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與他的師傅張中還有《透天玄機》的傳說

2020-12-16 絕對的史無前慄

劉伯溫能夠預知未來,但是他的師父是誰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有人說他的師父是張中,要說張中還真的很少有人知道。

張中,元末明初道士。張中為江西行中書省撫州路臨川縣(今撫州市臨川區)溫泉幕源張村人,生於元世祖至元31年(西元1294年)歲次甲午八月廿二日。名中,一作白中,字景華,又字景和,號真常,字涵素。據說:少遇異人。教以太乙神數。能預言禍福。能觀雲望氣,預言禍福,十分靈驗。因平素好戴鐵冠,人稱"鐵冠子"或"鐵冠道人"。

鐵冠道人隱居華山,他傳給劉伯溫的是"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順逆、星鬥分野,並推測中華外夷一切吉兇及一萬五千年三元劫數"。劉伯溫將後者紀錄下來,名之為《鐵冠數》,又名之為《透天玄機》。以二元推算一萬五千年,二百七十劫數。

明太祖朱元璋欲取天下,駐軍滁陽。聽說了張中便找到他給自己算算。張中對朱元璋說:"如今天下大亂,若非命世之主,不易平定。依我看來,你可以大有作為。"朱元璋問其緣故。張中回答說:"明公龍瞳鳳目,相貌非常,貴不可言。待至神採煥發,則如風掃雲,登基稱帝。朱元璋甚欣賞其賢,留為營中任事。於每出徵,他能觀察氣色應事。

開國名將徐達還在做將軍的時候,張中便說他兩頰鮮紅,目光如火,定必官至極品,可惜只得中壽,享年不永。後來徐達果然官至魏國公,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賜諡"武寧",富貴至極,但終年只得五十四歲。涼國公藍玉曾載酒去訪張中,張中便服出迎。藍玉很不高興,譏笑地說:"我這裡有一個上聯: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請你對個下聯。"張中隨即指著藍玉手上的椰杯說:"手執椰瓢作盞,尊前不忠!"後來藍玉以謀反罪被誅,證實了張中說他"不忠"的預言。

朱元璋稱帝以後,張中突然從南京的一座橋上跳到河裡,眨眼不見了。朱元璋命人尋他屍體,卻怎麼也找不到。第二年潼關守衛上奏說,某月某日,看到鐵冠道人策杖出關。一查對日期,正是張中投河那天。傳說張中會水遁之術,從南京跳河,從兩千裡外的潼關出來。

一日張中又在南京出現。從皇宮經過時,張中作歌曰:「莫逐燕,逐燕自高飛,高飛入帝畿。」意思是說,不要逼燕王,逼急了就會往高處走,他已經是燕王了,再往高處走就到南京稱帝了。這時候建文帝正在削藩,結果把燕王朱棣逼急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當了皇帝。

後來,張中雲遊四方,與張三丰、冷啟敬、於梓人、趙原陽、張景忠、陳立興為方外友。張中一生寫了不少著作,有《玉景秘旨》,《皇極體要論》,《元元真書》、《鴻鈞元文》、《洞玄秘要》、《透天玄機》等。相傳劉伯溫曾拜張中為師,得真傳。

伯溫問曰:"何為三元劫數?"

道人曰:"三元者,九宮之中總元上三元、中三元、下三元,共合三元,一萬五千年為一元。一元運五會,五會運六劫,五百年一遭天地九宮運氣,即十二支辰運氣,即天地亦不能逃此劫數。上三元乃五宮黃道為統,中三元為八宮白道為統,下三元二宮黑道為統。九宮者,即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也。五宮乃中央定位,運行八方天道也,所以為上元之首,二宮乃神位昏臨之地也,所以為下元之首,八宮乃太陽照臨之處,人道也,所以為中元之首,三元與支辰為會,會盡則天地氣數亦盡,除子醜二辰乃天地開闢之時也,人物尚無,正交寅時,方有九宮純與一元為會。山者,古之萬物,古之三,火也,由此山為火精。

