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鞍山3個項目入選省第六批非遺名錄

2020-12-15 鞍山雲

14日,記者從市文旅廣電局獲悉,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46項,鞍山快板書、老六路太極拳、千山彩塑彩繪3項成功列入省級名錄。

據介紹,目前我市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92項,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12項,市級69項。認定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9人,其中國家級傳承人10人,省級傳承人8人,市級傳承人101人。

今年以來,我市共組織開展了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文化惠民活動8場次,累計調集非遺項目60餘個,組織傳承人和工作人員500餘人, 20000餘人通過活動了解並體驗了「家門口非遺」文化。為充分發揮我市非遺保護專家評審委員會的積極作用,還組織開展了全市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年度綜合評定工作,最終考核結果為「好」的各級傳承人22人(省級以上13人)、合格86人。為加強非遺傳承人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市文旅廣電局還組織開展了2020年鞍山市非遺(傳統美術類)傳承人培訓、岫巖滿族刺繡文創產品研發培訓等各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培訓9期,為鞍山非遺保護工作積聚了人才力量。

為向全省乃至全國推介鞍山的非遺項目,9月,市文旅廣電局組織承辦了遼寧省非遺進景區暨「錦繡遼寧 多彩非遺」 展示展演活動,吸引了全省50餘個項目、200多位非遺傳承人,齊聚鞍山,盡展遼寧非遺風採,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體現了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傳承理念,使「非遺」進景區成為全市旅遊的新亮點。還成功舉辦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暨「非遺購物節」線上線下系列宣傳活動,通過網絡平臺推出的「雲遊非遺」系列宣傳,開啟了我市盛夏非遺文化之旅,特別是《匠心長卷》等多個非遺展示小視頻受到了全省的一致好評,並被「學習強國」等多個平臺採用。與此同時,海城牛莊餡餅、小碼頭幹豆腐等非遺產品入駐我市8890電商平臺及省「非遺購物節」——「我在雲上購非遺」直播平臺,線上線下售賣火爆,不僅豐富了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讓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步入尋常百姓家,還促進了非遺的傳承與發展。疫情期間,市文旅廣電局還積極號召我市剪紙、刺繡、東北大鼓、鞍山評書等各級非遺傳承人開展「眾志成城戰疫情 非遺在行動」非遺創作宣傳活動,通過非遺形式傳播正能量,堅定廣大百姓的抗疫信念。

為深化城市活力建設,今年以來,市文旅廣電局深入貫徹落實我市「四產融合」一體化發展、「春風行動」六號工程,率先推出了「非遺+旅遊」的深度融合模式,依託鞍山豐富的非遺資源,穿點成線,積極參與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徵集活動,海城高蹺成功入選全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打卡地。同時,實施文化精品走出去戰略,積極推介海城高蹺、鞍山評書、海城喇叭戲、岫巖滿族民間刺繡、岫巖民間剪紙、尹氏會林元宵、牛莊大曲等非遺項目參加省際文化旅遊營銷交流活動,樹立品牌效應。海城高蹺代表遼寧省參加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南京百場公益活動廣場行等,蘇氏正骨參加全國第四屆「中華博覽會」等非遺展示活動,這些非遺項目精彩亮相,不僅展示了鞍山非遺文化的特色,更為推介鞍山,建立「文化名城」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僅如此,市文旅廣電局還積極組織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鞍山評書、東北大鼓參加了「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活動,經過層層選拔,東北大鼓《玉都文化美名傳》、《抗疫小英雄》,鞍山評書《調寇》成功入選活動期間優秀節目線上展播活動。還組織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岫巖玉雕素活工藝、岫巖民間剪紙、岫巖滿族民間刺繡參加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線上「雲展廳」、「匠人匠心」雲競技等活動,在推廣宣傳全市特色非遺的同時,激勵了相關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創作熱情。

