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歌」血肉相連 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唱出臨沂70...

2020-12-07 海報新聞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央視網、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火熱開啟了音樂故事作品展播活動。自9月29日起,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面向全國徵集而來的音樂故事作品陸續在中國IPTV平臺和央視網的《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專區上線。10月27日起,全新改版的央視紀錄頻道還在每晚的19:02分《9視頻》時段進行17首音樂故事作品的大屏展播,次日03:24分、07:43分、16:38分進行重播,將此次全媒體活動推向高潮。這些作品既充分挖掘每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底蘊,又生動地展現了各地發展新成就和精神新風貌。其中,代表山東臨沂參展的《沂蒙山小調》以「嵌入式真人秀」音樂故事探訪的形式,根據歌曲當年的創作人員採訪,以及多年來在沂蒙大地上湧現的沂蒙精神傳承代表人物的真實故事為創作藍本,彰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沂蒙精神的傳承不息。

揭開《沂蒙山小調》背後故事 喚醒革命老區紅色記憶

一直以來,《沂蒙山小調》作為中國最為優秀的民歌代表之一蜚聲海內外,被世人傳唱,此次的音樂故事作品,便以《沂蒙山小調》第三代傳唱人宋守蓮的質樸歌聲開篇。歌曲充滿了山東民歌質樸和醇厚的特點,每一句婉轉悠揚的曲調都體現了沂蒙山區的美好景致,也一下子把大家帶入那段難忘的歷史。

眾所周知,《沂蒙山小調》誕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此次故事整體以「嵌入式真人秀」音樂故事探訪的形式,由臨沂籍的中國青年影視演員郭曉東回到家鄉,回到《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體驗沂蒙精神,通過走訪詞曲作者阮若珊、李林的戰友、抗大老兵傅泉等相關人員,揭開歌曲背後的故事。據傅泉透露,「原來的《沂蒙山小調》不叫作《沂蒙山小調》,就叫《反對黃沙會》。創作的過程就在白石屋村,阮若珊寫詞,李林作曲,他們兩人就給部隊,給老百姓來教唱,這一唱就都傳開了。」

因為這首歌,人們總要想到這片紅色的土地;也因為這首歌,人們不會忘記曾在這片土地上抗爭到底的先輩。在故事的講述中,攝製組不僅利用鏡頭語言和當事人的講述,讓更多人真切地了解歌曲中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同時還通過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沂蒙革命紀念館、沂蒙紅嫂紀念館等地的取景拍攝,展現出山東臨沂地區人們淳樸的民風以及沂蒙山區的美好景致,喚醒關於革命老區的紅色記憶。

一「城」一「歌」血肉相連 新時代沂蒙精神代代傳承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這是一首歌和一座城血肉相連的情真意切。事實上,地理上並沒有一座山叫做沂蒙山,它是蒙山山系與沂水流域結合在一起的統稱。它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也誕生了一座名為「沂蒙精神」的美麗家園。而作為沂蒙山區最重要的城市,臨沂便在城市的發展與變遷中,將這種「沂蒙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片中,攝製組以代村社區為例,講述了它從過往的貧窮落後,在「時代楷模」、鄉村振興傑出代表王傳喜的帶領下,經過20多年的奮鬥,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的故事。同時,攝製組還利用「沂蒙母親」王煥於孫女於愛梅、全國十大愛心企業家徐軍、中國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先進個人龐玉坤、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牛慶花、沂蒙新紅嫂朱呈鎔等臨沂市各行業代表人物,在具有沂蒙精神傳承代表性以及突出行業代表工作特徵的地標處,隔空完成了《沂蒙山小調》的鏡頭組合,講述了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傳承,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臨沂發生的巨大變化。

正如郭曉東所說,「一首歌代表一種精神,代表一種寄託,甚至代表一種自強不息的生命力。」《沂蒙山小調》這支音樂作品充分地向觀眾傳遞了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也彰顯了在沂蒙精神影響下的臨沂新風貌。一座城市因為曾經的奮鬥,留下了紅色的傳統,這種傳統又在新的時代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相關焦點

