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旅遊:來水下博物館,探索古代沉船吧

2020-12-20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2021年6月,希臘一座新的水下博物館將正式開放,潛水員可以在愛琴海中,自由探索一艘古代沉船和船上的大量酒罐。

攝影:TIMO DERSCH

撰文:MARIA ATMATZIDOU

希臘,總是沐浴在陽光中;在1月的旅遊宣傳活動中,這個國家宣稱,「希臘,永遠都是旅遊季」。這句廣告所言非虛:2019年,希臘迎來了約3400萬名遊客。但新冠疫情突然來襲,旅遊業遭到重創。

不過,黑暗之中仍有一線曙光,希臘首座水下博物館即將誕生。博物館的位置很特別,館裡保存了一艘古代沉船,旨在吸引遊客。疫情之後,如何讓旅遊業更具可持續性?這座博物館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

水下博物館位於愛琴海阿洛尼索斯島和斯波拉得島北部國家海洋公園,是歐洲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的一部分。由於擔心被搶劫,以前只有考古學家和持有特別許可證的人才能接近海底文物。現在,想來放鬆一下的潛水員可以縱身躍入水中,潛入24米的水下,近距離接觸「佩裡斯特拉」沉船。這個名字來自附近的無人小島,沉船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425年,潛入其中宛若進入時間機器。

在沉船附近的阿洛尼索斯島,一位潛水員遊過水下的珊瑚牆,上面長滿了五顏六色的珊瑚。

攝影:TIMO DERSCH

沉船裡的發現

1985年,當地漁民Dimitris Mavrikis在佩裡斯特拉西海岸發現了這艘沉船。七年後,考古學家Elpida Hatzidaki帶領開展水下挖掘工作,得出了更多細節。這艘船是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最大的商船之一,從古希臘城市門德和皮帕瑞圖斯出發,載著貨物:4000個葡萄酒罐(雙耳大酒罐),還有黑釉碗、杯子、盤子和餐具,這些都是當時奢華宴會上的必備物品。

這艘船很可能是雅典人的,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時被毀。這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強國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幾十年。考古學家只找到了船體一些被燒焦的木製部分,不過堆積成山的雙耳酒罐卻帶來了一項重大發現。

「一般認為,這麼大(12×25米)的船最早建於羅馬時代。但皮帕瑞圖斯的沉船告訴我們,早在公元前5世紀的最後25年裡,它們就已經存在了,」希臘水下文物研究所的主任Pari Kalamara說。

這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沉船之一。「雙耳酒罐被保留了下來,一直在原地,作為艙裡的貨物分層擺放,顯示出了船隻的形狀,」Kalamara說:「對於潛水的遊客而言,這是非常獨特的體驗,他們可以想像古典時代船隻的樣子。」

最後一次挖掘過去二十年後,這個被稱為「沉船帕特農神廟」的遺址依然有不少未解之謎:古代貿易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人們如何建造船?它為什麼沉沒?還有最令人好奇的問題:雙耳酒罐下面有什麼?

對公眾開放

沉船被作為水下博物館後,在2020年8月至10月的試運行階段,休閒潛水員在持證指導師的陪同下,開始參觀沉船。

阿洛尼索斯島以綠樹成蔭、氛圍悠閒著稱,是參觀水下博物館的第一站。攝影:GEORGIOS TSICHLIS, ALAMY STOCK PHOTO

「這引起了全世界人的極大興趣。第一次有這麼多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匯聚於此,」當地持證旅行社之一阿洛尼索斯島特裡同潛水中心的Kostas Efstathiou說。高級潛水員每天有4次參觀機會,沒有潛水經驗的人則可以參加培訓,然後參觀。「我相信,未來幾年裡,阿洛尼索斯將在全球潛水地圖上佔據一席之地,」Efstathiou說。

下潛後,陽光減弱,周圍的色彩也不那麼鮮豔。但有了手電筒,五顏六色又會重現,遊客會看見橙色、綠色和紅色的珊瑚,魚群,海綿,還有把頭伸出雙耳酒罐的海鰻。在大約15米深的地方,潛水員可以看到已變成現代生態系統的古代沉船全景。「令人驚嘆,」Efstathiou說:「你所看到的是2500年前的情形,就像一次時空之旅。」