作為今年全市文旅特色項目之一,市文旅廣電局充分利用我市「千山號」鞍山文化旅遊專列,對鞍山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了特別展示,實現了「非遺上火車,下車看非遺」的特有局面。

相關焦點

  • 鞍山3個項目入選省第六批非遺名錄
    12月15日,記者獲悉,鞍山快板書、老六路太極拳、千山彩塑彩繪3項入選我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據介紹,目前鞍山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92項,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12項,市級69項。同時,認定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9人,其中國家級傳承人10人,省級傳承人8人,市級傳承人101人。
  • 鞍山3個項目入選省第六批非遺名錄
    12月15日,記者獲悉,鞍山快板書、老六路太極拳、千山彩塑彩繪3項入選我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據介紹,目前鞍山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92項,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12項,市級69項。
  • 鞍山仨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2月14日,記者從市文旅廣電局獲悉,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46項,鞍山快板書、老六路太極拳、千山彩塑彩繪3項成功列入省級名錄。據介紹,目前我市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92項,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12項、市級69項。
  • 15個非遺項目上榜省第六批「燕趙老字號」保護名錄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泰源 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近日,省第六批「燕趙老字號」「古代貢品」保護名錄入選項目公示,廊坊15個非遺項目入選「燕趙老字號」名單。此前,廊坊市已有34個項目入選省「燕趙老字號」保護名錄。
  • 我市15個項目入選省第六批「燕趙老字號」保護名錄公示
    「燕趙老字號」「古代貢品」保護名錄入選項目公示,全省共計131個項目入選。廊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報送的15個非遺項目入選「燕趙老字號」名單,至此我市入選「燕趙老字號」保護名錄的項目達49個。 據介紹,2018年底,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項目之一的「歷代貢品和老字號普查認定工程」被河北省委宣傳部列為省級宣傳文化發展重點項目,由中國老字號文化研究中心、省文聯、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共同組織啟動。
  • 揭陽第六批市級「非遺」名錄公布 共有27個項目入選
    近日,市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等8大類27個項目入選。至此,揭陽市級「非遺」項目名錄增加到141項。本次入選的27個項目分別為:榕城滘墘鯉魚舞、木偶戲(揭西上林提線木偶戲)、江灝五行八卦棍、塑彩(普寧金身妝彩)、漆畫(普寧鐵筆金漆畫)、根雕(普寧根雕)、三角插塑紙藝、灰塑、烏龍茶製作技藝(景福烏龍茶製作技藝)、涼果製作技藝(羅氏老香黃製作技藝)、涼果製作技藝(陳皮梅和嘉應子製作技藝)、綠茶製作技藝(白水磜炒茶製作技藝)、廿四味草(涼)茶製作技藝、普寧黑糖製作技藝
  • 喜訊!寧鄉又新增10個縣級「非遺」項目!
    喜訊!寧鄉又新增10個縣級「非遺」項目!近日市政府向社會公布寧鄉市第六批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付氏大筒製作技藝、大成橋故事會等10個項目入選至此,我市已有省級非遺項目5個、市級11個、縣級27個記者從市文旅廣體局非遺辦了解到,此次公布的10個項目涵蓋非遺3個大類,傳統技藝佔8個:付氏大筒製作技藝、喻氏涼茶配製技藝
  • 好消息,平邑6個項目入選市級第六批非遺名錄
    近日,臨沂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我縣郝氏金屬絲編藝、蒙陽繡工、仲子家酒釀造工藝、柴氏鼻炎靈製作技藝、王氏中藥炮製技藝、盧氏根雕製作技藝六項非遺項目成功入選。截止目前,我縣市級非遺項目已達16個。
  • 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公布 聊城19個非遺項目入選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其中,茌平花鼓戲、聊城少林拳、臨清龍燈、東阿大紅拳、流星錘、陽穀顧氏紅木鑲嵌技藝、雞毛撣子扎制工藝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古琴藝術、茌平平調秧歌、臨清田莊吹腔、聊城剪紙藝術、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孟嘗君酒釀造技藝、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陽穀柘木弓箭製作技藝、東昌府銅鑄雕刻製作技藝、清真八大碗製作技藝、東阿國膠堂阿膠傳統製作技藝、茌平袁氏接骨膏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擴展項目。
  • 霸州高蹺等16個項目入選第七批省級非遺名錄
    河北日報訊(通訊員張歡 記者霍相博)2019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公布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通知》,公布了最新的省級非遺名錄項目,共計141項,廊坊市16個非遺項目成功入選。 據悉,廊坊市新入選的省級非遺項目有4大類16項。
