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析:《飛越瘋人院》自由與制度的博弈,誰為贏家?

2020-12-17 南巷舊人依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社會陷入了一片動蕩,美蘇冷戰達到高潮,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正如火如荼,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甘迺迪總統遭到刺殺.....

早在中國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就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思想記載。

所以這一系列極易引發動蕩的重大事件,使得追求自由者,和維護制度者又一次針鋒相對,也使得了一系列文學家,藝術家,創造出了無數反映對美國社會制度不滿的作品。著名作家肯·克西的《飛越瘋人院》應運而生!那麼在這部作品中,乃至人類的認知歷史上,自由與制度,誰為贏家呢?

1.影片所獲獎項

《飛越瘋人院》榮獲五項大獎

1976年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飛越瘋人院》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和最佳導演獎等5項獎項。

這部電影影響力有多大?

它是美國乃至世界電影界的奇蹟,更是無法超越的經典,並且被稱為「影視表演的必修課」。

這麼經典的電影,那麼它的導演也不是泛泛之輩吧!

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它的作品還有《莫扎特傳》,《越戰毛髮》,《衰變簡史》,《卓別林的藝術人生》等等,獲得數十項電影界獎項,以及蘇裡世界電影節和美國導演工會獎的終身成就獎!

知道這部電影的前世今生後,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具體情節!

影片講了哪些內容?

為了讓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讀者更容易理解,先來簡述一下電影情節。

主要場景

群山環繞的叢林深處,一座孤零零的精神病醫院

主要人物

麥克墨菲,一個有些小聰明的小混混,性格爽朗活潑,為了逃避農場工作來到這裡。口吃的青年比利。不明白妻子出軌與否的中年男人。一個又聾又啞,強壯如牛的印第安酋長 齊弗。還有一群或是神經脆弱,或者脾氣暴躁的年輕人......護士長,一個控制力極強,冷酷且兇悍的中年女人

初來乍到的墨菲由於性格爽朗,打球,賭博,幾乎成了這幫病人的領導者,這一切都讓恪守制度的護士長感到威脅。

漸漸的,枯燥的生活讓墨菲難以忍受,於是他提出要看棒球比賽的建議,卻被呆板的護士長想方設法拒絕了,氣急敗壞的墨菲對著電視講述了一段並不存在的棒球比賽,讓所有人都為之雀躍。

終於有一天,墨菲找到機會翻牆而出,帶著幾個病友到外面一番放肆。本以為會被放回農場的墨菲,卻繼續被留在了這裡。

後來,墨菲知道自己會被永遠關在醫院,齊弗並非聾啞等真相後,他說服了齊弗和他一起逃走

轉眼聖誕夜到來,墨菲在護士下班後,賄賂了守衛,在病房內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狂歡,狂歡之後,本想帶著比利一起逃跑的墨菲,和所有人一起醉倒了

第二天,在護士長的威脅下,膽小的比利供出了麥克墨菲,然後自殺而亡,氣憤的墨菲想要將護士長置於死地,卻被守衛打暈。

當一切恢復平靜,麥克墨菲被迫接受了「額葉切除手術」,一種慘無人道的,能讓人變成白痴的手術。齊弗滿心期待的想要喚醒他一起逃跑,但都是徒勞。充滿悲傷和憤怒的齊弗悶死了墨菲,砸壞了鐵窗,飛越了瘋人院,向朝陽升起的方向走去......

各個人物所隱喻的階層

這部電影巧妙的將當時的美國社會格局濃縮在一所小小的醫院裡

1.麥克墨菲 — 嚮往自由的個人主義的代表

他並不優秀,可能是社會上小偷小摸的蟊賊,可能是整日遊走於夜店酒吧的酒鬼,可能是現在一言不合就打口水仗的所謂的「槓精」。代表著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那些內心狂野放任,充滿對自由的無限渴望的社會青年人。但是他們,難道就沒有追求自由的權利?就不該接受人道主義的對待嗎?