  • 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唱出臨沂70年滄桑巨變
    一直以來,《沂蒙山小調》作為中國最為優秀的民歌代表之一蜚聲海內外,被世人傳唱。此次,代表山東臨沂參展的音樂故事作品《沂蒙山小調》特別以「嵌入式真人秀」音樂故事探訪的形式,根據歌曲當年的創作人員採訪,以及多年來在沂蒙大地上湧現的沂蒙精神傳承代表人物的真實故事為創作藍本,彰顯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沂蒙精神的傳承不息。
  • 沂蒙精神紅色傳承,一「城」一「歌」血肉相連——經典民歌《沂蒙山...
    一直以來,《沂蒙山小調》作為中國最為優秀的民歌代表之一蜚聲海內外,被世人傳唱。此次,代表山東臨沂參展的音樂故事作品《沂蒙山小調》特別以「嵌入式真人秀」音樂故事探訪的形式,根據歌曲當年的創作人員採訪,以及多年來在沂蒙大地上湧現的沂蒙精神傳承代表人物的真實故事為創作藍本,彰顯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沂蒙精神的傳承不息。
  • 沂蒙山小調是哪裡的民歌還用問 臨沂土生土長的民歌精華
    沂蒙山小調在全國都很有名氣,外地人可能有的不知道這是哪裡的民歌,但是作為臨沂人就不能不知道了,這是我們臨沂土生土長的民歌。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這首流傳於抗日戰爭時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中國優秀民歌的《沂蒙山小調》,唱紅了沂蒙山區,風靡了齊魯大地,正以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走向全世界。   不過,說起這首優美動聽的《沂蒙山小調》是何人何時何地搜集與填詞,又是怎樣廣泛流傳開來的,說法不一。
  •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有景點 臨沂人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在外地說起我們臨沂的曲藝藝術,都會說起沂蒙山小調,的確,我們的沂蒙山小調全國著名,如今它的誕生地也成了景點,你去過嗎?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70多年來,這支優美動聽的《沂蒙山小調》,唱紅了沂蒙山區,飛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久盛不衰。
  • 紀念「沂蒙山小調」誕生 溫河大王1940新上市(圖)
    中國網山東臨沂7月17日訊(王涵)近日,2017沂蒙山小調音樂節在山東費縣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盛大開幕。現場圖此次音樂節歷時近一個月,推出萬人同唱沂蒙山小調網絡招募、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館主招募、首屆「天蒙山杯」民歌大賽等一系列以「唱出來的沂蒙山」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更多的人從傳唱的歌聲中領略沂蒙好風光。
  • 沂蒙山小調的風格是什麼 品一品臨沂人自己的民歌
    沂蒙山小調已經成為我們沂蒙人的一個文化符號,也是我們沂蒙形象的標籤,作為一個沂蒙人有必要對沂蒙山小調了解一下,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沂蒙山小調。   《沂蒙山小調》誕生於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沂市沂蒙山區,現為臨沂市的市歌。這首歌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中國優秀民歌,本曲不但唱紅了沂蒙山區,風靡了齊魯大地,現在更是以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走向了世界。   「小調」 這個詞在我國應用甚廣,有的地方又稱為「小曲」,一般是指在民間流傳較廣,形勢較規整的短小精悍的演唱藝術。
  • 山東一縣,名字很費解,是書法家顏真卿故裡,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文/史間一壺酒「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這是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中的前幾句,相信無論是年紀大的還是年齡小的都會哼上這麼幾句。這首誕生於70多年前的歌曲,唱紅了沂蒙山的好風光,也傾訴了沂蒙人民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就會想起沂蒙山的好風光,想起那純樸善良的老區人民。歌曲很熟悉,但它誕生在哪裡呢?
  • 80年了,這首歌誕生於沂蒙,讓我們記住了臨沂,聽一次哭一次……
    有一首歌唱出了沂蒙的歷史文化唱出了對沂蒙的深切讚美唱出了沂蒙的獨特味道唱出了沂蒙精神已經走過80個年頭80年,時光荏苒這首歌早已從一首抗日歌曲成為一曲沂蒙人民的精神之歌位於天蒙山腳下的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三面環山,環境清幽,這首後來享譽海內外的經典民歌就在這裡誕生。
  • 《我的城 我的歌》傳承沂蒙精神,戴荃全新演繹沂蒙山小調
    這裡是書聖故裡,這裡是活力商都,6月7日周日21:20,山東衛視全國首檔融媒體城市音樂宣推節目《我的城 我的歌》走進臨沂,感受老中青三代的沂蒙精神傳承。作為音樂人的戴荃對這一組聲音推薦人讚嘆無比。一座城,一座橋,一條河,一個人。外號魯QQ的劉篤龍,用照片作為載體介紹臨沂城市的巨變。愛這座城市的他,堅持拍攝臨沂十餘年,堪稱最會找臨沂特殊角度拍攝的攝影師。為了拍攝城市全景,魯QQ用行動展現了臨沂人的「硬核」,想知道熱氣球上拍攝的城市照片是什麼樣的麼?
