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FBI曾懷疑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是前蘇聯間諜?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據《波士頓環球報》報導,FBI曾經懷疑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是前蘇聯間諜。根據FBI公開的檔案顯示,「受監視的科學」項目的名單還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卡爾•薩根和蒂莫西•利裡。因為他們知道很多重要的科學知識。在冷戰對峙下,若他們背叛美國的話,美國將會損失慘重。

阿西莫夫是著名的科幻小說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其代表作有被譽為「科幻聖經」的《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他也曾獲得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

阿西莫夫

1949年起,阿西莫夫當上了波士頓大學生物學的終身教授。1960年,時任FBI局長埃德加•胡佛就開始調查阿西莫夫。這是因為阿西莫夫在1956年出版的《原子內部》裡寫道,第一個核電站是在

(前)

蘇聯而不是在美國建造的。再加上阿西莫夫是在前蘇聯出生的,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這與許多間諜很相似,埃德加•胡佛就開始調查阿西莫夫。

根據FBI公開的資料,在1960年,他們懷疑阿西莫夫可能是ROBPROF——即有著微生物學背景的

(前)

蘇聯間諜。儘管阿西莫夫那時已經有十幾年不教書了。

這些調查都在秘密中進行,直到1992年阿西莫夫去世之後,材料才被公開出來。根據《波士頓環球報》對JPat Brown——前任FBI「受監視的科學」項目領導之一——的採訪,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家的身份也讓美國政府焦慮。因為科幻小說可以讓人們去想像與現狀不同的現實,這可能對美國現實不利。比如,科幻小說描繪核戰爭後的世界一片焦土,這在美國政府看來是政治對手精心設置的心理戰,讓美國人對核戰爭感到恐慌。

而且,FBI對阿西莫夫是一個微生物學家和生化學家的身份很有興趣。儘管科學理論看起來是中立的和非政治的,但其落到不同政府的手裡應用起來的後果可能很可怕。

在FBI調查阿西莫夫的同時,FBI也調查了許多疑似ROBPROF的科學家。不過,FBI一直都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他們是間諜,真正的ROBPROF都有誰,依然是秘密。FBI調查他們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找到他們具體犯罪行為,而是要收集信息形成一個網絡。FBI通過追蹤這批人,收集他們的私人信息,以及他們的活動範圍,來編織他們的關係網絡。比如,有人舉報阿西莫夫是ROBPROF,或者共產黨員,FBI就要通過調查他的私人信息和聯繫網去證實。FBI認為,阿西莫夫很可能很自然地會跟其他間諜有聯絡,所以他們的整個調查都是相對消極地收集信息而已。FBI收集了阿西莫夫的住址、犯罪記錄等信息,調查阿西莫夫七年,卻一無所獲。

