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石頭,一個85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
在這裡每日一更。
如果可以,請給個關注。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
《天道》裡,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像是一道無明的迷障,讓許許多多進入到《天道》之中,去參悟其中奧妙的人,不知所向。
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必然決定了非人的意志所能意識到的意識狀態。
論對錯,說魔說鬼都是一種妄念。其心動念之時,已然是無明之天,又何談天道?
《天道》可悟不可修,
修在求知,悟為明性
丁元英與智玄大師談經論道的時候,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了我們。
《天道》可悟不可修!
我們始終習慣揣著自己的知見去如實觀照《天道》中的一些觀點和人物的性格,與性格下的種種行為。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不符合我的喜好,不符合我的知見,不符合我邏輯的,通通都是錯的。
最後這些人,便止在了神即道的入門上了。
小丹曾經與王明陽探討過什麼是神這個問題。
神是境界,心是願望,神即是你自己。
那麼你所看到的一切美醜善惡,都是你的心境bian現出來的。你所認為的不堪,那也是你自己的心境所變現。
研究《天道》的人,幾乎都在尋求可以造就強勢文化的真經,仿佛只要掌握了強勢文化的密碼,就可以像丁元英在股市開箱取錢一樣簡單。
可是這種文化密碼,在什麼地方才會有?
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那參悟《天道》的真正價值又是什麼呢?
破解文化密碼需要更高層次的思維境界與之相呼應。就會變成葉馮劉與肖亞文面對同一件事,是卻做出截然相反的決定。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若此為境,符合境內的因果規律的路,就是正確的路。
待在什麼層次境界的人,便有什麼樣的活法
丁元英關閉私募基金,跑到古城躲清淨。在我們普通人眼中的是變態,是消極的,是不可取的。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那是我們待在我們的境界,那是我們的認為,我們的好惡。
小丹的生活狀態在外人眼中,也是個病態。按正常人的邏輯,小丹應該是從國外歸來的富婆,才符合大眾對她的理解。
這種從《天道》延伸出來的認識,對我們自己而言,便是對自我的如是觀照。
你待在什麼樣的境界,你就是什麼樣境界裡的人,你就屬於那個圈子裡的眾生。
不會因為你披上一層外衣,你便可以隨隨便便融入不同的圈子。不會因為你有了一層外衣,便有了點評其他圈子的權利。
丁元英躲在古城是消極的還是向上的,不是我們說了算,是他自己說了算。
這就特別像吃雞蛋,有人喜歡吃蛋清,不喜歡吃黃,有人喜歡吃黃,不喜歡吃蛋清,你不能因為這樣的差別就罵這個人有病。
有病的不是別人,而是你。你的認知判斷出現錯誤,出現了一種固定式的思維模式。
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只能客觀的,認識,遵循,不可思議。
想只管想的用,
每個條件,只管這個條件的用,不管別的用
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已經側面告誡大眾了,人要以客觀規律為戒,以戒施行。
用智玄大師的話說,能讓迷者進步的經,即為真經。
但覺悟並不是我想覺悟就能覺悟的事情。想只起想的用不起覺悟的用。
葉子農曾經對老九說了這樣一番話:如果你面對的不是正確,你跑一輩子也沒用,老天不會因為眾生心誠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
條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讓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條件,不可能的,一分錢也是貪心,只要是條件可能的多少都正常。
想只管想的用,不會緣起其他的用。
我們可能更多的時間去再用一個哲學的眼光去探討《天道》中那些艱澀難懂,極其深奧的道理。
可是我們卻對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樣的淺顯易懂卻不易操作的道理扔在一邊。
把更多的心思去放在彼此爭論不休上,各抒己見上。
最終的目的都是覺悟。
可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並非因為我們每天在用功的學習努力的學習,如果方法不對,路的終點,終究是錯的,永遠達不到彼岸。
太多的道理太寬泛太原則。不是沒用,而是不起你的用。
劉冰以為拿著一個檔案袋,便等於掌握了可以成功的條件。但是他卻忽略了丁元英給他這個檔案袋的用,是讓他成功的用還是讓他覺悟的用?
劉冰根本都沒來得及看明白,便用想的用,去著手實施了。
什麼是想只管想的用?
劉冰的所作所為就是答案。
規律,又豈是人的思維能看到的。
誰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是見路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