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灣,難再結「金蘭之誼」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孫遷傑
金蘭灣,一個美麗的名字,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昔日,戰雲密布;今日,風雲再起。日前,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越南駐俄羅斯大使阮青山表示,「越南不反對俄羅斯重返金蘭灣軍事基地,但這種合作不應該針對第三國」。與此巧合的是,美國國務院近期對越南南海建島進行了罕見評論,美國國內也再度就「取消對越武器禁運問題」進行了炒作。敏感的地點、敏感的時間,再加上敏感的涉事方,金蘭灣「故事」的背後又暗藏怎樣的大國博弈?
天然的優勢和戰略價值
從地圖上看,金蘭灣,位於越南東南部海岸,恰好處在越南弧形海岸線的頂點。港灣群山環抱,深入內陸17公裡,兩個半島合抱成葫蘆形的內外兩個海灣:內港「金蘭」,面積60平方公裡,水深1~15米,灣口寬1300米;外港「平巴」,水深10~22米,灣口寬約4000米,灣口外水深30米以上。金蘭灣形勢險要,隱蔽性好,易守難攻,港內水面平緩,可停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軍艦40艘以上,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之一。
不僅如此,金蘭灣毗鄰中國南海,南面是馬六甲海峽、東面是巴士海峽,扼守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處於周邊大國利益複雜交錯的所在,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歷史上,無論越南處於被殖民狀態、內戰狀態,還是戰爭狀態、和平狀態,金蘭灣都為世界強國所覬覦,曾先後成為法、日、美、蘇(俄)的海外軍事基地。越戰時期,美國出動大量工程兵將金蘭灣打造成為陸海空一體的大型軍事基地,為美軍軍事行動提供有力支撐。越戰之後,美國被迫撤離。1979年5月,蘇聯同越南籤訂協議,無償租用金蘭灣25年,並對金蘭灣進行了擴建,成為蘇聯抗衡美國海軍的戰略支點。兵力高峰時期,金蘭灣駐有蘇聯軍艦數十艘、戰機上百架、軍人及軍屬上萬人,是當時蘇聯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因無力繳付每年2億多美元的高額租金,於2002年5月無奈地將海軍撤出金蘭灣。
自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西太平洋地區形勢日趨複雜。扼守兩大洋咽喉要道和中國南海海上通道的金蘭灣,再次成為越南參與大國博弈的「王牌」。由此,有關金蘭灣會租賃給誰的猜測也甚囂塵上。
俄羅斯:主動出招,意在擴大影響力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的窘迫迫使其不得不收縮全球軍事力量的前沿存在。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大國實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復,俄羅斯也不斷謀求大國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回歸。然而,美國和西方借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實施了空前的國際制裁,大大惡化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和國際環境。地緣政治上,美國和北約盟國也是步步緊逼,不斷調兵遣將,編織壓縮俄戰略空間的軍事包圍圈。面對西方經濟和軍事雙重壓力,普京打出了一系列反制組合拳,以抵消內外部壓力,努力恢復俄羅斯的大國影響力,「重返金蘭灣」就是反制措施之一。
對於當前的俄羅斯來講,「重返金蘭灣」既有現實意義,也有象徵意義。
