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風、山色、歌吟,星河、古風、蟬鳴。8月25日七夕節華燈初上,素有愛情湖之稱的雲龍湖畔,國潮漢風∙夜彭城七夕專場「徐州雲龍湖·愛情主題湖——將愛情進行到底」活動將昔日靜謐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北館籠罩在熱烈甜膩的氛圍中。
作為國潮漢風∙夜彭城暨2020徐州文旅惠民消費季系列活動的這場浪漫之約,是由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雲龍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徐州萬科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徐州文投集團、徐州市網絡文化協會、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徐州文化館等承辦。百餘名漢服愛好者、情侶和夫妻代表結伴而來,見證了中華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
用跑步路程點亮愛心標識
丈量愛情湖,一生一世愛一人當晚的活動中,徐州市文廣旅局副局長張偉進行了徐州雲龍湖∙愛情主題湖信息發布。雲龍湖與北宋文豪蘇軾素有淵源,如今的雲龍湖是國家5A級景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水雲天相映成輝,繪就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麗圖卷,有「愛情湖」之譽的雲龍湖,不僅是徐州及周邊市民休閒度假好去處,更是情侶和戀人花前月下、攜手同遊的愛情打卡地。
七夕系列活動「徐州雲龍湖∙愛情主題湖」之「一生一世」甜蜜跑,即是圍著雲龍湖進行慢跑打卡。從8月21日至25日晚,市民關注徐州市文廣旅局官微,掃描相關二維碼進入甜蜜跑小程序,即可通過H5主題頁面,設置雲龍湖環湖心形裡程標記,用跑步路程點亮愛心標識。由於疫情及雲龍湖承載力等原因,此次活動的全程記錄及參與皆在網絡端進行,在活動規定時間累積跑滿13.14公裡的前50對市民,可獲得伴手禮一份,所有線上參與者均可領取一份參與獎品。
截至當晚7時7分,共有3436名情侶參加了「一生一世」甜蜜跑,完成了環湖13.14公裡的跑程。晚會播放了甜蜜跑的精彩視頻,主辦方向甜蜜跑獲獎者代表頒發了獎品。多位獲獎者表示,環湖跑已成為日常的鍛鍊方式,以七夕的名義參跑,更有意義。
傳承漢文化 古韻新風夜華濃
徐州是漢文化的發祥地,雲龍湖畔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是深讀徐州漢文化的重要場館之一。七夕之夜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北館舉行的「將愛情進行到底」專場中,另一個重要的發布是「漢畫(話)愛情」。
身著漢服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館長楊孝軍介紹了七夕節的起源和漢畫中「比翼鳥」「連理枝」的圖騰意義。比翼、連理為漢畫題材中的經典吉祥圖案,寓意比翼齊飛、同心和美的夫妻關係,唐代白居易在《長恨歌》提寫「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將傳統絲綢文化與古老漢畫融合,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依託館藏漢畫造型推出的文創產品《比翼連理》漢畫絲巾,圖案中的比翼鳥交頸親吻,造型可愛,配以色彩絢麗、線條時尚的連理枝,畫面栩栩如生,構圖舒朗大氣,時尚中蘊藏著漢風雅韻,傳遞著對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祝願。
漢畫之外,徐州演藝集團的古典美女演繹的漢服上燈儀式《彭城夜華濃》雍容華麗,氣韻不凡,千鯉漢服帶來的國潮漢風漢服秀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時光,領略漢服之美。
漢樂有情,情滿七夕,由徐州漢樂樂團身著漢服的8位演員演奏的電影《大話西遊》的主題曲《一生所愛》,用古典樂器完成當代愛情曲目,經典的音樂、熟悉的旋律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舞臺之下,眾多漢服愛好者在漢畫館北館的古典建築和長廊宮燈的映襯下,端莊靚麗。設置在舞臺之外的射箭、投壺、漢畫拓印體驗區也吸引了眾人參與,由徐州市禮學學會準備的「守護文化遺產 對話徐州箭手」展板中,詳細介紹了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漢畫中蹶張、騎射、步射等徐州射手的形象,禮學學會秘書長韓冰雪為觀眾作了射箭的示範。
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遊目的地
流傳千年的牛郎織女愛情故事在文人墨客的吟詩作賦間,留下了美麗的詩篇。詩詞朗誦《最美的七夕》《鵲橋仙》讓觀眾領略了詩詞中的美好愛情。「牛郎」和「織女」這對千古愛情CP精彩亮相,一曲《鵲橋會》的雙人舞纏綿悱惻。隨後,4對新人在司儀的唱和下舉行了盛大的漢式婚禮,通過結髮禮、合巹禮等環節展示了漢、唐、宋、明代婚禮的不同風採。
華美的漢式婚禮讓「牛郎」「織女」這對神仙眷侶豔羨不已,他們表示明年也要在徐州辦一場跨越千年的漢式婚禮,之後二人現場甜蜜撒糖,與眾人分享幸福和好運。「牛郎」「織女」入鄉隨俗,撒的糖竟是徐州特產「小兒酥」,讓老徐州們驚喜不已。
為促進文旅市場復甦振興,發展月光經濟,自6月中旬起,徐州市文廣旅局會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國潮漢風·夜彭城」系列活動,突出「漢文化、徐州味、煙火氣、時尚潮」元素。為配合七夕活動,徐州市文廣旅局當晚特別推出了「七夕漢風錦鯉愛情紅包雨」,發放1000個紅包卡,漢畫館「比翼鳥」「連理枝」絲巾和抱枕等禮品被秒搶送出。此外,配合活動在現場展示展銷的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剪紙寓意愛情的作品也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國潮漢風·夜彭城系列活動之七夕專場,以傳統節日七夕為契機,突出漢文化元素,講好雲龍湖故事,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遊目的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動通過江蘇文化雲平臺等4家網絡平臺進行了直播,60多萬觀眾在線觀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姥海峰 圖片 孫井賢/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