麥克墨菲

2.印第安酋長齊弗 — 隱忍不語,等待時機者代表

作為本部電影唯一一個逃出生天的角色,齊弗的身上,寄託了作者對當時美國制度能做出改變的強烈渴望。印第安人,作為美洲土地上,發現新大陸前的土著居民,他們的逐漸消亡,無疑是美國文明開始的起點。印第安酋長,作為美國祖先一開始的天敵,他抵制者美國主流話語強權,抵制者美國人規定的管理制度。所以當他最後砸碎窗戶,在病人們的歡呼聲中,衝出桎梏,飛越了麥克墨菲沒來得及飛越的瘋人院,向著朝陽走去的時候,不得不讓每個人為之動容。

印第安酋長 齊弗

3.護士長 — 恪守制度化的社會領導者代表

麥克墨菲的到來,打破了原來死氣沉沉,看似規章有度的病房秩序,卻極大的威脅到了護士長的管制,她想盡辦法來控制麥克墨菲嚮往自由的種種行為,護士這個詞在他的身上,無法表達出對病人的關心。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一個時刻在維護制度,保證權威不被打破的管理者,領導者。

護士長

4.精神病院 — 制度全面的組織代表

作為本片中最大的一個隱喻,精神病院,代表著一切有制度的組織,可以使一個宗教,一個派系,甚至一個國家。在種種不同的制度化環境中,都有著,麥克墨菲一樣的追求個人自由,嚮往解放眾生的先驅者;有著護士長這樣死心塌地,堅決用一切心思,維護制度完整的統治者;也有著像自願進入精神病院的中年男人,假裝聾啞的齊弗,懦弱膽小的比利這樣的,隨眾生漂浮,不知路在何方,猶如牆頭草一般搖擺不定的普通人。

這種百花齊放,人生百態的紛繁呈現,是否也是每個時代難以逃脫的固定法則呢?自由與制度的較量,又有哪一刻是停止的呢?

自由與制度,缺一不可

1. 只有制度,沒有自由

馬克吐溫說過,無論付出什麼代價,自由都是值得爭取的。

保·裡克特說過,只有自由的靈魂才能永葆青春。

可見,嚮往自由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追求自由也是每個人天生就該擁有的權利,這些權利,不該被那些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和具有強大強制力的法律標準剝奪。

這些嚮往自由的權利,體現在墨菲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飛越瘋人院,體現在酋長齊弗舉起水槽將鐵窗砸得粉碎,迎著朝陽走向新生。

不難發現還有很多人在昏昏欲睡,但是有了這個先驅者,他們便有了追求自由,行動起來的榜樣,至於他們是因此覺醒,走上尋找自由之路,還是繼續循規蹈矩的過著守制度的生活,在他人的意願下苟延殘喘,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從整個人類的歷史上也不難發現,過度的制度化的組織往往無法持續,長久,健康的發展。

兩千餘年前秦國統一六國,使得分裂數百年的華夏大地再次統一,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然而短短數十年,如此強大的王朝就被傾覆,這是什麼原因呢?

不就是因為,繁雜的政令,過度的制度,自由空間被一縮再縮,終於大好的河山,成了別人的嫁衣!

可見,過度的制度化,往往會引發人們的革命,以突破枷鎖,追尋嚮往的自由!

2.只有自由,沒有制度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護士長不加以幹涉,醫院沒有規章制度去約束病人們,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任由墨菲的任性和胡作非為,任由他好賭成性,惹是生非,而不受到懲罰,這家醫院還能否開的下去嗎?是否就意味著,沒有約束的自由,終將會葬送整個集體

美國海軍部長伯克說過「我認為,與制度結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僅要同制度和道德並存,而且還須臾缺不了它們。」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可見在中國古人的思想中,制度也是一個集體必不可少的

從上小學開始就要學到的一句話叫做「遵紀守法」

漢高祖劉邦進入關中,與部下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如此劉邦擁得萬民愛戴,才得以建立了強大的大漢王朝。

