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共建一周年,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碩果盈枝

2020-12-12 今日惠州網

2019年8月14日,惠州市政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正式籤約揭牌,標誌著惠州市中醫醫院以「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作為第一名稱,並參照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標準進行建設,通過合作共建,實現醫院管理、品牌、人才、技術、學科等「五個融合」,培育臨床重點專科帶動快速發展。

合作共建一年來,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在推動「健康惠州」行動、助力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績?

布局落子,合作共建實現歷史性開局

醫療是最大的民生事業。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高質量發展「2+1」現代產業集群,其中「1」就是指以中醫藥產業為重點的生命健康產業。而在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要加快培育生命健康產業。中醫藥產業發展迎來了新藍海,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站上了發展的新風口。

據悉,惠州是繼深圳、順德之後,省內第3家參照廣州中醫藥大學直屬附屬醫院管理的政校共建醫院,這標誌著惠州在創新管理模式,助力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打造生命健康產業上邁出了重要而堅實的一步。

今年6月,我市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將「扶持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建設」列入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的第一要務,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促進醫院臨床診療技術的突破與能力提升,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建設區域中醫醫療中心。

醫院領導班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中醫要領先、西醫不落後;綜合實力強、服務品質優」為總體目標,借外力、強內功,不斷推動醫院體制機制創新,科學謀劃,布局落子。特別是在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推進醫院運營發展,在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科研教學和服務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全體醫務人員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表現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升級嬗變,學科建設領航醫院發展

急診科是群眾就醫的第一道關口,為了提高急診患者救治效率和成功率,該醫院花大力氣再造急診流程,優化布局、改善環境,暢通急救綠色通道,將急診關口前移,讓急診成為患者進入醫院就診的真正「前端」。

「原來科室人手不足,崗位之間相對分散,難以形成合力。」急診科主任唐紀文說,為了確保急診病人的安全性和搶救的及時性,醫院建立多學科協調機制,整合各科室人力資源,重點建設創傷中心、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以急診為戰場,舉全院之力搶救急危重患者。「讓科室、醫生圍繞著病人轉,這是最為明顯的改變。」唐紀文說。

數據最能直觀反映急診搶救的及時性——急性心梗病人接診後半小時之內,胸痛中心就可以做好搶救的前期準備;卒中中心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1年多的努力,已通過卒中地圖的評審,建立了高效、快捷的急性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各種卒中疾病治療數量均明顯上升,如靜脈溶栓量由2019年下半年的7例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NT時間縮短在46分鐘(《2018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要求在60分鐘內)。更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整合急診科醫護資源,目前該院東江新城院區救護車出車速度縮短至1分40秒,反應速度達到省內乃至全國先進水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做優做強骨傷、肛腸等專病專科,及時總結形成診療方案,鞏固擴大優勢,帶動特色發展。修德至仁,修業至專。醫院在推動學科建設中持續鍛造核心競爭力,著力創新中西醫、內外科融合技術,朝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知名的現代化、智能化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目標邁進。

據了解,肛腸科是該院具有突出中醫特色的業務科室之一,擁有久遠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歷史。為充分發揮該科室的中醫藥特色優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今年6月,正式開設了獨立的肛腸科住院病區。在菱湖院區住院部三樓,一個窗明几淨、配套齊全的病區成了肛腸科的「獨立地盤」。目前,肛腸科在新、老院區均開設門診,由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坐診,運用中西醫療法診治肛腸疾病。肛腸科主任葉育勉說,「微創傷、微疼痛」「短療程、高療效」是學科建設發展的新理念,旨在靈活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為患者提供優質診療服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中西合璧,傳統中醫煥發新活力

中醫藥要想老樹開新花,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做好創新。記者採訪了解到,作為廣東省「十一五」首批中醫重點專科,該院骨傷科共設有三個病區。多年來,該科室堅持中西醫「兩條腿」走路,用中西醫結合的模式診治骨傷科常見病、複雜骨折、運動損傷、嚴重多發傷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骨傷科二區主任譚志宏在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骨傷技術的同時,吸取現代醫學中先進的科技成果,自創了一套「中醫筋膜針」療法。該療法以傳統銀針入穴位,通電發熱後能夠有效緩解肌肉緊張,對於頭痛、手腳發麻症狀的患者效果顯著。骨傷科團隊一方面從傳統醫學汲取營養,創新應用中醫外治方法;一方面向現代醫學尋求新路徑,在領先技術上精益求精。

