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裡的「特殊媽媽」用母愛照亮孤棄兒童人生路

2020-12-11 閩南網

有這樣一群「特殊媽媽」,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照顧著一群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孩子,用真心和母愛呵護著孩子們的成長,她們就是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在5月10日母親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泉州多家社會福利院,探訪這群「特殊媽媽」繁瑣艱辛的工作日常,傾聽她們的內心聲音,近距離感受這份特殊的母愛。

輕輕地為孩子擦臉

「媽媽」的日常

福利院裡的「媽媽」們每日做著哪些工作呢?記者走訪了3家福利院,跟蹤採訪了「媽媽」和孩子們的日常。

無自理能力的孩子需要餵飯

從嬰兒養到少年見證孩子一路成長

3個多月大的小昂睜著大眼睛,躺在育嬰床上。臨近中午,54歲的保育員卓晟治溫柔地把小昂抱到臂彎裡,用已經試好溫度的奶瓶餵他奶粉。小昂今年1月20日被送到南安市社會福利中心,成為這裡最小的孩子。這個時間與他一同進餐的,還有另外24個孩子。

在另一個稍大的房間,保育員李麗麗和郭春暉正在給患有腦癱、唐氏症候群、肢體殘疾等疾病的孩子們餵飯。孩子們不跑不鬧,乖乖地坐在椅子上。餵完這些孩子,她們還要給臥床的孩子餵飯。52歲的「炊事員」周玉珠也過來幫忙,嫻熟地一勺一勺地餵給孩子吃。「幾位保育員阿姨都在中心工作了10年以上,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感情,孩子們很聽她們的話。周阿姨來中心也有9年了,除非家裡有事需要請假,全年無休,日復一日地為孩子們做好每一餐。」被孩子們稱呼為「媽媽」的南安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李惠瓊說,該中心2008年籌辦,一轉眼12年過去,不少「元老級」工作人員都還留在這兒,她們如「媽媽」一般將孩子們從嬰兒養到少年,見證孩子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目送他們被領養進入新家庭生活。

背著孩子們去上學耐心進行課後輔導

在該中心一樓食堂,「班長」小國招呼幾個孩子圍著餐桌一塊吃飯,一邊吃一邊聊著上午網課的事情。午飯後休息一會兒,他們將集中在教室裡寫作業。「中心有9個孩子上學,小國和另外5個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聾啞的小偉等3個孩子上特教學校,15歲的娜娜上初中,其中只有3個孩子是健康兒童。」李惠瓊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送孩子們上學也是中心的一項重要任務。小芳全身和臉部長滿膿皰疹,再冷的冬天也只能穿拖鞋,因為襪子可能粘住皰疹脫不下來。保育員每天早晨需要花半個小時為她擠出膿水、清理創口、抹上藥膏。吃完早餐,駕駛員吳質達開車載著孩子們去上學。小龍非常喜歡讀書,抄課文總是最認真的那個,但因為疾病,只能踮著腳尖一瘸一拐走路;出生時僅1.3斤的早產兒小芬雙腿長度不同,走路也不穩。吳質達和中心老師背著、攙著他們進入學校。孩子們上學期間可能發生突發情況,福利中心一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就會立刻趕過去。吳質達23歲時在中心當駕駛員,工作7年了,24小時住在這裡,隨時待命。

放學後,還需要輔導功課。「孩子們的智力與正常孩子不同,我們的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來輔導。」李惠瓊說,一道簡單的題目反覆教都不會,老師著急,其實孩子更著急。因此孩子們但凡有些許進步,他們都會給予鼓勵和獎勵。他們還通過任命班長、副班長、小組長、圖書館館長等職位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

熟悉孩子行為習慣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凌晨時分,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二樓宿舍區,孩子們都已安然入睡,保育員蘇秀良突然聽到幾聲叫喊,她立刻從睡夢中醒來,朝著發出怪聲的小峰跑去,只見小峰身子偏斜一邊,雙手握拳正在抽搐。