一代梟雄曹操割發代首,當時曹操出徵,正值麥熟季節,他立下軍令,軍隊所過之地,不許踩踏百姓麥田,結果自己馬車的的受驚,衝入一塊麥田。曹操以發代首,割發以謝罪。

聯想集團的掌舵人柳傳志立下規矩,開會遲到罰站5分鐘,結果有一天開會,自己因為有事耽擱了,便自罰5分鐘,已表明制度的嚴明。

無論古今,制度都在一個集體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既有自由,又有制度

由以上兩個角度的論述不難發現,一個組織想要持續發展下去,足夠的自由和完善的制度都是不可或缺的。

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的絕對自由是瘋狂,一個國家的絕對自由是混亂。孟德斯鳩說,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任意行事的權利

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那段,孫悟空臨走給唐僧畫了個圈,讓唐僧待在裡面以保安全,然而唐僧不聽勸告,走出了這個圈,最終被白骨精抓走。

這個故事中孫悟空畫的那個圈,就代表著制度,圈內的面積,就代表著自由,然而唐僧嚮往更大的自由,違反了制度。落進白骨精的圈套。

如果孫悟空把圈子畫大一些,給的自由範圍大一些,是否就能避免這一難的發生呢

回到這部電影,如果護士長能夠轉換思維,給病人們足夠的自由,更豐富的活動,滿足他們基本的需求,是否還會有這一系誒矛盾的發生呢?

墨菲想要看一場電視比賽,緩解一下長久以來的單調乏味的生活,這種要求似乎不是那麼過分,為什麼就不能滿足他一下呢?

制度過於嚴苛,自由空間過小,終會迎來人們的反抗。

結語:

福軻說:「精神病院是現代文明的重要一環。」它的意義在於,現代人可以做到,去判定一個人是否是正常人,什麼樣的人可以被剝奪自由的權利,但是誰又有這樣的資格呢

雖然在這部電影裡,制度佔了上風,但誰又能保證,沒有第二個,第三個墨菲呢?誰又能保證,下一個墨菲,能否為自由取得成功呢?

從公元前1792年的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制定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開始,制度的思想就開始深入人心,時至今日,自由與制度的博弈,從未停歇.....

自由與制度,相輔相成,互相克制,如同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

我們需要在二者間維持平衡,才能於動態中持續發展前進。

也許在世界的某一角落,自由與制度的博弈,又一次如同《飛越瘋人院》的劇情一般,開始悄悄醞釀,正要上演......

