡頭裡,在剪輯魔法中,新老北京城的變遷,新老北京人的故事,北京是紀錄片中最動人的題材。

十一人文行走影像課堂,將引導孩子們邁開腳步,行走北京,在歷史現場溫習課程知識,在真實情境中閱讀名家名作,拍攝獨一無二的紀錄片或Vlog,完成假期中最有趣的人文體驗和最有創意的影像作品。

2

為什麼與我們同行?

這是一次穿越之旅

我們將在歷史現場,與古人對話——

多元課程價值

【線路】行走古都北京的核心文化線路,尋訪核心文化遺產,研學線路涵蓋兩大世界文化遺產,十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課程】置身歷史現場,對接中小學課程課本及考查重點,在實地實景中,進行沉浸式學習和開放式探究。

【素養】深入文化情景,沉浸式學習傳統中國禮儀制度、城市規劃、建築美學、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人文知識。

【技能】特設影像記錄課程,全程進行拍攝製作指導。

【成果】5天完成微紀錄片或vlog作品,記錄所見所思所感。

融合四大課程

【語文】實地探訪名家故居,現場走讀課內外名作,在人文行走中提升閱讀和寫作。

【歷史】走讀千年古都,觸摸歷史脈動,在歷史現場和真實情境中探究歷史來路走向。

【地理】探尋城市秘境,解讀歷史地理,構建人文歷史背景下的大地理觀。

【藝術】解析北京古都規制,研習中國傳統建築,欣賞經典紀錄作品,完成自己的影像作品。

三大技能訓練

【創意寫作】撰寫紀錄片腳本,培養生活感知能力,學習創意寫作技能。

【影像傳達】全程微紀錄片課程,get攝影、剪輯、製作全新技能,用影像講述故事。

【社會實踐】深入社會生活,學習人文歷史調查方法,鍛鍊社會綜合實踐能力,並完成微紀錄片作品。

研學成果

◦ 紀錄片|創意作品

全程指導完成紀錄短片或攝影作品集;

推薦參加2020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輔導參加美國國際高中生傳媒大賽等國內外比賽。

◦ 調研報告/學術論文

在學術導師指導下,完成文化遺產田野調查,撰寫調研報告或學術論文。

◦ 個性化成果

我們鼓勵同學在團隊合作成果之外,自定目標和課程,自主探索,完成創造性成果,包括而不限於學術成果、公益成果、紀錄片成果、攝影集等。我們的導師團隊將全力提供輔導和支持。

3

課程行程

D010月1日

接機報到

外地學員可於10月1日報到,本地學員可於10月2日報到

外地學員在北京機場、火車站接機接站

D110月2日

初識古都-皇城內的文脈之地

【人文講座】Old Peking Lost 北京:從3000年到600年

北京,從建城三千多年,到「建城」六百年,再到現代國際大都市,北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到底意味和代表著什麼?

【走讀課程】皇城根兒-中老胡同

北京四合院的建築規制和規矩——在現場導覽四合院中看到更多的北京民俗。

【影像課程】紀錄片選題與故事

1930年代,林語堂寫到:

設計這個城市的是個巧奪天工的巨匠,造出的這個城市,普天之下,地球之上,沒有別的城市可與比擬。既富有人文的精神,又富有崇高華嚴的氣質與家居生活的舒適。人間地上,豈有他處可以與之分庭抗禮?

北京的紫禁城,古代的學府、佛教、道教、西藏喇嘛、回教的寺院及其典禮,孔廟、天壇;社會上及富有之家的宴會酬酢,禮品的饋贈;古代寶塔、橋梁、樓閣、牌坊、皇后的陵寢,詩人的庭園,這些地方的每塊磚,每片瓦,都充滿了傳聞、歷史、神秘。

美哉北京!大哉北京!

