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最後的歷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在中國古代流傳「四大美女」的說法。因為「四大美女」,古代很多文人不吝筆墨來表達對這些美女的傾慕,「四大美女」也讓很多文人雅士對於美女,有了很多的想像空間。不過,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一旦真相浮出水面,想像空間也會遭到無情的毀滅。比如王昭君的情況就是如此——有專家通過科技復原了王昭君的真實模樣,結果,專家在看完王昭君復原圖後表示:
如果古代的文人知道王昭君這個樣子,會後悔寫那麼多歌頌她美貌的詩歌。因為,這王昭君的長相,和一位明星十分相似。其實關於王昭君,可以分為歷史上的王昭君和文學上的王昭君兩個概念。在歷史上,王昭君的事跡可謂「一筆帶過」:《漢書》記載,漢元帝在位的時候,為了籠絡南匈奴,於是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冊封為公主,讓其嫁給南匈奴單于。之後王昭君雖然貴為南匈奴的王后,但依舊以漢朝朝廷的指令馬首是瞻。
不過,到了晉朝以後,王昭君的故事開始複雜起來,並且多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在千百年的歷史上,不斷演變,最終,到了元朝的時候,形成了成體系的故事,並被元朝文學家馬致遠,編輯成了戲劇《漢宮秋》。所謂文學上的王昭君,主要指的是《漢宮秋》故事裡的王昭君。在《漢宮秋》的故事裡,王昭君因為得罪畫師毛延壽,最終毛延壽在其畫像裡醜化了王昭君。南匈奴單于依仗國力強大, 要求漢元帝將公主嫁入南匈奴。
王昭君主動表示願意冒充公主出嫁,漢元帝於是決定成全王昭君的心意,同時想看看王昭君什麼樣子,結果,漢元帝見到王昭君以後對王昭君一見鍾情,但無奈已經答應人家南匈奴單于,不好反悔,於是漢元帝一怒之下,將畫師毛延壽處決。而王昭君在進入南匈奴地界後,選擇自殺。自此,故事謝幕。《漢宮秋》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視為元曲四大悲劇之一。雖然人們說的王昭君,往往指的是文學中的王昭君,但畢竟王昭君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人物。
為此,專家也很想知道王昭君的真實長相。於是專家利用現代科技復原了王昭君的模樣,結果赫然發現,這王昭君的模樣,和已故的喜劇演員高秀敏的模樣高度重合。因此專家對於王昭君的長相比較失望。不過,雖然按照現代審美來看,王昭君的顏值算不上美女,但畢竟不同時代的人,存在不同的審美,或許,在漢元帝時代的審美觀念,王昭君算是一個美女。畢竟,美學學者曾認為:美是一種主觀概念,很難用客觀標準來形容。中國先秦時代的哲學家莊子也曾經提出過類似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