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賈平凹:一邊面帶微笑,一邊又鬱鬱不樂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寫意賈平凹

  2008年11月2日,賈平凹在浙江烏鎮領取了茅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是《秦腔》。授獎詞是這麼評價這部長篇小說的:「賈平凹的寫作,既傳統,也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他的《秦腔》,以精緻的敘事,綿密的細節,成功地仿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本真狀態,並對變化中的鄉土中國所面臨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滿赤子情懷的記述和解讀。他筆下的喧囂藏著哀傷,熱鬧的背後是一片寂寥,或許,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這聲喟嘆,是當代小說寫作的一記重音,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生活寫照。」

  在會上,賈平凹很認真地說了獲獎感言,但他濃重的陝西南部鄉音讓多數人聽著模稜兩可,尤其是其中的一句,「當獲獎的消息傳來,我說了四個字:天空晴朗。」被聽成「這就行了」。當弄明白是「天空晴朗」之後,又有人追著問他,「你要是沒獲獎,是不是就是烏雲密布?」天空晴朗就是一種心情表達,沒有什麼喻指。這個詞是這麼出籠的,我得知《秦腔》獲獎的消息是在一個中午,就打電話給他,沒頭沒尾地問了一句,「知道了嗎?」他也沒頭沒尾地答了一句,「剛知道」。我說我去你家裡?他說好。我們兩個人坐了很長時間,東拉西扯,雅俚並雕,卻是誰也不提獲獎的事。告辭的時候我問他,說說你聽到消息時的心情。他想了一會兒,說,「就是天空晴朗,沒啥」。

  另一件讓他「天空晴朗」的事是《廢都》再版。2009年8月,作家出版社將《浮躁》、《廢都》、《秦腔》三部長篇小說以函集形式再版,這不僅是一種出版策劃,還是對他三十多年寫作經歷的解讀和肯定。《浮躁》代表他的八十年代,《廢都》呈現九十年代,《秦腔》是他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重要收穫。這三部書是他的三個高峰,《浮躁》獲得「美國美孚飛馬獎」,《廢都》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最高文學藝術榮譽」稱號,《秦腔》獲香港「《紅樓夢》世界華人長篇小說獎」和「茅盾文學獎」。

  賈平凹是獲獎最多,同時也是獲批評最多的當代作家。從1978年《滿月兒》獲第一屆全國短篇小說獎起,到2008年獲茅盾文學獎,三十年時間裡各種「授勳」近百次,但各種「嚴厲批評」也是此起彼伏,相得益彰。說他寵辱不驚有點過譽,他驚也驚過,喜也喜過。最重要的是腳踏實地且步伐矯捷地一路走了過來。賈平凹的文學經歷是他自己的「歷練劫數」,對中國當代文學進程也是一種啟示。

  創 新

  文學創新不是刷新。不是泥瓦匠在一面舊牆上用刷子蘸石灰做的那項工作,也不是跳高選手把橫杆抬升了兩釐米,或短跑名將在一百米之內用時減少了半秒。文學是精神的,文學創新是人的靈魂內部呼出的新氣息。

  我是這麼理解「機器」這個詞的。

  一個人坐馬車走長途,道路泥濘難行,馬是動物,也累也餓,他不得已萌生出一個念頭,要是有一匹不累也不餓而且跑得快的馬該多好。就這樣,火車誕生了。那個念頭是機,是動機,是機心,火車是器。控制機器的,叫機關。如今政府機構叫機關,源頭也在這裡,政府是控制民心節奏的。

  小說這個名字,不是謙虛,不是客套,不是小的如何如何。叫小說是舊的文學觀,是小說「小時候」取的名字。中國的古典小說以「回」分章節,是世界小說史裡的獨有。以前的小說,是寫給說書藝人的,「市場」在茶樓和書坊裡,有點類似今天的小品,主要「工作任務」是「休閒娛樂」。要麼就是寫給自己看,用今天的術語叫「私人寫作」。小說的原定義是「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現代小說最大的創新是擺脫了「小」,成為「道術所在」的主渠道。