在第一天的報到和破冰之餘,我們將通過行走探訪和紀錄片放映,帶你與北京初識,並對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前瞻。

中老胡同

沈從文等文化名人故居(舊門牌中老胡同32號)

中老胡同自明代建都城起就屬於皇城內。明朝皇城北安門內的大街兩側,有兩道「黃瓦牆」,是當時區隔庫署的牆,俗稱「內皇城」。

中老胡同32號(舊門牌),在老北京原本多如牛毛的胡同裡不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院落。1946年從昆明西南聯大復員後,中老胡同32號院是很多北大文科教授合住的大院,許多名字曾與這座大院相聯: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詩人馮至,哲學家賀麟等等。

【參考作品】

沈從文《湘西散記》(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沈從文《雲南的歌會》(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D2 10月3日

天下之中:帝國的秩序與興衰

探訪帝都 核心密碼

【走讀課程】國家博物館-天安門廣場-故宮

【影像課程】攝影:用鏡頭講故事

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展覽眾多,我們將以國博「古代中國陳列」展為重點,它以王朝更替為主要脈絡,以古代珍貴文物為線索,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國歷史進程和璀璨文明。國博的「十大鎮館之寶」——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盆,商代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更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最佳見證。

天安門廣場

明清兩代的天安門廣場,是設在宮廷正前門的宮廷廣場,是舉行皇帝登基、開科取士等重大慶典的地方。

1949年的新中國開國大典以後,「皇家廣場」成為「人民廣場」,站在天安門廣場,我們不僅欣賞它的恢宏壯闊,也可以探究變遷背後的政治意義、歷史邏輯、文化論爭和深遠影響。

故宮600年

北京城600年,亦是故宮600年。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八千多間構成的宮殿群,氣魄宏偉 、規劃嚴整,是中國古代都城規劃藝術的智慧和傳統的最高傑作。

故宮,是昔日中華帝國的最後榮光,也是今日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化名片。

日本記者野島剛認為,「故宮正是了解中國的好教材。光是故宮收藏的文物,便充分反映了中華的歷史……文化反映了中國所有的東西,那麼中國人也通過文化反映了自己的歷史和命運。」

走在故宮的紅牆碧瓦下,穿越600年時空,歷史與現實交織在這座古老的宮殿裡。

【參考作品】

《論語》十二章(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

《禮記》二則 雖有嘉餚;大道之行也(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

《論語》十章(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

《故宮博物院》(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

D3 10月4日

承天之序-朱棣的宏圖大業

北京城中軸線(北段)

【走讀課程】景山公園(壽皇殿、萬春亭、祟禎殉國處)-地安門-萬寧橋-鐘鼓樓

【影像課程】剪輯:玩轉影像魔法

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奪得皇位的十八年後,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新建了北京的宮殿城池,並正式遷都北京,從而奠定了北京的基本格局。

朱棣可謂是北京城的「總設計師」,這座城市繼承了數千年以來中國的建都理念,是中國都城建設的最高成就。尤其以一條中軸線,如同中樞脊梁,統領了北京全城均衡對稱的平面布局,體現了「天子居中」的禮制思想。

北京是中央之國的核心,中軸線是北京城的核心,中軸線宏闊、連續的空間序列、建築遺存是北京作為都城最為精華和核心的部分,是古代中國的王權象徵、禮制秩序、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和結晶。

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的預備清單,中軸線的保護成為整個北京老城保護的核心內容。

景山公園

遼金代為宮苑堆土,元代稱青山。明代營建北京城,依據「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之說,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當有山。故將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積在「青山」,形成五座山峰,亦稱「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將「萬歲山」改稱「景山」。

萬春亭

景山萬春亭坐落在景山主峰 ,是景山標誌性建築 。景山山脊上有五座亭子為乾隆十五年 ( 1 7 5 0 )修建 。其中 ,萬春亭居中峰 ,又是北京城的制高點 ,站在萬春亭可以向南北兩個方向領略城市中軸線風採。

明思宗殉國處

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40萬農民起義軍進攻到北京。據記載,夏曆三月十九日,崇禎帝朱由檢在國破家亡的絕望之中,在衣襟上寫下了遺詔:「朕死,無面目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就在景山東坡的歪脖老槐樹下自縊身亡。