上上元甲子黃道主事,正交寅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靜定,日長夜短,人生毛角,壽延千百歲,不爭不分,人物渾渾,從太古人也。

上中元甲子白道主事,正交卯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主靜,天道行授,人身長丈餘,壽延千至六七百歲,營巢穴居,無衣無食,此上古人也。

上下元甲子赤道主事,正交辰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正動,水火用事,人身長丈餘,壽延六百歲至三四百歲,有母無父,物產始分,此中古之人。

中上元甲子黃道主事,正交巳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正動,生識生知,人身長八九尺,壽延一百三十歲,地平天成,五倫始判,此守息之人也。

中中元甲子紫道用事,正交午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極動,百物俱備,人身長五六尺,壽延百歲至七八十歲,有名有利巧變百出,此奔波之人也。

中下元甲子白道主事,正交未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亂動,百物消乏,人長四五尺,壽研五六十歲至四十歲,嗔貪迷戀,禮樂喪失,此沉迷之人也。

下上元甲子黑道主事,正交申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不正,天文無度,人長三四尺,壽延四五十歲,百事奸貪,並無法紀,此遭劫之人也。

下中元甲子碧道主事,正交酉時,這一萬五千年內,氣運亂動,星鬥散沉,人長三四尺,壽延三四十歲,衣食顛倒,寒暑無時,此鬼形人也。

下下元甲子綠道主事,正交戌時,這一萬五千年內,甲子綠道主事,氣運將滅,日月無光,人長二三尺,壽延三十歲,猶如一狗,出入畏懼,多黑少白,此螻蟻之人也。

至亥時,則三元氣絕,只有支辰餘氣連絡不絕。至子時,則一氣生,陰陽定位,星鬥生光,復反原始,二氣包羅萬象,丑時轉運,三元會辰,再生聖人,治化世界,上上元甲子復來,天氣運日三分。一萬五千年循環之理,周而復始,五百年乃三元運會之劫數,三十次,皆三百六十之數,俱是陰陽之理。"

伯溫曰:"不在數更變乎?"

道人曰:"五百年乃三元定數,紫微臨辰,其中或三百年一變,此應群煞兆亂,國運人事之劫兆,三元正會之數也,而所主亂者,諸天兇星也。"

伯溫曰:"今在何會之中,氣運如何?"

道人曰:"按度數在午時下刻,中中元紫道之會,不久人事變遷,應第二十劫數,該紫微降臨,二十八宿降生,又有九曜星官掃除妖魔,開二百年一紀之數。"

伯溫曰:"紫微降生何方?"

道人曰:"赤地沖天,地鳴山崩,牛生兩尾,日月並行,木上掛曲尺,即真主也。吳地黃冠,霞光萬道,旌禪下界,收留扶養,先有五瘟使者應此劫數,傳播瘟疫,人人皆遭難,烏梅可解,亂世妖人抬起首,有兩丁運馬,火虎出世,黑猿領兵,金槍出現,木鐘自鳴,爾乃登州指行,不可同行,侯赤氣沖天,方可制行,石人二眼,二人二足,乃起兵之時也。"

伯溫曰:"紫微起兵,元人始何?"

道人曰:"元乃光明佛轉世也,應善善而去,有人追趕至黑水,一河有角端,且一統化佛也,太平三百載,只有二百餘年,萬子萬孫之年,人口吐火,鼻內生煙,拳中走馬,男穿女衣,女穿男衣,江山又變矣。"

伯溫曰:"萬子萬孫何為江山三百載也?"

道人曰:"萬乃國號,帝之孫也,斯時群魔下界,劫賊為害,萬物乘變,瘟疫流行,家家頭戴侍郎帽,戶戶手持槍刀棍,草寇紛擾,各據一方,先逢兩丁金克木,後是壬午火克金。"

伯溫曰:"應何地何兆?

