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十四歲續 李公麟續
《宋史》記載:
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第進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陸遊的祖父,官至尚書左丞 (副宰相) ,封吳郡開國公,贈太師,追封楚國公。是王安石的學生,但也向王安石說新法的不足之處,性格有點像蘇軾)薦,為中書門下後省(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改中書門下外省置。以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司諫、左正言、給事中、起居郎、符寶郎為門下後省;以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司諫、右正言、中書舍人、起居舍人為中書後省)刪定官(負責修改審定律令)、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於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
紹聖末,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篆體字)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昆吾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蟾肪(能軟玉易斫)不可治,琱(diāo,治玉,引申為雕刻,刻鏤)法中絕,此真秦李斯所為不疑。」議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痺,遂致仕。既歸老,肆意於龍眠山巖壑間。雅善畫,自作《山莊圖》,為世寶。傳寫人物尤精,識者以為顧愷之、張僧繇之亞。襟度超軼,名士交譽(爭相稱譽)之,黃庭堅謂其風流不減古人,然因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雲。
有說李公麟生於1040年,應不確。陸佃生於1042年。並不是說不可能舉薦比自己年齡大的人,但有一定地位後舉薦比自己年輕7歲的後起之秀更為合理。而且,李公麟是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進士比較確切,以其家世和才華,21歲進士及第比30歲中進士更合理。有說李公麟紹興四年(1134年)預知時至,施財,書偈,念佛而化。享年八十六。也應不確。李公麟元符三年(1100年)病痺告老,這樣的身體條件在當時醫療條件下再活34年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並沒有1106年後關於李公麟活動的確切記載。
元代湯垕(hòu,古同「厚」)《畫鑑》記載:李伯時,宋人人物第一。專師吳生(吳道子)照映前古者也。畫馬師韓幹(韓幹,唐畫馬名家,蘇軾有詩:「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不為著色,獨用澄心堂紙(五代十國南唐徽州地區所產的一種名紙,被評為中國造紙史上最好的紙,以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著稱)為之。惟臨摹古畫用絹素著色,筆法如行雲流水,有起倒(高低俯仰)。作《天王像》全法(學習)吳生。士人高仲常專師伯時,彷佛亂真。至南渡吳興僧梵隆亦師伯時,但人物多作出水紋,稍乏神氣,若畫馬則全不能也。伯時暮年作畫蒼古,字亦老成,餘嘗見《徐神翁像》,筆墨草草,神氣炯然。上有二絕句,亦老筆所書,甚佳。又見伯時摹韓幹《三馬》,神駿突出縑素,今在杭州人家,使韓幹復生,亦恐不能盡也。
黃庭堅在李公麟的《五馬圖》上題跋:
餘嘗評伯時人物,似南朝諸謝中有邊幅者,然朝中士大夫多嘆息伯時久當在臺閣,僅為書畫所累。餘告之曰:伯時丘壑中人(虛懷若谷,心中有丘壑。也可理解為寄情山林的人),暫熱之聲名,儻來之軒冕(如果是用高官厚祿誘惑他來),殊不汲汲也。此馬駔駿(.zǎng jùn ,馬健壯貌),頗似吾友張文潛筆力,瞿曇(佛祖釋迦牟尼的姓,一譯喬答摩)所謂識鞭影者(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外道已去,阿難問佛雲:'外道以何所證,而言得入?'佛雲:'如世間良馬見鞭影而行。'"《別譯雜阿含經》:其第一者,見舉鞭影,即便驚悚,隨御者意。比喻有才智的人能聞風而動,自覺行事。此處意指此馬為第一等馬)也。黃魯直書。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李伯時工畫馬,曹輔為太僕卿,太僕廨舍國馬皆在焉。伯時每過之,必終日縱觀,至不暇與客語。大概畫馬者,必先有全馬在胸中。若能積精儲神,賞其神俊,久久則胸中有全馬矣。信意落筆,自然超妙。」這就是成語「胸有全馬」的來歷。如此天賦還如此刻苦,活該成為名家。
曾紆在《五馬圖》跋文中記載:餘元祐庚午歲,以方開科,應召來京師,見魯直九丈於酺池寺,魯直方為張仲謨箋題李伯時畫天馬圖,魯直謂餘曰:異哉,伯時貌天廄滿川花,放筆而馬殂矣。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之而去。實古今異事,當作數語記之。
黃庭堅是李公麟的鐵桿粉絲,詠李公麟畫馬的詩一抓一大把,他的《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筆端哪有此,千裡在胸中」,是說李公麟的馬不是世間的筆能畫出來的,主要是千裡馬本就在心中。黃庭堅誇起李公麟來能用多好的詞就用多好的詞,誇大其詞,神乎其神,把馬精魄畫走的記載就是把李公麟神化了。
惠洪《禪林僧寶傳》記載:李公麟伯時工畫馬,不減韓幹。秀(法秀禪師)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畫名,矧(shěn況且,亦)又畫馬,期人誇,以為得妙。妙入馬腹中,亦足懼。伯時繇是(從那)絕筆。秀勸畫觀音像,以贖其過。黃庭堅魯直作豔語,人爭傳之。秀呵曰:翰墨之妙,甘(甘心)施於此乎?魯直笑曰:又當置我於馬腹中耶!秀曰:汝以豔語動天下人淫心,不止馬腹,正恐生泥犁(梵語音譯,地獄)中耳。黃竦然悔謝,遂勵精求道。
《角(jué)虎集》也有類似記載。是說法秀禪師認為李公麟作為士大夫,不好好做官卻喜歡畫畜生,而且還以此博取世人誇讚,這樣整天觀察馬,就會滿心的馬相,小心下輩子投胎到馬肚子裡去。從此李公麟再也沒有畫馬,改畫菩薩像,也是妙絕天下。
這些都是用來神化李公麟的記載,但不可否認的是,李公麟在繪畫史上具有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記載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的跋:已載《雲煙過眼錄》(南宋周密撰,主要記述作者所見名書、名畫及琴、盞、玉印、法劍、玉圭、玉佩、金冠等古代器物,以記述名書、名畫為主,所記名畫用墨最多,從古至宋,一目了然,多有補充史傳缺載之處)三百年來,餘生多幸,得獲睹焉。畫于澄心堂紙上,筆法簡古,步驟(效法,模仿)曹韓,曾入思陵(指南宋高宗趙構,葬會稽永思陵,故後人尊稱「思陵」)內帑(nèi tǎng,皇帝的私庫),璽識精明,真神品也。近日摹數本於吳中,自能辨之。子京(項元汴,字子京)。
清初大家孫承澤評李公麟:「自龍眠而後未有其匹,恐前世顧(愷之)、陸(探微)諸人亦所未及也。」鄧椿《畫繼》說:「吳道玄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玄(吳道子)詎容獨步。」宋劉克莊評道:「前世名畫如顏、陸、吳道子輩,皆不能不著色,故例以丹青二字目畫家。至龍眠始掃去粉黛,淡毫輕墨,高雅超逸,譬如幽人勝士褐衣草履,居然簡遠,因不假袞繡蟬冕為重也。於乎,亦可謂天下之絕藝矣。」
李公麟博學多才,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尤擅畫馬,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雲流水,人物造型準確,神態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著色山水追李思訓心法。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新,自成一家,把盛行於唐代吳道子時代的「白畫」發展為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畫種白描,被後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
202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