作者:徐悅東

相關焦點

  • 《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引爆2012科幻年
    在科幻文學的成就上,他既是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又是科幻界公認的「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  他用了半生的歲月,以整個銀河係為背景,撰寫了一套俯仰兩萬載、縱橫十萬光年的未來史,為二十世紀科幻文壇,立下一個難以超越的裡程碑。  這就是終其一生,他最引以為豪的《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 科幻200年 | 從阿西莫夫到菲利普·迪克
    艾薩克·阿西莫夫本質上很像我們如今所說的「工業黨」——這不是你能在大多數文學小說家身上找到的特質。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定律是種相當嚴苛的道德觀念——這類道德思想基本是20世紀後現代文學最主要的反對對象。經人建構的道德對人早無震懾,是否只能在幻想中實現?小說家對自己的文本約法三章,進行嚴苛的道德教條,這不僅僅是文本實驗,更是道德實驗或者道德教條,阿西莫夫對後者的興趣更大一些。
  • 艾默裡奇將執導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基地》電影版
    搜狐娛樂訊 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近日終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得科幻大師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科幻小說《基地》(Foundation)的拍攝權,該片將由曾執導過《獨立日》、《後天》和《哥斯拉》的德國籍大導羅蘭德-艾默裡奇執導。
  • 十大世界著名科幻小說家
    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入侵」、「反烏託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史達林,撰寫了《基普斯》、《託諾-邦蓋》、《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 科幻大師代表作《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引進
    《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封面阿西莫夫科幻大師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代表作《銀河帝國·基地》被引進出版1992年4月6日,享譽全球的美國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逝世,享年72歲。在科幻文學的成就上,他既是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又是科幻界公認的「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他用了半生的歲月,以整個銀河係為背景,撰寫了一套俯仰兩萬載、縱橫十萬光年的未來史,為二十世紀科幻文壇,立下一個難以超越的裡程碑。這就是終其一生,他最引以為豪的《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 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大家都看過嗎?
    科幻小說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在全球有著非常廣泛的讀者,歷史至今也誕生了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家,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劉慈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科幻小說大家都有看過吧?
  • 阿西莫夫:科幻、科普、神秘主義?
    來源:第一財經阿西莫夫: 科幻、科普、 神秘主義?江曉原前幾年我出版了《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對這樣高調的書名有點不太自信,我的學生穆蘊秋博士安慰我說:這有什麼?當年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訂有「克拉克/阿西莫夫條約」:阿西莫夫承認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認阿西莫夫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認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學作家(「科學作家」在中國習慣被稱為「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承認克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學作家。
  • 阿西莫夫是誰?
    為紀念有「當代科普明星」之稱的美國著名科普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將於近日舉行「回望阿西莫夫,繁榮原創科普」研討會。在吸收一些在校大學生前來聽講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問:阿西莫夫是何人,為什麼要紀念他?  阿西莫夫是誰?說來話長,此公乃當代美國也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
  • 科幻200年 | 阿西莫夫科幻世界中的猶太思維
    不過在阿西莫夫這裡,還是有些別的事情值得一說,比如他學習英語這一點。他的母語是俄語和意第緒語,因為他是個俄羅斯猶太人。他在1923年被父母帶到美國,住在了紐約的布魯克林,而這對父母也是從來不講英文的。阿西莫夫的英文全是自己讀書、讀報加上後來泡圖書館學來的,他學會之後,還教給了妹妹。喜歡上科幻是他讀各種科幻雜誌的後果,可是,這個體裁跟他稱得上瘋狂的寫作欲望未必有很大的關係。
  • 他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從未登上太空,卻創造了銀河帝國
    「我知道為什麼,」阿西莫夫在回憶錄《我,阿西莫夫》中寫道。「那年學校招收猶太人的名額已經滿了。雖然那位面試官非常溫柔,他告訴我,我還太年輕了。」或許對於別人來說,這個拒絕的理由可能還說得過去,但是對於阿西莫夫來說,「太年輕」或者「太老」絕不是某人能或不能做某件事的藉口。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的一部科幻神作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這部小說融歷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於一體,以超拔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情節描繪了一幅銀河帝國跨越千年的衰亡與復興畫卷,激發出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 科幻大師阿西莫夫作品又被拍 《基地》系列終上銀幕
    科幻小說大師伊薩克·阿西莫夫 科幻巨著《基地》系列(Foundation Trilogy)   時光網訊 日前,有關科幻大師伊薩克·阿西莫夫的經典名著《基地》系列(Foundation Trilogy)要被搬上電影銀幕的消息,終於有了定論。
  • 阿西莫夫「腦洞裝下整個銀河系」
    來自臺灣地區的理論物理博士葉李華,就被阿西莫夫筆下的科幻世界所吸引,走上了翻譯之路,成了阿西莫夫作品的中文版代言人。科幻在華人社會仍有兩重原罪Q:您被稱為「臺灣第一位科幻教授」,您覺得「科幻小說」和科普為什麼值得您不遺餘力地推廣?
  • 阿西莫夫給孩子的殿堂級少兒科幻作品——「機器人諾比」系列上市
    2018年,由著名科幻小說作家阿西莫夫夫婦寫給孩子的殿堂級科幻入門讀物「機器人諾比」(首批7冊),將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也將這一套在25年前問世,卻始終不曾引進到中國的少兒科幻經典作品介紹給中國的小讀者。
  • 科幻大師阿西莫夫以想像力持續影響世界
    雖然涉獵廣泛,但阿西莫夫最擅長的還是科學與科幻領域。在科幻文學圈,他是與阿瑟·克拉克、海因萊因並稱為科幻界「三巨頭」的大師級作家。好萊塢經典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也深受《銀河帝國》影響——其中也出現了「銀河帝國」的設定,並且也的確來自阿西莫夫的作品。《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更是仿佛讓觀眾們看到了阿西莫夫筆下的銀河帝國首都星球「川陀」。另一部席捲全球的現象級科幻電影《阿凡達》也深受阿西莫夫影響,影片中潘多拉星球上最核心的「生命共同體」概念,也是來自《銀河帝國》系列。
  • 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逝世,曾寫出「有史以來最偉大間諜小說」
    英國大眾小說家羅伯特·哈裡斯(Robert Harris)悼念說,「(勒卡雷)是戰後英國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是一位令人刻骨銘心的獨特人物」。愛爾蘭犯罪小說家阿德裡安·麥金蒂(Adrian McKinty)也將勒卡雷的代表作品《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視作「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間諜小說」。
  • 科幻三宗師之一阿西莫夫:科學不能解釋一切
    來源:一財網有人曾問阿西莫夫:「科學是不是能解釋一切事物?」阿西莫夫明確回答說:「我肯定科學不能解釋一切。」這番問答對於理解阿西莫夫至關重要。 前幾年我出版了《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對這樣高調的書名有點不太自信,我的學生穆蘊秋博士安慰我說:這有什麼?
  • 那個「間諜」去世了,英國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
    他創作的以冷戰為背景的驚悚小說細緻入微、情節錯綜複雜,將間諜小說提升到了高雅藝術的高度。他筆下的間諜無論是來自西方還是蘇聯,都不過是充斥著奸詐、背叛和個人悲劇的腐朽系統下的一些道德立場可疑的齒輪。他的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周日表示,勒卡雷死於肺炎。
  • 科幻迷的狂歡 阿西莫夫科幻巨作《基地》發布預告
    01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巨作改編電視劇《基地》發布先導預告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基地》(Foundation,意為地基、基石),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科幻小說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
  • 歷史的災難與未來的可能:阿西莫夫科幻世界中的猶太思維
    喜歡上科幻是他讀各種科幻雜誌的後果,可是,這個體裁跟他稱得上瘋狂的寫作欲望未必有很大的關係。30~50歲之間,阿西莫夫瘋狂地出書,出滿了100本。有了這麼一個龐大的「基本書庫」,後邊20年他又不住地從中翻新,才使得出書速度繼續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