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 九成宮,最全基本筆畫圖文詳解——捺畫

2020-08-16 九成宮

今天學習歐陽詢 九成宮碑基本筆畫---捺畫。

東晉衛鑠的《筆陣圖》中說:「捺」如崩浪雷奔。釋義:畫,如崩浪奔雷,氣勢非凡

歐陽詢書論《八訣》「捺」一被常三過筆。釋義:捺一筆波磔之內,筆鋒的運動要有三次轉換

捺畫是向右下方伸展的筆畫,其形態一波三折,俏麗多姿。

捺主要有斜捺、平捺和反捺

寫捺畫要有起伏變化,起筆部位是第一折,然後按筆下行是第二折,最後捺腳收筆是第三折,寫時注意轉折提按之間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反捺類似點的加長,也稱斜長點,反捺一般是替代斜捺起到變化的效果。

一、斜捺

藏鋒起筆,向右下行筆,漸行漸重,行至波腳,稍頓抬筆向右上方緩緩出鋒,其出鋒角度根據字形調整。收筆樣式有方、圓筆之分。

二、平捺

藏鋒起筆,行筆時向右鋪毫,由平漸斜,由輕到重,行至波腳,稍頓抬筆向右上方緩緩出鋒。

注意起筆與收筆的形態變化。起筆有橫起筆、豎起筆之分;收筆有方收和圓收之別。

王羲之《蘭亭序》中的「人」捺的起筆就為橫起筆。見下圖。


三、反捺

露鋒起筆,向右下方行筆,到位後頓筆收鋒。反捺是根據字形需要,有時也避免相同的「兩個捺」。



捺在一個字的結構組合中往往起著「放」的作用,要寫得粗而有力,挺拔舒展。其傾斜度要根據字形調整。總的要求要勁挺飽滿、飽滿俊美、爽健圓潤。

如果大家覺得有用,點個「贊」再走吧。

相關焦點

  • 歐陽詢 九成宮,最全基本筆畫圖文詳解——捺畫
    2020-08-18 12:44:07 來源: 你看劇 舉報   今天學習歐陽詢
  • 歐陽詢 九成宮,基本筆畫圖文詳解——點畫
    從今日開始,學習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簡稱九成宮)基本筆畫,並對其基本筆畫進行詳細的圖文示例。基本筆畫---點畫東晉衛鑠的《筆陣圖》中說: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意思是點畫,像高山墜石,磕然有聲,如山裂石崩之響。歐陽詢書論《八訣》中說:點如高峰之墜石。
  • 歐陽詢 九成宮,最全基本筆畫圖文詳解——豎畫
    今天學習歐陽詢 九成宮碑基本筆畫---豎畫,並對其基本筆畫進行詳細的圖文示例。東晉衛鑠的《筆陣圖》中說:「豎」如萬歲枯藤。意思是:豎畫,像萬年枯藤一樣蒼勁雄強。豎,就像房屋的柱子一樣,在字中起著支撐作用。因此,書寫時要求挺直。
  • 歐陽詢 九成宮,基本筆畫圖文詳解——橫畫
    今天學習歐陽詢 九成宮碑基本筆畫---橫畫,並對其基本筆畫進行詳細的圖文示例。基本筆畫---橫畫東晉衛鑠的《筆陣圖》中說:「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意思是:橫畫要像千裡陣雲,隱隱於天空,看似無形,實則有形。橫畫在九成宮碑中非常重要,它起著橫梁的作用。「橫」對一個字的重心是否平穩,作用很大,故書寫時要求勢均力拔。橫畫包括長橫、短橫(左尖橫、右尖橫)等。
  • 歐陽詢 九成宮,最全基本筆畫圖文詳解——撇畫
    今天學習歐陽詢 九成宮碑基本筆畫---撇畫,並對其基本筆畫進行詳細的圖文示例。東晉衛鑠的《筆陣圖》中說:「撇」如陸斷犀象」。撇畫之形,如犀象之角,尖銳有力,又自帶弧度,優美自然。撇畫是向左下伸展的筆畫,由於在字中所處位置不同,其在形態上亦有不同變化。撇主要有豎撇、斜撇、平撇。在九成宮碑中除了這些基本的撇畫外,還有一些變化的撇,如蘭葉撇、回鋒撇等。撇的書寫須中鋒用筆,書寫時要漸行漸收,一定要緩緩將力量送到筆尖。撇主要分為長撇與短撇,長撇包含豎撇、豎彎撇、斜撇、直撇,短撇包括平撇、短撇。
  • 歐陽詢 九成宮,最全基本筆畫圖文詳解——挑(提)畫
    今天學習歐陽詢 九成宮碑基本筆畫---挑(提)畫。挑(提)在永字八法中稱為「策」。策本義是馬鞭,這裡其引申義策應之意。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形成相背拱揖的態勢。挑,又稱「提」,是基本筆畫中最易掌握的一種。挑的寫法比較簡單,只是挑的角度不同。起筆同橫畫,收筆出鋒尖銳。要注意的是起筆後轉成中鋒的角度較小。
  • 歐陽詢 九成宮,最全基本筆畫圖文詳解——折畫
    今天學習歐陽詢 九成宮碑基本筆畫---折畫。東晉衛鑠的《筆陣圖》中說:「折」如百鈞弩發。釋義:折畫,如百鈞之力發弩,強勁有力。「永」字八法中,沒有「折」這個筆畫。折是兩種筆畫連貫書寫時的轉角。折畫有橫豎折、橫斜折、豎折、撇折、曲折5種。一、橫豎折先寫橫畫,行筆至橫的末端時,頓筆調鋒直下行筆,再轉中鋒向左下側運行至末端回鋒收筆。筆畫形態是豎畫較長,注意轉折處是直下行筆,沒有向上凸起。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入門教程之捺畫練習