  評價賈平凹的寫作,可以用一個詞,中國做派。看中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情要用中國人的視角。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法可以「引進技術」,我理解這是賈平凹文學創作三十多年一直受讀者關注並「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還有一個因素,賈平凹的文學語言是中國式的,是漢語化的,他基本不受翻譯詞彙和句式的影響。

  用看「國畫」的眼光去打量賈平凹小說的筆法,效果更清晰一些。他擅用「破筆散鋒」,大面積的團塊渲染,看似塞滿,其實有層次脈絡的聯繫,且其中真氣淋漓而溫暖,又蒼茫沉厚。渲染中有西方的色彩,但隱著的是中國的線條。他發展著傳統的「大寫意」,看似一片亂攤派,去工整,細節也是含糊不可名狀的,整體上卻清晰峻拔。

  賈平凹是當代作家中「推陳出新」的代表人物,他的新不是引進的,不是器官置換。他是由「陳」而生的機心。因此他的小說人物不誇張,樸素沉著,有人鬱勃黝黯,有人孤寂無奈,人物的宿命裡有世情的苦澀和悲情。他的根扎在中國文化裡,又練就了一手過硬的寫實功夫,無限的實,也無限的虛,越實越虛,愈虛愈實。

  立場與觀念

  用吹蠟燭的方式去吹滅一盞電燈是荒唐的,荒謬之處不是使用的方法,問題出在觀念上。拉登是個危險人物,他的存在就是潛在的威脅,但在蓋達組織內部,他是個受尊重的領導者,其中巨大的差異是因為所處的立場不同。

  先說立場。

  看一個喝水的杯子,角度不重要,杯子規模太小,可以一眼看穿。看一個獨立的房子,角度的重要就顯示出來了。從前邊看,和從後邊看是兩回事,爬到房前的樹上看又是另一回事。站在哪裡看,那個位置,就是立場。

  看山和看河是不同的。山是靜的,但四季有變化。河是每一刻都流動著,但四季變化不大。北方的河冬季要結冰,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看山,在山腳看,和在山頂看不一樣。山裡人和山外的遊客對山的態度也不一樣。魚是水裡的遊客,卻是河的家人,對河的態度與岸上人家不一樣。大的河流,橫看和豎看不一樣,順流看和上溯逆流看更不一樣。子在川上曰的,雖然只是一句話,卻沉澱著歷史的高遠和蒼涼。

  再說觀念。

  觀念是活的,是隨時事變化的。僵死的叫概念。觀念是先進著好,掉在隊伍後邊的叫落伍。在隊伍前面的是引導著變,在後面的是跟著變,好聽一點叫應變。

  以土地觀念的變化為例:

  以前的土地,是人的立錐之本。土地是判斷一戶人家,或一個人價值的基本參照物。大戶人家,殷實人家,破落人家的區分,就是以土地為標準。將軍大臣,皇上要賜土地,自己也仗勢圈地。做商賈大買賣的,要在鄉下置地。有土地的人叫地主,在別人土地上幹活的叫農民,農民不是職業,是身份的代稱。如同以前的公務員叫老爺一樣。土地所屬的不平均,是造成社會不穩定,乃至動亂的根本因素,「揭竿而起」的主要原因是農民沒有了活路和出路。

  農本思想和田園經濟是以前的核心價值觀。

  有一個老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以前的中國人,無論貴賤,人生理想就是這兩件事,讀書和耕田。當朝重臣求隱,叫「告老還鄉」。一個將軍赫赫戰功之後,要「解甲歸田」。如今觀念變了,將軍或部長退休,國家給退休金,不給土地。如今,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人均有份,除了超生的。如果一種東西是平分的,這種東西的內在魔力就會下降,直至消失。從大趨勢上講,今天的農民是職業了,農民一詞的內涵發生著變化,只是這變化還有待於被清晰,被認識。「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以及農村戶籍改革,是政府在應變。

  土地觀念發生了變化,以前的詩或文章,寫田園樂,炊煙情,是寫「主旋律」,是呈現那時的核心價值。遊子一詞是針對故土說的,遊子思鄉也是主旋律的一種。但今天的作家再這麼寫,就叫落伍,或叫不合時宜。

