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自古重教興文而人才濟濟,被譽為「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
在石屏城南有一座山叫硯瓦山(又稱玉屏山),主峰筆架山海拔2168.5米。此山自古出產可做硯臺的優質的紫石,雲南唯一的狀元袁嘉榖先生在《異龍湖歌》中對石屏紫石硯就有描述——「硯石龍肝割,珠泉龍涎沸」。
民國《石屏縣誌》卷四十雜誌「滇南三石」條中載:「屏山南出紫石,不剛不柔,頗發墨,可為硯材,與大理點蒼石、武定獅山石並稱。」
攝影@普寧軍▲
石屏硯瓦山產的紫石,形如馬肝,紋理精密細緻,屬片頁狀巖石,可像書本一樣一張張揭開,一層層剝離。
用此石製成的紫石硯,質堅不易碎,細而不滑,磨墨細潤無聲,貯墨不易揮發,字跡潤澤透亮,頗受文雅人士喜愛。
阿少雄作品▲
明代石屏知州餘秉清有詩「南山美產勝端溪,磨琢功成世所稀。曾說昔年廉介士,行裝未肯一持歸。」稱讚的就是硯瓦山的紫石,從這首簡短的詩句不難看出,石屏硯瓦山盛產紫石的悠久歷史。
「興屏號」拜訪了石屏紫石硯的「守藝人」——石屏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傳承人——阿少雄。
畢業於紅河學院美術專業,在大理工作期間偶然遇見制硯大師段臻然,了解到石屏家門口的硯瓦石—紫石硯原材料唯石屏特有,製作硯台歷史悠久,不亞於全國其它名硯石。
隨著對石硯的研究漸深、兒時來自父輩的薰陶以及對家鄉的眷戀,讓阿少雄越來越深愛上了制硯這門技藝。2011年正式拜段臻然為師學藝兩年,後有幸得到建水制陶大師向炳成,硯雕名家—苴卻硯大師羅春明老師指導。
2015年,阿少雄的父親拿出畢生積蓄支持他開辦紫石硯加工坊,以研發、生產、銷售石屏本土「紫石硯」為主,目前在石屏本地僅此一家。
阿少雄團隊共6人,平均年齡30歲,這群年輕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石屏紫石硯文化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文獻名邦石屏有一方美麗的紫石硯。
雕刻中的紫石硯▲
成品紫石硯▲
阿少雄創作的的硯臺類作品主要有:九龍硯至尊硯,五龍硯,雙龍戲珠硯,二龍搶寶硯,獨龍戲珠硯,龍鳳呈祥硯,荷花硯,殘荷硯,上山虎硯,下山虎硯,命名硯(狀元故裡),翰墨書香硯,花鳥硯,石紋硯(天然石紋)等。
如今,他創作的大小作品有上百件,得到各界人士好評,部分作品展示於石屏的名勝古蹟,如袁嘉穀故居、石屏縣博物館、石屏文廟內;而且有些作品已被各地名流高價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墨愛好者慕名而來定製作品。
2015年11月,阿少雄被評為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硯雕名家——苴卻硯大師羅春明老師在阿少雄陪同下到石屏考查紫石硯
石屏文化名人蘇佛濤先生對紫石硯也頗懷真情,他曾賦詩一首《紫石硯頌》,讚美家鄉盛產的紫石硯。
你曾是秀才的良朋,你與舉人過從甚密,進士視你為知己,翰林將你做伴侶!
你與楚石為昆仲,獅山石與你稱兄弟,你與端硯相媲美,歙硯與你相攀比!
留硯堂上,你明證張漢的清節。塗卓的詩碑,煥發著你狂妄的氣息!
許小泉的山石經過你的磨礪,袁家谷先生的詩文閃耀著你晶瑩的珠璣!
博物院中有你秀雅的倩影,收藏家四下裡將你苦苦尋覓!
文房四寶因你而神完氣足,文獻名邦中你的功績不可磨滅!
高聳的玉屏山喲,女媧鍊石補天曾將你的魂魄採集!
紫石硯喲,你身上的流光溢彩,至今還閃爍著補天的痕跡!
——蘇佛濤《紫石硯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