道人曰:"東方星象映天弓,遍地天澤起妖風。天下人民死如阜,白氣衝破天狗兇。白虎天子不非凡,煞星下界三十年。八牛曳糧無氣力,餓鬼人民有萬千。口中口,莫良鬥,一萬子孫遍地走。黃虎出世滿江紅,白蛇屍骨餵餓狗。甲申之年盡災侵,木子登傳不知魂。兩眼只做觀日月,日月無光昏星鬥。"

伯溫曰:"帝將如何下落?"

道人曰:"馬嵬坡下血淋淋,大風吹過五花門。大哭一聲天色變,八牛曳倒大都鍾。赤足散發歸梅山,屍骨遍野入山林。"

伯溫曰:"此人在位幾年?"

道人曰:"日月垂落李樹頭,十八孩兒坐幽州。開門一馬入盡殿,拍手哈哈三春秋。有一裹腳鬼,天門頭上有一嘴。勾引北方百萬兵,掃滅群鬼生後悔。遍地開紅花,絕是哭聲裡;太平人兩個,但等果子來。"

伯溫曰:"帝歷時幾代?"

道人曰:"爭爭爭,休休休,二人掛命在樹頭。琵琵立在中華地,只有胡人二八秋。九十悠悠歸上界,巍巍富貴在洪洲。人間古月消磨事,天地昏暗鬼神愁。三十六年等八字,紅日落在天盡頭。天無雨澤百苗死,死不滋生井泉幹。梨花受饑寒,十郡九無煙。猛虎沿街走,再無太平年。"

伯溫曰:"先是何人作亂?"

道人曰:"紫微臨照,先有力士將煞星,興兵散落八方,貪官汙吏逼亂世道。

諸神群煞起幹戈,社稷山河儘是魔。虎頭蛇尾不定日,猴去雞來如臺索。中下甲子看看到,天開一口任蹉跎。人人爭趕幽州地,所生一二土木哥。"

伯溫曰:"弟子在孟津河見水漂出一碑,上刻詩句雲:'黃鼠炬天亂,口上口,天上天,一時幹戈起,人民死萬千。'應在何時?"

道人曰:"乾坤有人在火裡,二人五代水清時。三人同眠將手指,不指東,不指西,一指秦人個個啼。"

伯溫曰:"秦人遭此劫難幾年幾載?"

道人曰:"一二水起火當先,黃金燒在火裡邊。坤地起首楚地亂,秦地人民死萬千。一人頭上生火草,整頓軍馬入秦川。頭上開口不說討,口裡還有一火天。處處煙塵無定局,送還璽寶到長安。"

伯溫曰:"煞星起落俱應在何年?"

道人曰:"天開一口是冤讎,引動八牛破幽州。燕趙衛地人民苦,二八春秋此時休。火龍飛來楚地亂,火蛇出來是根由。黃馬到處遭荒亂,土羊為害天地愁。這此離亂最可怕,山西猿猴破口言。虎人騎白馬,紅人煉黃牛。猿在後,猴在前,水火既濟四十年。古月還照中華地,星移鬥轉錯天盤。猴在後,猿在前,水火既濟兔月圓。胡人換星鬥,口上口,天上天。"

伯溫曰:"秦人復興,漢又如何?"

道人曰:"元殺漢,留一半,八牛奔,子孫竄。至此只有三人,改姓殺入外夷,三百年,子孫入中華,亂元天下。"

伯溫曰:"至此何以了結?"

道人曰:"若說了,還未了,一人白馬獻白寶。南人北,北人南,兩個人頭生一草。換鬥又移星,天下難太平。前後一頭算,中間五百年。"

伯溫曰:"此又是何人起落?"