  • 泉州鯉城4個項目入選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名錄
    日前,泉州公布了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名錄,鯉城4個項目名列其中。據介紹,泉州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增38項非遺瑰寶,涵蓋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近10個類別,鯉城的閩臺富美宮王爺信俗、送王船、虎標萬應茶製作技藝、泉州滷料製作技藝等4個項目名列其中。截止目前,鯉城區共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5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10項、市級36項、區級15項。
  • 沁源秧歌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喜訊!喜訊!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沁源秧歌入選沁源素有「民歌之鄉」美譽,早在唐代民歌小調就可唱可和,久經歲月的潛移默化,逐漸從民歌小調演化成為戲曲百花園中一朵奇葩,於2009年4月被列入省級非遺
  • 漳州第六批市級非遺名錄公布 新增18個項目名單
    就在同一天,漳州市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一民俗活動榜上有名。  據悉,第六批市級非遺名錄共有18個項目,包含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7大類別。  聖侯巡安民俗始於唐末  昨日,一年一度的聖侯巡安民俗活動在詔安縣橋東鎮西霞村隆重舉行。
  • 安仁縣「趕分社」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
    安仁縣「趕分社」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 來源:紅網 作者:周萬紅 彭志凌 編輯:李豔華 2014-07-19 07:44:17
  • 銅梁:44個項目入選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作名錄
    近日,筆者從銅梁區文化委獲悉,銅梁第三批區級非物資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公布,該區共有44個項目入選。至此,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已達90餘件。    據悉,為進一步建立健全銅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全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今年2月,銅梁區啟動了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經過嚴格程序審核,全區44個項目入選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涉及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特色餐飲等類別。目前,銅梁區共有國家級非遺1件,市級非遺10餘件。
  • 喜訊!德州20個項目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名單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1日訊 日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式名單(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32個項目入選亳州第七批非遺名錄
    日前,記者從市文化體育旅遊局了解到,我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包括亳州芍花傳說、亳州古琴、亳州核雕等32個項目入選。據了解,此次公示的非遺代表項目共有32項,其中新入選項目31項、擴展項目1項。
  • 額濟納旗「蒙古族薩吾爾登」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
    ↑關注訂閱本刊12月21日,文旅部官網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其中,額濟納旗「蒙古族薩吾爾登」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雲陽20個非遺項目入選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小編從雲陽縣政府獲得好消息,第六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鮮出爐,20個非遺項目入選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次入選的非遺項目,分為傳統技藝、傳統舞蹈、傳統音樂、傳統醫藥、民間文學、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等七個大類
  • 清鎮市7項非遺代表作項目列入貴陽市第六批非遺名錄
    來自清鎮市文旅局消息,近日,貴陽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名錄,清鎮市有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被列入名錄。7個項目為新增項目5項,擴展項目2項。新增項目5項為:傳統音樂類有彝族二胡民間音樂(清鎮市)1項,傳統技藝類有蠟染(烏當區、清鎮市、開陽縣)、劉姨媽黃粑製作技藝(清鎮市)、彝族二胡製作技藝(清鎮市)3項,民俗類有水龍節(清鎮市)1項。2個項目被列入擴展項目,分別為:傳統戲劇類有地戲(清鎮市、貴安新區)1項,民俗類有苗族跳場(清鎮市、貴安新區)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