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文化中,佛教文化講因緣,凡事必須因緣具足、眾緣和合方能成就事業。而緣起法為佛陀所證悟之真理,即使是佛陀佛陀在世時,佛說法也必須具足六種因緣。按佛家經典論述,佛說法的六種因緣,又叫「六成就」。
阿難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被稱為多聞第一尊者,記憶力最強,也因為他是佛陀的侍者,在佛陀每次講法開示時,阿難尊者都在場。
在《出華嚴經疏》中有記載:即「如是我聞」等六事。乃諸經之通序也。佛將入滅,阿難問云:世尊滅後,諸經之首,當安何語。佛答言: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為某眾等,蓋言佛所說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
經典中有說,佛陀即將進入涅槃的時候,承侍在佛陀身旁的阿難尊者,曾代表眾人向佛請示說:「佛陀涅槃後,將來結集出的佛經,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佛陀回答說:「結集經典時,經的前面以「如是我聞」為首。你們就依法而行,那就是我的法身常在。」意思就是為佛所說之經典,一切經文皆為佛陀智慧的化現。佛說因緣法,還有六成就,那是哪六種呢?
第一種、信成就:我們在誦持經典是,都有「如是」之意就是信成就。佛法如大海,唯有正信能入。《華嚴經》有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就是要告訴人們要信受如是之法,是佛所說而不疑,故稱信成就。從這裡也是教導我們,做任何事,只要是正業,不管是學佛也好,還是成就事業,第一因緣要有正信,正信自己,正信你已經確定方向的事,就是第一因。
第二種、聞成就:經典中開頭說的「我聞」就是聞成就。阿難尊者親聞佛說的法,就稱為聞成就。第三種、時成就:經文中的「一時」就是時成就,指佛的說法之時間。第四種、佛成就:「佛」是主成就,指佛陀是說法之主。佛系世間與出世間說法化導之主,故稱主成就。
第五種、處成就:如一時在舍衛國,舍衛國就是佛說法地方。也就是「在某處」,就是處成就,指說法處。佛於天上、人間、摩揭陀國、舍衛國等處說法,故稱處成就。第六種、眾成就:經典中都會說,有多少人聽聞佛法。「與眾若干人俱」是眾成就,指聞法之眾都有哪些人。
了解了以上六種成就說法,我們就能明白,為何經典開頭都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的意思。從經典中,也告訴人們,世間所有都有因緣和合而成,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有因緣具足時,做任何事都方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