道人曰:"若問起事何年何地,戊戌初地風己酉,煞星猛虎下秦州。六僧分卦動,但看月中圓。扁裡扁,圓裡圓,兩個鸚鵡一處眠。去了口上口,還有天上天。天師同人才出現,天地戊申八方難。人人遭此劫,個個染黃泉。欲免刀槍厄,去向海底眠。動動海底虎,騰雲上九天。人能解此語,便做大羅仙。兩晴愆奇,怪異多端,死屍遍野,白骨如山,奔走天地,怨氣衝天,人畜遭殃,戶戶何安?九女一夫,無日安然。金雞叫鳴天下亂,黑狗東方血水流。烏豬後是糟糠食,殺的人馬血染河。甲子年中日月現,八水悠悠迢五湖。"

伯溫曰:"長安運氣如何?"

道人曰:"北方黑煞,掃去群鬼。不多一年周甲子,靜裡突然動幹戈。中中甲子百年盡,一元再現照大羅。有個口上口,天上天,代代兒孫亂江山。到了虎頭歲,無有豐收年。大旱三年,大澇三年,三年黎民遭塗炭。府縣貪官到處有,諸煞各據一方。殺得血流漂仵,白骨如山,真主出現,人人歸順,涇渭兩岸。"

伯溫曰:"至此何人應位?"

道人曰:"煙塵攘攘唯生愁,六十年光一旦休。諸方共扶真命主,紫羅照在地上頭。二十八宿來羽翼,九曜星君獻智謀。八牛縱有千斤力,不免還元三百秋。"

伯溫曰:"紫微降在何方?"

道人曰"大都世亂已久,只在龍蛇盤裡尋。孟家生,趙家居,牛欄門前問真主。寅卯起,辰巳行,不在陰陽不在合。混亂乾坤木虎身,上生一果,只見東方象水紅,人人躲八難,八難鬼神愁,強橫當道,擾亂江山。"

伯溫曰:"又有誰人振興?"

道人曰:"明滅元時元滅明,殺戮又被三子更。二千同人休作走,一二木人將子生。殺星下界亂團盤。陽雨連月,晝夜不眠,有苗無子,父北子南,人人起首,個個爭先,奇奇怪怪,生育各所,皆四海之距。蓬萊山,四望山,牛頭山,瓜浮山,突子山,浮遊山,七山生出各樣異物,助將興兵,爭奪漢位一統。李子傳一十二帝,太平大襌,相傳樂業。四代之後,群煞入會,擾亂天下,爭奪分裂,恐作一十二國也;子其志之勿忽。"

歷史上的人與事,可以說是無從考證,僅憑記載或者是傳說完全證實不了它的真實,歷史就是歷史幾百年乃至幾千年之前的人和事,沒必要去追究它的真假,就算你去研究也未必能證明的了。大多歷史人物都是確有其人,至於到底是不是像說的那樣神奇就不知道了,所以我一向就把歷史當做電視劇來看。