而作為「十二五」期間獲批的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針灸科發展已有50餘年歷史。一直以來,學科以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及痛症康復為重點,針藥並用,逐步形成了集針灸、理療、康復、中藥為一體、中醫特色鮮明的臨床科室。然而,直至2019年6月,針灸科才開設住院病區,由於專科人才匱乏,甚少接收神經康復患者。針對這一情況,醫院特意為該病區增派了兩名神經內科方面的專業人才,將針灸科與神經康復專業進行人力資源和專業技術重組,升級為「針灸/神經康復病區」。重組後,科室拓展了服務項目和領域,實現了服務功能的升級,學科發展進入「快車道」,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實踐。

另一個中西醫結合建設學科的典範,是該院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學科共建。「在此之前,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在神經外科領域相對薄弱,只有一位曾經進修過神經外科的醫生,不具備團隊基礎」,市中醫醫院院長扶玲介紹,為了緩解全市神經外科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該院正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洽談神經外科學科共建合作,在原來惠州市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聯盟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模式,建立神經外科共建合作醫療關係,建設中西醫結合病區,雙方堅持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的原則,積極推動中醫藥在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康復等方面的應用。

事實上,發展神經外科的需要與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的地理區位息息相關。該院東江新城院區周邊的建築工地和工廠較多,意外傷害多發,如果不具備基本的神經外科處置能力,就可能耽誤患者的救治。

「我們對醫院的定位是,中醫一定要突出,但是西醫不能落後,要有救死扶傷的能力。」扶玲說。

共建再結碩果,「大咖」團隊進駐

在傳承創新中醫藥事業過程中,醫院著力建設精英匯聚的高地、名醫輩出的搖籃。據悉,醫院近期通過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的評估,正式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二級研究生培訓基地」,並圓滿完成了首次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成功招收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3個專業方向共4名中醫專碩研究生,實現了該院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開創了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醫療、教學、人才、科研、全方位發展的裡程碑。參加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遴選,遴選出包括廣東省市名中醫、國醫大師弟子、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等在內的9名研究生導師,為今後醫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合作共建一周年之際,該院又有了新動作:廣州中醫藥大學10個「大咖」級專家團隊即將進駐,將定期來院開展坐診、手術、查房、病例討論、學術交流等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參與科室建設,提供管理和業務技術支持,發揮傳幫帶作用,合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惠州高端醫療團隊,助力醫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療技術水平和科教研水平向更高層次提升。

「通過柔性引才、師承教育等途徑,將初步搭建起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梯隊。」扶玲表示,在今年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醫藥及時介入,發揮了特色優勢,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帶來強有力支援,越來越多的百姓認識到中醫藥的作用與功效,開始主動選擇中醫進行問診諮詢。「大咖」團隊的進駐,讓惠州百姓從此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名醫名院的優質診療服務。

「色香味」俱全,健康管理中心「動起來」

「您好!這裡有我們自己研製的降火清咽茶和養肝護腎茶,可以試飲,請問您想試下哪款茶飲?」在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中醫養生體驗區,工作人員熱情地為市民介紹著養生茶飲,這是醫院推廣中醫養生膏方、茶飲,傳承、創新中醫藥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創新醫療服務模式的具體實踐。

扶玲院長表示,醫療衛生事業是重要的普惠民生事業,醫院的發展落腳點是利民惠民。為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和國家衛健委《關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醫院高擎利民、惠民旗幟,走出了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新路徑,不斷推動全民健康關口前移。

改善、創新醫療服務模式,首先是自身要先「動起來」。這不,一個顏值高、氣質佳、功能全的健康管理中心登臺亮相。今年4月底,該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升級改造,面積從之前的380平方米增加到850平方米,分為普檢區、優診區、中醫養生體驗區、中醫藥文化展示區。在中醫藥文化展示區裡,不僅有中草藥原植物標本散發的陣陣藥香,還有各式「針灸」器材和脈診,宋代、清時期的藥罐、藥盅、藥碗、研缽、鼻煙壺等。旁邊的電子屏上,手指輕觸則可以了解各類中醫知識,可謂「色香味」俱全。