  賈平凹的寫作,以土地和農民為主要觀測目標。他瞄準的正是中國土地上正在發生著的一系列根本變化。《浮躁》寫於1988年,之後他連續寫出了《廢都》、《白夜》、《土門》、《病相報告》、《高老莊》、《懷念狼》、《秦腔》、《高興》。《浮躁》是站在農民立場的,這是這部小說的局限之一,但也是那個時期裡中國作家共有的局限。那時候流行「代言」這個詞,作家是「代言人」,寫農業題材,是為農民代言,寫工業題材,軍事題材,教育題材,是為不同的行業代言,也就是說,小說的題材不同,作家的立場也不同。如今的時代講「發言人」,代言人和發言人,一字之差,變化是大的。教育部發言人,外交部發言人,臺灣事務公室發言人,講的雖然也是「局部利益」,但立場變了,視野和視角變了,牽涉面寬了,是整體環境下的「局部利益」。《浮躁》之後,再經過《廢都》的脫胎之痛,賈平凹的「立場」變了,由農民視角「位移」到中國文化層面上,審視中國當下農村的劇痛和巨變,《土門》寫城鄉結合地帶農民的心態,是土地觀念變化的最前沿,是焦灼區域。《懷念狼》臆想變化了的土地上狼的變遷史,狼是生存能力超強的人的喻指,在生存困境中如何艱難掙扎。《病相報告》是一段傳奇,是賈平凹有意改變敘事的路數,著眼於人的自然屬性被非客觀之後,缺陷是怎樣產生的。《高老莊》是《秦腔》的前奏,是一場大戲前的彩排,更是足球賽前的熱身賽。賈平凹是導演,是教練,在熱身賽中試驗著戰術的多種可能,在正賽開始的時候,他才敲定了上場人員名單,以及各自的位置。在「正賽」結束之後,觀眾看的是結果,但教練更偏愛那場熱身賽,因為那裡面閃爍著自己更多的足球智慧和戰術初衷。《高興》代表著賈平凹寫作的一種轉變,他開始替遭受生活困境的農民安排出路了,這部有著「明天」色彩的小說,人物是以變形的姿態存在的,或者叫冷幽默。冷幽默是幽默大王或完全沒有幽默感的人製造的,賈平凹的幽默是骨子裡的,他沒有看明白現階段中國農民的出路,他自己也深陷困擾之中。

  賈平凹筆下的中國農村是現階段的,他的這些小說構成著空前的鄉土中國之變,他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中國農村問題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他在嘗試著尋找「規律」,但必須要說的是,截止到《高興》為止,他和社會學家一樣,都沒有找到。或者換成那句流行的話,他在「摸著石頭過河」。

  收 藏

  最初的時候,賈平凹是收集,不是收藏。他不做選擇,看入眼的都往家裡背。漢罐、瓦當、畫像磚、拳頭大小的舊石獅子有兩千多個。他寫過一個短文章,叫《獅子軍》。還收過一把老椅子,他說是元代的,我看著更像先秦的,做工特粗,而且少了一條腿,他用一摞舊版書支撐著。上面放著一把民國時期的笨茶壺,朋友來了,他就用那把茶壺泡茶,一壺水足夠喝一天。一天家裡來的人多,他去鄰居家借了兩把椅子,還椅子的時候,鄰居大嫂看著他那把傷殘椅子,說,「賈老師,不用還了,您留著用吧。」大嫂是熱心人,一次在樓梯上碰著,問他,「家裡有要扔的東西嗎?我叫了收垃圾的。」賈平凹連說沒有沒有。還有一個細節,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大嫂敲門,領著不足十歲的兒子,說話氣呼呼的,不是對他,對著那個怯怯的孩子,「你問問賈伯伯,賈伯伯是怎麼成大書法家的,就是敢寫。以前也是一寫一個墨疙瘩,揉了再寫,天天寫。」原來大嫂在教育孩子,孩子報了一個書法班,卻是沒有興趣。

