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81分上北師大,新高考選「純文」吃大虧?老師:不止這些

2020-12-17 贏在高中

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課,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組合中,哪些組合好,哪些組合不好?我想並沒有固定答案,一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對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要求都比較高,在不了解孩子學習能力、學科難度、競爭對手和大學要求的前提下,選擇一個適合的組合,並不容易。

在所有組合中,最不被大家看好的組合是哪個呢?很多人都認為是政史地組合。而實際上,無論「3+3」模式還是「3+1+2」模式下,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都是排名前幾位的。政史地組合,為什麼不被看好呢?選擇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呢?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我下面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一分析。

一、「賽道」被搶佔,「文科生」更吃虧了!

有位家長在網上說:「山東實行新高考第一年,政史地組合吃了大虧!」,原來,他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績非常優秀,考了681分,但是只能上北京師範大學,按照往年,這個分數妥妥地上北京大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是因為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後,所有學生都是一起排名的,這個分數雖然看上去很高,但是其實留給「純文科」的專業並不多,而且這些專業,還會被理科生搶佔。比如有個選擇化學生物歷史的學生,雖然是偏理科,如果考出了690分以上的高分,為了能上北京大學,他也可能會選擇歷史專業,而不是理工科專業。

今年山東省高考情況看,選擇政史地純文科組合的學生,最高分排名到了1000名左右了,這個分數和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早已無緣了。

而在老高考文理分科時,有文理科兩個狀元,文科狀元一般在660分左右,而理科狀元,一般都要超過700分,所以文科650分以上,就有機會上北大清華了。

二、賦分模式下,分數的「水分」增加了!

那麼,這個學生真的吃虧了嗎?這倒未必!因為這個分數看起來雖然很高,但是其實和「賦分」有很大關係,這也讓這個分數,出現了很多「水分」。

在老高考時代,實行的是原始分,想文科的文綜,由於主觀性強,能考到240分左右就是「狀元級別」的學生了,也就是說各科平均在80分左右。但是,這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如果在新高考賦分模式下,政史地三科的平均分都會超過90分,所以每一科都會提升10幾分,那麼,這個681分的成績,如果按原始分看,其實也就是在650分左右,這個分數上北師大,也算正常了。

三、報考志願更難了,滑檔的學生更多了!

也正是因為上面的兩個原因,高考填報志願時,最難的就是「政史地」組合的學生和家長了,因為留給他們的選擇本來就不多,他們還不清楚自己的目標大學,是不是被其他學生搶佔了,自己的分數,看上去還行,但是到底縮水多少,自己都沒有數。

今年山東省本科線上,有4萬多學生滑檔,無緣本科,其中滑檔最多的,就是這個政史地組合的學生。

四、數學文理一張卷,對「文科生」的要求更高了!

其實,挑戰不只有這些!因為很多學生,因為理科學不了了,才選擇了政史地組合,這些學生的理性思維相對比較弱,數學自然也不是很好,只是沒辦法「扔掉」而已。

但是, 取消文理分科之後,所有學生使用數學一張卷,這樣不僅增加了數學的學習內容,而且提升了數學考試的難度,以前文科生,可以憑藉文科數學考出不錯的分數,而現在這個「待遇」取消了,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更差了,也嚴重製約了其他科目的發展。

五、哪些學生,適合選擇政史地組合?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要勸退學生選擇這個組合呢?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組合,只要能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規劃未來,正確認識學科,就可以選,那麼,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呢?

我的建議:中等生,如果對於文史類專業或者師範類專業比較感興趣,那麼可以優先考慮這個組合。

為什麼這麼建議呢?其實,對於喜歡文史類專業的學生而言,考上一個好大學更重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11、985大學,進入這些大學,就業的競爭力才能增強。所以,在專業優勢不大或者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考一個好分數,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的分數在550分到600分之間,學習能力自然是沒有問題的,語數外三科也不會差,這樣的情況下,選擇賦分科目,由於你的競爭對手比較弱,所以賦分就會更高,尤其是突破「肚子」,賦分到80+或者90+,都是有可能的,這樣你的分數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從一本院校,提升到211大學甚至985大學,這樣的選擇就是對的。