沉船愛好者不需要潛水,也能欣賞這個海底王國。遺址有五臺水下攝像機拍攝實時視頻,其中一臺對公眾開放(其他的目前僅供科學家使用)。「這是使用了最先進技術的世界創新,」雅典國家技術大學造船和海洋工程學院的教授、該項目團隊的成員George Papalambrou說:「在觀看視頻時……全世界的人,無論是否會潛水,都能身臨其境。」

此外,在位於阿洛尼索斯島喬拉村山坡的信息與認知中心裡,非潛水員還可以戴上特製眼鏡,來一場3D虛擬實境沉船之旅。

雖然由於新冠疫情的緣故,旅行受到限制,不過在博物館試運行階段,仍有66次水下探訪預訂,迎來了246名潛水遊客。這對計劃於2021年6月正式開放的博物館而言,是個不錯開始。

保護文化與自然

文物並非這裡唯一受到保護的寶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就在保護稀有和瀕危的陸生和海洋物種。1992年,希臘宣布成立首座國家海洋公園,面積近2600平方公裡,包括阿洛尼索斯島、6座較小的島嶼和22座小島。

一隻地中海僧海豹懶洋洋地躺在阿洛尼索斯島的海灘上。這裡是國家海洋公園的一部分,保護著極度瀕危的海豹和其他幾百種物種。

攝影:TIMO DERSCH

今天,在吉奧拉島的自然保護區和皮皮瑞島的保護區裡,生活著50多隻瀕臨滅絕的地中海僧海豹;艾氏隼翱翔在斯坎特奏拉島、斯特洛吉洛島和波萊米卡島上空;普薩蘇拉島上生長著海水仙等罕見的植物。這座公園裡,還有一種罕見的野生山羊、300種魚類、80多種鳥類,以及爬行動物、海豚、鯨魚、陸地植物和波西多尼亞海草。

「我們的遊客熱愛大海、大自然和航海。在這裡,你將於自然融為一體,成為原始環境的一部分,」阿洛尼索斯島鎮長特別助理Yiannis Nikolopoulos說:「這是真正的綠色島嶼,覆蓋著茂密的植被,在2015年成為希臘首個禁止使用塑膠袋的島嶼。值得慶幸的是,這座島沒有被旅遊業改變。」

阿洛尼索斯島酒店業主協會的主席Aggeliki Malamateniou說,與前一年相比,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夏天旅遊業暴跌85%。「不過我們的遊客很忠誠,」她說:「他們很喜歡阿洛尼索斯島帶來的一切。」

阿洛尼索斯島所提供的是獨一無二的,包括海洋公園和博物館。為了讓這一切可持續下去,我們必須長期保護島上的寶藏。「這裡的所有人和潛水中心都肩負著很大的責任,」Efstathiou說。如果能以繼續保護文物和環境的方式,發展潛水旅遊,那麼「將會給遊客提供獨特的體驗,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水下遺產的興趣,並為當地社區帶來新的收入」。

2019年,當地又劃出4艘沉船,作為可接近的水下考古遺址,計劃將它們打造成博物館。這或許代表了一種新趨勢:希臘有近16000公裡的海岸線和幾百艘沉船。

「(第一座博物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整體設計和長期功能,這樣它可以作為其他地方類似項目的範例,」Kalamara說:「我認為,我們已經成功了。」

