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鎏金佛像收藏價值

2020-12-18 知天下古藝

佛像的材質有金、銅、石、玉、木、漆、陶瓷、泥塑等多種,其中以金銅佛造像最受人們歡迎。所謂金銅佛造像,一般指銅質鎏金的佛教造像,但實際未鎏金的銅佛像,也往往被收藏愛好者歸入金銅造像的範圍中。金銅佛造像起源於印度,東漢時期傳入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佛教全面發展的時期,西域與中原的僧侶交往頻繁,許多西域佛像隨著僧侶們的背囊抵達中土。現藏於日本東京永青文庫的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韓謙造鎏金銅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目前所發現紀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銅佛像。隋唐兩朝,南北統一,國富民強,佛教造像也進入了成熟期。唐武宗會昌滅法及此後的五代戰亂使佛教傳播遭受挫折,佛像也隨之走下坡路。宋代時期南方禪宗得到大力發展,宋代佛像注重於寫實,其題材大多以羅漢與祖師為主,當時曾出現了大量的五百羅漢、三百羅漢、十八羅漢像等。

元朝時期,西藏地區歸屬中央政權,藏傳佛教傳入內地,並在元朝統治者的大力推廣下迅速發展,大量蒙、藏民族的金銅佛像和製作工藝也傳入中原,使自唐之後沉寂多時的金銅佛像藝術得以復甦,並得到長足的發展。明清時期藏傳佛教繼續在中原流行,其造像藝術也深深影響著漢傳佛教的造像。漢式造像以佛像和觀音像居多,形象端莊穩重,藏式造像則仍是題材繁多,製作精良。藏式造像又可分為內地鑄造和西藏鑄造兩類,西藏鑄造的有黃銅造和紅、黃銅並用的,整體造型古拙抽象;而以永樂款、宣德款為代表的內地官方造像雖說也是以西藏造像為模本,但銅材和鎏金用料講究,做工更為精細,造型規矩寫實,形態普遍富於動感,且題材豐富,讓人賞心悅目。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國力強盛及皇帝對佛教的推崇,不僅大量造像,做工也很精良。清代銅佛像臉型精緻,雙目傳神。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肩寬腰細,袒露上身,身姿婀娜。瓔珞、佩飾精密繁複。胸前所飾的瓔珞、串珠雕刻得極為精美細膩。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度母眼線為一波三折式,間距較寬,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自明清以來,藏式造像已成為宮廷造像的主流,其影響和波及面也很廣,而且近代以來損毀的較少。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僅清乾隆一朝鎏金佛像就收藏有達萬件之多,北京雍和宮也收藏有近千件清代宮廷藏傳佛像,散落在民間的小型金銅佛像就更不計其數,現拍賣市場上常見的一般也都是明清時期的藏式官方金銅佛造像。

佛像是中國久遠的雕塑藝術,佛像代表古代中國的雕塑體系,反映著一個時期的工藝和審美。在眾多藝術品門類裡,佛造像作為立體雕刻藝術的一個品類,流傳時間長久,從最初的石刻大佛發展到泥塑佛像、木雕佛像、銅鎏金佛像等,可謂種類繁多。 鎏金是古代金屬器物的鑲金方法,其加工方法和工藝原理而言也稱火鍛金。在我國其始於戰國,其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獨特的工藝技巧,是我國古代技術的光輝成就之一。中國的鎏金技術文化,自戰國以來即大放光彩,尤以兩漢最為普遍,其製作方法是將金與銀混合熔化後,塗上銅器表面,經溫烤後固著,再加以打磨即成,華貴璀璨經久不褪。

此尊鎏金釋迦摩尼佛像為清代風格,作為一件法器擺件,整體工藝精湛,品相保存完好,包漿醇厚自然,釋迦摩尼像寬額潤頤,福耳低垂,慧目微闔,闊鼻厚唇,靜寂肅穆,呈相威儀,神韻莊嚴。寬肩細腰,身軀厚實,挺胸端坐,周圍羅漢護法,整體塑造立體感強。

