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原法學院王先林教授、侯利陽教授赴倫敦大學學院參加金磚五國...

2020-12-06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11月6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與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在倫敦共同組織金磚五國競爭法重大課題「數字經濟與競爭法」的開題報告會。該課題是俄羅斯競爭執法機構為了準備2019年金磚五國競爭執法機構聯席會議委託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與高等經濟學組織研究的重大課題。該課題目的是研究競爭法在未來數字經濟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金磚五國應當針對數字經濟實施何種競爭法律與政策。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南非、巴西、瑞典等國共十幾位代表參會。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先林教授與副主任侯利陽教授作為中國學者代表應邀出席開題會。

王先林在會議上做題為「Anti-Monopoly Issues  in Digital Economy in China and BRICS」的主旨報告。侯利陽就中國的數據政策、共享經濟規制以及網際網路領域限制競爭行為等介紹了近期的研究成果。隨後,王先林、侯利陽就課題開題報告中的相關內容和專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最終確認了上海交通大學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參與該課題的具體內容。會後,侯利陽與部分參會代表接受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金磚五國競爭法研究中心的視頻採訪。

相關焦點

  • 社會信用懲戒制度有關問題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舉辦
    9月28日,社會信用懲戒制度有關問題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舉辦。本次會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室委託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承辦。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黨委書記汪後繼對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信任表示感謝,並希望學院師生有更多的機會為國家及地方立法工作服務。梁鷹表示,信用體系建設不僅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也關涉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他希望研討會對於規範信用懲戒制度、提高社會信用立法的質量所有促進。
  • 凱原法學院主辦2019年兩岸保險法研討會
    中國法學會保險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任自力,安陽師範學院副校長孫金偉,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黨委書記汪後繼,臺灣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臺灣保險法學會理事長、臺灣政治大學風險與保險管理學系教授林建智,臺灣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總經理、臺灣東海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卓俊雄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來自海峽兩岸80餘位保險法專家學者及實務界代表參加了此次學術盛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田思源參加金磚國家法律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
    第七屆金磚國家法律論壇於11月18-19日在線上舉行,本屆論壇輪值國為俄羅斯。論壇的主題為「法律和秩序:在現代全球挑戰下的價值觀和原則」。論壇分為「法律職業和現代挑戰」,「數位化轉型時代的法律」,「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新範式」和「金磚國家體育法規和運動員權利保護」等四個議題。
  •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原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教授到訪同濟大學法學院
    2020年9月30日下午,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原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教授到訪同濟大學法學院。法學院院長蔣惠嶺教授、中意學院辦公室主任陳康力教授、中意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張鳳光教授、法學院部分教師和外事辦公室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談。
  • 美國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中心執行主任羅彬訪問凱原法學院
    近日,美國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中心執行主任羅彬(Robert Williams)訪問凱原法學院,常務副院長孔祥俊教授接待了來賓。孔祥俊首先從學生規模、專業設置、學術研究、學生交換以及國際化項目等方面介紹了凱原法學院的概況,羅彬介紹了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學生規模、師資、課程設置等基本情況。
  • 法學院劉俊海教授赴臺灣大學出席「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法律與實踐...
    5月24至29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俊海教授應臺灣大學法學院邀請,赴臺北參加了由臺灣大學法學院企業與金融法制研究中心與臺大法學基金會主辦、富邦金融法論壇協辦的「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法律與實踐」論壇,並發表了題為「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董事的法律風險、法律角色與法律思維」專題演講。
  • 成立五年即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
    《上海法治報》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從2002年學院成立之初就設有憲法與行政法學科碩士點,是學院目前擁有碩士點最早的學科之一。憲法與行政法學學科將研究方向與國家、地方建設的需求緊密結合,在區域與都市法治、理論憲法學、法社會學方向的立法研究、經濟憲法等方向不斷突破,形成了交大法學院獨有的研究特色。
