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個特別愛讀書的小夥叫二志成,他從21歲到27歲,7年讀了約2500本書,按我們對於閱讀的認知,覺得二志成一定是一個優秀傑出青年,但恰恰相反,二志成日子過的很清貧,而且還欠了400萬的債務。
在知識付費時代,如果你問經常閱讀和買各種課程的小夥伴,閱讀是否能改變命運?我相信有90%以上的人都認為可以。如果說閱讀可以改變命運,為什麼沒能改變二志成的命運?
事實上,改變我們命運的從來都不是閱讀,而是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情。閱讀本身並沒有價值,只有當你通過閱讀把某件事情,做到比原來要好;做到超過90%的人,這個事情的結果產生的價值,才是改變命運的根本。
就如李嘉誠先生所說:「閱讀本身並不能直接給你帶來財富,但它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機會。」閱讀既然不能直接帶來財富,自然也不能直接改變命運,那如何閱讀才能改變命運呢?
二志成在28歲的時候,發現僅僅自己悶頭閱讀,好像無法通過閱讀提升收入,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想要的生活。於是二志成就改變了讀書策略,把讀書變成一件事情。因為閱讀本身並沒有價值,只有把閱讀和具體事情放在一起打磨,把知識通過事情,內化為能力的時候,閱讀才有了價值。
當然,我們所說的價值是建立在想通過閱讀實現人生價值的人,如果你只是把閱讀當做娛樂和陶冶情操,那自然另當別論。
所以二志成創建了365讀書會,他從自己悶頭一年讀365本書,變成教會別人和帶領別人每年讀365本書,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二志成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還正升職加薪成為企業的副總裁,最後還出版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成了韓國暢銷書作家。
二志成先生的命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呢?就是從他讓他的閱讀模式具備了高效閱讀的三高要素開始的。說到三高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亞健康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而高效閱讀中說的三高要素卻是改變命運的關鍵3要素,是3個寶貝。
第一高要素:高閱讀量
無論是閱讀還是其他事情,如果你想讓自己有競爭力,想獲得更多資源和機會,你就必須要把這件事做到90%的人都做不到的程度,只有你做到超越90%的人,你才能獲得90%的人獲得不了的機會。
比如二志成後來改變閱讀模式,就找到了命運的轉折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如果二志成的閱讀量沒有365本呢?每年只有10本,甚至更少,你認為他是否能夠這麼快看見閱讀效果呢?可能性很小是吧。
所以,當你閱讀量超越90%的時候,機會自然就比別人要多的多,財富、資源以及人脈都會主動來找你,那你一定會說我自相矛盾,二志成7年讀了2500本書,不是沒能改變命運嗎?
是的,所以改變命運的閱讀模式必須三高要素同時具備,而第二高要素是建立在第一個基礎之上,才能夠發揮閱讀改變命運力量的。
第二高要素:高曝光率
二志成為什麼7年度2500本書沒能夠改變命運,其根源就在於沒人知道他能一年讀365本書,他是一個人悶頭讀書,0曝光率。
想想看你自己閱讀,是不是也是悶頭讀書,有多少人知道你正在閱讀呢?沒人知道你在閱讀,你如何通過閱讀跟別人產生連結?沒有人又如何產生價值,人是產生價值的根本,人多了就有流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大龍頭企業,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聚攏流量的原因。
試想一下,100個人知道你在閱讀,跟一萬個人知道你在閱讀,產生的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呢?一定會不一樣!所以閱讀產生價值需要建立在高曝光率的基礎之上。
但高高曝光率的前提確實你要具備搞閱讀量,否則你一年讀一本書,即便有一百萬人知道你在閱讀,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更不會產生太大的價值。
第三高要素:高知識體系
閱讀跟寫作其實是不分家的,很多人想通過寫作變現,所以上了各種寫作訓練營,但能寫出來的也只是少部分,有90%以上的人都是寫著寫著就消失了,為什麼消失了?因為一部分卻苦於沒有靈感寫不出東西。一部分寫了幾年沒有太大的收益。
人之所以改變,是因為得到了反饋。都說寫作閱讀靠的是毅力,如果閱讀和寫作不能給你帶來任何反饋和收益,你認為你能堅持多久?而寫不出來的、無法獲得收益的、沒有靈感的等等,其根源並不是寫作能力和技巧,而是他沒有一個完善的底層知識體系。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本書,甚至是我們的人生,都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我經常說人生就是問題推積而成的金字塔,誰解決問題能力強誰就能優先到達金字塔的頂端,那什麼決定了解決問題能力的呢?
是一個人的思維質量。美國著名作家理察·保羅在他寫的《思辨與立場》中提到:「一個人的思維質量決定了他在未來貧窮還是富有。」
而決定一個人思維質量的,就是你大腦中有多少知識體系,所謂的知識體系,就是跟你人生相關的學科中的概念、認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知識體系還有跟我們人生不相關的,但我們人生很短,有限的時間學不完所有的知識體系,所以我們只能量力而行,去建立跟自己人生相關的知識體系,就能夠讓你過上不錯的生活,為社會做點貢獻了。
同時知識體系還決定了你的價值觀以及邏輯分析推理能力,而解決問題、寫作和溝通能力,基本都是建立在你是否能夠透過表象看見事情的本質,找到關鍵點,在關鍵點上下功夫,一句話勝過十句話,一年勝過十年努力。
就如法國作家馬裡奧·普佐先生說:「一秒鐘能看見事情本質的,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的,命運自然是不一樣的。」所以高閱讀量從本質上來講,是為建立一個人的高知識體系,提升他的思維質量而服務的。
既然改變運營的閱讀模式是需要具備高效閱讀三高要素的,三高要素又是相互依存的,而高閱讀量又是基礎,並且初期建立高知識體系一年閱讀量起碼要超過200本,那有人一定會想,我沒有這個能力,一個月還看不完一本書,而且看過就忘記,還無法把學到的知識用在生活或工作中。
這些問題夠可以通過60分鐘高效閱讀來解決,因為60分鐘高效閱讀法,它是基於一本書的脈絡結構,通過我的閱讀經驗而獨創的,我現在一年的閱讀量在200本以上,並且還寫200篇書評,不是因為我閱讀能力強,而是我掌握了60分鐘高效閱讀法。並且我的新書《60分鐘高效閱讀法》在春節後即將出版。
掌握60分鐘高效閱讀法,你就可以在10分鐘之內掌握作者寫作一本書的脈絡結構,60分鐘提煉出一本書的核心內容。因為無論是你建立知識體系,還是解決問題,前提都是必須具備提煉一本書的能力,否則你都不知道這本書重要內容是什麼,又怎麼知道哪些知識用,不知道哪些只是有用,有怎麼用?怎麼內化為你的能力?
在下篇文章中,我會給大家分享一個60分鐘高效閱讀模板,我們在下篇文章中,不見不散哦!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