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社會陷入了一片動蕩,美蘇冷戰達到高潮,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正如火如荼,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甘迺迪總統遭到刺殺.....
早在中國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就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思想記載。
所以這一系列極易引發動蕩的重大事件,使得追求自由者,和維護制度者又一次針鋒相對,也使得了一系列文學家,藝術家,創造出了無數反映對美國社會制度不滿的作品。著名作家肯·克西的《飛越瘋人院》應運而生!那麼在這部作品中,乃至人類的認知歷史上,自由與制度,誰為贏家呢?
1.影片所獲獎項
《飛越瘋人院》榮獲五項大獎
1976年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飛越瘋人院》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和最佳導演獎等5項獎項。
這部電影影響力有多大?
它是美國乃至世界電影界的奇蹟,更是無法超越的經典,並且被稱為「影視表演的必修課」。
這麼經典的電影,那麼它的導演也不是泛泛之輩吧!
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它的作品還有《莫扎特傳》,《越戰毛髮》,《衰變簡史》,《卓別林的藝術人生》等等,獲得數十項電影界獎項,以及蘇裡世界電影節和美國導演工會獎的終身成就獎!
知道這部電影的前世今生後,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具體情節!
影片講了哪些內容?
為了讓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讀者更容易理解,先來簡述一下電影情節。
主要場景
群山環繞的叢林深處,一座孤零零的精神病醫院。
主要人物
麥克墨菲,一個有些小聰明的小混混,性格爽朗活潑,為了逃避農場工作來到這裡。口吃的青年比利。不明白妻子出軌與否的中年男人。一個又聾又啞,強壯如牛的印第安酋長 齊弗。還有一群或是神經脆弱,或者脾氣暴躁的年輕人......護士長,一個控制力極強,冷酷且兇悍的中年女人
初來乍到的墨菲由於性格爽朗,打球,賭博,幾乎成了這幫病人的領導者,這一切都讓恪守制度的護士長感到威脅。
漸漸的,枯燥的生活讓墨菲難以忍受,於是他提出要看棒球比賽的建議,卻被呆板的護士長想方設法拒絕了,氣急敗壞的墨菲對著電視講述了一段並不存在的棒球比賽,讓所有人都為之雀躍。
終於有一天,墨菲找到機會翻牆而出,帶著幾個病友到外面一番放肆。本以為會被放回農場的墨菲,卻繼續被留在了這裡。
後來,墨菲知道自己會被永遠關在醫院,齊弗並非聾啞等真相後,他說服了齊弗和他一起逃走。
轉眼聖誕夜到來,墨菲在護士下班後,賄賂了守衛,在病房內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狂歡,狂歡之後,本想帶著比利一起逃跑的墨菲,和所有人一起醉倒了。
第二天,在護士長的威脅下,膽小的比利供出了麥克墨菲,然後自殺而亡,氣憤的墨菲想要將護士長置於死地,卻被守衛打暈。
當一切恢復平靜,麥克墨菲被迫接受了「額葉切除手術」,一種慘無人道的,能讓人變成白痴的手術。齊弗滿心期待的想要喚醒他一起逃跑,但都是徒勞。充滿悲傷和憤怒的齊弗悶死了墨菲,砸壞了鐵窗,飛越了瘋人院,向朝陽升起的方向走去......
各個人物所隱喻的階層
這部電影巧妙的將當時的美國社會格局濃縮在一所小小的醫院裡。
1.麥克墨菲 — 嚮往自由的個人主義的代表
他並不優秀,可能是社會上小偷小摸的蟊賊,可能是整日遊走於夜店酒吧的酒鬼,可能是現在一言不合就打口水仗的所謂的「槓精」。代表著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那些內心狂野放任,充滿對自由的無限渴望的社會青年人。但是他們,難道就沒有追求自由的權利?就不該接受人道主義的對待嗎?
2.印第安酋長齊弗 — 隱忍不語,等待時機者代表
作為本部電影唯一一個逃出生天的角色,齊弗的身上,寄託了作者對當時美國制度能做出改變的強烈渴望。印第安人,作為美洲土地上,發現新大陸前的土著居民,他們的逐漸消亡,無疑是美國文明開始的起點。印第安酋長,作為美國祖先一開始的天敵,他抵制者美國主流話語強權,抵制者美國人規定的管理制度。所以當他最後砸碎窗戶,在病人們的歡呼聲中,衝出桎梏,飛越了麥克墨菲沒來得及飛越的瘋人院,向著朝陽走去的時候,不得不讓每個人為之動容。
3.護士長 — 恪守制度化的社會領導者代表
麥克墨菲的到來,打破了原來死氣沉沉,看似規章有度的病房秩序,卻極大的威脅到了護士長的管制,她想盡辦法來控制麥克墨菲嚮往自由的種種行為,護士這個詞在他的身上,無法表達出對病人的關心。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一個時刻在維護制度,保證權威不被打破的管理者,領導者。
4.精神病院 — 制度全面的組織代表
作為本片中最大的一個隱喻,精神病院,代表著一切有制度的組織,可以使一個宗教,一個派系,甚至一個國家。在種種不同的制度化環境中,都有著,麥克墨菲一樣的追求個人自由,嚮往解放眾生的先驅者;有著護士長這樣死心塌地,堅決用一切心思,維護制度完整的統治者;也有著像自願進入精神病院的中年男人,假裝聾啞的齊弗,懦弱膽小的比利這樣的,隨眾生漂浮,不知路在何方,猶如牆頭草一般搖擺不定的普通人。
這種百花齊放,人生百態的紛繁呈現,是否也是每個時代難以逃脫的固定法則呢?自由與制度的較量,又有哪一刻是停止的呢?