鐘鼓樓

鐘鼓樓曾是明清北京城的報時中心,也是北京中軸線的北端。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司時的公共建築。鐘鼓樓的晨鼓暮鍾,規制著整個城市的作息和秩序。

我們將在這裡了解古人如何頒時授禮,並依時序而生活;也將了解近代的「時間革命」,認識我們如何從古代的頒時授歷進入現代的「世界時間」和「北京時間」。

【研習重點】

以故宮紫禁城為空間線,認知帝都北京的空間格局、禮制秩序

我們將登景山總覽北京中軸線和紫禁城的布局,研討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天子居中」的禮制觀念、都城營造理念及元明清三代的北京都城建設歷程。同時在明亡清興的歷史現場,研討中國王朝興衰更替的規律與教訓。

D4 10月5日

敬天法祖-乾隆的郊祀祭天

北京城中軸線(南段)

【走讀線路】永定門-天壇-先農壇-大柵欄-御道-正陽門

【影像課程】作品剪輯與成片

「帝王之事,莫大於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

在中軸線的南端,是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在幾千年「君權天授」思想傳統中,天子壟斷「皇天上帝」最高祭權。明清兩代,有22位皇帝舉行過654次祭祀活動。清朝君王中祭天最多是乾隆159次,其次是康熙88次。

中軸線南段,以永定門到正陽門的御路為軸延展,可以瞻仰天壇、先農壇傳統郊祀文化的莊嚴,也可以領略到前門老北京平民文化的繁盛。

永定門

永定門永定門位於中軸線最南端 ,由城樓 、箭樓 、甕城組成 。城樓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永定門成為外城七門中規格最高的一座城門 。1950年 代,為打通北京交通 ,先後將甕城、城樓 、箭樓拆除 。2004年 ,根據 2 0世紀初對永定門的測繪 ,重新復建了永定門城樓 。

天 壇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建成天地壇,合禮皇天后土。明嘉靖年間,又在北郊建方澤壇(即地壇),東郊建朝日壇(日壇),西郊建夕月壇(月壇)。

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祭天場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建築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核心宇宙觀,也是君權天授的合法性的象徵。

先農壇

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先農 、山川 、神祗 、太歲諸神的場所 。在先農壇內 ,還有皇帝視察農耕的觀耕臺 ,以及皇帝示範親耕的「一畝三分地」 。

前門大柵欄

正陽門以南,皇城牆外即為外城,為清代旗漢分居後漢人生活的地方。位於此處的大柵欄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和最繁榮的娛樂場所,是天子腳下庶民生活的寫照。大柵欄的老字號、天橋的三教九流,講述著老北京最精彩的故事。

正陽門

正陽門俗稱前門 ,也是北京內城正門 ,曾是皇帝出行的專用城市,擁有北京城最大的甕城和最雄偉的箭樓 。

正陽門之北,是帝國肅穆莊重的宏大敘事,正陽門之南則是民間五方雜處的生活場景。

【研習重點】

學習中國古代的天地觀念和郊祀文化

觀察明清至今日北京城市格局演變

領略北京南城的傳統市民文化

【參考作品】

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

梁思成《中國建築物的特徵》(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

D5 10月6日

北京根脈-老舍的精神故鄉

胡同:老北京的精神祠堂

【走讀線路】東四胡同博物館-東四歷史文化街區-史家胡同博物館

【影像課程】作品展映與結業儀式

「胡同」一詞源於蒙古語,北京老城胡同多形成於13世紀元大都時期。

大大小小的胡同,不只具有明清時代風貌,也可見民國、新中國的時代印記。

目前,北京老城胡同僅存不足千條。若干胡同在大街兩側排開,使縱橫交錯的大街構成了棋盤式的老北京。

這裡是老舍的祖輩生長的家園,也是林語堂眷戀的精神故鄉。胡同與坐落在胡同裡的四合院,便成為老北京的城市肌理和基本細胞,是北京的根脈和韻味之所在。

東四胡同博物館

東四在元代已形成繁華商業區,是全城三大商業中心。「東四」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街區,既擁有清晰的歷史文脈,經典的四合院落,也保留了規矩的道路系統,完整的「魚骨」式胡同肌理,是北京舊城典型的院落與街坊生長模式。

