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文藝復興隱秘詩人——米開朗基羅

2020-10-14 小學五好家長


1564年2月18日,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逝世,享年89歲,他就是米開朗基羅

提到米開朗基羅,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他的大衛雕塑和西斯廷天頂畫。但在他那「超長待機」的人生裡,他還曾以詩歌記錄下許多戲劇性轉折和故事。

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比達·文西小23歲,比拉斐爾大8歲。

《名人傳》這樣描寫他:「 在文藝復興那麼一個講究容貌漂亮和儀容的時代,米開朗基羅是個最不受人喜歡的人物。他中等身材,雙肩寬闊,軀體瘦削,頭大,眉高,兩耳突出面頰,臉孔長而憂鬱,鼻子低扁,眼睛雖銳利卻很小。可以說,他的長相非常糟糕,不討人喜歡。」

米開朗基羅《自畫像》

藉由這段評語,加上自畫像作為參考,我們不難判斷出:米開朗基羅長得比不上拉斐爾英俊好看,也不具有達文西超凡脫俗的氣質。

那相貌平平的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否真如《名人傳》中所寫地那樣窮困潦倒,受盡屈辱,孓然一身,是個充滿悲情色彩不為世俗理解與包容的孤獨天才?

我們今天就從米開朗基羅的個人信件與詩詞創作中,重塑其一生中的關鍵時刻,讓大家深入了解其複雜人格中的固執與才華。

早在22歲時,米開朗基羅就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哀悼基督》

這件雕塑作品堪稱完美,令年輕的米開朗基羅也不禁自滿地在聖母胸前的飾帶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雕塑《哀悼基督》雕塑《哀悼基督》

在接下來的兩年半時間,他又完成了被視為「最完美男人體」《大衛》。

雕塑《大衛》局部

這座總高5.5米的雕塑作品最後被安放於市中心廣場

這會兒的米開朗基羅,還不到30歲。接下來他被委託為美第奇家族建造陵墓,於是又創作了數座知名雕像。

《晝》《夜》《晨》《昏》四座雕像

說出這番狂妄言辭的不是別人,正是米開朗基羅。

工匠跟藝術家不同,他們主要工作是完成僱主指定主題的藝術品。收到訂金後工匠們便會開始製作,做完後如果僱主滿意就會支付尾款;但要是不滿意,工匠們就需要修改到僱主滿意為止。

書歸正傳,話接前文!

米開朗基羅本職上就是這麼一個工匠,但是他比較特別——特別有脾氣。

別人都是讓畫啥畫啥,讓咋雕咋雕。拉斐爾不用說,任性如達·文西所做的最叛逆的事,也不過是不想按照僱主意思修改《蒙娜麗莎》,最後拿畫跑路。

而和米開朗基羅下訂單,內心一定要強大!定完主題之後,你就什麼都別管了,你也管不了了。一般僱主們會在製作的過程中也看看,提提意見,但在米開朗基羅這是絕對行不通的。

而且他雕完了也不接受修改意見,雖然以他的實力來說,僱主也只有讚美的份兒。


「我既不想命令別人,也不想服從其他人,我只要自由、不受幹涉地工作。」

大家總說,米開朗基羅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西斯廷天頂畫工程。

但實際情況是,在開工的時候,教皇是給他配了好多助手的。但為什麼最後是米開朗基羅一個人完成了整幅作品呢?

不過米開朗基羅可能原來也沒指望這些人能提供什麼幫助,沒人幫正好,他就乾脆閉關工作了。這一畫就是整整四年,教皇本來只安排米開朗基羅畫十二個使徒造像,結果直到他全部完成後才「喜提」西斯廷溼壁畫。

當耗時四年的西斯廷禮拜堂壁畫面世時,人們才真正理解何為人力所能創造的神跡。

西斯廷禮拜堂壁畫

西斯廷禮拜堂大廳的壁畫包含了整整500多平的天頂畫《創世紀》以及畫滿祭臺後一整面牆的《最後的審判》。僅在《創世紀》裡,米開朗基羅就描繪了343個人物,其中有100多個巨人比真人還要大兩倍,極富立體感和重量感。

藝術評論家瓦薩裡盛讚:「無論走到哪,上帝總面對你。」

大廳天頂壁畫《創世紀》局部

祭臺後方的《最後的審判》局部

藝術史上的米開朗基羅總是帶著過於敏感、粗暴易怒的惡名。

在同時代的人眼中,他要求嚴苛、難以信任他人,甚至連親人、學徒在他眼中也不能輕信。

「我的野心從未停止滋長,它不容許過多的享樂與安逸。」

「無盡的歡樂不抵小小的苦痛。」

從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詩歌可以窺見,年輕時他便懷抱壯志,充滿野心,絕不是一個膽怯軟弱之人。