蘇秀良立刻反應過來,小峰癲癇又發作了,她立即上前將他放平、掐人中,並阻止他咬舌,幾個動作一氣呵成。隨著她的不斷安撫,小峰漸漸恢復平靜。隨後,蘇秀良手腳麻利地幫他換上乾淨的衣服,這些對照顧了小峰7年的她來說,已經駕輕就熟。

今年42歲的蘇秀良擔任保育員已有7年,中心裡的孩子都親切地叫她「姐姐」。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2006年成立,主要接收3歲至16歲有智力障礙的孤棄兒,更小的棄嬰仍由各區(縣、市)福利院接收。

「小峰是1997年進來的,我剛來時碰上他第一次發病嚇了一跳。中心每天有一名醫生值班,當時立即進行了救治。這些年來,小峰堅持吃藥治療,病症沒有加重,只是時不時還會犯病。」她告訴記者,中心的這些孩子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智力障礙,他們的行為習慣我們必須熟練掌握,這樣遇到突發狀況才知道該如何應對。

今年疫情暴發後,為了照顧好院裡的100多名孩子,晉江市育嬰院自今年正月初十開始實行全封閉管理,30餘名保育員留在院中堅守崗位,與孩子們同吃同睡,近3個月不曾回家。

帶著孩子們玩遊戲

「媽媽」的收穫

在「媽媽」照顧孤棄兒童的漫長歲月中,有辛勤付出,也收穫了很多感動和幸福。

用各種方式「寫信」表達對「媽媽」的愛

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李惠瓊和同事李彩娥吃完午飯回到辦公室,意外地在各自辦公桌上發現了一封信。信封由A4紙做成,封面分別寫著「寫給媽媽的」和「寫給a yi的」。給李惠瓊的信裡寫道:「親愛的媽媽,你非常美麗,特別溫柔……我愛媽媽我的好媽媽……」文字下方畫著一顆大大的心,裡面寫著「媽媽你要健健kang kang」。寫給李彩娥的則是:「a yi您和媽媽特別的好……祝你健健kang kang」,文字下同樣畫著一顆大大的心。這兩封信均是上二年級的小國寫的。

「那天上午,小國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我們批評了他,告訴他靠電視太近對眼睛不好,必須站遠一些。」李彩娥感慨地說,沒想到小國不僅知錯就改,還給她們寫信。當時看完信,眼眶都溼潤了,「孩子們慢慢長大,體會到我們的良苦用心,儘管挨了批評,但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

李惠瓊回憶道,那天下午,她開心地與其他孩子分享了這兩封信,「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禮物。」讓她始料未及的是,當天下午和隔天,她又陸續收到好幾封信。信裡有孩子畫的水彩畫,畫裡的彩虹下,媽媽牽著小女孩小英的手;有用紅筆畫的簡筆畫,上面寫著「我最愛媽媽」;有一張畫滿彩虹、小鳥、太陽、閃電、小草的鉛筆畫,是不會寫字的小芬的傑作;還有一張疊起來的紙,打開一看才發現中間有顆愛心,這是腦癱兒小龍用剪刀剪出來的;聾啞兒小偉則疊了一個小盒子,寫著「我們媽媽」……

李惠瓊動容地說:「你把孩子當成什麼樣,他們就會成為什麼樣。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最質樸的愛。」

孩子在不斷進步身上都有閃光點

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孤棄兒童患有腦癱、唐氏症候群、智力障礙等不同疾病,但在蘇秀良眼中,每個孩子都在不斷成長進步,他們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聊起孩子們,蘇秀良如數家珍,她說,11歲的小海是中心裡年紀最小的孩子,特別機靈可愛,常常抱著她撒嬌;「班長」小梅雖然不會說話,但總是幫忙照顧其他孩子,有孩子吵架,她也會去勸架;脾氣有點小暴躁的小柱,有時候會主動承擔洗碗的任務……

「每個孩子都純真善良,每當有好吃的零食,彼此之間都會分享,看到他們每天這樣快樂地生活,我內心感到很滿足。」蘇秀良由衷地說。

「媽媽」的感謝

福利中心的孩子們不僅每日得到「媽媽」的精心照料,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時常捐款捐物,給予這些孤棄兒童很多幫助和關愛。對此,「媽媽」們有說不完的感謝。