東四胡同博物館,原為1940年建成的老四合院,重現了「四九城」的濃鬱歷史風貌與人文特色,成為傳承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成為老北京精神的棲息地。

史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24號院,曾是著名作家、民國伉儷凌淑華女士和陳西瀅先生的故居。這座四合院的大書房曾是當時文人們聚會交流的熱門場所之一,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胡適、齊白石等都曾是「大小姐書房」的客人。

史家胡同博物館,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一座記錄史家胡同歷史與文化、承載老北京記憶的胡同博物館,也被稱為「老北京的精神祠堂」。

【參考作品】

老舍《茶館》(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

老舍《北京的春節》(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老舍《駝駝祥子》(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七年級下冊)

圖:本次研學活動主講人、史家胡同博物館的策劃人和推動人胡新宇,為英國劍橋公爵威廉王子講解史家胡同博物館。

4

導師團隊

誰帶你探索北京

胡 新宇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者

他曾經是英國王儲慈善基金會(中國)中國代表,對老北京胡同文化有著深沉的熱愛和深入的研究,曾為多國政要講解老北京胡同文化,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威廉王子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區首席大臣魯迪·維爾烏特(Rudi Vervoort)等。

胡新宇現任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也是四合書院共同創始人。

魏祺 90後新銳歷史老師

北京陳經綸學校高中歷史教師,熱眏紀錄片《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六位主角之一。

他的歷史素養和口才在90後中出類拔萃,以創新性的教學方式讓枯燥的歷史課生動而深入,並且帶學生們走出課堂,知行合一,進入歷史現場行走研學。他的故事被拍攝為紀錄電影《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於2019年11月登陸院線熱映。

王海安 紀錄片導師

2012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導演。

主要作品:

2012-2014,紀錄片《進攻張高村》《信仰張高村》《詩歌張高村》,入選臺灣國際紀錄片節、香港華語電影節、中國獨立電影節、北京獨立電影節、慕尼黑戲劇節等。

作品曾被紐約大學、杜克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哥倫比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多所學校收藏。

2015年CCTV9大型歷史類紀錄片《鶴舞邙山》,助理導演,副導演。《鶴舞邙山》獲得國內多項紀錄片獎項。

2015年洛陽市城市形象宣傳片《尋夢》,任執行導演。宣傳片獲得國內宣傳片金獎,網絡點擊量過8000萬。

2016年中韓合拍的三集自然類紀錄片《氣候的反擊》,任分集導演,製片。

2017年CCTV9探險類紀錄片《深探中國第一長洞》,分集導演,獲國內十佳紀錄片和最佳攝影獎。

2017年郝蕾擔綱的電影《春潮》紀錄片導演。

劉瑞祺 紀錄片助教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傳播學碩士 口述歷史紀錄片《離京六十年》導演。前知名網際網路媒體責任編輯,前《文藝生活周刊》主筆。

唐建光 總策劃

新歷史合作社總編輯,主要從事口述歷史、公共歷史和歷史應用

曾任中國新聞周刊主筆、時政部主任

2007年,創辦《看歷史》雜誌並任主編

2011年開始,《看歷史》雜誌發起「全國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鼓勵中學生從自己的身邊記憶開始記錄歷史。每年吸引數百所學校數萬名中學生參與

2014年開始,新歷史合作社策劃執行北京永源公益基金會「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已進入全國150所高校,支持數百個學生團隊參與口述歷史。

5

研習營活動信息

活動信息

營期:10月2日-6日(共5天)

招募:單飛或親子

(建議學生年齡10歲以上,學習效果最佳)

人數:15人成營,不超過20人

費用:A:全程學員(含住宿5晚)