藏傳佛教是藏語系佛教,也叫喇嘛教,是佛教傳入中國西藏的分支。藏傳佛教所製作的佛像與我們漢傳的佛像在外型上有明顯的區別的,但是目的都是教人行善。 當今收藏界, 佛像收藏 不僅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增值投資。隨著各類明清 金銅佛造像 在古玩藝術市場上大放異彩,佛像越來越受到收藏家的追捧,尤其是保存完整的金銅藏式佛造像,因其工藝精湛、造型傳神,在古玩市場上屢創高價。對於鎏金銅佛像而言,無論是否有款識證明其御製身份,尺寸一般大小,造型精美的,其價格可說是年年上漲,升值空間很大。銅鎏金佛像不僅造型優美、形態各異,更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加之金光燦爛的外表、豐富神奇的宗教內涵,自然容易受到人們的青睞,價格更是日漸走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銅鎏金佛像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銅鎏金佛像是以紫銅為胎體,製作成型後,在佛像的表面鎏金。鎏金工藝是一種古老的工藝,是將金與水銀混合後,均勻的塗抹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這樣金就會很牢固的附著在銅佛像的表面,並且不易脫落。而一尊好的銅鎏金佛像看上去色澤深厚,要達到如此效果,往往需要鎏金達到十遍以上。因此單從材質上來說,銅鎏金佛像(這裡指的是鎏純黃金的佛像)的價值就很高了。
  • 清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圖)
    清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遼寧錦州 楊光  這尊清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高19.5釐米,堪稱喀爾喀蒙古金銅佛造像的精品典範。漠北蒙古佛像的創始者為札納巴札爾(1635—1723),他為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人,系土謝圖汗兗布多爾濟之子,阿巴岱汗之曾孫,是第十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扎阿囊昆噶寧波的轉世靈童,年4歲時(崇禎十一年,1638)由駕母巴林喇嘛授戒並取名札納巴札爾。清順治六年(1649)15歲時入藏進修佛法,五世達賴喇嘛授以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尊號。
  • 大中華銅鎏金觀音佛像介紹及收藏價值 盛世皇廷拍賣
    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單尊或組合式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這類佛像的生產,當初是供宮廷、寺廟等所使用的;它的出現始於東漢,究竟什麼是金銅佛像? 行於隋唐,延續至清末民初。如今,金銅佛像仍然被亞洲廣大地區的信佛人士所供奉,同時亦為收藏家所珍藏。
  • 傳世珍稀鎏金佛:清代 銅鎏金四臂觀音佛像
    項圈下綴連珠式瓔珞,胸前垂掛瓔珞,肩披帛帶,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柔軟飽滿,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21世紀,鎏金佛像市場不斷攀升,收藏熱潮影響到國內。2004年11月,香港蘇富比的一尊明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鎏鎏金佛像成交記錄中者。2004年德國納高秋拍會上,一件明永樂銅鎏金四臂觀音菩薩坐像,以22萬歐元成交。 2004年,內地的佛像市場逐漸興起。
  • 尼泊爾鎏金佛像、鍍金佛像和貼金佛像哪個更好?
    在尼泊爾佛像中,鎏金工藝被廣泛應用。鎏金是一種古老的工藝裝飾技法,傳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具體操作是將金和水銀混合成金汞劑,均勻的塗在佛像的表面,然後進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會附著在表面且不脫落。
  • 為什麼很多人選擇銅鎏金佛像?有什麼價值?
    從古至今,佛像都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藏品之一。因而中國出現的佛像數不勝數,但要說佛像中最受歡迎的收藏種類,當屬尼泊爾銅鎏金佛像。不過,因為銅會氧化且純度不同會導致佛像變色,所以,為了讓佛像保持色澤,會給銅佛像進行鎏金,以保持佛身長久不壞,持久永恆,這也是尼泊爾匠人製作金銅鎏金佛像的必要環節。
  • 清代 銅鎏金四臂觀音佛像
    項圈下綴連珠式瓔珞,胸前垂掛瓔珞,肩披帛帶,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柔軟飽滿,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21世紀,鎏金佛像市場不斷攀升,收藏熱潮影響到國內。2004年11月,香港蘇富比的一尊明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鎏鎏金佛像成交記錄中者。2004年德國納高秋拍會上,一件明永樂銅鎏金四臂觀音菩薩坐像,以22萬歐元成交。 2004年,內地的佛像市場逐漸興起。
  • 清代 銅鎏金四臂觀音佛像
    項圈下綴連珠式瓔珞,胸前垂掛瓔珞,肩披帛帶,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柔軟飽滿,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21世紀,鎏金佛像市場不斷攀升,收藏熱潮影響到國內。
  • 歷史佐證:大明宣德年施款佛像的真實收藏價值