改擴建福利機構讓孩子生活得更好

記者從泉州市民政局兒童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科獲悉,據不完全統計,泉州目前有孤兒總數700人,其中福利機構孤棄兒童246人、社會散居孤兒454人;兒童福利機構12家,其中市級福利機構1家,縣級福利機構10家,民辦機構1家。

為了不斷滿足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的需求,近年來泉州民政部門大力推進兒童福利機構設施建設,新改擴建了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新址)、泉港區兒童福利院、惠安縣社會福利中心、永春縣兒童福利院、臺商投資區綜合社會福利中心等5所,佔地面積共計180畝、建築總面積近11萬平方米。

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泉州市兒童福利指導中心主任王慧琴介紹,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新址)位於清源山下,目前已經竣工,即將開始裝修,未來孩子們將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今年春節前夕,愛心人士給孩子們帶來禮物。(市社會福利中心供圖)

社會各界關愛捐款捐物噓寒問暖

今年春節前夕,市社會福利中心迎來了一批批特殊的「家人」——眾多愛心單位與愛心人士前來探望,為孩子們送上牛奶、紙尿褲、麵包零食、衣服、玩具等春節禮物,陪孩子玩遊戲,給他們帶去溫暖。

晉江市育嬰院院長許秀端表示,平時就有很多愛心人士和單位捐款捐物,今年第一季度,院裡共收到個人和單位的愛心捐款共計10萬餘元,還有不少愛心物資,包括大米、蛋糕、紙尿褲、牛奶、水果、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

除了來自各界源源不斷的愛心物資和善款,也經常有志願者和社工到兒童福利機構幫忙。「2015年起,市社會福利中心通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每個月社工們都會組織各類手工、繪畫、DIY美食等特教課,豐富孩子們的業餘生活。」王慧琴介紹,平時許多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到中心探望,今年春節前夕,泉州師院附屬豐澤小學、豐澤區第八中心小學的小志願者也來到中心,與孩子們一起互動玩遊戲。

賦予兒童「謝」姓望他們懂得感恩

「南安市福利中心自創辦以來,持續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愛和幫助,」李惠瓊說,他們不僅捐贈奶粉、衣服、紙尿褲、學習用品等,還幫助中心裝修圖書室、完善相應書籍等。不少志願者也常來看望孩子,如南安藝彩美髮店的理髮師從2012年6月開始,每個月都會到中心幫孩子們理髮。「我們給孤棄兒童賦予了『謝』姓,其中蘊含感謝、感恩的含義,希望孩子們懂得感恩。」她說。

「媽媽」的期盼

問及福利中心「媽媽」們的期盼,孩子們「健康」「開心」是她們共同的答案。蘇秀良說:「孩子們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就足夠了。」南安市社會福利中心工作人員洪達娜說,希望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未來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也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看待這些孩子,不要因為他們是孤兒或者有殘疾就歧視他們,呼籲社會多一些包容,多給他們關愛保護。

記者了解到,雖然兒童福利機構內絕大部分都是無自理能力的腦癱、唐氏症候群兒童,但還有少部分健康或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兒童,目前他們正在普通學校或特教學校上學,兒童福利機構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他們上特教課創造條件。

採訪中,多位保育員表示,希望社會上有愛心單位、企業與福利機構對接,提供一些簡單的實習崗位,為這些孩子增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社會融合度,讓他們與平常人一樣走向社會、融入社會。

一位長期關注孤棄兒童的愛心人士吳先生建議,保育員日常工作很辛苦,疫情期間她們堅守崗位加班加點,可以考慮適當提高保育員群體的待遇。(記者 王麗虹 陳靈 通訊員 陳宏祥 文/圖(除署名外))