(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水下沉船,解密不為人知的水下考古史
    1960年美國考古學家喬治·巴斯對地中海一條公元7世紀的沉船遺址進行調查和發掘由此開始了真正意義的水下考古。而水下考古人員不僅需要學習潛水和水下作業的技能還要學習水下文物的研究和保護。1987年5月,張威和楊林赴荷蘭參與水下考古項目,他們一年後的王軍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三位水下考古隊員。1987年底由國家主導成立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由此中國正式進入水下考古領域。1988年舉辦首屆水下考古潛水培訓班,正式開始培訓自己的水下考古隊員。
  • 隱在水下的重慶傳奇:沉船遺址、水下莊園、枯水題刻……
    兩江環繞的山城重慶,水下潛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從金子沱沉船遺址到虯門灘沉船遺址,從隱沒龐大建築群的黔江小南海地震遺址,到十餘年甚至幾十年才出水一次的「川江枯水題刻」,這些秘密的主人是誰?它們為什麼會沉入江底?水下莊園與枯水題刻上又隱藏著什麼故事?
  • 考古學家利用水下機器人對古代沉船施以保護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愛爾蘭當地新聞資訊網站「ancient-origins」 8月3日消息,一艘位於希臘阿隆尼索斯島(Alonnisos)海域附近的古代沉船將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而在此前,考古學家利用水下智慧機器人對該神秘沉船施以技術性保護。
  • 探尋中國水下沉船的前世今生——不是每一艘沉船都是鐵達尼號
    對於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每一艘古代沉船都承載著滿滿的歷史和故事,即使它們沉入水底,也不是故事的終結,而是封印於碧藍之下,等待著有一天能被撥開泥沙,喚醒長眠的記憶,述說來自千年前的低語。《水下中國》第三集「古今沉船」選擇了中國臺灣省蘭嶼、福建定海灣、福建平潭、西沙群島、海南三亞等幾種不同年代不同功能的古今沉船遺址,展示了中國沉船考古的歷程,沉船船載物傳遞的民族精神,更展示了現代沉船在海洋的新生。
  • 南海一號沉船博物館今開館 水底走廊觀沉船[圖]
    2008年5月16日,由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南海驚夢--「南海一號」宋代沉船遺址前期科考成果展》在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端門大殿內正式開展,36件從該船打撈出水的宋代珍貴瓷器首度與公眾見面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經過兩年精心準備,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今日開館,歷經20年發掘的「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終於向中外遊客揭開神秘面紗。據悉,「南海一號」打撈出文物6000多件,其中數百件極具代表性的珍貴文物可供遊客飽覽。場館負責人介紹,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爭取把發掘過程常態化,既讓公眾看到整理展示的文物,更可欣賞文物挖掘全過程,開創國內旅遊產品先河。
  • 你去過哪些另類有趣的博物館?水下博物館你見過嗎?
    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歡去博物館,或者你去過哪些另類有趣的博物館嗎?一般博物館的館藏都是反映歷代歷史文化的物件,而且想當然,它們都是建立在陸地上的,但是也有一些奇特的博物館,主題、地點都很不一般。水下博物館,你去過嗎?
  • 解密古代沉船之謎的世界三大沉船博物館
    以古代沉船為原型而建造博物館,肯定是有它自身的價值。但古代沉船那麼多,也不是都能夠以此來建造博物館的。現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館,世界上有三個:英國的瑪麗露絲博物館、瑞典的瓦薩博物館、中國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 水下考古「寧波力量」:用十年修復一艘古代沉船
    童笑雨 攝中新網杭州8月15日電 題:水下考古「寧波力量」:用十年修復一艘古代沉船作者:童笑雨十年能做什麼?在中國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王光遠所在的水下考古團隊,願用十年時間,修復一艘清代沉船。
  • 未來的博物館都在水下!
    當我們努力尋找設計方案來保護自己和我們的世界不受日益惡劣的氣候影響我們必須首先用新的方法來研究海洋——Yves Béhar01水下沉船博物館遊客親眼見證「現場考古」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18世紀的著名沉船。在英國黑斯廷斯海岸水下,靜靜躺著一艘歷史名船——阿姆斯特丹號的殘骸。建築工作室ZJA 為其在荷蘭設計了一座水下沉船博物館。
  • 「南海Ⅰ號」:一艘南宋沉船的水下考古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新華社廣州5月25日電(記者孟宜霏、鄧瑞璇)記者初次見到崔勇時,他剛從廣州做完體檢,匆匆返回廣東陽江「南海Ⅰ號」沉船發掘現場。他與這艘南宋沉船已經打了30多年交道。「南海Ⅰ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近日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希臘首家水下博物館今日開放 潛水愛好者可探索古船遺骸(視頻)