    華夏書畫院選編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入門教程中,選擇了又、大、天、今、之、足、不、食等8個筆畫相對較少,捺畫形態不同的漢字,進行歐體楷書捺畫的教學與練習,讓學員掌握斜捺、平捺、反捺等常見捺畫的寫法。通過對各類捺畫的用筆方法分析,讓學生根據不同階段進行雙鉤、單鉤、臨寫等練習,經過階段化的強化訓練,讓學員掌握捺畫的寫法與變化。捺畫的筆法難度相對其他筆畫難度要相對大一些,特別是捺腳處,筆法要求更需準確和嚴格。
  • 《黃金分割坐標格·歐陽詢九成宮習字帖》捺畫技法
    《黃金分割坐標格·歐陽詢九成宮習字帖》捺畫技法典型捺畫的寫法(以長為例):從左上到右下,逆鋒起筆,下筆稍輕,轉鋒向下行筆時漸漸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帶捲起意,與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點處,稍作頓筆用力較重,然後輕輕提筆,向右捺出,捺角較長,呈雁尾狀態。平捺,顧名思義,取勢略平。歐陽詢楷書的捺與顏柳捺比較,多為平緩出鋒無明顯捺角,而顏柳捺畫一般突出且筆鋒較尖銳。
  • 歐陽詢 九成宮 臨習——246(最後一節) 「歐陽詢奉勅書」
    今日臨寫九成宮全文 最後一節: 「歐陽詢奉勅書」。其中,「奉勅書」前面已出現過,書友們可看前面的內容。此字三個「口」筆畫宜細。2、把握好橫向筆畫布白均勻。注意三個「口」的變化,第一個「口」偏扁,第二、三個偏長。3、「欠」頭不宜大,最後反捺要加重。陽(陽):1、注意避讓穿插。左耳「阝」上部收,避讓,為右側長橫穿插留出空間,「勿」的首撇從兩個豎畫間穿插。2、注意撇畫之間的布白要均勻。
  • 歐陽詢:不要把我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當印刷體來練
    說的是唐太宗的事情,魏徵來撰文,歐陽詢寫就而成。其是歐陽詢的書法代表作,七十五歲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書法水平,《宣和書譜》譽之為「翰墨之冠」,趙孟頫說:「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之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
  • 歐陽詢:不要把我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當印刷體來練
    《九成宮醴泉銘碑》,讚譽非凡,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史稱「三絕碑」。說的是唐太宗的事情,魏徵來撰文,歐陽詢寫就而成。其是歐陽詢的書法代表作,七十五歲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書法水平,《宣和書譜》譽之為「翰墨之冠」,趙孟說:「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之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臨習指要
    點畫起收果斷,不修飾造作,書寫性很強。因此,先由歐楷入手再學習其他字體是比較容易遷移的。今天我們就從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入手,看看臨習這幅名帖時需要注意什麼。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此碑為「奉詔所作」,名相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具有濃重的政治意味。所以歐陽詢在書寫此碑時定是一絲不苟,字形更為規範嚴謹,所以缺乏日常書寫所具有的書寫性。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局部)二是拓本混亂。
  • 這是最像歐陽詢《九成宮》的字帖,還原歐楷精髓,今人誰還能寫出