(文中孤棄兒童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類家庭」給孤棄兒童一個溫暖的家
    6歲的奕奕(化名)抱著尤克裡裡(一種小吉他)撒嬌地跑向寇媽媽,一字一句地說道。  這樣溫馨幸福畫面發生在一對不同尋常的母子身上。  2014年來到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時,只有一個多月的奕奕還是個唐氏寶寶,身體非常虛弱。
  • 舍小家顧大家 同孤棄兒童在一起
    李海雲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福利院的工作節奏。為了全力保障孤棄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山東省濰坊市兒童福利院迅速部署,封閉管理、消毒隔離、健康監測、防疫宣傳、心理疏導、自我防護……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悄然打響!
  • 母親節探訪福利院裡「特殊媽媽」 這裡的孩子都是我的心肝寶貝
    母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身份之一,母愛是永恆的主題。
  • 福利院的孩子笑顏常在的秘密
    本報記者 翟 倩 通訊員 楊 健  庚子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浙江省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爸爸媽媽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心用情築起了愛童護童的堅強堡壘。保安爸爸堅守兒福大門,阻擊病毒入侵;醫生媽媽穿梭於各大藥房,籌集防疫物資;廚師媽媽起早貪黑,操持孩子們的一日三餐;護理員媽媽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24小時守護在孩子們身邊;老師媽媽銳意創新,線上課堂給孩子們送去知識與歡樂。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兒福人的社會擔當。
  • 九三學社員走進蘭州市兒童福利院獻愛心
    中新網甘肅新聞5月18日電 5月16日,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九三學社蘭州市委城關十二支社,七裡河五支社、七支社聯合走訪慰問蘭州市兒童福利院,為特殊兒童送去了關懷和溫暖,並捐贈了兒童科普讀物、兒童食品、兒童玩具等福利院急需的物資。
  • 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向兒童福利院捐款10萬元
    11月13日,北京浙江企業商會來我市兒童福利院開展愛心育苗善款捐贈活動,用愛心溫暖孤棄兒童,用真情傳播社會正能量。市政協副主席李遠志,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黨支部書記吳中強出席捐贈儀式。捐贈儀式上,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向市兒童福利院捐贈愛心款10萬元,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以舞蹈、樂器獨奏等文藝節目形式,表達出對愛心人士的感激之情。李遠志表示,感謝北京浙江企業商會能將我市兒童福利院列為扶貧基金捐助的受益者之一。
  • 陳燕清:用陪伴,守護孤殘兒童寫下人生的詩行
    人物名片:陳燕清福州市兒童福利院護育一處主任兼幼兒早教教學●2012年獲「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2015年獲「福州市第三十四屆勞動模範」在特殊教育的崗位上,陳燕清勤勤懇懇26年,用母愛滋養特殊兒童的成長,用愛心詮釋平凡崗位上的擔當。在福州市兒童福利院,作為護育一處主任的陳燕清負責照料50多名孤殘兒童的起居,緊張與繁忙成為她工作的旋律。「福利院的工作,是既當老師又兼職保姆,手工了得還要能唱會跳。」平日裡,陳燕清主要從事嬰幼兒撫育、聾兒語訓、康復訓練等等工作。
  • 【新春走基層】護理員「媽媽」劉萍:將和福利院的大朋友、小朋友們...
    文/金羊網記者 符暢   圖/通訊員 廖培金   新春將至,廣州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內處處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紅燈籠、中國結、年花等元素處處可見。原來,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歡樂喜慶的春節,今年1月初,福利院就開始張羅各種迎春活動,張掛大紅燈籠、布置年花年桔、舉辦迎春遊園會、開展趣味運動會等等,濃鬱的過年氛圍下,年幼的孩子們也會道一聲「新年快樂」。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象徵著團圓,但對福利院的孩子們來說,福利院就是他們的家,而與他們朝夕相處的護理員、老師、社工、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