相關焦點

  • 《飛越瘋人院》影評:秩序與自由之間的博弈
    當自由與秩序(權力)進行博弈的時候,其實是「利益」就站在天平的兩端。而權力掌握了所有的資源,自由手裡則空空如也,結果自然是高下立判。因此,瘋人院依然存在,而且還將存在漫長的時光。《飛越瘋人院》劇照在大家都按照習慣和秩序在生活的時候,像麥克這樣,不被秩序所束縛,有勇氣提出想法和異議的人,才能做出突破,並走出而獲得自由。
  • 百老匯經典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將在京上演
    1971年《飛越瘋人院》在外百老匯開啟了駐演,演出了3年半共1025場。2001年,《飛越瘋人院》回到百老匯,並獲得了當年的託尼獎最佳復排話劇獎。百老匯話劇《飛越瘋人院》演出照《飛越瘋人院》中文版話劇將於5月30日到6月1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上演。
  • 自由不止身體,《飛越瘋人院》探尋精神自由,反抗思想的壓制者
    自由不止身體,《飛越瘋人院》探尋精神自由,反抗思想的壓制者傑克.尼爾科森是美國非常知名的一個演員,他的表演以非常有特色,曾經三次獲得過奧斯卡獎。始終會挑選自己喜歡的電影拍攝,在職業生涯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有一個優秀的角色。
  • 《飛越瘋人院》:不自由毋寧死,比生命更可貴的是自由
    無論是《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忍辱負重二十年不顧一切的越獄,還是《楚門的世界》中楚門拼盡全力逃離虛假的完美世界,或是《為奴十二年》中所羅門艱難地熬過屈辱不堪的為奴歲月,都展現了主角們為自由而努力抗爭的不屈精神。在這些探討自由的影視作品中,有一部經典影片最不容忽視,它就是——《飛越瘋人院》。
  • 《飛越瘋人院》:「生」與「死」的曲解,「醒」與「醉」的碰撞
    「身體可以被禁錮,但自由的信念會永遠傳遞。」——《飛越瘋人院》人文主義精神和教條主義規程發生衝突時,一場新的思想啟蒙運動應運而生。在這場啟蒙運動裡,必然存在先驅者、盲目者以及腐朽者,儘管它激化了個體和制度的矛盾衝突,但是它給予社會的卻是積極作用。它就好比「文藝復興」一般的存在,植根於人權本身,喚醒每一個沉睡迷醉的靈魂,將人放在第一位,使制度賦予人期望,而不是將人禁錮。
  • 《飛越瘋人院》:不自由毋寧死
    這個世界,到底誰才是瘋子,誰才是正常人?在這部電影裡,我熱愛這些「瘋子們」,那些拼了命爭取自己的自由,活得燦爛又由心的人。麥克墨菲是個新來的瘋子,第一次踏進瘋人院的時候,笑得痞痞地,從那以後,瘋人院似乎就被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他帶大家去釣過魚,帶大家看比賽,教一位高大的酋長打籃球;而那個號稱是最好的護士長,她用銳利的眼光審視在她掌管範圍內的所有病人,什麼時候吃藥,什麼時候睡覺,在哪裡活動,都在她的安排之下。
  • 《飛越瘋人院》:花衣魔笛手策劃的瘋人院狂歡
    ——肯·克西《飛越瘋人院》說起肯·克西這個名字,熟悉的人可能並不是很多,但是提起他的作品《飛越瘋人院》,卻大都耳熟能詳,肯·克西是美國六十年代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更是一度成為年輕人的偶像,卻也是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甚至在肯·克西因肝癌去世後,《紐約時報》在次日的訃文中曾稱他為美國「迷幻時代的花衣魔笛手」。
  • 衝突與和解——以黑格爾悲劇理論評析《飛越瘋人院》
    黑格爾這種「衝突說」在《飛越瘋人院》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飛越瘋人院》的故事基本圍繞這瘋人院裡的病人和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展開,其中麥克莫菲和護士長瑞秋小姐各自代表病人和醫生兩個陣營,他們之間的衝突也成為小說情節的發展線。
  • 飛越瘋人院: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因為看完電影《飛越瘋人院》後我不僅被主演傑克·尼克爾森精湛的演技所折服,還被影片營造的壓抑氛圍,以及悲劇式結尾所震撼。同時,看完該片後我不僅深深地同情影片中的角色,還對我所身處的現實社會有了別樣的感觸!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是英雄還是反英雄?
    作為獨攬九項奧斯卡獎項的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無論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整體製作來說,都堪稱美國電影史上的難得佳作。影片以追求人的自由為主題,展現了人性泯滅和社會兩極分化的殘酷現實。某一天,一個瘋人院送來一個不速之客:麥克墨菲。麥克墨菲是個偽罪犯,他為逃避勞動改造而假裝精神失常。來到瘋人院後,麥克墨菲以自己的魅力和獨立性,帶領患者做各種「違規」的事,最終打破了「統治者」護士長專制的日常秩序,同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很顯然,麥克墨菲是電影導演肯定的正面人物。