  實踐出真知,這句話說的真是沒錯。現在的賈平凹是秦漢文物的鑑賞家,那一時期的老貨,看一眼,或聞聞氣味,就辨了真偽。他的收藏,也由雜貨鋪升格為頗具規模的博物館。

  賈平凹人心寬厚,走路也怕傷了螞蟻,但收藏起東西來,下手卻重。

  我有痛失三寶之疼。一痛是杯子,一痛是汪曾祺老人的畫,一痛是軍統大特務用過的文件櫃。

  杯子是一個瓷藝家給我專制的,通體瓷本色,暗紋起伏,樸素大方。難得之處是這一款只有一個,是獨生子。我捨不得讓它著水,就放在辦公桌上天天旁觀。賈平凹的辦公室在我隔壁,這天他走進我房子,說,「我吃點藥,給我倒點水。」我問他杯子呢?他指著桌子,就用這個吧。我說這個不是喝水用的。他說我是吃藥,不喝水。我先清洗了,倒了一點水給他送過去。過了一會,他就帶著杯子回家了,「藥」還留在他辦公桌上,是果味VC。

  說汪曾祺的畫先說孫犁的字。我有孫犁老人一幅字,「堅持不懈,精益求精」。這幅字本是寫給我一位朋友大星兄的,他是篆刻家。我見了很喜歡,於是借過來看。1993年初我從河北到西安工作後,就把這個事給放腦後了。大星兄心腸寬,也沒催還過,字一直被我「借」著,「看」了這麼多年。

  我喜歡這幅字除了書法意義外,還另有一個原因,是我做編輯經歷裡很愧疚的一件事。我在《長城》雜誌的時候,編發過老人一組書信輯,記得是四十幾通吧。當時年輕,做事不研究輕重,雜誌印出後有一處字誤。(手稿不太清晰是一個原因,若用心細緻些,或再請教老編輯即迎刃可解)老人從天津捎過話來表示了意見,但也給了諒解和安慰。孫犁先生是當代作家中最珍重語言的,能給諒解已是他的高厚風節了。我為此一直自責,借看這幅字,也有當座右銘的意思。還有一個巧合,字是1992年9月寫的,《美文》雜誌也是在那個月創刊的。

  我拘禮膜拜的作家還有汪曾祺老人。曾祺老人和我有過三天「交情」,當年他和老伴施松卿老師在石家莊呆了三天,我跟班照顧日常起居,還陪他喝酒,一天晚上老人高興了,給我且寫且畫。字是「午夜濤聲壯」,鼓勵我要敢說話。畫是一隻鳥站在一個枯枝上,鳥很生動,枯樹枝因此也帶了精神。我到西安工作後,把這幅畫掛在了辦公室牆上,牆的另一邊是主編辦公室,事就出曲折了。賈平凹說這畫掛在了他的牆上,又說做事不能偏頗,要平衡,牆另一邊也要掛幾天。我見他存了掠奪心,就約法掛七天,七天後一清早我就去做了完璧的工作。但他記憶力好,一年後,他幫我解決了生活中一個難題,我問他怎麼感謝呀,他笑著說汪曾祺的畫呀。我那隻生動的鳥就這麼飛走了。但他也慷慨,給我回畫了一隻上了山的虎,至今還在我的辦公室裡。

  孫犁那幅字刊登在《美文》2008年第七期的封底上,是對老人去世六年的紀念。雜誌印出後,賈平凹說孫犁先生的字真好,要看原跡。我知道他又生了貪墨的心,就複印了五份,都送給了他,還附了一張便條:請主編反覆看,一次看個夠。