一方面,俄羅斯經濟復甦以來,一直懷有重振大國地位的雄心壯志。在同北約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俄羅斯陸續出臺了新版《軍事學說》《海洋學說》和《國家安全戰略》,三大文件都強調要加強俄海上力量建設,在全球重要海上通道和戰略支點地區加強同有關國家的合作。目前,俄羅斯正加緊與越南、古巴、塞席爾、賽普勒斯等國進行有關租用海軍基地的接觸。此舉正是普京主動出擊,尋求戰略突圍之舉,在全球範圍內尋求軍事抗衡美國的支點,以緩解俄周邊日益上升的安全壓力。不過,限於越南政府當前的模糊態度和俄羅斯經濟狀況,俄羅斯不會像蘇聯時期那樣在金蘭灣進駐大量軍隊,而是維持一定意義上的軍事存在,常駐少量的補給和保障部隊,為包括俄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巡航在內的軍事行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俄羅斯素來擅長打「軍事牌」。當前,除獨立國協國家外,俄羅斯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是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與美軍全球布局相比捉襟見肘。現階段,在海外戰略要地設立軍事基地,無疑是俄羅斯擴大自身國際影響力和參與地區事務能力的有力方式之一,可以以此來博取地緣政治籌碼和國際話語權。以金蘭灣的獨特優勢和昔日蘇聯雄霸金蘭灣的歷史情結,若能重返金蘭灣,對俄羅斯來講有著重大的象徵意義。
美國:遏制對手,維持霸權地位
針對俄羅斯在金蘭灣的可能舉動,美國反應強烈,公開表示反對俄越磋商,同時加大同越南政府關於租賃金蘭灣的廣泛接觸,開啟兩軍中斷已久的軍事交流,並以取消對越武器禁運作為誘餌和博弈條件。
對於美國來講,將金蘭灣納為軍事基地固然可以實現多重戰略目標,但此舉並非易事。
金蘭灣不僅扼守咽喉要道,而且毗鄰中國的南海。美軍若拿下金蘭灣,不僅可以阻止俄羅斯的回歸,削弱其影響力,而且可以染指南海,藉此遏制中國的發展。在南海植入楔子,為美軍重返亞太提供又一戰略支撐,可以有效維持美國的霸主地位。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曾發表報告稱,金蘭灣對南海任何島礁的控制力,都高於中國現有的任何一個海軍基地,與美軍在西太平洋現有的橫須賀、釜山、關島、樟宜、蘇比克灣等海軍基地相比,金蘭灣也因靠近諸多敏感地帶而更具有戰略潛力。實際上,美國比任何國家更清楚金蘭灣的戰略地位和價值。越戰期間,正是美軍將其從一個美麗的港灣變為聞名世界的大型綜合軍港,並以此為支點開展軍事行動。
美國對金蘭灣的覬覦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冷戰時期,蘇聯在金蘭灣駐有大量兵力,美軍視其為眼中釘,恨不得拔之而後快,不得不在周邊部署大量兵力與之相抗衡。冷戰以後,俄羅斯被迫逐步撤走駐軍,美國暗喜之餘更想取而代之,只是受美越關系所限,尤其是兩國軍事領域的合作幾乎為零而無從下手。近些年來,美國通過挑撥中越關係不斷拉攏越南,軍事領域的合作也迅速升溫,但是美軍要將金蘭灣納為自己的海外軍事基地,在短期內可能性並不大,畢竟越戰問題和兩國政治制度上的差別使得美越雙方依舊心懷芥蒂。可以明確的是,儘管金蘭灣不一定為美國所用,但美國的底線是金蘭灣不能為俄羅斯所用,未來美國會繼續對越南和俄羅斯進行施壓,迫使俄羅斯退出該地區。
越南:以「灣」為牌,遊刃大國博弈
越南歷史上曾淪為法國、日本的殖民地,二戰後法國和美國的入侵又使其內部長期分裂,直到1976年才得以南北統一。 上世紀80年後期,越南對內進行經濟、政治領域的革新,對外調整外交戰略,擺脫了國際孤立,近年來與美國關係迅速升溫,欲借勢成為東協「真正的大國」。金蘭灣,便成為越南遊刃於大國之間的一張牌,寄希望於利用大國博弈來確保其在南海的非法既得利益,並提升其在東協內部的地位。
從歷史和當前來看,越南與俄羅斯在能源、軍事等領域合作廣泛,尤其是在軍事裝備方面對俄羅斯形成依賴,對俄羅斯使用金蘭灣問題上只能持默認態度。而近年來,越南與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的合作發展較快,尤其在南海問題上彼此相互利用,對於美國「借勢」金蘭灣問題也難以一口回絕。因此,越南要打好金蘭灣這張「牌」並非易事,其腳踏兩條船、左右逢源的算盤終將導致左右為難。
在可預見的將來,只要局勢不發生突變,越南不會輕易答應將金蘭灣租讓給美俄任何一方。越南會繼續利用金蘭灣這張牌討好拉攏美俄,以換取大國在經濟、政治、軍事領域上的支持。同時,越南將持續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力量,尤其是海上力量建設,以金蘭灣為「前哨」謀求對南海地區的制衡。總之,今日金蘭灣已非冷戰時期的金蘭灣,越南也難以與美俄任何一方再結「金蘭之誼」。
中國軍網作者:孫遷傑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