至於生命給予他的痛苦與孤獨,也在他的雕塑作品中暴露無遺。

《反抗的奴隸》

於他而言,生命的痛苦是真實的,要掙扎著、怒吼著將生命從世俗的束縛中解放而出

米開朗基羅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孤傲與才華使他無法融入人群。他寫信向兄弟傾訴:「連個朋友都沒有,也不想有任何朋友。」

他恨人,亦被人恨;他從高處俯瞰世人,人們從低處仰望他;同代人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

頗有幾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味道。

Q:西斯廷天頂畫工程量有多大?溼壁畫又到底是個啥?

A:西斯廷禮拜堂大廳的壁畫包含天頂畫《創世紀》以及祭臺畫《最後的審判》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工程量,我們就得說一說什麼是溼壁畫。所謂溼壁畫就是要在未乾石灰沙底上繪製壁畫 ,這樣顏色滲進去才會長久保持。一旦畫地太慢,表層幹了,就得鏟掉再塗上細灰泥重新來。

做不好泥瓦活的雕塑家不是好藝術家,溼壁畫其實是對藝術家精準計算能力和繪畫技巧雙重考驗。西斯廷500多平天頂畫至今仍能保存完好,就是米開朗基羅四年如一日在手腳架上仰著頭,忍受著不斷滴落的泥灰水一點點跟自己死磕出來的。

這裡頭包含的,無疑是一個偉大藝術家對美的堅持,還有他對工作的認真、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介紹結束了,下期我們就一起進入巴洛克時代,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

《世界藝術史·與藝術相伴》——(美)馬克·蓋特雷恩

《美術館裡聊怪咖 》——(日)山田五郎 古山淳子

《米開朗基羅傳 》——(法)羅曼羅蘭 傅雷(譯)