  軍統文件櫃是箱式的,有床頭櫃那麼高,頂蓋上刻印著國民黨黨徽,掀開頂蓋,裡邊函裝著四個匣,每一個匣頂上也有那種黨徽。柜子內部裝飾著顏氏家訓,整體做工極考究。賈平凹聞訊後,前後打了三個電話。第一個說國共兩黨現在關係和緩了,但仍需提高警惕,你是年輕黨員。我說我是放在家裡批評著看。第二個說那個柜子可以裝手稿,你是編輯,寫作又少。我說今後我多寫些。第三個電話是硬來了,「我這些年也沒要過你什麼東西,這一次我要了,你可以來我家隨便拿一個東西,咱換。」我說你沒要過,但搶過。但說歸說,下了班,我擁抱著柜子送到了他家裡。他那個高興勁呀,上下左右地欣賞。還說風涼話,「世上的東西都是有定數的,該是誰的肯定是誰的。」忽然話題一轉,「我剛寫了一個散文,給你念念,你是編輯家,你會欣賞。」散文是《遊青城後山記》,不足一千字,實在是寫得好,只是朗讀人的聲音不敢恭維。我把文章裝兜裡,說,「這期咱《美文》有頭條文章了。」走的時候我要選一件東西,四下裡找的時候,他說,「你已經拿了,頭條文章,是你說的。」我氣悶了很長一會兒,說,「那你給我寫一幅字。」「我是主編,你是副主編,咱倆要帶言而有信的頭。寫字可以,你再另找理由。」我轉身打開了他存的一瓶五糧液酒,倒了半茶杯,「到了你家,飯也不招待。」他笑著說,「多喝些,澆澆愁。」

  千字文

  我十六年前到西安工作,十二年前終於有了自己的住處。賈平凹為我高興,手書了《千字文》送我,整整十個條幅,掛在牆上很排場,但我鎖在柜子裡,經常一個人偷偷看,很珍重,很喜歡。當時擔心保不住,主動付了些潤筆。果然他更喜歡,後來要以十倍價錢回收,我沒有同意。他有兩三次說到這件事,我均以閉著眼睛靜坐抵抗,下屬反抗上司的通用方式只有一個,就是靜坐。

  《千字文》是短文章,卻是千年大手筆。簡約而包容量大,僅僅一千個漢字,「把上古到南北朝,整個文化大系,天文,地理,科學,政治,無所不包都講了」(南懷瑾先生語)。最難得的是,它還是以前的小學生識字課本。一千個漢字不重複,念熟了背會了,一輩子也受用不盡。

  我們的漢字真是了不起,本身就是一份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字裡含著幾重意思,研究不同意思間的關聯,有一個專門的學問,叫訓詁學。比如春秋這兩個字,代表著兩個季節,還有另一層深意,是歷史的別稱。為什麼把歷史叫春秋,而不叫冬夏,其中蘊藏著很多說道的。漢字是在秦始皇時就統一使用了,但中國自古地廣人雜,一個字的讀音在各地差異很大。研究讀音差別的,也有一個專門的學問,叫音韻學。以前南北方的文官在一起交流是很好玩的事情,彼此說的話誰也聽不懂,像兩個啞巴見了面,靠手勢和寫字表達意思。一句老話叫文人相輕,人與人之間隔著厚厚的語言柵欄,聽到隔膜的聲音先就煩了,怎麼去相重?

  漢字包容量大,概括力強,也形象有趣,是外國文字比不得的。也正因此,養就了我們「一言以蔽之」的文統,再大的事情,用幾個字就概括出來了。比如「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中國老百姓日常行為的道德總則,每個字也用不著解釋,村裡不識字的老漢都會身體力行地去做。明朝的讀書人曹臣輯錄一本書,體例是書摘,叫《舌華錄》,是如今出版的「名言警句」一類書的祖師爺。《舌華錄》所採書目自先秦以降九十九種,取舌華,不取筆華。重史、集,不重經、子;重文採不重聲望;重野不重朝。「古今書籍如牛毛,天下語言如蚊響,以此小軼,遂名舌華。」曹臣是讀書種子,看書看得準,且讓讀過的書萌芽發枝,生新氣象。古人把讀死書的人叫書蟲,這個比方很傳神,蟲把書蛀吃了,自己卻長不大。

  孔子說「一言以蔽之」。一個和尚說得更生動:「一句合頭語,千古系驢橛」。一句要緊的話,可以拴住千萬個脾氣很犟的人。遠的不說,身邊的例子隨手可拾。六十多年前有一句要緊的話,叫「槍桿子裡出政權」,三十年前有兩句話,叫「摸著石頭過河」,「發展是硬道理」。十多年前有「三個代表」。現在正學習著的一句話叫「科學發展觀」。蔣介石當年的政權為什麼失敗了?其中一個原因恐怕就是合頭語使用不當,「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漏掉一個」、「攘外必先安內」,說的都是不合理不靠譜讓人笑話的話。殘酷的春秋歷史印證了一個道理,一句合頭語流傳的時間越長,經典的魅力越持久。