自由與制度,缺一不可
1. 只有制度,沒有自由
馬克吐溫說過,無論付出什麼代價,自由都是值得爭取的。
保·裡克特說過,只有自由的靈魂才能永葆青春。
可見,嚮往自由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追求自由也是每個人天生就該擁有的權利,這些權利,不該被那些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和具有強大強制力的法律標準剝奪。
這些嚮往自由的權利,體現在墨菲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飛越瘋人院,體現在酋長齊弗舉起水槽將鐵窗砸得粉碎,迎著朝陽走向新生。
不難發現還有很多人在昏昏欲睡,但是有了這個先驅者,他們便有了追求自由,行動起來的榜樣,至於他們是因此覺醒,走上尋找自由之路,還是繼續循規蹈矩的過著守制度的生活,在他人的意願下苟延殘喘,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從整個人類的歷史上也不難發現,過度的制度化的組織往往無法持續,長久,健康的發展。
兩千餘年前秦國統一六國,使得分裂數百年的華夏大地再次統一,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然而短短數十年,如此強大的王朝就被傾覆,這是什麼原因呢?
不就是因為,繁雜的政令,過度的制度,自由空間被一縮再縮,終於大好的河山,成了別人的嫁衣!
可見,過度的制度化,往往會引發人們的革命,以突破枷鎖,追尋嚮往的自由!
2.只有自由,沒有制度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護士長不加以幹涉,醫院沒有規章制度去約束病人們,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任由墨菲的任性和胡作非為,任由他好賭成性,惹是生非,而不受到懲罰,這家醫院還能否開的下去嗎?是否就意味著,沒有約束的自由,終將會葬送整個集體。
美國海軍部長伯克說過「我認為,與制度結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僅要同制度和道德並存,而且還須臾缺不了它們。」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可見在中國古人的思想中,制度也是一個集體必不可少的。
從上小學開始就要學到的一句話叫做「遵紀守法」
漢高祖劉邦進入關中,與部下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如此劉邦擁得萬民愛戴,才得以建立了強大的大漢王朝。
一代梟雄曹操割發代首,當時曹操出徵,正值麥熟季節,他立下軍令,軍隊所過之地,不許踩踏百姓麥田,結果自己馬車的的受驚,衝入一塊麥田。曹操以發代首,割發以謝罪。
聯想集團的掌舵人柳傳志立下規矩,開會遲到罰站5分鐘,結果有一天開會,自己因為有事耽擱了,便自罰5分鐘,已表明制度的嚴明。
無論古今,制度都在一個集體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既有自由,又有制度
由以上兩個角度的論述不難發現,一個組織想要持續發展下去,足夠的自由和完善的制度都是不可或缺的。
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的絕對自由是瘋狂,一個國家的絕對自由是混亂。孟德斯鳩說,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任意行事的權利。
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那段,孫悟空臨走給唐僧畫了個圈,讓唐僧待在裡面以保安全,然而唐僧不聽勸告,走出了這個圈,最終被白骨精抓走。
這個故事中孫悟空畫的那個圈,就代表著制度,圈內的面積,就代表著自由,然而唐僧嚮往更大的自由,違反了制度。落進白骨精的圈套。
如果孫悟空把圈子畫大一些,給的自由範圍大一些,是否就能避免這一難的發生呢?
回到這部電影,如果護士長能夠轉換思維,給病人們足夠的自由,更豐富的活動,滿足他們基本的需求,是否還會有這一系誒矛盾的發生呢?
墨菲想要看一場電視比賽,緩解一下長久以來的單調乏味的生活,這種要求似乎不是那麼過分,為什麼就不能滿足他一下呢?
制度過於嚴苛,自由空間過小,終會迎來人們的反抗。
結語:
福軻說:「精神病院是現代文明的重要一環。」它的意義在於,現代人可以做到,去判定一個人是否是正常人,什麼樣的人可以被剝奪自由的權利,但是誰又有這樣的資格呢?
雖然在這部電影裡,制度佔了上風,但誰又能保證,沒有第二個,第三個墨菲呢?誰又能保證,下一個墨菲,能否為自由取得成功呢?
從公元前1792年的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制定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開始,制度的思想就開始深入人心,時至今日,自由與制度的博弈,從未停歇.....
自由與制度,相輔相成,互相克制,如同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
我們需要在二者間維持平衡,才能於動態中持續發展前進。
也許在世界的某一角落,自由與制度的博弈,又一次如同《飛越瘋人院》的劇情一般,開始悄悄醞釀,正要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