    金銅佛造像是以銅質為胎,以鎏金簪花為飾,鑄造工藝之複雜,熔鑄鍛造之繁複,讓金銅佛造像在眾多佛教造像中堪稱最為珍貴。依據當時的朝廷傳統,永宣時期的宮廷工匠都隱匿其名。但是他們所製作的金銅佛像在世界佛教藏品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其精美絕倫的鑄造技術與豐厚的鎏金技巧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現世排名前五的天價古董佛像,為什麼收藏價值這麼貴?
    古董中陶瓷、佛像、青銅器是最後收藏家們追捧的三種品類,這其中青銅器大多屬於國家級文物,禁止拍賣;陶瓷和佛像中又以佛像的收藏價值為最。   佛像,即佛之形像,廣義上的佛像還包含菩薩、羅漢、明王等多種佛教人物形象。
  • 價值4億元的佛像
    楊子收藏的這尊一世噶瑪巴像到底價值幾何?僅從請入的價格來看,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上師造像之王」一世噶瑪巴像)這尊一世噶瑪巴像採用質地精純的合金銅製作而成,大致年代為14世紀晚期至15世紀早期,屬於明朝早期,距今已經600餘年。
  • 鎏金銅佛像的斷代與鑑定
    明·金剛手菩薩銅佛像  王立軍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這種佛像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臺地區,鎏金銅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銅佛像的種類有若干,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
  • 前三名均為銅鎏金佛像,蘇富比巴黎拍賣前20強榜單,速速收藏
    最高價拍品榜單前三名均為中國佛像藝術品。明永樂年間所造佛像再次摘得拍場桂冠,鎏金銅菩薩坐像以492500歐元成交,折合人民幣383餘萬,位居第一,成為本次拍賣全場矚目的焦點。蘇富比巴黎拍賣 亞洲藝術現場今天,玉齋君特選取了本場拍賣成交榜單前20強,以供大家作收藏參考之用。
  • 佛像賞析—北魏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年) 佛像高約24.5cm,寬約12.5cm 來源:日本東京藏家舊藏 世家出品 ,衣紋清晰細膩,結跏跌坐於四足高臺之上,佛像臉型輪廓清晰,神態安祥。
  • 明清鎏金佛像賞析
    明清鎏金佛像是佛教造像之一。由於明代佛學興盛,廣建寺院,以朝廷布施及民間供奉的需要,使得金銅佛像迅速發展,並形成了永樂、宣德年間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銅佛像」。清代造像繼承明代風氣,是漢藏金銅佛像的也達到了一個高峰。這些佛像不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對象,也是珍貴的民族藝術遺產,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愛。
  •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坐像擺件
    此尊釋迦摩尼佛,成於清乾隆時期。典型藏傳佛像風格,釋迦佛禪定坐姿,一手於臍交疊平伸結禪定印,一手結說法印,頭飾螺發,塔形肉髻高聳,方面寬額,大耳垂肩。彎眉長目,額間突出有碩大的圓形白毫,沈靜的雙目半開俯視,面相祥和莊嚴。五官刻畫準確。身著袒右袈裟,薄衣貼體,沒有衣服紋飾雕刻,只在袈裟邊緣以連續樹葉形紋飾勾勒出衣物的衣褶。
  • 銅鎏金嵌寶石藥師佛像|人間慈悲,升值和收藏無限潛力的拍場新貴
    關鍵詞:銅鎏金嵌寶石藥師佛像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為藥師琉璃光王佛,叫做藥師如來,琉璃光佛、消災延壽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此像整體造像端莊,比例勻稱,動態舒展,線條流暢,寶色飽滿悅目,堂皇富麗,紅銅製作鎏金,表面略有自然的鎏金侵蝕痕跡,顯示歲月的滄桑。繁複的製作工作,細部處理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保存完美,品相一流,彰顯皇家風範。代表了明代佛像的最高水準,具有極高的藝術性,是典型的明代永樂宮廷製作的標準佛像,可謂珍貴之至。
  • 什麼是銅鎏金佛像?
    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屬為質地的佛教造像,材質可以是純金、紅銅、黃銅、青銅、鐵、銀等,但一般特指銅鎏金佛像。金色是鎏金佛像為彰顯光耀燦爛的神性所不可或缺的,因過於珍貴,鮮有純金佛像銅鎏金佛像始於兩漢,盛於隋唐,一直延續至今,跨度兩千多年。銅鎏金佛像,是中國古代金屬工藝裝飾巔峰技法,呈現我國博大精深的冶煉文化,亦是永不褪去之璀璨。鎏金,亦稱「塗金」、「鍍金」、「度金」、「流金」,是一種傳統手工藝技術。簡單地講就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
  • 軒宇藝術:稀世珍寶鎏金四面佛像鑑賞
    其像雖有雕塑像、畫像(繪像)二種,然僅雕塑像稱佛像,畫像則稱圖像。印度古代認為雕畫佛像乃是冒瀆神聖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僅止於以佛法、菩提樹、佛足跡等標記象徵佛。其後,隨大乘佛教之興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諸大乘經典中有甚多關於造像因緣及其功德之記載。  The image of the Buddha.
  • 最強蝸牛鎏金彌陀佛像怎麼樣 鎏金彌陀佛像詳情介紹
    最強蝸牛鎏金彌陀佛像怎麼樣,最強蝸牛鎏金彌陀佛像是個SSS級品質的貴重物,那麼它的屬性如何,有什麼樣的背景故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相關攻略,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