4680元/人

B:走讀學員(不含住宿、早餐)

4000元/人

(註:大小同價。如家庭需住標間、三人間無需補住宿差價)

費用詳情:

費用包含

課程費:參營期間所有標準活動費用

住宿費:營期所有標準住宿費用(雙人間)

餐飲費:營期每日早、午、晚三餐

交通費:全程大巴費用(從成都起止)

保險費:旅行社責任險、旅行意外險

課程材料費用

費用不含

營員從各地到集合點的交通費

營地及營期外其它住宿費、餐飲費

私人消費:特別餐飲費、私人購物及個人活動項目等

上述 「費用包含」未列明的一切額外費用

取消條款:

1.本營15人成營,主辦方如因報名不足取消活動,將在開營前15日前通知,並退還全部費用。

2.本營因天氣、交通、疫情、政策等不可抗力而取消,主辦方將退還全部費用。

3.報名者在開營前30天以上退營,主辦方退還全部費用;開營前15天以上退營,扣除費用的30%後退款;開營前15天以內退營,不予退款,可轉讓名額,但受讓者應符合本營規定的報名條件。

其他說明

器材配

1.學員入營後將按每組4-5人分組(家庭可單獨成組)進行學習和拍攝,全營配備2臺教學用攝像機。

2.課中有航拍、攝像、剪輯課程,建議營員自帶具有攝像功能的單反像機或攝像機、三腳架、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碟等。

智慧財產權約定

本項目中完成的集體成果和作品,智慧財產權為團隊集體所有。

本項目中完成的個人成果和作品,智慧財產權歸個人所有。

對於本項目中由老師指導完成的素材和作品,主辦方享有免費傳播權和使用權。

課程與師資說明

課程內容、行程時間、導師師資等,在保證整體師資和課程質量的前提下可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其他說明

各方責任權利義務,以正式協議為準。

生活標準

【住宿】

我們為學員安排了故宮邊胡同裡獨具特色的青年旅館,上下鋪的4/6人間,不僅安全、溫馨、舒適,還可感受胡同裡極具文化氣息的生活。

【餐食】

早中晚餐每日150元/天/人

作為品嘗北京文化的課程內容,餐食將精選北京及各地地道風味

(根據學員人數,我們將配備4-5位老師,保障學員的教學、食宿以及安全)

課程地點

四合書院

故宮旁,皇城內,中老胡同28號四合書院是我們這次研學營上課的地方。在這樣有故事的四合院裡上課,人文氣息自然浸潤。

這個小而美的老四合院也是大有來頭。曾居住過裘文弨先生,他是民國時期古董鑑定四大家之一。這裡也曾是「一二九運動」倡導人的秘密接頭地點。當時很多秘密會議都是在二進院的北屋召開的,參加人有姚依林、王成、黃敬(俞啟威)等。

