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不負韶華,脫貧攻堅不忘初心。兩年時光杳然而逝,對鐘山區大河鎮裕民村駐村第一書記羅輝而言,少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多了與貧困戶共奔小康的日子,黑髮中潛藏的些許灰白,默默述說著這段燁燁閃金的歲月。
主動請纓,把熱血灑在脫貧攻堅一線上
「領導,我想去扶貧!」
時間回到2018年,在鐘山區房屋徵收和補償管理局局長盧文濤的辦公室中,羅輝真摯地看盧文濤,堅定地向領導說出了這句話。
45歲,對本單位業務嫻熟,可以說是職場「老手」。當羅輝提出要去扶貧,把家人及周邊許多人都驚呆了。「去受苦……」不少同事提醒。
盧文濤看著眼前這個漢子臉上堅毅的神情:「怎麼突然提出來?為什麼?」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下村去當第一書記,意味著今後幾年內,都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壓力,面對更複雜的工作環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會過得更苦!
但羅輝心意已決:「飲水思源,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回報家鄉、為農村發展貢獻力量是我的初心使命。」羅輝說,「這麼多年來,我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培養教育,更應將自己的初心使命融入時代的潮流中,去歷練,去奮鬥!」
面對盧文濤的詢問,羅輝坦率地說出了內心的想法,這個黨齡15年的農家漢子,眼中有夢想的光芒在燃燒。他的一番熱忱,獲得了局長點頭支持。
當年,在組織的安排下,羅輝如願成為裕民村第一書記。
櫛風沐雨,將真心融進服務群眾點滴中
「羅書記,我是一個精神殘疾人,因病復發於2月3日回到鐘山區人民醫院精神科重新住院治療。」
2019年2月3日,已在裕民村工作1年多的羅輝,一如平常地走到該村八組貧困戶胡兵家,看到了胡兵留在門上的粉筆字。
胡兵家的房子,是剛剛翻修過的,窗明几淨,門前屋後十分乾淨,顯然在離去之前打掃了衛生。
羅輝在這行字前駐足良久,口中喃喃自語道:「誒,一個病人在去治療前還不忘記給我講他的去向,看來貧困戶心裏面是願意把我當家人的」。
次日一早,羅輝就抽空到了人民醫院看望胡兵,胡兵激動地說:「羅書記你怎麼來了,我怕你找不到我擔心,在門上寫了字,你看到沒有……」
「看到了,看到了,你真有心……」羅輝他親切地詢問了胡兵的病情,得知病情已經控制住之後,他鼓勵胡兵要好好配合治療,早日出院。
「羅書記對我們特別好!」這是胡兵經常對左鄰右舍重複的一句話。
原來,胡兵患精神性殘疾,一直單身,獨自居住在其自建房中,居住環境極差,為了給他改善居住環境,羅輝多次走訪,聯繫「三改三化」施工方,緊咬不放,幫胡兵改建房屋,僅用了一個月,胡兵的房屋就煥然一新。
正是這件事,讓胡兵真正把羅輝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而胡兵,只是受到羅輝關懷的諸多貧困戶中的一個。在兩年來的駐村歲月中,羅輝走訪筆記寫滿了五大本,每一筆都是群眾的事,都是脫貧攻堅的事。
「我承諾過的,都已經兌現了,老百姓的問題,也都放在心上,用心解決,這兩年,無愧於心。」對於駐村,羅輝皺紋漸多的臉上,是輕鬆欣慰的釋然。
不忘初心,將承諾寫在疫情防控堤壩前
「兄弟,你們最近有沒有按時量體溫?有沒有異常?」今年大年初二,在裕民村八組楊道成家,羅輝帶著口罩,正在詢問一家人的情況。
農曆鼠年,新年伊始,新冠病毒開始肆虐,疫情防控戰役應聲打響。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羅輝,毫不猶豫地參與了裕民村疫情防控,並且,他主動包保了三個外省返鄉人員,每一天,他都會親自上門與之交流。
在得知楊道成家一家買不到口罩之後,羅輝更是多方尋找,終於找到了口罩,親手送到了他們一家手中。
「天天羅書記都會來詢問,還給我們買口罩,他太辛苦了,我們也都不好意思出去走,聽羅書記的話,在家隔離,不給大家添麻煩。」提起疫情防控,武漢返鄉人員楊道成感激地說著。
實際上,這只是疫情防控期間羅輝所做的冰山一角。
在疫情防控點上,他與村幹部一起奮戰值守,不辭晝夜;大街小巷,他帶上袖章挨家挨戶走訪,不問辛勞……在疫情防控期間,羅輝始終堅持守在崗位上,挺身而出,站在人民群眾面前。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儘自己一份綿薄,保證疫情儘快控制住,是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交代,也是對奪取脫貧攻堅勝利的交代!」
羅輝對接下來的工作,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潘富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黃瑤編輯 謝勇勇編審 陳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