  賈平凹手書《千字文》,用時整整一個下午,還有大半個晚上,一直到夜裡兩點多才竣工。他妻子嫌寫得慢,幫忙拽宣紙,袖口沾了墨汁。第二天我去取字的時候,他說,「你該賠一件衣服的。」我說,「應該,再搭一副套袖。」

  另一支筆

  好像是1998年,賈平凹過生日的那一天,朋友們湊錢送給他一支大毛筆,祝賀他文學人生二十年。筆有拖把那麼大,他很喜歡,倒插在書房的一個大號漢罐裡,筆鋒向上。沒料到的是,收到筆的第二天,他的書法潤格漲價了,而且在書房裡貼出了告示:無論親疏,不分長幼,潤格面前一律平等。朋友們怨氣連連,這意味著再也得不到免費待遇了。於是,「一支筆的故事」就悄悄傳訛了。傳說賈平凹滿月那一天,家人宴請鄰裡,酒席高潮時,準備了筆、塑料手槍,還有木頭削制的官印,讓他「抓周」,但他的小手一把抓住的是自己的牛牛。家人搪塞著說,也是一支筆。後來又有人把這故事引申到他小說寫作裡的性描寫上,這訛傳得就更遠些了。

  賈平凹的另一支筆是書法和繪畫,書法沉實勁道,得天獨厚。繪畫是隨意賦形,繞過章法的。後來他兼做了一家美院的教授,他做教授,授出的東西少,得到的東西多。有一個時期,他沉迷於畫法的研習之中。一天半夜,他邀幾個朋友賞識他的「新得」,宣紙鋪陳了一地。一位畫家恭維他,說有了學院派的意思。他再問我的看法,我的話讓他有點掃興,「我同意學院派的說法,但後邊要加三個字,民辦的。」掃興卻也高興,他願意聽到真話。賈平凹有一個難得的品德,就是容得下批評,我常常想到一個問題,在他三十多年的寫作道路上,如果他不是正視那些接二連三的「嚴厲批評」,他今天的文學成就恐怕要大打一些折扣的。在一次針對他的研討會上,他形容自己是核桃命,要被砸著吃。

  賈平凹辦過多次書畫展,其中最成功的有兩次。一次在深圳,一次在成都。深圳人的評價是「呼吸到了西安城牆上的風」。成都書畫展是2008年五一期間,他回來的第三天發生了汶川大地震,我問他,「這事轟動效應有點太大了吧?」他說,「再不搞了,惹這麼大的亂子。」

  1998年我做《美文》副主編,做為主編,他當時給我寫了四個字,忘知守本。這其實是他對藝術的態度。這些年來,他一直恪守著這個守則。關於如何寫作,還有一個流行的觀念,叫「十年磨一劍」,意思是只有慢寫才出精品,常舉的例子是曹雪芹和《紅樓夢》。我對這個說法是持一分為二態度的,寫作速度的快與慢和是否精品沒有直接的關係。有一種老式手槍,叫「單打一」,也稱「鐵公雞」,子彈是上一發打一發,武漢產的漢陽造是五發裝置,駁殼槍是二十發,機關槍是連索的,什麼槍打什么子彈,並不是射得慢的才是神槍手。精品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讓一個手筆快的作家慢寫,等於告訴他對這個問題尚沒有考慮成熟。有一次,在《美文》編輯部的會上賈平凹說,「我怎麼就寫不慢呢。」我建議他,「用毛筆試試,學曹雪芹。」

  一個人問我生活中的賈平凹是什麼樣子,我給他念過一段伍爾夫評價蒙田的話。現照錄如下:

  「可不是開門見山的人。這位先生眼瞼下垂,臉上帶著做夢似的迷迷惑惑的神氣,一邊面帶微笑,一邊又鬱鬱不樂,叫人難以捉摸,要是從他嘴裡掏出一個明白答案是辦不到的。」

  (本文圖片為資圖片)