下面這兩類學生,不建議選擇政史地「純文科」組合:如果你的成績很好,必然超過600分,儘量選擇一門物理,這樣可以拓寬你的「賽道」,保證你大學的質量;如果你的分數在本科線之上,在550分之下,儘量選擇一門偏理科的專業,比如化學或者生物,這樣可以讓你更有機會上本科,如果選擇純文,即便分數到了500分,以很可能滑檔。況且生物和地理的難度相當,選擇生物,可以拓展「賽道」,避開純文科的學生。

如果你對於選課還有什麼疑問,歡迎點擊上面的專欄查看!關注「贏在高三」,獲得更多方法指導。

相關焦點

  • 滬上3/4高中開出至少18張新高考「課程表」,選考純文或純理學生...
    在新高考「考3天」變「看3年」的模式下,剛剛新開學的高中各年級就面臨一件大事:選科選課。上海先行先試「3+3」新高考,對於「語數外」之外的「+3」科目,必須從「政、史、地、理、化、生」中進行「6選3」,由此排列組合產生了不分文理的20種「科目套餐」,如「地化生」等等。
  • 北師大實驗中學李曉輝:新高考給學校帶來的最大挑戰是動態管理
    李曉輝在演講現場7月16日下午,在GET2018夏季教育科技大會論壇上,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教學校長李曉輝分享了他們在新高考選科走班上的實踐。他介紹,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是學校應對新高考的突破口。在班級設置上,採用行政班和教學班相結合的方式,減少走班帶來的管理問題;在科目的選擇上,採用分層、分類、分項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自主權。此外,李曉輝認為,新高考改革下,學生選擇權的增大給學校帶來的最大挑戰是動態管理,不僅教學班一直在變化,而且學生的數據也在不斷變化。
  •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擇了物理,選政治和地理可行嗎?
    新的高考模式下,共有12個組合可供學生選擇。過去的理科學生中,有不少學生的理科成績吃虧在物理上。按理說根據新的高考模式,準高一學生可以避開物理的選擇。但是根據教育部的《選科指引》,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有著大量高校的專業是要求必須選擇物理作為考試科目的。因而,為了能讓自己在將來的高考中,有著更大的專業選擇面,物理還是會成為很多學生避不開的「陰影」。
  • 聚焦「新高考」, 高中選科研討會在南科大舉行!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21年,廣東省將迎來首次「新高考」,有哪些新變化需要關注?為了幫助高中學校適應新的高考改革,把握高考最新形勢。1月16日,「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選科指導研討會」 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來自廣州和佛山組成的高中代表團一行人齊聚南科大。
  • 我敢肯定:2020年山東新高考第一年狀元一定是個選物理化學的孩子
    2020年山東省高考我敢肯定,今年的狀元一定是個純理的孩子,最起碼也是選了物理化學這兩門科目的孩子,而且大概率是男孩子!山東省聯考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家長看一下這次的省聯考一分一段表?
  • 新高考政策下,「物化生」就是高考選科的「王炸」組合?
    一提起高考選科,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選擇「物理+化學+生物」,原因很簡單:可選擇的專業超過97%,受到的限制少,未來就業面廣……然而,新高考改革後,無論是「3+1+2」模式還是「6選3」模式,不能再以片面的因素去選取科目,否則,將會對學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困惑和影響。
  • 她是北京高考狀元,聰明到沒有遊戲夥伴,老師直言跟不上她的思維
    劉倩瑩小學曾在美國上了4年學,初中又在上海讀了幾年書,最後到了高中又回到了北京,在北京的北師大二附中就讀,畢竟在北京參加高考優惠還是很大的,而之所以選擇在北師大二附中就讀,是因為劉倩瑩的父親高中也是在這個學校畢業的。
  • (3+1+2)新高考模式下的12種選科模式的優劣!
    深度分析新高考(3+1+2)模式下的12種選科模式2021年八個省份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實行新高。此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採用「3+1+2」選科模式,該選科模式共有12種選科組合,這麼多組合該如何選擇,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 新高考落地,高一學生如何科學選科?老師這樣說
    2021年高考,是「3+1+2」模式(俗稱「新高考」)在我省落地實施的第一年。12月29日,《河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不僅為2021屆高三考生、家長詳細解讀了「新高考」怎麼考、志願怎麼填報等問題,也為高一年級學生即將面臨的科目選擇提供了借鑑。高一學生選科在即,究竟如何科學選科?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山東省高分滑檔的情況,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
  • 2021這些新高考現象務必重視!新高考省份本科錄取分析