    國際在線專稿:據法國France Info電臺8月2日消息,希臘第一家水下博物館於8月3日到10月3日開放,潛水愛好者可以參觀曾載有數千隻雙耳瓶的古船遺骸。據悉,該博物館位於愛琴海的阿洛尼索斯島東海岸,派裡斯泰拉島附近水下21-28米深處,現存有3000到4000隻雙耳瓶。1985年,一位漁民發現了這些雙耳瓶,它們中大部分都保存完好。
  • 南海一號沉船博物館今開館 水底走廊觀沉船(圖)
    [提要]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開館,「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終於向遊客揭開面紗,負責人介紹,此次打撈出文物6000多件,考古人員正在爭取把發掘過程常態化,讓公眾看到整理展示的文物,更可欣賞文物挖掘全過程,「南海一號」再次開掘估計需要一年時間…[去看看]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直播探索西沙沉船的「前世今生」
    直播現場(符豔 攝) 人民網海口6月25日電(樊歡迪)6月24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以「遺產點亮絲路」為題,圍繞《八百年守候——華光礁I號沉船特展》展覽開展直播活動,旨在用直播的形式分享絲路點滴,帶領觀眾探索絲路的「前世今生」。
  • 海南省博物館沉船展:南海遺珍見證海上絲綢之路
    在海南省博物館二樓「大海的方向·華光礁一號沉船特展」如夢如幻的展廳裡,市民和遊客紛紛在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前駐足,陶醉在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景象裡。「美麗的南海,是中國水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區段,水下文物資源十分豐富,南海水下文物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文物資源。」海南省文物局副調研員黎吉龍說。
  • 鴨島沉船遺址:青島水下考古發掘「海絲」之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難題下,水下考古隊員迎接了一個又一個的挑戰。2002年鴨島沉船遺址,同樣困難不小。明代商船初步判斷是觸礁而沉的,因而可想而知,鴨島周邊全是礁石,這給潛水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礁石多了,暗流也就多,遇到風浪天氣,危險係數再次升高。
  • 「『南海I號』沉船與南宋海貿」展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廣東省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大海道——『南海I號』沉船與南宋海貿」展覽榮獲推介優勝獎,這也是廣東省博物館連續七年在此評選中獲獎。
  • 國家文物局來平潭開展水下考古!助力水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連日來,水下考古隊通過物探設備對平潭海壇海峽5號、6號海域的水下文化遺存疑點進行掃測分析。「若可能性大、有沉船特徵,我們均安排人員下水探摸確認。」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博士辛光燦說,經過前幾日對該區域進行物理探測,發現了不少水下文化遺存疑點,目前正逐個進行水下探摸排查,搜尋平潭水下文化瑰寶。
  • 廣東最神秘的博物館,失蹤800年的南宋沉船,發現18萬件文物
    南海Ⅰ號」宋代古沉船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展現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的中國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總建設面積1.75萬平方米。 懷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南海一號的故事,看到巨大船體的時候,旁邊的工作人員還在忙碌著,進行沉船的開發工作,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
  • 文物館、博物館、空間站…這都能被按入水下?未來世界還是建築師...
    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18世紀的著名沉船。 在英國黑斯廷斯海岸水下,靜靜躺著一艘歷史名船——阿姆斯特丹號的殘骸。建築工作室ZJA 為其在荷蘭設計了一座水下沉船博物館。
  • 考古隊員潛入水下尋寶?在沉船內無意地發現?竟改變了歷史文獻?
    海南省潭門鎮自古以來根本沒有著名的文物古蹟,原來這支考古隊接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去西沙群島進行水下考古工作,西沙群島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海,它是中國南海的四大群島之一,據說這裡的海底分布著大量的古代和現代沉船,水下文物分布之多之廣可謂是海上的文物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