者行孫國際青年旅舍

我們為學員安排了故宮邊胡同裡獨具特色的青年旅館,毗鄰故宮、景山公園、北京大學紅樓舊址等知名文化景點。上下鋪的4/6人間,不僅安全、溫馨、舒適,還可感受胡同裡極具文化氣息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中華藏書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辦
    9月7日,第四屆中華藏書文化論壇在京舉辦,本屆論壇以「藏書文化與書香社會」為主題,分設「藏書文化的人文精神與當下傳承」「元典閱讀與文脈傳承的系統建設」「藏書文化與當代民眾生活的重塑」三個分論壇。據了解,論壇由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組委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辦,韜奮基金會全民閱讀促進會、北京華寶齋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古話今語文化有限公司協辦,北京百科嫏嬛書房承辦。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偉光在致辭中指出,藏書文化對於任何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民族都意義重大。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丨文化藝術類——北京汽車博物館「拔草」指南
    北京汽車博物館(以下簡稱「汽博館」)從198個打卡地中脫穎而出榮獲文化藝術類網紅打卡地。 作為一座汽車專題博物館,我們在文化傳承中不斷探索創新。努力成為博物館服務標準化示範平臺,社會公共服務平臺,世界汽車文化交流平臺,文化科普傳播教育平臺,科教、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平臺。2019年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了「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這是繼故宮博物院後,北京地區第二座博物館獲此殊榮的博物館。
  • 北京文博 | 北京長城紅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建築大學召開
    綿延數萬公裡的時空跨度成為人類歷史上的文化奇觀在中華文明史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史上>8月8日,北京建築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與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在北京建築大學西城校區共同舉辦「北京長城紅色文化學術研討會」。之後,專家們圍繞「傳承長城紅色文化,弘揚長城文化精神」主題,從北京長城文化帶遺產保護現狀分析、北京長城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徵、北京長城紅色文化的歷史遺址保護與利用、北京長城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宣傳教育、北京長城抗戰歷史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等五個方面進行深入研討。
  • 北京文化消費季「藝術北京」主題周開啟
    在「藝術·色調」環節,北京當代藝術展藝術總監、策展人鮑棟、紅鼎畫廊運營總監向方舟 、畫廊策展人王濤 、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執行館長、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冀鵬程做客現場,講述了書畫行業展覽如何將藝術蘊含的價值融入人們生活、脈涵養城市氣質。
  • 「行走運河,賦能小康」——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來了!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不僅按下了經濟發展的暫停鍵,人們交往交流的重要載體——文化活動也停擺多時,雖然線上活動豐富多彩,但對線下活動的重啟也是眾望所歸。大運河文化節通過增加戶外活動比例、同步開展線上線下活動等方式,探索後疫情時代文化活動舉辦的新方式新模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北京文博丨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複賽評審結果公示
    2020年11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複賽評審決賽圓滿舉辦。經由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組委會與專家評委組核查評定,共評選出優勝作品35件(套)。
  • 2019北京中秋節文化活動匯總表一覽
    ,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引領社區居民能重拾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火炬,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光彩,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古代教育文化文物展》是一個追溯中國考試文化的教育展,是一個詮釋中國古代教育的文化展,是一個中華文運變遷軌跡的縮影,更是一個中華文脈傳承的聚焦。展覽通過3000餘件中國古代科舉,書院,教育方面的珍貴文物,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再現了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和書院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個個獨特瞬間。
  • 2020北京全民閱讀暨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對於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是推動全民閱讀的排頭兵。十年來,北京以「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為抓手,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下,開展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持續在制度化、常態化、體系化、精品化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重要成效,影響力日益擴大,北京閱讀季已經成為首都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 「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開幕