除了顏值高、氣質佳,這個健康管理中心功能也全。為滿足社會不同層次人員的體檢需求,該中心提供有個人體檢、入職入學體檢、職業健康體檢等服務,不僅可以專人導醫、專人陪檢,還可以提供專業的健康諮詢與宣教、預約名醫專家等服務。「健康管理中心服務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針對每個人的個體差異進行體質辨識,通過體質辨識與健康幹預,市民對自身身體狀況有全面的了解,可以及早發現部分疾病或進行體質調理。」該中心主任黃河表示,根據體檢結果,量身定製中西醫健康處方,達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調理、早治療的目的,為市民健康「把脈」,推動健康關口前移。

惠州首家,開啟智能診療先河

醫院從「網際網路+」入手,逐步開拓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醫療服務模式,讓患者少等待、少跑路,讓管理更加有效率。

「1個小時後,檢查報告會出來,在醫院公眾號『個人中心』那裡可以查看,然後進入網際網路醫院諮詢、問診。我看到了就會回覆你。」在菱湖院區二樓的消化內科門診處,消化內科醫生跟患者李女士說到。李女士前一晚跟朋友聚餐吃多了海鮮,次日起床後頭暈無力、嘔吐不停,隨後便來到菱湖院區就診,醫生為她進行了詳細問診和檢查。

一個小時後,李女士在公眾號查看到自己的檢查報告,她進入網際網路醫院的界面,選擇了「複診續方」,以圖文諮詢方式預約了醫生,填上基本資料、疾病既往史,上傳檢查報告後預約成功。隨後,醫生進行了回復,告知李女士僅是消化不良問題,並為她開出了健胃消食的處方。「很方便啊,第一次使用網際網路醫院,沒想到跟面對面問診是一樣的,不僅省去了來回跑醫院拿報告、看報告的時間,還可以送藥到家。」李女士感嘆道。

2019年10月21日,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網際網路醫院上線,這也是惠州首家網際網路醫院,足不出戶看病在該院率先實現,開啟了我市及周邊地區的智能診療先河。只要手機登錄「網際網路醫院」,就可以「面對面」問診醫生,還能享受送藥上門等服務。記者在網際網路醫院的主界面看到,「面對面」問診醫生已開通了健康諮詢、視頻問診、複診續方、用藥指導等板塊,每天都有值班醫生坐診,為市民提供更高質、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此外,醫院還在全市首家引進了中藥智能化免煎系統,並首家開展了全國醫保異地結算服務,首家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啟用「寄達藥房」、免費快遞中藥飲片等……在改善就醫體驗,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的路上,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一步一個腳印,堅定不移地前行。

抓「點」成「面」,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改善醫療服務,關鍵還在於 「細節」。

「很方便,體驗感很好,胃鏡檢查預約後,3天內就能排上。」在候診區的市民陳先生說,兩年前他也來醫院做過胃鏡檢查,但是那時預約的時間將近半個月。隨著人民大健康意識的提升,胃鏡檢查、腸鏡檢查人數增多。作為醫院醫技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鏡中心的發展建設也要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不馳於空想,醫院對內鏡中心進行了流程再造。

通過合理調配人員、績效調整、增加周末開診及延長服務時間等措施,提高服務效率,胃鏡檢查預約時間由原來的15天縮短至3天內,腸鏡檢查預約時間由原來的1個月縮短至7天,診療人次增加了近30%。

展望

深度融合,一院兩區謀劃新發展

合作共建一年來,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兩個院區在整合優勢資源、開拓發展空間、改善就醫條件、提高規模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城市發展骨架不斷拉大,與之相對應的是百姓看病需求與日俱增。長期以來,菱湖老院區以其特有的交通、地理和人文優勢為滿足人民群眾中藥服務需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十載發展,菱湖老院區的醫療服務半徑不斷向周邊延伸,涵蓋了下角片區、橋東街道、龍豐街道等所轄部分人口約15萬人,更輻射至我市各縣區以及河源、增城、東莞、汕頭和梅州等周邊城市。

