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黃寺論壇論點摘編:藏傳佛教建築看佛教中國化

2020-12-09 中國西藏網

近日,第五屆黃寺論壇在北京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舉行。本屆論壇以「從寺廟建築看佛教中國化」為主題,旨在從寺廟建築具象視角與歷史發展緯度,進一步研究佛教文化藝術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與交流融合特點,闡述其在佛教中國化方面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與現實意義,並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審美觀念、道德準則、教義思想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促進新時代佛教健康傳承。當今世界佛教體系按照語系主要劃分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此次論壇,多位與會代表聚焦藏傳佛教,深入研討、交流,今擷取其部分論點,從藏傳佛教建築來看佛教的中國化。

圖為第五屆黃寺論壇現場 攝影:孔夏

在新時代,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怎樣更好地堅持中國化方向,我感到從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的歷史中可以得到啟發。習近平總書記說:「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在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時的講話)。龍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佛教寺廟建築中的廣泛存在,對最終形成中國佛教文化產生了重要的意義。——中央民族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王長魚 《從龍文化在佛教寺廟建造中的體現看佛教中囯化——由西黃寺修繕工作所想到的》

藏傳佛教因其獨有的弘傳方式影響了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長達千年之久。眾所周知,蒙藏地區民眾多有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寺院是信眾的心靈寄託、精神依止。此外,藏傳佛教寺院具有教育、醫療、公益慈善機構等諸多社會角色。具有穩定我國北疆與西南邊陲,民族團結,政治安寧的作用。藏傳佛教在後弘時期以來為中華民族的團結振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是進入新中國、走進新時代,藏傳佛教更是與時俱進,發展學理、培養僧才、團結民眾,從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角度出發,完善自身,發揮其積極向上的社會引領作用。——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西安廣仁寺住持仁欽扎木蘇 《團結安定即是莊嚴國土服務眾生即是利樂有情——新時期都市藏傳佛教寺院如何發揮引領作用的幾點思考》

查吉瑪大殿的主要特點是代表身、語、意的三層塔式構造,即頂層表示身的壇城,二層表示語的壇城,底層表示意的壇城,逐層為白、紅、花的色調。細看大殿的建築形式,可以發現其真正體現出了藏傳佛教建築的中國化。據類烏齊寺《噶舉仁波切簡傳》記載:「二十八歲的庚申年申月申日,行進了大殿的動土儀式,地基面積與高度在殊勝緣起的宗教儀軌下,由來自內地、尼泊爾、西藏本地的智者賢人相會而成」,可以看出大殿的建築融匯了漢、尼、藏三地的建築藝術。——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研究員白瑪江培 《從寺院建築看藏傳佛教中國化——以西藏昌都類烏齊寺查吉瑪大殿為視角》

雍和宮原本是雍正在親王時期的王府,他登基後將雍和宮改為行宮。1735年雍正皇帝突然駕崩於圓明園,乾隆繼位後,出於對蒙藏地區局勢和子孫後代內外兩個因素的考慮,將雍和宮改建為藏傳佛教皇家寺廟。雍和宮的改建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後共經歷了四十八年,建成了南北六進院落的宏大寺廟規模。雍和宮建成後,積極發揮宗教作用,成為了藏傳佛教在京城的活動中心,是西藏、蒙古等地區高僧大德的嚮往之地。自清代至民國,雍和宮始終是溝通中央政府和蒙藏地區關係的紐帶與橋梁。——北京雍和宮管理處文展部文保組組長蘇昊《漢藏文化融合的典範——雍和宮》

桑耶寺是藏傳佛教興起的重要寺院之一,也在於桑耶寺壁畫內容豐富多彩,在藝術技巧上吸收了印度、尼泊爾、漢地、于闐、克什米爾等地的藝術手法和繪畫美學觀念,逐漸形成了藏族自己的藝術創作風格、流派以及多民族文化藝術吸收融合的典範。它充分體現了吐蕃時代的藏族人善於向其它民族學習、積極進取的博大心胸和民族精神。從這個角度講,藏族文化並非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是一個封閉的遊牧文化,恰好相反,藏族文化從一開始就迎接了來自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藝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本土化文化,桑耶寺是吐蕃時代多元開放文化心態的一個生動典型的一個文化範例。——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研究員強巴赤來 《藏傳佛教寺廟建築文化看中國化方向》

