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綜藝節目琳琅滿目,有的流量熱度雙開花,有的卻糊穿地心節目結束也沒幾個人知道。要怎麼博眼球博出位,成了節目方和各個嘉賓乃至評委的關注點。
最近《樂隊的夏天2》開播了,節目的舞臺還沒來得及出名,倒是讓樂評人先出名了。
樂評人直言油膩,鄭鈞打抱不平
《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於2019年開播第一季,節目反響火熱,賽制很新穎,參加的樂隊更有意思,所以引發了不少樂迷關注。這檔節目的優勝是由現場樂迷、專業樂迷和超級大樂迷共同投票決定。
今年第二季如約而至,觀眾們也開始期待有更多精彩舞臺出現。水木年華作為國內知名組合也參加了第二季的角逐,但是慘遭一輪遊,不免讓人感到驚訝。
比賽當天,水木年華一如既往地選擇了自己擅長的「感懷青春」路線,演唱了歌曲《再見青春》,現場只有兩位樂評人投了晉級票,大部分人都不傾心他們的表演。
其中一位23歲的樂評人三兒說,水木年華從出道就一直在唱這個類型的歌曲,到現在還在唱,他們中年人的油膩根本打動不了他。
水木年華成員繆傑在個人微博上回應,自己理解他們,頂著專業頭銜,嘲諷別人油膩,還說自己年輕時也這樣。不愧是清華畢業的,很有涵養了。
但是作為好友的鄭鈞卻忍不了,平時就是出了名的暴脾氣,在看到水木年華被這樣評價以後,鄭鈞直接炮轟這位樂評人「他在他的領域火的時候,或者寫出牛逼作品的時候,你真的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鄭鈞表示,不能因為年齡就評價別人油膩,而且校園歌謠是一個不討喜的題材範圍,在綜藝節目中肯定是吃虧的,現在這些樂評人這樣評價水木年華肯定是不對的。
最後向來快言快語的鄭鈞一句話總結:在他的領域你算老幾啊!
樂評人一直不受待見
看到鄭鈞這麼痛快地批評樂評人,很多觀眾表示認同,對!這些人到底算什麼?
這次評價水木年華油膩讓樂評人三兒被罵上了熱搜,讓人想起其實此前在《樂隊的夏天》中,樂評人也就是專業樂迷,就一直被觀眾不喜。
在第一季中,丁太升點評了海龜先生和薛凱琪的合作,直言「丟失了自己」「太過遷就對方」,坐在他旁邊的李源又說,兩個人唱的這首歌「有民謠的感覺」。
後來旅行團上場了,樂評人劉陽子也說他們「丟掉了自己」,和大張偉爭論得很激烈。
當然,這些樂評人的觀點遭到了觀眾的反對,他們認為這些樂評人什麼都不懂,不知道從哪兒來的,對舞臺上的人指指點點,不但不尊重人,還缺乏專業知識,就知道博出位!
但事實上,丁太升之前是摩登天空的企劃總監,李源是一名鼓手,而這位三兒是聲之島廠牌的主理人,所以說他們在音樂的道路上還是有些見解的。
其實專業樂迷裡包括 livehouse 主理人、音樂媒體人、樂評人、唱片企劃、學院教授、甚至還有其他領域(比如電影、生活方式類)的自媒體大號,這個群體隨時都在變動,每一期都不固定,評價尺度不一致是肯定的。
有些人是專業的,比如三兒,那為什麼還會說出這樣令人反感的話呢?
因為他們的評語不像是專業點評,更多時候更像是「觀後感」。觀後感這樣的東西誰都能發表,電視機前的你我也能品評一二,所以這些樂評人就變得屬性和我們差不多,完全體現不出專業性。
其他節目的評委被質疑水準
其實不止是《樂隊的夏天》,現在的很多節目都存在評委被質疑的現象,無論這些人是專業的還是不專業的。
此前在一檔綜藝《傳承者》中,一群來自山西的農村孩子表演了高臺花鼓,現場感染力十足,贏得滿堂喝彩。
但是接下來的青年評委點評環節卻讓人意想不到。首先這位年輕女孩直接就說,節目沒有創新性,形式太老舊了。
緊接著另一位青年評委就說,表演的人太多了,都不知道該看誰,還說看出了一種孤獨(也不知道咋看出來的,為了表達觀點也是拼了)。
隨後他就說應該改一下形式,凸顯個人肯定會更好看。然後話題的討論點就演變成了應該展現群體藝術還是個人主義。
長發小哥覺得,這是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群體藝術,不能這麼簡單地就比較。此話一出,旁邊的眼鏡哥就炸了,覺得一直強調大我,小我都完全看不到了。
臺下的青年評委爭論得熱火朝天,臺上的孩子們和帶隊老師局促不安,強忍淚水。
最後陳道明老師看不下去了,怒斥幾位年輕人:你們膽子好大啊!常識都沒有就否定傳統文化!
此話一出,幾位爭得臉紅脖子粗的青年評委馬上歇了火,隨後就拿出綜藝範兒求饒,插科打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受教了。
當時節目播出後,網友對幾位「不知者無畏」的青年評委大加批評,自己不喜歡不了解,就一個勁兒地讓別人改變,只會耍嘴皮子是沒用的,只會譁眾取寵。
近些年很多綜藝都設置了「點評」這一角色,但是請來的人卻並不都是有資質的,時常會引發資格質疑問題,觀眾總是會問,他/她夠格嗎?
根據節目定位來請相應專業的點評人,這是節目的基本設置,如果只是為了博出位博眼球,製造話題,那這些節目可以省省了。
說回這次點評水木年華,現場除了三兒說「油膩」,還有另一位說「四十歲了還唱《青春再見》,不知道他們來樂隊的夏天來幹嘛的!」
能說出這樣的話,素養首先是個問題,其次誰規定四十歲就不能唱青春了?難道七老八十還不允許回憶過去了嗎?
不談音樂只談自己感受,都是不專業的體現,希望《樂隊的夏天》能尊重舞臺,尊重嘉賓,少一些這種花裡胡哨的其他事。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