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前程和幸福美滿的婚姻,可謂就是愛情事業雙豐收。有一個優秀的妻子是很多男人都渴望的。一個賢內助不僅可以在生活方面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在丈夫的事業上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一個人總會有老的那一天,曾經漂亮大方的妻子也終究會慢慢隨著時光的流逝從而不再像以前一樣年輕漂亮。因此很多男人就會有了「婚外情」。
我國著名的橋梁大師也被人們尊稱為「中國橋梁之父」的茅以升,曾經在婚姻上就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娶了一個比他小二十多歲的女人。因此在他快要去世的時候,他的六個子女沒有一個人願意在他的膝下給他養老送終。這也成為了茅以升老先生一生的遺憾。
茅以升幸福美滿的婚姻
茅以升於1896年1月出生在江蘇鎮江。是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尤其是在我國的橋梁建設上做出過突出的貢獻。
茅以升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曾經在清朝時期擔任過重要的職位,而他的父親也曾是光緒年間的秀才。因此茅以升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氛圍,父親的一言一行更是讓他耳濡目染。6歲的時候就開始上起了私塾,7歲就進入到中國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讀書。他對橋梁建築的愛好其實是在他小的時候從一次塌陷事故中得到的感觸。
那年茅以升10歲,過端午節的時候家鄉舉辦「賽龍舟」比賽。當時很多人都站在橋上看熱鬧的比賽,但是就在這時候危險發生了。
那座橋由於設計的不是很合理,承受不了眾多人都站在橋上。最終發生了坍塌,橋上的很多人有的被砸死,有的掉進水裡面淹死。正好當時的茅以升由於獨自痛的原因去了廁所,所有才僥倖逃過一劫。這件事在茅以升的心裡從此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他立誓自己以後一定好建造出最結實的大橋。1916年茅以升從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畢業(也就是現在西安交通大學),之後又去清華大學學習。
在茅以升17歲的時候就娶了自己的妻子戴傳蕙。戴傳蕙的家庭也是非常優異的,她的父親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威望的教師,而且在書法,文學上都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戴傳蕙從小就是一名大家閨秀,知書達理。茅以升和戴傳蕙也足以算的上是門當戶對,二人在父母的安排下結為了夫妻。在外人看來他們兩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也是非常看好他們。
茅以升雖然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他在學術方面還是非常痴迷。為了更好更系統的學習橋梁知識,他決定要去美國留學。此時的戴傳蕙已經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茅于越,但是對茅以升的想法還是非常贊同和支持的。
丈夫走後,戴傳蕙就與茅以升的父母住在一塊,在生活上對兩位長輩也是照顧有加,而且公婆對自己的兒媳婦也是非常滿意。一家人過的也算是很和睦。直到茅以升學成歸來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茅以升回國後也找到了一份工作,而戴傳蕙依舊是自己的賢內助。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茅以升工作上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就這樣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夫妻二人也有了自己的第六個孩子。在1943年茅以升擔任水利局局長,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業當中。
一家人所有的事都是戴傳蕙在操勞,雖然很辛苦但是她從來都不和茅以升抱怨。茅以升在任職期間,他所管轄的區域發生了坍塌事故。這讓戴傳蕙很是害怕。雖然和茅以升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戴傳蕙依舊過於操勞得了輕度抑鬱症。
後來茅以升多次在是事業上出現問題,戴傳蕙擔心的更厲害。病情進一步加重。再後來茅以升直接辭職,選擇到天津當老師這才讓戴傳蕙這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病情也開始慢慢有了好轉。
在後來的幾年裡,一家人也是其樂融融。茅以升專心在學校教書,而戴傳蕙在家照顧孩子。但是由於茅以升的問題再一次改變了這個和睦的家庭。
茅以升與權桂雲相戀
1946年由於工作的原因,茅以升在一個遠離家人。奔赴到上海任職。當時由於家裡面孩子比較多,所以戴傳蕙還是選擇留在家裡。茅以升在工作期間結識了權桂雲。當時的權桂雲比茅以升足足小了將近30歲。
茅以升第一眼看見權桂雲就被她身上那種氣質所吸引。而且權桂雲對茅以升也很有好感。就這樣一來二去兩個人就熟悉了,經常在一塊談心。後來發展成了戀人,甚至都結了婚還生了一個女兒。
但是這件事茅以升都沒有對任何人說過。他將權桂雲安頓在了上海。自己則是兩頭來回跑。在他回到家以後依舊對自己妻子還是那麼溫柔體貼,絲毫看不出來他已經在外面有了另一個家裡。
就這樣持續了四年,但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還是被人們知道了。在1950年全國掀起「忠誠老實運動」,組織讓所有人都說出自己心裡的秘密。茅以升也被迫向單位坦白了,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自己的妻子戴傳蕙的耳朵裡。她難以相信一直忠厚老實的丈夫怎麼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戴傳蕙在這件事上受到的打擊很大,整天都是鬱鬱寡歡,說話也非常少了。這再一次引發了身上的疾病,儘管自己的六個孩子照顧的很體貼,但是最終還是去世了,直到臨死的時候她也不明白丈夫為什麼這樣做。
最終的結果
戴傳蕙的去世對孩子們的打擊也非常大,他們始終都不肯原諒父親。認為是茅以升害死了自己的母親。茅以升也和權桂雲生活在了一塊。直到他病危的時候,他的六個子女也都沒來看他一眼。他最小的女兒為了滿足父親臨死前的心願,自己假裝是茅于越給父親寫了一封信,這才讓茅以升安然離世。
茅以升一生對橋梁建設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他是我們敬重的前輩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他在婚姻面前卻給世人們留下了話柄。茅老先生已經去世多年,我們也不再必在糾結他的問題。我們最應該學習他那種對知識的憧憬精神,希望我們在日後的生活中也可以多為社會做貢獻,多做一些對國家有益的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