甘丹寺的建築語言一直是圍繞著宗喀巴大師而進行「編碼組合」的,充分體現出甘丹寺對這位靈魂人物的崇敬和緬懷,對宗喀巴所倡導的格魯派思想、教理教誡的維護,以及廣大僧俗群眾對宗喀巴與甘丹寺的信仰。可以說,是宗喀巴的業績和功德,令甘丹寺位居格魯派六大寺之首,歷經幾百年發展榮寵不衰,並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對我們思考藏傳佛教的發展及僧才培養,仍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中國西藏信息中心易文文《甘丹寺與靈魂人物宗喀巴》

西黃寺建築集印、藏、漢建築文化藝術於一體,堪稱清代皇家寺院建築之典範,在藏傳佛教建築史乃至中國古建築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也是寺院建築中國化的重要載體與體現形式。西黃寺匯宗梵宇、清淨化城塔院、陽光樓、東夾道辦公樓等建築,充分體現出西黃寺建築文化在從過去走向當代過程中的歷史變遷、吸融傳承、創新發展,是佛教中國化與時俱進的經典範例。——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西黃寺博物館副館長鄭大慶《西黃寺建築過去與現在》

承德普寧寺「藏漢印」融合的建築特色,反映了多樣性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而所謂本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外來文化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外來的佛教來到中國大地,與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相融合,經過漫漫的歷史長河,早已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佛教的中國化方向是當今弘法利生的指向標,只有沿著這個方向,才能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加中華民族凝聚力、共同實現中國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河北省承德市普寧寺住持莫日根圖 《從寺廟建築看佛教中國化——佛教中國化形成承德普寧寺「藏漢印」融合的建築風格》

(中國西藏網 記者/孔夏)

