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農村野外,有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有不少野生植物被人們所熟知,也成了農民朋友所喜愛的植物,最為明顯的莫過於野菜、野果和野生菌了,如薺菜、香椿、馬蘭頭、魚腥草、三月泡、松樹菌等,它們不僅營養價值不輸於常見的蔬菜、水果等,在如今更是在城裡賣到了高價,為農民朋友帶來了創收。
不過依然有不少野生植物,人們對它們不熟悉,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價值。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種野生的樹木,農村這樹不值錢,但果實是稀罕物,富含油脂,榨成油80元一桶。
這種樹就是「假蘋婆」,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很多朋友可能就會猜想,是不是還有真的蘋婆呢?
確實有真的蘋婆,真的蘋婆就交「蘋婆」,蘋婆在農村裡又被稱作「鳳眼果」,北方的朋友估計很多沒有見過,但是南方的朋友應該見過,它是南方農村野外比較常見的一種野生樹木,也是南方城市裡常種植的觀賞樹種。
而假蘋婆則是蘋婆的「兒子」,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有原因的,首先來了解下假蘋婆的相關信息吧。
假蘋婆也是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如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海南、貴州、四川等地區都有,多野生於農村野外的山谷溪旁。
而筆者之所以假蘋婆是蘋婆的「兒子」,是因為這假蘋婆是蘋婆屬下的一種樹種,也是蘋婆屬中分布最廣的一種,而假蘋婆無論是身形外貌、葉子還是果實都和蘋婆非常像,以至於很多人分辨不出來它,但是它們確實還有細微的差距,主要有3點。
第一點是葉子,蘋婆的葉子比假蘋婆的葉子更大,蘋婆葉子是圓形或是圓狀橢圓形,而假蘋婆是橢圓形近披針形。
第二點是花,蘋婆的花呈奶黃色,外形像小燈籠。假蘋婆的花呈淡紅色或粉紅色,外形像星形。
第三點是果實,蘋婆和假蘋婆的果實都是鳳眼果,不過蘋婆的果實一般每莢有1粒到3粒籽(即果實裡的種子數量),而假蘋婆則比較多,有5粒到7粒籽,且蘋婆果實裡種子差不多有鴿蛋大小,而假蘋婆果實小如花生米。
以上就是假蘋婆與蘋婆的區別。
在農村裡,很多農民朋友都不了解假蘋婆的價值,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這樹不值錢,在以前也沒多少人種植它,大多都是野生於農村野外,實際上這假蘋婆的果實可是種稀罕物。
為何這麼說?這是因為假蘋婆的果實其實可以食用,這假蘋婆的果實裡的種子富含澱粉、脂肪,炒熟或煮熟均可食用,起味道吃起來有點像板慄。不過這不是它稀罕的原因,它稀罕的原因還是因為其種子還富含油脂(大概是22%左右),可以像油菜籽一樣用來榨油。
這假蘋婆果實榨出來的油特別香,不過只在南方部分農村地區的老農民朋友才懂得假蘋婆果實的使用,再加上數量又少,所以一般可以買到80到140元一桶(大小不同),所以才成稀罕物。
而假蘋婆除了果實可以食用及榨油以外,其莖皮也富含纖維,可作為麻袋、造紙、人造棉、編制繩的原料。其木材材質中等,還很適合用來做農具。
而在如今,隨著人們對假蘋婆研究發現,這假蘋婆的適應性比蘋婆更強,所以也慢慢成為了石山綠化、城市郊區生態風景林的好樹種。
所以可不要覺得假蘋婆這樹不值錢,只是沒有發現它的價值而已。
讀者朋友們,你了解假蘋婆嗎?你知道它的這些價值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