然而,菱湖院區建設年代久遠,硬體設施和就醫環境亟待改善和升級。2020年,菱湖院區迎來了突破瓶頸實現快速發展的轉折點。該院區改造工程項目被列入《2020-2022年市級財政投資三年滾動正式項目》,計劃改造總建築面積14602.44平方米。目前,項目已進入勘察、施工圖研討和完善項目設計方案等工作的推進階段,將於今年10月開工,2021年底竣工。屆時,一個布局再造、設施更新、環境升級的菱湖院區,將再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中醫特色診療服務。

記者了解到,在東江新城片區,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現有業務用房緊張問題也逐漸凸顯。目前醫院正謀劃東江新城院區二期建設項目。扶玲院長表示,相信隨著菱湖院區的改造、東江新城院區二期項目的謀劃,「一院兩區」的成熟運行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大力支持,醫院將不斷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強化科研教學成果,助力醫院飛得更高、更遠、更穩。

好風憑藉力。未來,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將進一步依託大學的人才和技術平臺,借力借勢,聚焦建設全國百強中醫醫院的目標,全面推進「1+2+3+4」戰略,即打造一個立得住、叫得響、有示範的品牌;抓好專科和人才兩個方面的建設;構建醫療、教學、科研深度融合三位一體平臺;建設中醫專科專病診療、中醫臨床教學、中藥製劑示範、中醫藥科研創新四大區域中心,形成菱湖院區以提供中醫特色診療服務和臨床教學為主,東江新城院區以提供急危重症等中醫綜合性診療服務為主的「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強勁態勢。

從變量到變質,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合作共建已惠及到每個百姓的生活,並為我市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耕耘展壯志,濃墨繪新景。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在合作共建路上,必將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勇擎大旗、勇立潮頭,為「健康惠州」添磚加瓦,為百姓健康謀福祉。