相關焦點

  • 我們都知道劉伯溫,可你知道他的師傅是誰嗎?
    聞聽江西境內張中名聲,於是就到張中隱居之處拜張中為師。張中算出劉伯溫將會輔佐朱元璋,於是欣然同意。並面授劉伯溫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逆順,星鬥分野等之術。而且,他還推算出中外華夷一切吉兇及一萬五千年三元劫數。
  • 劉伯溫的師父是誰?他又算準過哪些事情呢?
    劉伯溫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一手卜算之術更是出神入化,那麼他的本事是師從何人呢?他的師父又有哪些傳說呢?據說,劉伯溫曾拜鐵冠道人張中為師,張中傳給劉伯溫「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順逆、星鬥分野」等。而且張中也有一手推演未來的好本事,著有《透天玄機》,又名《鐵冠數》,推算了明朝之後一萬五千年的歷史。張中擅長觀雲望氣,所以他的相術很準。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官至魏國公,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早些年張中就曾說他「兩頰鮮紅,目光如火,定必官至極品,可惜只得中壽,享年不永。」結果徐達只活了五十四歲便去世了。
  • 明朝一道士,比劉伯溫還會算,不僅算出朱棣稱帝,還預言明朝滅亡
    華夏大地,自古奇人異士輩出,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神乎其神的傳說。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不僅精通兵法,智謀過人,對奇門遁甲、陰陽八卦也深有研究,並著有一部名為《燒餅歌》的預言奇書。在後世人心目中,劉伯溫甚至超過了三國大神諸葛亮,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 劉伯溫的四大預言!劉伯溫是從何得知這些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呢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的有名人物,他的四大預言一直迷惑著世人,劉伯溫真的是天神下凡嗎?他是從何得知這些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呢?劉伯溫的簡介劉基又名劉伯溫,是明代初期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詩文三大家」就指是劉伯溫、宋濂與高啟。
  • 朱元璋小的時候,劉伯溫為什麼預測到朱元璋當皇帝?
    劉伯溫這時候正好經過,他看到這小孩睡覺的姿勢正是一個天字,不禁感嘆,這小孩前途無量啊!說來也巧,這時正有隻蒼蠅落在他鼻子上,朱元璋用手揉了揉鼻子,順勢則換了個睡姿,劉伯溫一看,嚇了一跳,這睡姿形成了一個「子」字,前後兩字加起來正是「天子」二字。
  • 明朝神秘預言家張中揭秘
    ●傳授劉伯溫天文地理奇門遁甲之術  鐵冠道人張中這個名字,被大家所熟悉的,是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五散人之一:布袋和尚說不得、鐵冠道人張中、周顛、冷麵先生冷謙、彭和尚彭瑩玉。  但鮮有人知的是,其中明教教主張無忌等人的名字是虛構的,而五散人的名字則見之於史籍或傳說。
  • 此人是朱元璋的三大謀士之一,還是劉伯溫的師傅,厲害了!
    首先它被稱為最有骨氣的朝代,因為明朝扭轉了安史之亂以來中原對北方遊牧名族的畏懼心理;第二,他是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第三,在朱棣手中它被弄的非常有名氣,鄭和下西洋滿世界撒錢,讓萬國膜拜。那麼朱元璋之所以建立明朝,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之外,也離不開那些文臣武將的輔佐,大家熟悉的就有劉伯溫,他是朱元璋的心腹謀臣,一生幾乎算無遺策。
  • 劉伯溫的三位「神秘」師父:一個比一個牛!
    《麗水縣誌》記載:劉伯溫十六歲的時候,曾拜名儒鄭復初為師,這位鄭老師「性穎悟不群」,歷任德興縣丞、處州錄事等官職,任內政績斐然。鄭復初因為官清廉,處事公正,晚年遭人構陷,憤然辭官,此後醉心於著書授徒,劉伯溫跟著師父學習四書五經,在這一時期受益匪淺,當時,他還有一位師兄,就是《水滸傳》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施耐庵。
  • 明初隱士高人,傳說是伯溫師傅,藍玉找他算命,答:謀反被殺的命
    其實,藍玉的死,早已經被一位高人預言過了,這個高人便是名為張中,也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的鐵冠道人。張中生於元世祖年間,傳說他早年是個書生,可多次參加科舉都落榜了,心灰意冷之下,張中放棄了自己對功名的執著,開始流連於山水之間。也正是在這種遊山玩水的過程中,張中遇到了一個奇人,傳授他太乙神數,張中學成以後便有了預測禍福的能力。
  • 運籌帷幄諸葛亮,神機妙算劉伯溫,他們的本領都是從哪裡來的?
