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阿彌陀經》是最為普及的一部經典。有人說:「不一定是《阿彌陀經》最普及吧?《心經》《地藏經》《金剛經》也很普及啊?」我們這裡講的「普及」超過這個概念,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此世:佛門日課,淨宗必修,他宗兼學
第一,此世。在我們這個世間,表面看,其他經典都很流行。比如念《地藏經》的人很多,念《心經》的人也非常多,學《金剛經》的人也非常多。但是在佛門裡的任何一個寺院,只要上早晚課,都在念《阿彌陀經》。有沒有早晚課念《地藏經》的?沒有。所以,從普及來講,《阿彌陀經》應該是最普及的,它成為佛門裡每天必誦的課程。只要到寺院去參加佛門的早晚課誦,就必然要念《阿彌陀經》。
這裡所說的佛教界主要是漢傳佛教。佛教有三大派,藏傳、漢傳和南傳。藏傳佛教有他們自己的課程,以密宗為主,密宗的課程和漢地不一樣。漢地佛教的早晚課基本上是統一的,但有一些淨土宗的道場會有調整,依專修淨土的理念重新安排了自己的課程,大部分寺院還是保留了傳統的課程。佛門裡每天都必誦一遍《阿彌陀經》,人人都要誦,只要到佛門待過幾次的人,《阿彌陀經》多少都會念。從這個角度看,《阿彌陀經》應該是最普及的。
從學淨土法門講,凡是對淨土有信仰,想了解淨土法門的人,也都看過、學過《阿彌陀經》,因為要往生西方。《無量壽經》太長,很多人不會念。《觀經》就更不會念了。《觀經》在世間流通的量不大,講述的人也不多,除了要做學問、研究教理的人想深入了解外,一般人也不會去念《觀經》。淨土宗的行人普遍都是通過《阿彌陀經》來了解淨土法門,在民間,幾乎所有的淨土信仰者都讀誦過《阿彌陀經》,這是它普及的一個體現。
還有一個特點,《阿彌陀經》不僅是淨土宗的人在學習,在了解,在深入,在信仰,其他宗(派)的人也在學。《心經》,其他宗(派)的人在學,但是淨土宗的人可以不學,密宗的人也可以不學;密宗的課程,其他宗(派)的人也不會學;《法華經》,天台宗的人在學,但是淨土宗的人可以不學,甚至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這並不影響往生。
《阿彌陀經》就不一樣,淨土宗的人在學,其他宗(派)的人也在學,多多少少會知道一點,因為每天都在念誦。
像天台宗的智者大師,還註解淨土三部經的《觀經》,他如果不了解淨土法門,怎麼去註解?寺院早晚課要念誦《阿彌陀經》,即使不學淨土法門的人,也會念《阿彌陀經》,到一定的時機,多少也會了解一些。
《阿彌陀經》是超越宗(派)、超越法門的。中國佛教以宗(派)為主,宗pai就是讓我們選擇某一個法門來專修。學淨土宗的專修淨土,學禪宗的專修禪宗。淨土的優勢就在這裡,它既是一個獨立zong派,又超越宗(派),像大海一樣。大海和長江、黃河的不同在哪裡?大海能包容長江、黃河,但是又區別於長江、黃河,它既是獨立的,又是包容的。
淨土法門既是一個獨立的zong派,也是一個包容其他一切法門、一切宗pai的宗pai。這就是淨土宗獨特的地方,所以淨土宗人在學《阿彌陀經》,其他zong派的人也在兼學《阿彌陀經》,這就是《阿彌陀經》普及的一個表現。
他方:諸佛共贊,十方流行,普皆信仰
第二,他方。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阿彌陀經》的普及面超出了我們人世間。從他方世界,乃至十方世界來看,諸佛共贊、十方流行的就是《阿彌陀經》,這是《阿彌陀經》裡直接告訴我們的,六方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汝等」的「汝」是指誰?我們讀到這裡,別認為這個汝是指別人,「汝等」就是指「我等」。佛在這裡講的「汝等眾生」,是指你、我、他,我們大家。「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如果把這個「汝」字理解為別人,那就白讀了。
要想到,這部經典就是為我而說,釋迦牟尼佛來到我們世間,告訴我們這部經典,我們要信受。東方佛在東方世界告訴其他眾生要相信這部經典,每一位眾生都要信,這也是在其他世界流行的一部經,不僅是在我們人間流傳,在諸佛國土,在他方世界,都流行這部經典。
《心經》《金剛經》在其他世界有沒有流行,我們就不知道了,佛講沒講,我們也不知道,至少在經文裡沒有這樣的說法。在所有的經典裡面,十方世界都流行,十方諸佛都讚嘆的,好像只有《阿彌陀經》,至少我們平常看到的其他佛經裡沒有提到過。不過《大藏經》太多,我也沒有讀完過,也不敢肯定地說沒有。但是常規的、在佛門裡通常可見的經典裡面,只有《阿彌陀經》是諸佛都讚嘆的。那就說明這部經典不僅僅在我們人間流行,在十方法界都流行。這就是最普及的地方,超越了我們人道眾生,超越了娑婆世界,超越了時空。
—— 節錄自《阿彌陀經大意》第二集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