相關焦點

  • 第五屆黃寺論壇論點摘編:藏傳佛教建築看佛教中國化_原創_中國西藏網
    近日,第五屆黃寺論壇在北京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舉行。本屆論壇以「從寺廟建築看佛教中國化」為主題,旨在從寺廟建築具象視角與歷史發展緯度,進一步研究佛教文化藝術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與交流融合特點,闡述其在佛教中國化方面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與現實意義,並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審美觀念、道德準則、教義思想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促進新時代佛教健康傳承。當今世界佛教體系按照語系主要劃分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 第五屆黃寺論壇閉幕:30餘位專家從這一視角解讀佛教中國化_宗教...
    上海、廣州三地的參會代表共聚第五屆黃寺論壇,圍繞佛教中國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交流。圖為第五屆黃寺論壇部分發言人 攝影:王茜  論壇現場,35位與會代表各抒己見,觀點精彩紛呈。  北京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軍以雍和宮的匾額為切入點,闡述了其從使用方式、功能作用、匾文內涵、文字詞彙和造型藝術等方面反映了清代佛教中國化的狀況;河北省承德市普寧寺住持莫日根圖圍繞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承德普寧寺包含的「藏漢印」三樣建築風格的建築特色,從建築的角度分析了佛教的中國化賦予了藏傳佛教更多弘揚的契機;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後解加馨於通過對北京智化寺銅鐘鑄造銘文內容的梳理,結合曼荼羅構建空間布局方式
  • 從寺廟建築看佛教中國化:第五屆黃寺論壇論文徵集正在進行
    來源:中國民族建築由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西黃寺博物館、中央民族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雍和宮、普寧寺等單位主辦的第五屆黃寺論壇「從寺廟建築看佛教中國化」計劃於2020年11月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召開,論壇將出版第五屆黃寺論壇論文集。
  • 第五屆黃寺論壇閉幕:30餘位專家從這一視角解讀佛教中國化
    、上海、廣州三地的參會代表共聚第五屆黃寺論壇,圍繞佛教中國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交流。圖為第五屆黃寺論壇部分發言人 攝影:王茜論壇現場,35位與會代表各抒己見,觀點精彩紛呈。北京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軍以雍和宮的匾額為切入點,闡述了其從使用方式、功能作用、匾文內涵、文字詞彙和造型藝術等方面反映了清代佛教中國化的狀況;河北省承德市普寧寺住持莫日根圖圍繞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承德普寧寺包含的「藏漢印」三樣建築風格的建築特色,從建築的角度分析了佛教的中國化賦予了藏傳佛教更多弘揚的契機;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後解加馨於通過對北京智化寺銅鐘鑄造銘文內容的梳理,結合曼荼羅構建空間布局方式
  • 第五屆黃寺論壇在京舉行-大陸教界內容-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北京訊 11月26日,第五屆黃寺論壇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舉行。圖為第五屆黃寺論壇現場 攝影:周晶本屆論壇以「從寺廟建築看佛教中國化」為主題,由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主辦,中央民族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 第五屆黃寺論壇閉幕:30餘位專家從這一視角解讀佛教中國化
    中國西藏網訊 以大昭寺、桑耶寺、雍和宮等寺廟建築探討佛教中國化的歷程,以龍紋、擦擦、牌匾等寺廟附屬品為例研究其反映的佛教中國化狀況……11月26日至27日,50多位來自10餘家國內高校與科研機構和多家文博單位的專家學者,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的高僧大德代表,以及通過線上視頻參會的來自香港、上海、廣州三地的參會代表共聚第五屆黃寺論壇
  • 第五屆黃寺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西藏網訊 11月26日,第五屆黃寺論壇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舉行。圖為第五屆黃寺論壇現場 攝影:周晶本屆論壇以「從寺廟建築看佛教中國化」為主題,由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主辦,中央民族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北京雍和宮管理處、河北省承德市普寧寺、
  • 縱論藏傳佛教文化傳播 第三屆「黃寺論壇」開幕
    原標題:縱論藏傳佛教文化傳播 第三屆「黃寺論壇」開幕 (第三屆「黃寺論壇」開幕)   紅牆蒼松黃琉璃,佛塔莊嚴大般若。12月8日,北京西黃寺。由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黃寺論壇」在這裡隆重開幕。
  • 第四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在...
    9月10日,中國佛協西藏分會第四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在西藏日喀則舉行。論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落實區黨委、政府和吳英傑書記有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深入開展教義闡釋。論壇表彰了優秀論文作者、優秀組織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來自區內各大寺廟的20名高僧大德作了闡釋演講。
  • 第三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舉行
    25日,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第三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在拉薩舉行。此次論壇是西藏自治區宗教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探索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又一次重要實踐。
  • 班禪出席佛協西藏分會第四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
    中新社日喀則9月11日電 (何蓬磊)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第四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以下簡稱:論壇)10日在日喀則市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協副會長、中國佛協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出席並講話。9月10日,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第四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在日喀則市舉行。圖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協副會長、中國佛協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右)為優秀闡釋論文作者頒獎。
  •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分論壇:佛教與海上絲綢之路
    藏傳佛教界代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代表參加分論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年10月30日上午,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佛教與海上絲綢之路」分論壇在福建省莆田舉行。本次論壇以「佛教和亞洲文明的構建與未來」為主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道慈法師、覺醒法師出席並作主題發言,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代表和專家學者100餘人參加論壇。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編李建欣和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衍空分別擔任中文、英文主持。
  • ...西藏分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二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和第五屆藏傳佛教...
    佛協西藏分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二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和第五屆藏傳佛教講經闡釋交流會,於9月11日至13日分別在拉薩召開。實踐證明,佛協西藏分會在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中的貢獻日趨明顯,在提高藏傳佛教中國化水平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的責任更有擔當。
  • 第二屆四川省藏傳佛教文化論壇在成都舉行
    12月10日上午,主題為「真心、正行、無我利他」的第二屆四川省藏傳佛教文化論壇在成都金牛賓館隆重開幕。
  •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選編 | 班班多傑:試論詮釋學與佛教中國化
    編者按: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以「交流互鑑、中道圓融」為主題的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將於福建省莆田市舉辦。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班班多傑 向本次論壇提交論文《試論詮釋學與佛教中國化》 。
  • 2018年中國佛教年度新聞: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首場大會發言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吳之辰)上榜指數:五顆星上榜理由: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將「中道圓融」等跨越時空、跨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佛教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對深入挖掘和弘揚佛教文化資源,為世界佛教徒連接交流互鑑的紐帶,增進彼此間的法誼,為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產生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 中國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當代中國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二十二日迎來建院二十周年。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由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和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居士發起倡辦,經中央和國務院批准於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成立,是一所以藏傳佛教為特色的佛教綜合院校。
  • 佛教與唐卡有何聯繫?且看館長如何說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在第四屆黃寺論壇上,北京弘文博雅藝術館館長潘海英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從唐卡文化看中國佛教中國化」,闡釋了從漢代開始佛教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認為,唐卡是藏傳佛教文化的視覺表達形式,是雪域高原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是一種濃墨重彩的工筆畫,展示了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歷史、科學、民俗、文化等。
  • 積極探索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又一次重要實踐
    中國西藏網訊 12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第三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在拉薩成功舉行。  此次教義闡釋論壇是西藏自治區宗教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探索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又一次重要實踐,對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廣大僧尼和信教群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分論壇:中美歐佛教
    中美歐佛教分論壇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美歐佛教分論壇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怡藏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澳大利亞雪梨華藏寺住持般若法師作主題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年10月30日上午,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中美歐佛教分論壇」在福建莆田悅華酒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主題為「佛教和西方文明的交流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