  穆濤

  作者系散文家,《美文》雜誌常務副主編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生如擺渡,一邊是快樂,一邊是痛苦!
    文/飛魚佛說,人生如擺渡,一邊是快樂,一邊是痛苦。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未來有太多的無知,是過得歡樂還是痛苦,是辛苦還是輕鬆,都在於我們對人生的態度。人生就是這樣,一邊是快樂,一邊是痛苦。只要人活著,就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沒有容易,活著就要不斷折騰,哪怕是遍體鱗傷,方向自己選擇的,錯了知道回頭,但內心一定足夠強大,在以後的日子裡努力。
  • 穿過影影綽綽的時光,我們一邊悲傷,一邊成長,一邊遺忘(真切)
    時光如同破敗的雲朵,在記憶深處懸浮在碧藍的天空中,我們猝不及防地望向天空,時光遊移地飄向遠方,微笑著揮手向我們道別,時間沒有等我,我還來不及從凌亂的思緒中好好再看看它們,它們就這般即將逝去,只留下回憶裡滿地的斑駁!
  • 王者:狄仁傑蹲在屋簷上一邊喝酒一邊眯著眼瞅著青樓的李白
    李元芳目瞪口呆:「大人,這青樓生意今日怎如此火爆……」狄仁傑則看向蹲在屋簷上一邊喝酒一邊眯著眼瞅著青樓的李白。「李白,下來。」李白搖了搖自己手中的酒壺,挑眉:「狄大人這是要給我一壺酒?」狄仁傑笑了笑:「不想我上去的話,自己下來。」
  • 《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險道神-協助拍攝
    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第1幅圖】此作品由徐州攝影愛好者易先生在著名的包頭地區拍攝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第2幅圖】此作品由長沙攝影愛好者陳先生在著名的海口地區拍攝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第3幅圖】此作品由哈爾濱攝影愛好者餘先生在著名的漳州地區拍攝
  • 教宗:人不能一邊相信天主,一邊做個黑手黨成員
    人不能一邊相信天主,一邊壓迫弟兄」。教宗說:「人不能一邊相信天主,一邊做個黑手黨成員。黑手黨成員無法善度基督徒生活,因為他的生活褻瀆天主是愛的聖名。今天我們需要懷有愛的男女,而非地位崇高的男女;我們需要服務的男女,而非壓迫他人的男女。我們需要一同前行,而非追逐權勢。」
  • 男到中年,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03中年男人,一邊崩潰一邊自愈一邊崩潰,一邊自愈。就如羅曼羅蘭說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中年男人,隱忍著、壓抑著、努力著、堅持著,用小心翼翼的微笑掩藏住所有心酸
  •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今天陌生的,是昨天熟悉的;現在記住的,是以後淡忘的。不是人生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人生。早安,朋友!5、歲月的風,不僅能吹淡你我心中的情,也能冷卻你我的心;時光的手,不僅能模糊你眼中的我,也能淡忘我心中的你。再熟悉的路,你不行走,也有陌生的感受…這就是人生。早上開心快樂!
  • 女面試官: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打一字?
    女面試官: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 打一字不管是哪家公司招人的時候,都是需要面試的,一些公司面試除了要考驗你的專業能力之外,還考察一些其他的能力。每個人都想要找一份好工作,現在的大學生可以算是,遍地都是。
  • 一邊枷鎖一邊自由