    昨天上午,「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記者 饒強攝   體現著北京獨有壯美秩序的中軸線變成一首「歌」,隨著中軸線上高低錯落的屋頂,時而高昂清脆,時而渾厚低沉;一步之內,看盡百年中軸變遷,在紫禁城的「建築」裡尋找畫師留下的秘密;穿過大柵欄林立的各式幌子,乾隆五十年御製的「養老銀牌」露出真容……昨天,「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中軸數百年風雲濃縮在1000平方米展廳內。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鑑於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勢,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臺北學者進行視頻致辭與演講,在高雄設分會場,海內外暨兩岸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在為期兩天的議程中將以參加主會場和分會場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共襄盛舉。應邀出席北京主會場的學者100人,臺北、高雄多形式與會者共50人。
  • 全民閱讀惠,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啟動「書香北京」主題周
    11月18日下午,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書香北京」品牌周暨「全民閱讀惠」大型推廣活動在北京圖書大廈盛大開啟。市文資中心副主任禹擁軍在致辭中表示,今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積極適應文化消費市場新形勢、新變化,遵循「創新升級、融合求變、提振信心、惠民惠企」的方針,統籌線下、線上兩個市場,特別推出文化品牌興業、文化創新推廣、市場復甦助推、消費智庫研究四大引領行動。他說,推進全民閱讀,提高閱讀質量,離不開市場主體的深度參與,離不開閱讀市場的消費引導。
  • 北京閱讀季「線上閱讀」異彩紛呈
    北京日報記者 路豔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閱讀季全線出擊,大學生讀書節線上讀書活動、書香機關線上讀書活動、書香童年「讀一本書,畫一幅畫」兒童繪畫作品徵集活動,「閱讀」戰疫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視頻講座以「青春閱享會」讀書講座為主,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圍繞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京四個中心建設等主題的圖書,為高校大學生講述精彩老故事。截至目前,視頻講座已在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成功舉辦了十餘場活動。
  • 《北京伽藍記》:行走於北京寺院的歷史之間
    圖書信息作者:釋永芸 嶽紅出版社: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ISBN: 9789866490446內容介紹 本書是永芸法師以北魏名著《洛陽伽藍記》為本,遍訪北京古剎寺廟,展演成北京城的佛教史。
  • 北京首都圖書館「閱讀北京」專區落戶臺灣高校
    正修科技大學圖書館「閱讀北京」專區。(北京首都圖書館供圖)中國臺灣網4月26日臺北訊(記者趙苗青)4月24日,北京首都圖書館「閱讀北京」項目團組來到位於臺灣高雄的正修科技大學圖書館參訪,對近期正式與該校師生見面的「閱讀北京」圖書專區運營情況進行了考察。
  •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 漫讀北京
    11月11日晚,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書香校園大學生讀書節聯合海澱全民閱讀項目組走進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邀請知名作家和文化學者、北京讀書形象大使、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崔岱遠老師,為線下160名師生帶來一場名為《漫讀北京》的文化講座。講座同時在線上直播,1500餘名同學進行了線上觀看。
  • 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啟動「書香北京」主題周暨「全民閱讀惠...
    11月18日下午,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書香北京」品牌周暨「全民閱讀惠」大型推廣活動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共享空間盛大開啟。  市文資中心副主任禹擁軍、市文資中心規劃發展處(產業促進處)處長劉和華,登山家王勇峰、清華大學學者尹鴻、著名編劇胡坤、北京圖書大廈董事長徐洪生、中國書店董事長張東曉,各位書單推介人和圖書平臺、書店代表參加了此次推介會。
  •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將啟動,八大板塊連接運河文化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開幕式將於11月7日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舉行,從11月1日開始,一些戶外的文化活動已經陸續開始。 剛剛,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傑群發布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總體情況。
  • 「2017南京-北京傳統文化研學夏令營」在北京舉行
    7月2日至6日,由共青團南京市委、少先隊南京市工作委員會聯合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主辦,國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青旅遨遊江蘇公司共同承辦的「2017南京-北京傳統文化研學營」在北京圓滿舉行。    南京市團市委活動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組織研學營活動,一方面是傳承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作為南京團市委「向日葵計劃」的文化交流小使者,來自南京10餘所小學的共90名學生,參加了此次北京研學夏令營。小營員們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陪伴中度過5天豐富多彩的文化探索之旅。主辦方通過講授、學習、互動等方式,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中國傳統文化項目。
  • 書香北京:千萬人參與的閱讀盛會
    即便在商業鬧市區,也總有一片安靜的閱讀空間讓人安靜下來。即便在偏遠農村,也一樣會有美好的閱讀活動相伴。捧一本書,聽一場講座,在社區、機關、學校、商場、寫字樓,閱讀的身影已成為北京這座城標誌性的動人畫面,北京書香,濃鬱、芬芳,書香北京,迷人、生動。
  • 讀城行動|行走4大文化遺產地,雲直播帶您3D體驗北京古都文化
    屆時,將邀請文化名人、專家學者擔綱主講,通過直播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北京文化景點,邊走邊看,邊看邊講,雲直播帶您3D體驗北京古都文化。本次「讀城行動」將走訪北海、大柵欄、天壇、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四處著名文化遺產地,讓讀者在居家期間也能一探老北京的前世今生,尋根北京文脈,感受閱讀的「知」與遊走的「行」相融合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