  • 這裡是《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講述你不知道的背後故事!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山東省的經典民歌,屬於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優秀民歌,蜚聲海內外;「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誕生地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誕生於山東臨沂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莊鎮上白石屋村,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內
  • 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追尋革命印記
    中國山東網3月28日訊(記者 劉自銳)一首《沂蒙山小調》唱響了沂蒙山這座革命聖地,唱紅了沂蒙山的好風光。3月27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亮沂蒙精神地標」主題活動一行來到了《 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同唱一首歌,追尋這裡的紅色記憶,見證這裡的輝煌巨變。
  • 幾內亞「飛」出沂蒙山小調 孔子學院學生齊來唱
    日訊(記者 孫貴坤 申寧  實習生 王玉潔)不一樣的面孔,熟悉的曲調,清晰的發音,洪亮的嗓音……沂蒙山小調跨過大洲,越過山川,漂洋過海,非洲的幾內亞傳來嘹亮的沂蒙山小調。1月16日,大眾網臨沂站推出了「開紅旗,唱紅歌,沂蒙山小調我來唱」的短視頻徵集活動,自徵集以來,網友們踴躍報名參加。春節期間,大眾網臨沂站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參賽作品——來自幾內亞科納克裡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們齊唱沂蒙山小調。
  • 我是經典傳唱人——《沂蒙山小調》優秀傳唱人選拔大賽決賽舉辦
    2020年恰逢中國優秀民歌《沂蒙山小調》創作誕生80周年。從1940年到2020年,一首「小調」傳唱80載,點亮信念唱紅沂蒙,唱響全國。從一首抗日歌曲,演變成歌頌黨、歌頌沂蒙山秀麗風光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歌曲,最終成為一曲沂蒙人民的精神之歌,引領沂蒙人民走向新時代,沂蒙人民又用自己的歌曲讚美這片土地。
  • 「中安夜讀」《沂蒙山小調》誕生記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安夜讀欄目推出「品讀紅色經典」專題,重溫那段崢嶸歲月以及背後傳奇故事,以傳承革命精神,激起我們奮勇前行的澎湃力量。今天我們品讀的是關於《沂蒙山小調》的故事。在沂蒙山腹地,望海樓山下,有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山村。
  • 山東大地上獨有的小調,一定要體驗的地域文化,戲曲如人生的體驗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第一次聽到沂蒙山小調的時候就覺得它別具一番味道。畢竟是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小調,現在的《沂蒙山小調》無疑成為了沂蒙山的代名詞,去沂蒙是一定要聽沂蒙山小調的!
  • 《沂蒙山小調》優秀傳唱人選拔賽(費縣賽區)成功舉行
    為進一步發掘、保護《沂蒙山小調》這首優美的民間小調,激發全社會保護傳承經典民歌的熱情,挖掘新一批年輕的愛好民歌的傳唱人,使《沂蒙山小調》能夠繼續傳唱下去,將民歌傳承與發展,使沂蒙精神代代相傳,在《沂蒙山小調》傳唱80周年之際,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特發起2020中國沂蒙山小調「雲端」音樂節系列活動——「我是經典傳唱人」《沂蒙山小調》優秀傳唱人選拔活動。
  • 《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音樂故事作品登錄央視大屏
    17支音樂佳作上央視大屏,展示城市記憶與風採此次登上央視大屏的音樂故事作品,它們分別是來自澳門的音樂故事《七子之歌》、福建泉州的《愛拼才會贏》、浙江杭州的《採茶舞曲》、山東臨沂的《沂蒙山小調》、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河南蘭考的《蘭考放歌》、雲南大理的《大理三月好風光》、江蘇無錫的《太湖美》、四川成都的
  • 一首小調一段歷史《沂蒙山小調》改編作者王音泉臂章帶你回憶那段...
    「這不是我們天蒙山景區主打產品沂蒙山小調誕生地主題曲——《沂蒙山小調》改編作者的臂章嘛!」端詳這枚早已泛黃的珍貴臂章,前輩們踏經的崢嶸歲月浮現在眼前。(史振升先生收藏的王音泉臂章)一首歌,一段歷史算起來,沂蒙山小調已經傳唱八十年了。
  • 56歲歌唱愛好者自學成才動情演繹《沂蒙山小調》
    大眾網臨沂·海報新聞2月21日訊(記者 蔣松群 見習記者 李新濤)近日,大眾網臨沂站收到了一份56歲歌唱愛好者劉安增的視頻投稿,「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視頻中的他頭戴白毛巾,一副遊擊隊隊員的經典裝扮
  • 歌劇《沂蒙山》唱響臨沂 演繹永不褪色的沂蒙情義
    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臨沂市委聯合出品,山東歌舞劇院創作排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回到「家鄉」臨沂,並於6月20日、21日,在臨沂大劇院震撼上演。而6月20日/21日臨沂大劇院演出現場,臺上歌聲激昂,臺下掌聲雷動,歌劇再現的軍民深情令人感動不已。演出結束後,許多觀眾仍久久不願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