  • 話劇《飛越瘋人院》首演 主創解讀「麥克墨菲的結局」
    中新網5月31日電 由佟欣雨執導的話劇《飛越瘋人院》5月3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劇中,麥克墨菲的結局以死亡告終,主演馬仁傑認為這是預料之中的。「他本身的性格有悲劇色彩,從一開始他就在賭,從小賭到大,最後賭上了性命」。
  • 經典話劇《飛越瘋人院》 | 她和他的靈魂,各有歸處
    馬仁傑強調麥克墨菲就是一個文化水平不高,好玩樂的人,他所有的反抗、和大護士作對的行動都是本能,都是下意識的,至於他最後幫助瘋子們喚醒了最本真的自己,完全是無意為之。《飛越瘋人院》話劇中文版二輪演出劇照在說到電影版《飛越瘋人院》時,馬仁傑說到自己沒有模仿傑克·尼克爾森(電影版麥克墨菲扮演者)的表演,因為將《飛越瘋人院》搬上中國的舞臺是前所未有的,他要創造一個全新的麥克墨菲
  • 轟動一時的高分電影《飛越瘋人院》看了只能叫人「無語凝噎」
    電影《飛越瘋人院》又叫《飛越杜鵑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原著小說發表於1962年,是美國六十年代反傳統、反體制的發聲之作,這部小說與《在路上》、《麥田裡的守望者》一同被稱作「美國垮掉一代」的文學聖經。
  • 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2020年巡演正式啟動
    7月21日,在嚴格完成自行隔離十四天後,光緯戲劇出品話劇《飛越瘋人院》將在各地防疫規定的指導下,以浙江杭州餘杭大劇院為起點,正式開啟為期三個月的2020年全國30城巡演計劃。  在當前,全國演出市場深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此次《飛越瘋人院》全國巡演的開啟,對於出品方光緯戲劇來說,無疑是一次勇敢的挑戰。
  • 《飛越瘋人院》:一個關於秩序的寓言故事
    然而這部影片講得重點並不是瘋人院的黑暗與恐怖,而是對自由和權威的思考。讓我們回歸到作品本身,這部電影誕生於1975年,並獲得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大獎項。四十多年過去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依舊很高。
  • 影史最經典電影之一《飛越瘋人院》影評
    下面則是整部電影的解析《飛越瘋人院》電影的劇情概況與細談影片的開頭採用了一個遠景鏡頭,導演十分聰明的利用湖面倒影呈現出一個十分完美的比例,很有藝術感。但是麥克自導自演了一場棒球賽,病友們聽著麥克的解說紛紛走出來,這一次大家徹底歡呼了,(再一次為傑克.尼克爾森的臺詞功底點讚)這也是對護士瑞秋的一次反抗,這次的積累再一次上了一個高度。在自由活動中麥克通過酋長的幫助成功的翻過了欄杆,這是麥克第一次逃出瘋人院。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做額葉切除手術 追求自由必定走向悲劇?
    由傑克·尼克爾森飾演的麥克墨菲因為對路易絲·弗萊徹飾演的冷漠護士長逼死好友的事,難平憤怒,試圖掐死護士長,被阻止後被瘋人院強制做了大腦額葉切除手術,徹底成為了植物人。從最另類活躍的病人變成了最聽話的病人,徹底失去自由意識。
  • 百老匯經典《飛越瘋人院》中文版上海首演
    在上月結束了北京第二輪演出後,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於7月18日-7月21日在人民大舞臺迎來上海站首輪五場演出。《飛越瘋人院》男主人公麥克墨菲本是一名監獄犯,為了逃避監獄的強制勞動,他佯裝精神異常而把自己送進了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家精神病院。
  • 《飛越瘋人院》真正的自由不是任性勇敢,而是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電影《飛越瘋人院》就探討了關於自由的問題,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作者通過小說,向傳統文化和制度提出了反抗,也因此被稱為嬉皮時代的催生者和見證人。同名電影《飛越瘋人院》於1975年11月在美國正式上映,並獲得了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 光緯戲劇出品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2020年巡演正式啟動
    7月21日,在嚴格完成自行隔離十四天後,光緯戲劇出品話劇《飛越瘋人院》將在各地防疫規定的指導下,以浙江杭州餘杭大劇院為起點,正式開啟為期三個月的2020年全國30城巡演計劃。  在當前,全國演出市場深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此次《飛越瘋人院》全國巡演的開啟,對於出品方光緯戲劇來說,無疑是一次勇敢的挑戰。  海報(點擊查看圖片)  突破·勇氣   《飛越瘋人院》中文版講述了為逃避農場勞改的麥克墨菲自作聰明來到瘋人院消災,不想其實走進了看似舒適的人間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