    隨著新高考改革進程推進,2021年將有8省市迎來新高考,其他省份試點也即將啟動。山東省作為第二批試點省份中使用全國卷的大省,是最具代表性的,給全國其他省份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值得關注和重視。  本文全面分析山東省2020新高考選科、錄取情況,供參考。
  • 安徽高考未來不分文理科 高考為語數英+其他科目選三門
    談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要來了「安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經制定完畢,也經過教育部備案了,教育部總體對方案給予了肯定,很快就會公布方案。」李和平告訴記者,按照教育部最新規定,安徽的高考改革統一調整為2018 年開始,也就是說2018 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到2021 年畢業時啟用新高考方案。
  • 680分上不了北大,全是新高考模式惹得禍,「政史地」不建議選?
    所以說新的高考模式下,一共有12種組合形式,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適合和喜愛去選擇,但是新高模式不再是到了高二再選擇了,而是上高一就選,這讓很多家長和學生感到焦慮。因為剛上高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並不了解,很難去做出這麼重要的決定,往往就會根據以前文理分科模式去選擇,要麼選「物化生」要麼選「政史地」,介於兩者之間的即文又理的科目選的比較少。
  • 新高考「3+1+2」的選考科目組合,是高一還是高二確定下來更好?
    2020年1月3日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中選科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別指出了三點:①不得在高一年級下學期(6月底)前進行選科分班。②選科方案印發給學生家長,並在學校網站顯著位置公布。③允許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重新選擇選考科目。高一選科分班有哪些壞處?關於這個問題,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石鑫這樣分析:文件的出臺有利於遏制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分班的「搶跑」現象。
  • 新高考改革後物理老師最吃香?
    高考改革後,竟然是這些科目最缺教師  新高考改革成為今年比較熱的話題,你或許會認為高考已經與你沒什麼關係了,但只要你真的想成為一名教師或者你正好是教育工作者,高考就與你息息相關,因為高考正在逐步改革
  • 理科老師緊缺,政治老師富餘,新高考政策有哪些問題?
    在當下選科走班的時間節點上,學生和家長如何進行選科?學校如何把現有資源重新分配?新高考政策在現階段暴露出了哪些問題?在和現實磨合的這一個多月裡,以上問題逐漸有了更立體的答案。高一學生:「職業規劃的問題我還沒想好」「有沒有和我一樣為新高考選科煩惱的,戳我,我們一起煩惱8。」「今年高一,將面臨選科,想問問選科跟以後的工作關係大嗎?物理和歷史應該選哪個?超級糾結。」」我到現在都沒摸清高考到底怎麼計分。」
  • 英語不好高考選小語種能漲分?一定要慎重啊
    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在介紹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時表示,新方案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外語科目方面,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當然,這些科目在不同地區的設置需要根據具體條件和學生興趣。」王湛表示。
  • 棄完物理棄化學,新高考選科最佳正解攻略
    就這一問題,先看看全國新高考選擇現狀再做進一步分析。 全國新高考選考現狀概覽 在目前實施新高考的14個省份中,存在三種選科模式。讓我們看下面的數據分析: 部分省市選考數據分析 1.「棄物理」現象不再 2020年,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省市將施行高考改革後的首次新高考,隨著新高考的臨近,各省市選考科目數據相繼公布。
  • 新高考選科:想上師範,以後當老師,應該怎麼選科?老師這麼建議
    站在家長的角度,很多家長更是把教師這份工作當成首選,所以就有很多家長諮詢我:新高一選科,如果想上師範,當老師,應該怎麼選科?其實,選科主要涉及專業的問題,當然對學校也有一定的影響,那麼,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答案呢?聽聽「贏在高三」老師怎麼分析。
  • 高考閱卷老師告訴你高考作文寫作中常見的幾個坑,你本可規避
    網絡上、市面上充斥著各類高分作文、滿分作文,拿這樣的文章來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形成考場作文的模板,然後大賣,甚至宣稱只要背幾篇這樣的範文,就可以應付高考,並且很容易地拿到高分。霍霍老師明確地告訴我們同學,他們基本都是騙子。你看到的高分、滿分作文,基本都是考場外的人寫的,我參加過四次高考閱卷,高考閱卷的紀律是極其嚴格的,閱卷老師都先要籤保密協議,寫得好的作文是基本不可能帶出去的,我們進閱卷機房只能帶發給我們的一個透明文件袋,裡面是一份閱卷指南,一支筆,一瓶眼藥水和一瓶風油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