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為紀念「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9周年,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在大成殿前舉行「釋奠禮」祭祀孔子。這座具有700多年歷史,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孔廟紅毯鋪道、黃菊漫地、黃綢圍欄,一派莊嚴神聖的景象。
數百觀眾大成殿前觀禮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上午9時許,國子監持敬門外自發來觀禮的觀眾已經有序地排起了長隊,數十位身著傳統服飾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整齊地吟誦著《弟子規》,他們都來自昌平區的一個教育中心。「這些年國學教育備受重視,許多家長把孩子送來接受傳統文化的濡沐,觀禮今天這場祭孔大典孩子們期待了很久。」隊伍裡還有不少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們大多是祭孔大典多年的「老觀眾」。比如,今年76歲的劉老師,就是從退休開始對國學著迷,自學儒家經典,「來參加了5次祭孔儀式了,平時沒事兒就愛到孔廟和國子監轉轉。」
9時36分,隨著典儀高唱「啟戶」,鍾、鼓齊鳴,肅穆的音樂響起,來自社會各界的領導幹部、專家學者、民主人士、孔氏後裔、市民觀眾等300餘人,由國子監持敬門緩步進入孔廟祭祀現場。「公元二千零一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孔歷二千五佰六十九年,孔子誕辰之日。首都各界志士仁人代表,匯集北京孔廟行釋奠禮,致祭於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在大成門下的孔子像前,觀禮者整齊排列,聆聽作為典禮主祭官的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吳志友宣讀誥文。
中學生暑期提前學跳「八佾舞」
當全部觀禮者和嘉賓向孔子行過「四拜禮」,典儀引領嘉賓進入大成殿前主祭現場,此時祭孔大典才正式開始。數百位身著整齊制服的中小學生齊聲誦讀「禮運大同篇」,場面恢弘而肅穆。
隨著典禮唱「鼓初嚴、鼓再嚴、鼓三嚴」,樂舞生、執事者、獻祭官順序就位,伴著樂奏「鹹和之曲」、「寧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和典儀、通贊的一唱一和,祭孔儀式的「三獻禮」、「四拜禮」、「八佾(yì)舞」隨典而動,嘉賓肅然而立。
記者了解到,現場「八佾舞」的舞者、典禮的執事「禮運大同篇」的誦讀者都是來自廣渠門中學的學生。「我們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來參加祭孔大典正是最好的潤物細無聲的傳統教育。」廣渠門中學高二年級組長唐晴告訴記者,廣渠門中學的學生參與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每年的祭孔大典,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每年,從8月中旬起,學校就特意從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請來專家,教學生跳『八佾舞』、學習典禮執事的禮儀,孩子們利用暑期提前為9月底舉辦的祭孔大典做準備。」今年,廣渠門中學高二年級的324位學生全部都來參加典禮了,「除此之外,我們還叫來了學校小學部的孩子們,傳統教育要從小抓起。」
孔子後裔代表擔任獻祭官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吳志友介紹,北京孔廟的祭孔大典是從2011年開始形成規範和規模的,至今已有7年之久。「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廟舉行的隆重祀典,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成為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蹟。祭孔典禮歷朝歷代有各自的講究,我們今天的典禮復現的是明代的祭祀禮儀和規範。」吳志友說,北京孔廟歷來被稱為「國廟」,過去在這裡舉辦的祭孔典禮是全國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如今,我們結合現代審美和博物館工作的特點,復現了過去的典禮,並形成了北京孔廟獨到的風格。」
在獻祭官的隊伍裡,記者還看到了年過九旬的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會長孔德墉老先生。「老先生是第77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堂弟,在孔子後裔裡屬於輩分最高的。孔老先生作為後裔的代表出席典禮,也體現了我們對孔子的尊崇,」吳志友說。 本報記者 孫樂琪 J245
王海欣 攝 J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