  • 福利院裡的特殊一家親
    趁著吃早餐的時候,福利院的全體幹部職工和「院民」們歡聚一堂,集中為7位老人過生日。一個個糖煮雞蛋、一碗碗長壽麵、一塊塊生日蛋糕、一聲聲祝福,現場呈現出一派溫馨和樂的景象。 這是龍陵縣社會福利院的工作場景之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護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龍陵縣社會福利院緊扣「孝」「愛」主題,用愛心、耐心、細心、孝心、責任心溫暖著院裡的74名老人和9名兒童。
  • 眾愛公益和愛心人士情暖兒童福利院
    日前,縣青年眾愛公益協會志願者、愛心企業家就來到福利院,為孩子們送來新床鋪及生活必需品,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不一樣的家庭溫暖。來到縣福利院兒童宿舍區,志願者熊春香像母親一樣,熟稔地抱起一個女童,並與她合影留念,也許是母愛慈光吸引,一位年紀稍大的男童立刻來到她的身邊,和她一起唱起《隱形的翅膀》。
  • 九三學社淮安市委情牽福利院特殊兒童
    5月22日,在國際「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九三學社江蘇省淮安市委赴淮安市社會福利院開展慰問特殊兒童活動。在活動前,九三學社淮安市委積極與福利院聯繫,詢問兒童康復中心需要什麼樣的緊缺物品;經過精心準備,活動當天,陳伏濤副主委代表九三學社淮安市委向該院捐贈了冰箱,以及兒童食品、衣物等物資。
  • 寶雞 為媽媽過一個特別的節日
    媽媽,是您把我們一個個含辛茹苦養大,是您給了我成長的力量和生活的自信。媽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想對您說,您辛苦了!」。 這是寶雞市兒童福利院孤兒魏軍在母親節來臨時給院裡媽媽們寫的一封信,每一個字都代表著孩子的肺腑之言,每一句話都飽含著對媽媽們的無比感激之情。
  • 昭通審計局:「代理媽媽」真情暖人間 800餘名留守兒童母愛不缺失
    ,讓孩子的童年生活不再缺失母愛,用真情真愛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時至今日,昭通市審計局的「代理媽媽」志願服務隊已在關愛留守兒童的這條路上走過了整整九年,九年間,時光流轉,滄海桑田變化萬千,唯「代理媽媽」的這份母愛堅守不變。
  • 如東地稅「愛心媽媽」群體:用母愛鋪就花朵的詩和遠方
    如東地稅「愛心媽媽」群體:用母愛鋪就花朵的詩和遠方   在南通市如東地方稅務局有這樣一個愛心群體,56名女稅幹,數十年如一日,關愛、資助、呵護貧困兒童。
  • 實施「春暉」種子項目 南通市兒童福利院招募4名全職愛心媽媽
    中國江蘇網6月27日訊 「南通市兒童福利院將實施『春暉』種子項目,向社會招募4名全職媽媽。希望社會上的愛心媽媽、愛心企業,積極投入這個愛心公益項目。」昨天,南通市兒童福利院院長丁小兵向全社會發出了呼籲。
  • 一附院兒科新生兒科黨支部檢驗科黨支部再赴兒童福利院義診
    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每每這樣感慨時,我們總會想起一個熟悉的名字——雷鋒,雖然他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精神伴隨著我們一直成長,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 「獻愛心,送溫暖」走進兒童福利院—山東芮熙母嬰暖冬行動啟動
    10月27日,在冬季即將來臨之際,山東芮熙母嬰服務有限公司(暖月閣)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暖冬行動,了解到濟南市兒童福利院急需尿不溼等生活用品後,組織相關人員為福利院的兒童送去了尿不溼、紙尿褲、玩具、零食等生活用品,為需要幫助和呵護的孩子們送去了愛心和溫暖。
  • 母愛800g-能力多攜手育嬰坊,為湘潭福利院贈送價值21萬元新年禮物!
    華聲在線湘潭訊(丁樹濤)2015年1月,澳優能力多捐出價值數千萬奶粉,發起母愛800g大行動關愛全國兒童,2月7日,澳優能力多走進湖南湘潭地區,再次攜手湘潭育嬰坊孕嬰童連鎖開啟「母愛800g」公益大行動,為湘潭福利院的寶貝們送去價值21萬元的澳優能力多奶粉。
  • 沐浴陽光,讓少年兒童茁壯成長
    小剛在福利院生活快5年了。剛來時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經過近5年有針對性的動作和語言康復訓練,他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運動和交流。每當看到福利院院長武文俊走來時,小剛便開心地揮手喊著:「媽媽,媽媽來了!」小剛是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裡150多名孤棄兒童中的一員。
  • 隨州市總工會慰問福利院兒童
    (原標題:隨州市總工會慰問福利院兒童) 6月1日,市總工會機關領導幹部一行來到市兒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