惠州日報記者黃婷 通訊員馬麗昕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市中醫醫院提供。

相關焦點

  • 政校共建一周年!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迎10個專家團隊進駐
    8月15日,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東江新城院區門診樓,惠州市人民政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一周年慶祝活動舉行。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省良、惠州市副市長陳高燕、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李梓廉等出席。惠州中醫院共建一周年隨後舉行的學術傳承人拜師儀式中,10位廣州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的名中醫選定的醫生正式拜師,成為學術傳承人。這標誌著,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的名醫陣營再迎來一批重量級專家「大咖」加盟。
  • 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再迎10個專家團隊
    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合作共建一周年系列觀察②近日,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傳來喜訊:8月15日,該院將舉行引進廣州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籤約暨拜師儀式,屆時,10個廣州中醫藥大學名中醫專家團隊將正式進駐,開展定期坐診、手術、查房、病例討論、學術交流等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參與科室建設,提供管理和業務技術支持,發揮傳幫帶作用,助力醫院學科建設
  • 廣州中醫藥大學知名專家團隊來惠州了:治病救人 傳道授業
    今年8月份,家人帶著已經心灰意冷的張鑫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骨傷科一區診治。8月22日,他接受了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令他與家人萬分欣喜的是,張鑫的手術非常成功,傷患部位恢復良好,很快就能出院了。為他主刀的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骨傷科研究所首席教授、骨科團隊學科帶頭人、廣州中醫藥第三附屬醫院著名主任中醫師何偉教授。
  • 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開建
    10月15日下午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佛山市順德區中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開工目標打造集醫療、預防、康復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新院未來藍圖● 腫瘤科、骨傷科作為醫院傳統優勢專科,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將以創促建,對標國家級重點專科進行建設。● 增加康復科、針灸科、推拿科住院病區數量,建設高標準的區域中醫康復中心、中醫傳統療法中心,打造廣東省中醫康復醫院。
  • 東莞市中醫院升級「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
    7月25日上午,東莞市人民政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正式籤約,攜手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這對於推動東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全力推進健康東莞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副市長黎軍,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建華,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省良,國醫大師禤國維、周岱翰等出席儀式並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揭牌。
  • 惠州市民家門口就可看名醫! 10個名中醫團隊強勢「加盟」廣州中醫...
    8月1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在慶祝共建一周年的基礎上據悉,惠州市政府副市長陳高燕,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省良,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李梓廉等領導出席活動。省級三甲中醫醫院專家現場義診15日上午,40歲的陳阿姨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沒有花一分錢就掛了個專家號。
  • 固生堂與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共建生殖專科
    2020年6月28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舉行生殖專科籤約儀式。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李梓廉,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冼紹祥、副院長林麗珠,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羅頌平、周少虎、李莉等專家教授蒞臨籤約儀式,見證未來雙方給廣大不孕不育患者帶來健康福音的重要時刻。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白雲醫院揭牌
    繼今年5月白雲區人民政府與廣中醫一附院籤約,委託廣中醫一附院管理區中醫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後,7月22日上午,廣州市白雲區中醫醫院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白雲醫院(簡稱廣中醫一附院白雲醫院),保留「廣州市白雲區中醫醫院」、「廣州市白雲區人和華僑醫院」為第二名稱
  • 廣州中醫藥大學新添一所附屬醫院,這是廣中醫第30所附屬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辦學基礎為創立於1924年的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廣州中醫學院,是新中國首批四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原直屬國家衛生部,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
  • 東莞市政府投入3億元資金,助力建設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
    7月25日,東莞市政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籤約揭牌儀式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副市長黎軍,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建華,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省良,國醫大師禤國維、周岱翰等出席儀式並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揭牌。 肖亞非致辭表示,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是貫徹中醫藥發展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省中醫藥發展大會的具體舉措,也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具體行動,是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合作的生動實踐。
  • 醫教協同,創新發展,洛陽市中心醫院教學工作碩果盈枝
    ……11月29日,從洛陽市中心醫院獲悉,2020年,該院教學工作屢創佳績,碩果盈枝。洛陽市中心醫院是鄭州大學、新鄉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鄭州大學醫學院、新鄉醫學院等省內外10餘所高等醫藥院校的教學醫院,國家衛健委腫瘤規範化診療、信息化建設及臨床路徑試點醫院,洛陽市心腦血管疾病研究所、市胸部疾病研究所、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在地。
  • 醫教研「三輪驅動」育碩果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之際,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佛山市順德區中醫院)又迎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出臺的國家級第三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名錄正式公布,全國共有264家醫院上榜,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位列其中,是順德區唯一一家國家級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 校友會最新排名廣州中醫藥大學「反超」成都中醫藥大學排名第三
    圖片信息來源於校友會網據最新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中國特色大學排名顯示,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為前5名。與2019年不同的是,原本第4名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反超了原本排名前3的南京中醫藥大學,2020年位中醫藥大學排名的第3名。
  • 成都中醫藥大學將與市五醫院共建第二臨床醫學院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1日訊(記者 陳淋)7月11日下午,成都中醫藥大學和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深化附屬醫院建設合作,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將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建成都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中心。
  • 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導語】: 廣東省中醫院地址是什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電話是多少?廣州本地寶小編為您一一解答。廣東省中醫院  醫院別名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醫院性質 :國營  醫院等級 :三級甲等    地址 :廣東省廣州市大德路111號  電話 :(020
  • 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最新排名出爐
    · 三所高校全國排名情況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87;廣州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157;中國藥科大學全國排名第93。在2020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166;廣州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192;中國藥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00。
  • 上海中醫藥大學與固生堂籤署共建網際網路中醫醫院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中醫藥大學與固生堂籤署共建網際網路中醫醫院戰略合作協議2020年12月17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改革與發展研究分會、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改革與發展研究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
  • 甘肅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掛牌成立
    10月18日,甘肅中醫藥大學在甘肅寶石花醫院(蘭州石化總醫院)舉行甘肅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揭牌暨共建籤約儀式甘肅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掛牌成立雙方籤署《甘肅中醫藥大學、蘭州寶石花醫療管理有限公司關於共建共管甘肅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合作協議》雙方籤約雙方籤署合作協議甘肅寶石花醫院增設為學校直屬附屬醫院後定名為「甘肅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甘肅省中醫藥大學了解一下
  • 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郟縣醫院揭牌儀式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3日上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郟縣醫院」揭牌儀式在郟縣中醫院舉辦。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朱明軍,醫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張婉紅攜李慧英、朱翠玲、張振鐸等組成的專家團一行11人參加揭牌儀式並在郟縣中醫院開展義診、講學工作。
  • 廣州中醫藥大學成人高等學歷教育2020年招生簡章
    廣州中醫藥大學辦學基礎為創立於1924年的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廣州中醫學院,是新中國首批四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原直屬國家衛生部,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晉級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