    也許,很多人都是一邊盡力的活著一邊又不想活了,生活也從來不會因為我們放棄了什麼或者太在乎什麼而改變,面前的困擾也不會因為擔心和焦慮而瞬間蕩然無存。一邊想要自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一邊卻不得不被現實束縛,無力改變現狀。生而為人,本是自由的,卻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說:「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4000多年前的女性木乃伊,為何面帶神秘微笑?
    4000多年前的女性木乃伊,為何面帶神秘微笑?考古學家從一個用牛皮包裹的木棺中發現了一具4000多年前的女性木乃伊,這具乾屍面帶神秘微笑,眼窩深陷,鼻梁高直,鼻子狹窄,嘴唇較薄,眼睫毛和頭髮都是亞麻色的,和我們普通人不太一樣,令人驚訝的是,DNA的檢測結果竟然顯示,這是一個歐洲人。這具微笑女性木乃伊到底是誰?她又為什麼會出現在新疆呢?
  • 人生就是一邊歷劫,一邊修行
    迷茫時不放棄,困惑時不懷疑,追問時不執拗;一邊渡劫,一邊修行;一邊領悟,一邊品味人生。
  • 朱買臣:一邊是生活 一邊是夢想!
    朱買臣靠賣柴討生活,一邊擔著柴,嘴裡一邊還要誦讀詩書。可見他不以挑柴為苦,而自以讀書為樂。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顏淵。顏淵家裡也很窮,但他安貧樂道,讀書習禮不輟。所以孔子感慨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賣柴討生活的朱買臣,在面對生活的艱辛時,仍能夠怡然自得的學習,這中精神與顏淵不是一致的嗎!
  • 吳磊穿流蘇外套亮相時裝電影展開幕酒會紅毯,面帶微笑帥氣十足!
    6月15日下午,吳磊亮相VogueFilm時裝電影展開幕酒會紅毯,他頭戴黑色小禮帽,身穿雜色的流蘇外套搭配黑色長褲,面帶微笑,帥氣十足。(圖片來源見水印)吳磊穿流蘇外套搭配黑色褲子亮相時裝電影展開幕酒會紅毯,面帶微笑,帥氣十足。
  • 九朵荷:一邊謀生,一邊謀愛
    一邊謀生,一邊謀愛醒來,微涼。昨夜又下了一場雨,有人說,下雨的時候,人的思念會瘋長,那應該是雨水滋養了它。我貪戀的人間煙火,不偏不倚恰好是你。一邊謀生,一邊謀愛。有人說,謀生,就像給自己的肉身找到棲息地,哪怕不是很喜歡,最起碼風吹不到,雨淋不著,畢竟生活還是需要煙火氣。若是沒有這點菸火氣,謀愛的基石就不存在。
  • 一邊自我懷疑,一邊咬牙堅持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誰沒有被人看不起的時候;誰還不是一邊懷疑自己一邊咬牙堅持;誰還不是深夜痛哭後,擦乾眼淚,繼續追趕第二天的太陽。就來村上春樹都有極度懷疑自己的時候,就在他剛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他也不太確定日本當下流行什麼小說,也不知道該如何用日語寫小說為好,因為在他動筆之前基本上看的都是外國小說。
  • 一邊羨慕蔣勳,一邊接納馬男波傑克
    我們一邊羨慕蔣勳先生的25歲和他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精彩;一邊同樣感謝歲月贈予我們平凡又普通的生活。
  • 人生,一邊捨棄,一邊得到
    我們一邊慨嘆著老謝的荒謬,一邊在提醒著自己,千萬不要活成他那個樣子。但反觀自己,不也常常放不下嗎?但凡涉及利益之爭,就忍不住斤斤計較,哪怕已經過去很久了,還一直耿耿於懷。而對於那個曾經有負於自己的人,更是念茲在茲,別人早已經轉身離開,自己還在想方設法要找個合適的機會,給別人一個好臉色看看。
  • 一邊彈吉他一邊講英語
    一邊彈吉他一邊講英語
  • 「一邊罵大陸,一邊吃大陸」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曾痛批,林昶佐等綠營中人長期利用「抹紅」手段,以最嚴格標準檢驗他人,對自己家人在大陸賺錢卻視而不見,是「一邊吃大陸,一邊罵大陸」的政治人物但他的嶽父卻在大陸經商,「一邊罵大陸,家人同時在大陸發大財」。
  • 怎樣一邊閱讀PDF文檔,一邊加注釋?
    怎樣一邊閱讀PDF文檔,一邊加注釋?在閱讀PDF文檔的過程中,對一些經常要看的段落,或者當時沒理解的部分等,我們有時需要直接在文段旁邊寫一些注釋。或許Word的操作會很熟悉,但PDF文檔應該如何進行相應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