《米開朗基羅》—— BBC紀錄片

全歷史藝術分類—米開朗基羅詞條


策劃 | 五分鐘工作室

編輯 | 珍珠老師

插畫 | 珍珠老師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 專題故事:文藝復興三傑之「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選擇了進入佛羅倫斯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Ghirlandaio)的工作室學畫,當一名藝術家。父親非常反對,因為父親認為自己的貴族後代,做藝術家是下三濫的職業。然而作為一個清貧的公務員,他並不能為米開朗基羅提供什麼光明的未來。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很快在佛羅倫斯嶄露頭角,進入了佛羅倫斯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掌握了繪畫和雕塑的技巧。
  • 文藝復興三傑之,米開朗基羅
    1499年至1501年間,米開朗基羅回到了佛羅倫斯。佛羅倫斯原來的精神和世俗領袖,反對文藝復興的修士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在1498年被處以火刑,皮耶羅·索代裡尼漸漸得勢,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形勢轉好。羊毛同業公會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一件巨大的大衛雕像,作為佛羅倫斯自由的象徵,完工後擺放在維奇奧宮前的領主廣場上。同業公會提供的大理石,是阿戈斯蒂諾·迪·杜喬在40年前用過的。
  • 文藝復興三傑之--米開朗基羅藝術展
    延伸閱讀看展前,聽蔣勳談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聖傷》(視頻)米開朗基羅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詩人,義大利文藝復興偉大藝術家之一。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於1475年4月6日出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裡斯鎮,父親是當地的官員。出生後不久,全家移居到佛羅倫斯。1488年,米開朗基羅稱為畫家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的學生。
  • 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才——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的光芒是如此的閃耀,在這個時期誕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藝術家,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在文藝復興盛期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一位集繪畫、雕塑、建築、詩歌於一身的偉大藝術家,特別是繪畫與雕塑方面成就巨大,雕塑上被稱為是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最高峰。
  • 一個不開朗的米開朗基羅
    他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一位著名的繪畫家,乃至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和詩人,同時,他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人物。而當你問起他,他是誰的時候,他卻會說:「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我是米開朗基羅· 博納羅蒂。」
  • 對話·米開朗基羅藝術展:感受文藝復興經典藝術傳承
    2017年9月19日下午,「對話·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暨媒體見面會」在北京鳥巢文化中心成功舉辦。多名文化藝術和建築大師、專家和媒體朋友,與5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對話。復刻經典 與米開朗基羅深度對話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從7月15日起在國際體育場鳥巢藝術中心展出,是鳥巢文化中心與義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Casa Buonarroti Museum)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為了更好的推動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合作,而攜手策劃舉辦的。
  • 雕塑 | 米開朗基羅《大衛》之一
    、畫家、建築師和詩人,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 米開朗基羅肖像畫,Daniele da Volterra繪製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和達·文西、拉斐爾都合不來,也經常頂撞他的恩主,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想。
  • 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大衛在鳥巢駐足
    在這場人文運動裡,有一位傑出的通才,他是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和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他就是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 米開朗基羅作品全集( 經典 )
    他的成就如此傑出,以至於在他37歲時,世人就把他尊為「神聖的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 人物 | 文藝復興三傑(2)孤獨厭世而長壽的米開朗基羅
    人物 | 文藝復興三傑(1)坑神達·文西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第二位: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他還是一個詩人,一個哲學家,藝術家中的思想家。他被允可在美第奇宮廷內自由出入,於是,米開朗基羅一下子便身處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獲得了一名偉大藝術家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同時,宮廷裡還設有一個「柏拉圖學院」,米開朗基羅流連於純粹精深的學問和思想。他還經常去聽一個後來被焚死的宗教改革家薩伏那洛拉的演講,抨擊教皇並宣揚絕對神的權威,包括他兄弟在內,無數人加入新教派。
  • 文藝復興三傑展: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作品來到南博
    「文藝復興」是歐洲在古希臘古羅馬之後從未經歷過且最偉大的進步與變革。在這一變革中,出現了不少偉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傑」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11月28日,「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特展在南京博物院拉開序幕。
  • 米開朗基羅《大衛》賞析
    《大衛》 米開朗基羅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從此構建了其藝術思想體系和作品體系,使西歐雕塑事業達到了第二次顛峰。我們知道,西歐第一次顛峰時期是以菲迪亞斯為代表的希臘化時期,代表作為《射手》。下面,我們就其《大衛》作一分析:一,吹響了資本主義革命的戰鬥號角。
  • 「情詩聖手」米開朗基羅
    有意識的雙關手法,太陽,山峰等隱喻的運用,是米開朗基羅崇尚男性雄健光明之美的體現。在一首詩裡寫道,這位藝術家寫道「美貌的力量於我是怎樣的刺激啊!世間更無同等的歡樂了!」,可見其對美的追崇所達到的痴狂地步。
  • 一口氣讀懂米開朗基羅 意外
    來自義大利的米開朗基羅…………………………………我們常常說一個藝術家的創作與他的成長經歷脫不了干係米開朗基羅也沒有例外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一個叫卡普雷斯的小村莊,米開朗基羅誕生了;並沒有太多傳說,在那個不實行一胎政策的地方,小米還有個比他大16個月的哥哥;可能是因為奶水不夠吧,小米就被送到奶媽那撫養。
  • 熱愛創新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以《大衛》《創世紀》等一系列藝術史上的璀璨作品而聞名於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雕塑作品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三傑」。
  • 脾氣不好卻又有才氣的米開朗基羅
    、畫家、建築家和詩人。該作品表現了大多數義大利人並不太了解的主題,讓米開朗基羅在巴爾幹半島名聲大噪。描繪的是聖母抱著死去的耶穌的大理石雕像,這件巨大的雕像是他為佛羅倫斯市所創作的,於1504年完工。儘管米開朗基羅並不願意接受西斯廷教堂的繪畫任務,但他創新了藝術形式,帶來了裡程碑式的變革,大膽運用色彩並清晰立體地再現人物。他的技巧不同於李奧納多和二些威尼斯畫家創造的暈塗法,開創了文藝復興最後英雄時代的新畫法。
  • 文藝巨匠——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此外還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情懷、嚮往自由,抵制專制的先進志士。除了《哀悼基督》外,米開朗基羅比較出名的雕塑還有《大衛》、《摩西》、《朝》、《夕》、《晝》、《夜》等。 在米開朗基羅這麼多的作品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大衛》了。《大衛》取材於《舊約》中的神話故事,米開朗基羅將大衛塑造成一位健壯的青年,表情剛毅,目光炯炯有神,微低著頭,側目怒視前方,左手握著搭在肩頭的「甩石帶」,似乎隨時準備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雕像將一位正義戰士的無畏勇氣與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
  • 比薩灰/摩卡啡,像米開朗基羅般追求藝術的人生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米開朗基羅畫像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畫風各有什麼特色?
    文藝復興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號召文藝工作者向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優良文化傳統學習,來體現人文價值和人道精神,鼓勵人們在藝術中追尋自我價值,不要再被神學思想所愚弄,再造一個比肩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文化盛世,為近代文明的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