  • 凱原法學院黨委:凝心聚力謀新時代黨建,守正創新促高質量發展
    2019年11月,凱原法學院教工第一、第四黨支部赴顓橋銀都一居開展基層依法治理調研學生黨員優中培優。深入實施《凱原法學院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出臺《班主任工作管理辦法》,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構建「大思政」格局。開展「走進人大」、「黨員教授面對面」等一系列品牌活動,學院實踐育人品牌「上海高校律政精英訓練營」獲上海市高校法治教育十大特色精品項目。
  • 上海交通大學王先林:大數據增加企業壟斷行為的發生風險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未來法治研究院數字經濟競爭法研究中心、競爭法研究所、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發布了《網際網路平臺新型壟斷行為的法律規制研究》報告,這是國內首份研究數據壟斷的學術報告。
  • 法學院教授赴臺灣地區多所大學講學交流
    11月15日至12月14日,應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的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何家弘教授到臺灣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與專業研究。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何家弘教授在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進行了關於臺灣地區司法判例制度和證據制度的考察研究,與臺灣的法律學者、法官、檢察官、律師交流,並且參加了一系列學術活動。
  • 河海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楊春福已加入東南大學法學院
    此前擔任河海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的楊春福已於近期加入東南大學法學院。據東南大學法學院官網5月26日消息,5月25日上午,學院召開楊春福教授歡迎儀式暨法學一流學科建設研討會。學院黨委書記毛惠西首先對楊春福教授加入東南大學法學院表示熱烈歡迎,劉豔紅院長指出,楊春福教授作為全國著名的法理學家,必將推動我院法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快速發展,為實現我院法學一流學科建設目標發揮重要作用。消息稱,歡迎儀式上,楊春福教授表示感謝,並感言自己回歸教學科研即不忘初心。
  • 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謝暉應邀來河西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4月27日下午,河西學院法學院舉辦了「祁連學術月」活動校外專家專場學術報告暨「祁連法學講堂」系列講座第二講。邀請國內法學界知名專家、中南大學、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山東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謝暉先生作了題為《法科生的人文關懷》的學術報告。
  • 山東大學法學院概況
    2001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民商法專家梁慧星先生出任法學院院長,馮殿美教授繼續任院分黨委書記。2001年,法學院實踐教學成果獲山東省教委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6月,學院招收首批法理學專業博士生4人。2001年10月,學院成功承辦了「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01年年會」。
  • 凱原法學院聯合發起並主辦首期上海市財稅法研究生聯誼沙龍
    5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稅務系、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法學院等多個單位聯合發起的首期上海市財稅法研究生聯誼沙龍在上海財經大學英賢圖書館舉行。
  • 臺灣政治大學王文杰教授一行訪問法學院
    3月21日,法學院韓大元院長、王軼副院長在明德法學樓206會議室會見了來訪的中國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的王文杰教授一行,雙方就兩院合作的相關事宜深入交換了相關意見並達成諸多共識。王文杰教授代表方嘉麟院長邀請韓大元院長出席政治大學法學院的50周年院慶,韓大元院長欣然同意,說明兩院的合作交流源遠流長,人民大學法學院很希望能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兩院的合作與交流。
  •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2021年「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辦法
    為體現教育部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精神,拓寬優秀博士生的選拔渠道,提高博士生的生源質量,規範凱原法學院博士招生「申請-考核制」的相關工作,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地選拔出優秀的博士研究生,特制定本招生辦法。
  • 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陳高宏一行走訪凱原法學院
    12月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決策參考》主編陳高宏帶隊到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座談交流。交流會由凱原法學院副院長彭誠信主持,《交大法學》主編朱芒、編輯部成員及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雙聘教師參加。
  • 講座預告|北京大學全球課堂第4期:國際法學院Francis Snyder教授談...
    北京大學全球課堂第4期講座將於【今晚(7月8日)8:00】在【北京大學官方抖音、快手、B站、百度百家號】播出。講座題目:公共健康、食品安全和全球標準:新型冠狀病毒的六點啟示。主講人:施耐德(Francis Snyder)教授為2018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C.V.Starr講席教授,國際法學院跨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布魯日歐洲學院訪問教授。
  • 原山東大學教授夏立安:到底是誰害了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雖然和絕大多數985工程高校一起進入了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的名單,但在更被業內人士看重的「一流學科建設」數量的競爭中全面落敗,只有數學和化學兩個學科入選,位列一流高校A類中的末流。 下面我們推薦原山東大學教授夏立安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