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特稿 記者/尹力 編輯/方媛
南京,一座入選「世界文學之都」的城市,自古瀰漫書香氣息,街頭巷尾不缺書店。那麼,受疫情影響而停擺多日的南京特價書店現狀如何? 近日,記者分別來到南京特價書店「品雨齋」、雅文書店、萬象書店進行實地探訪。
01 消逝
品雨齋 老馬
店齡:17年
「我這家書店,生於非典,死於新冠。十幾年了,越來越不好做,投入回報實在不成正比,今年趕上疫情,房租反倒漲了,我徵求了我老員工的意見,乾脆關了。」
2020年,位於南京市中心的廣州路12號更換了招牌,特價書店「品雨齋」關門了。
實體店鋪雖然關了門,網店生意仍在繼續,店主老馬將他的辦公地點挪到了上海路一個普通居民樓,儘管辦公桌上還擺放著兩臺電腦,但工作人員只剩下老馬一人了。
上世紀90年代,圖書市場供大於求,各家出版社與書商為了處理自己的積壓庫存開始低價出書,一批特價書店應運而生,「品雨齋」就是這樣一家主營折扣人文社科類圖書的特價書店。店面雖然不大卻擁有三間庫房,三千多種近兩萬冊圖書,在特價書店圈頗有名氣。開店十七年的老馬,四度搬家,終於在2020年,將最後的藏書搬回了庫房,再不準備搬去下一處店鋪。
2003年,三十歲的愛書人老馬和發小合夥,在太平北路上開始了自己的書店生意。不足20平米的小店,幾排書架,賣的都是老馬本人多年來讀過的私藏。與其說是老馬開了一家書店,不如說是他開放了自家的書房。
「第一年虧本,合夥的朋友第三個月就走了,投資款也不要了,我不願意認輸,我就自己一個人幹,哪知道一幹就十幾年,變成我幹過時間最長的工作。」
十七年來,任憑外面風雲變幻,老馬蹲在倉庫裡選書的姿勢從沒變過,品雨齋仍是他自己的「書房」。
「到現在,我店裡都沒有暢銷書,賣的書都是我自己挑來的,我自己分類上架,不是吹牛,只要你講一本我倉庫裡有的書,最多兩分鐘,我一定能給你找出來。」
「這幾年沒以前好做了,但我也不想轉行,我這個年紀了,生存的需求已經滿足了,書店是我自己喜歡幹的事情,幹這個事我沒有任何負擔。我也不是沒想過轉型,但那種書店幹到最後就不是靠賣書了,我沒有精力,也不想折騰了。網店這兩年也要慢慢收掉的,我的目標是50歲退休,也就還有兩三年了,之後我想找個地方,去支教。」
南京,據2020中國書店大會發布的報告顯示,一共擁有2768家書店。除去人們耳熟能詳的老牌國營書店新華書店、全球連鎖綜合書店大眾書局、傳奇地下車庫書店先鋒書店,更多的是品雨齋這樣小小的、並不起眼的獨立書店點綴於南京的街頭巷尾。只不過,2020年,品雨齋從這龐大的書店版圖上消失了。
02 維持
雅文書店 尤老闆
店齡:15年
「之前有個東大的學生,畢業了,寫回憶錄,把整條街每家店,吃的玩的連網吧都寫了一遍,唯獨沒有寫我家,他可能就根本沒有進來過!」
尤老闆的雅文書店還在堅持著。
雅文書店位於東南大學附近的成賢街,是一家十幾平米的綜合書店,主營人文社科類特價圖書,同時也有小部分的暢銷書與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輔、雜誌。
「網絡興起了以後,我們書店就不大好了,電商是一部分原因,書的電子化也是一部分原因。當然90後00後這一代看書也越來越少了,可能也就學生時代看點書,而且現在學生的教材都從網上下載了,研究生上課都直接用平板電腦,買書的自然也就更少了。這幾年附近好幾家舊書店都關門了,譁譁譁一下都關了,可能都感覺付出得不到回報吧。我這個店現在也只能說是維持。我和我愛人兩個人經營,請人肯定是請不起了。」
「今年疫情對我們也有影響,我們三月才開始營業,但基本上這邊還是沒什麼人。房租沒跟房東談過,但私人房東,估計也不會給我們免的。但只要能維持,我還是想繼續做下去的。」
03 堅守
萬象書店 書店二代小戚
店齡:21年
「講到萬象,好多南京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南大的萬象書坊,實際上我們比它開的還要早。最早叫萬象的是我們。」
與萬象書坊同名的萬象書店位於中山東路,主營社科類、文學類特價圖書,由於店主的個人愛好,更有三分之一的在售圖書與書畫相關。各色繪圖畫本的內頁貼滿了書店的牆壁,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所長莊天明的題字也掛在牆頭。
對於外行人來說,特價書可能意味著舊書、出版社的處理書、圖書館的淘汰書,不值一提。然而對於一些藏書愛好者,特價書店卻是他們淘書的天堂。
「我們的經營一直都挺穩定的,雖然大錢賺不了,但這麼多年來老讀者是不斷的。我店裡的書都是我爸爸親自去淘的。好多顧客路過,不在意,覺得我們這麼個小書店能賣什麼東西,走進來才知道我們才是真正賣書的,能找到好多網上都買不到的書。這幾年我們也開始往南京本土文化上靠近,進了一些南京文化相關的書,這些書網上怎麼會有。我們開店二十幾年,網上書店也做過,但真正的讀書人都是會去書店挑書的,是書架上的書自己找到自己的主人。」
和十幾年前人們的預測不同,實體書店並沒有被電商逼入死角。繁華地段佔地面積極為奢侈,設計裝修堪比美術館畫廊,兼具咖啡館、文化沙龍、藝術展館功能的新式書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各大城市。在電商與新式書店雙重夾擊下,老式特價書店卻有他們不一樣的選擇。
「今年我們有計劃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開一家分店,我們不能一直局限在這個店,面積太小,書的種類不夠多。但新店還會是個純書店,不會與咖啡結合,書店不是來打卡裝樣子的地方。書店就是書店,賣書還是要有賣書的樣子。」
被衝擊,被擠壓,大多特價書店在徘徊下依然選擇堅守,選擇堅守最原始的面貌,選擇傳承最質樸的閱讀。他們依然期待著在喧囂、浮躁、功利之外守護一份寧靜,為自己多留住幾縷純粹的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