    劉伯溫則輔佐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助力建立明朝。劉伯溫博通經史,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學問。劉伯溫也常常被人們神化,民間說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陰陽八卦,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能。從功績和能力上講,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千年才出一回的人才。
  • 一統江山劉伯溫這位歷史傳奇人物的師傅又是什麼人呢
    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精通奇門八卦,能尋龍脈定寶穴,甚至能預言未來。傳說中劉伯溫所作的預言奇書《燒餅歌》為中國古代十大預言之一,歷來受人爭議。
  • 劉伯溫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是什麼意思?
    劉伯溫都預料到哪些未來?關於劉伯溫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亦真亦假,難以分辨,而流傳最為廣泛的《燒餅歌》就成了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最有力證據。這個傳說來自於朱元璋和劉伯溫的對話,話說有一天朱元璋在宮內吃著燒餅,剛咬了一口,就有太監進來報告說劉伯溫覲見,由於外界都傳言劉伯溫能掐會算,因此就想試驗一下他。
  • 劉伯溫堪稱神機妙算,他的能力到底誰教的?他的師傅更厲害
    劉伯溫生於元末,他曾經想要出仕為朝廷效力,據說他上京趕考時,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可以預測風雨的老人,就拜了這老人為師,放棄了科考,從此學了一身「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順逆、星鬥分野」的好本領。據說這位老人就是鐵冠道人張中。
  • 民間傳說劉伯溫是一個「未卜先知」的人
    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 為國家奇招百出,為百姓祈天求雨:劉伯溫求雨的內幕是什麼?
    可要說到謀臣,大家都會想到,那個傳說能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沒錯,就是劉伯溫,朱元璋手下第一謀臣,絕無二選。劉伯溫真像傳說中那樣能掐會算、未卜先知嗎?其實並不是那樣,他只是善於分析問題,從而做出正確的結論,給人一種,能預知後事的錯覺罷了。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他才華橫溢、謀略天下的才能。
  • 論劉伯溫傳說是「四大民間傳說」以外的大傳說
    下面,試以「劉伯溫傳說」為例來加說明。  「劉伯溫傳說」是「四大民間傳說」以外的另一類大傳說  眾所周知,傳說分人物傳說、史事傳說、風物傳說等;而人物傳說是又分著名歷史人物傳說、著名工匠傳說、傳統的虛構人物傳說等的。
  •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為何沒有料到朱元璋加害於他?
    說起大明朝,首先想到的兩個人,一個是真命天子朱元璋,另一個神機妙算劉伯溫,這兩個人在民間都是傳說神話了的人物!根據傳說,建國之後,天下太平,朱元璋總是感覺自己的江山會被人奪取,於是就召劉伯溫覲見!詢問一下大明的國運氣數,劉伯溫剛到之時朱元璋正好將一個燒餅咬了一口,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趕緊將那燒餅扣在碗裡讓劉伯溫算一算是何物,劉伯溫掐指一算說道:「半是日兮半是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朱元璋一聽心下駭然,劉伯溫果然有通天地之本事,於是趕緊謙虛的問道:『敢問先生,我大明朱家天下國運幾何?
  • 傳說中,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是同一個人轉世的嗎
    他道德情商高、擅長陣法,輔周成功建國。張良繼承發揚了太公的一些技術創新,並形成了生產力。雖有王佐之才但不擅長陣法!但終扶劉邦建立漢朝。 諸葛亮和劉伯溫是道教出現以後的道家人物,他倆精心入世,獲得功名成就。諸葛亮擅長陣法但多詭計、狡詐,三國演義抬高了了他的實力,結果還是六伐中原,均以失敗勞民傷財告終。
  • 傳說劉伯溫的燒餅歌
    劉基生於1311年7月1日,死於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人,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有人也稱他做劉文成、或文成公。他精通經史、天文、兵法。曾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 除了劉伯溫,朱元璋還有3大頂級謀士,其中一人比劉伯溫還厲害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江山,開創大明王朝,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之外,也離不開那些文臣武將的輔佐。在明朝那些開國功臣當中,劉伯溫的貢獻和知名度極高,也是朱元璋的心腹謀臣,一生幾乎是算無遺策。鮮為人知的是,除了劉伯溫之外,朱元璋身邊還有3大頂級謀士,其中一人比劉伯溫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