    楷書,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子昂四大家,而使用最廣泛,學習人最多的是歐陽詢的楷書,簡稱為「歐楷」!歐楷的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簡稱《九成宮》),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而成,堪稱歐陽詢的「登峰造極」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視為「天下第一楷書」。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三)
    《九成宮醴泉銘》侍字歐陽詢寫的這個侍字,臨摹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它的重心變化,很容易寫歪寫僵硬。《九成宮醴泉銘》鹿字歐陽詢寫的這個鹿字非常特別,其他書法家很少這麼寫,很多人可以臨摹出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寫。
  • 手機字帖|歐陽詢《九成宮》高清完整版、學習攻略
    《九成宮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年)由魏徵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書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現存於陝西麟遊縣博物館。其布白勻整,字距、行距疏朗,為九宮最準者,全碑血脈暢通,氣韻蕭然。《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
  • 書法家歐陽詢精妙書法《九成宮》精品書法作品碑帖欣賞
    《九成宮醴泉銘》是魏徵提的詞,唐朝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撰寫的,作品描述了「九成宮」的來源和建築的氣勢雄偉美麗壯觀,用於歌頌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政績和戰功,以及節約的精神。...歐陽詢撰寫的,作品描述了「九成宮」的來源和建築的氣勢雄偉美麗壯觀,用於歌頌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政績和戰功,以及節約的精神。
  • 初學毛筆書法,如何臨摹歐陽詢的字體?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的楷書,是歷代書法研修者公認的最著名楷書大家。今天,筆者就先從歐陽詢的楷書說起,如何去練習好歐體字。《九成宮醴泉銘》。據考證,《九成宮醴泉銘》是唐初大名鼎鼎的政治家魏徵撰文,由歐陽詢書寫丹卷,於唐太宗貞觀六年刻成碑文,全碑27行,每行寫49字,碑文至今廣為流傳。據說,此碑是歐陽詢應詔之作,是唐太宗李世民讓歐陽詢寫的書法文案,所以,歐陽詢在書寫碑文時,恭敬嚴謹,一絲不苟,畢其一生所學,行筆碑帖。
  • 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字,有七大特點!
    歐陽詢(公元55—641),字信本,唐潭州臨湘(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他聰敏過人,勤奮好學,博通經史,一生經歷陳隋唐三朝,閱歷豐富。13歲那年,他身世顯赫的家族被皇帝團滅,歐陽詢卻逃匿倖免;隋末動亂中,歐陽詢先隨隋煬帝南下,後被竇建德所擄,又被秦王李世民俘獲,去長安路上船觸礁發生了著名的「三門峽之劫」,但歐陽詢均死裡逃生。入唐後,65歲的歐陽詢,先因是唐高祖李淵舊交(「高祖微時,引為賓客」),被授「給侍中」,後被太子李建成網羅門下,任「率更令」。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書法欣賞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唐代魏徵撰文,歐陽詢楷書。是歐書彬書代表佳作之一,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立於九成官(今陝西省麟遊縣),原石現存。此碑為歐陽詢此時,歐陽詢的書藝已達爐火純青境地。歷來都比較公認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廷爭之風。或比之草裡蛇驚,雲間電發,金剛之鎮目,力士之揮拳。至其筆畫工巧,意態精密俊逸處,人複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皆非虛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