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節,傳統習俗要吃它,特意買了1隻燉,吃起來可香了

2020-12-09 小談廚房

七月半中元節,傳統習俗要吃它,特意買了1隻燉,吃起來可香了

明天就是七月半了,七月半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雖然有些特殊,但是這個節日也有許多傳統的習俗。傳統習俗,幾乎都和吃的分不開,這個節日的前一天,家裡就會過節,煮一桌子菜。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但是在我老家,浙江南端,人們就會過這個節日。在其他地方,也有一個傳統的習俗,要吃鴨,因為鴨的諧音「壓」,其中的寓意,我不說你們也應該能猜到了。

為此,我特意買了1隻鴨子燉,鴨肉正好適合這個季節食用,因為按照節氣,已經算是入秋了,天氣燥熱,吃點鴨肉可以滋潤一下。秋天吃鴨肉最養人了,正好又是節日的習俗,所以買只鴨子給家人吃,補補身體,寓意美好。

鴨子怎麼做好吃呢?

最經典的就是啤酒鴨了,用啤酒燉鴨肉,鴨肉會變得非常鮮嫩,因為啤酒的酒精和酶可以軟化肉質。下面教大家做啤酒鴨,一起來看看吧~

【啤酒鴨】

食材:

鴨子1隻、芹菜適量、蔥姜、花椒、大蒜、幹辣椒、火鍋底料、1啤酒1瓶、食用油適量。

做法:

第一步,把鴨肉洗乾淨斬成小塊,切好蔥姜蒜和芹菜段,在準備花椒、火鍋底料和剛辣椒備用。

第二步,鴨肉冷水下鍋,大火燒開,焯水煮出血沫,然後撇乾淨浮沫,撈出備用。

第三步,起鍋燒油,放入蔥姜蒜、花椒和幹辣椒爆香,再加火鍋底料翻炒出紅油。

第四步,放入鴨肉翻炒,翻炒片刻,煸炒至鴨肉表面微微焦黃,然後倒入一瓶啤酒沒過鴨肉。

第五步,大火燒開,轉小火燉至湯汁收濃,最後撒些芹菜,加些鹽調味,大火收汁,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小貼士:

1、千萬別用兩三年的老鴨做啤酒鴨,老鴨只適合燉湯,這樣做鴨肉會特別老,根本咬不動。

2、鴨肉可以下鍋多煸炒一段時間,煸炒出香味,鴨肉吃起來更香。

這個季節,吃鴨肉比牛羊肉合適,鴨肉清涼不上火,而且蛋白質含量高。秋天貼秋膘可以選擇吃鴨肉,還能潤秋燥。

相關焦點

  • 七月半中元節,傳統習俗要吃它,特意買了1隻燉,吃起來可香了
    七月半中元節,傳統習俗要吃它,特意買了1隻燉,吃起來可香了明天就是七月半了,七月半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雖然有些特殊,但是這個節日也有許多傳統的習俗。傳統習俗,幾乎都和吃的分不開,這個節日的前一天,家裡就會過節,煮一桌子菜。
  • 明日七月半中元節,要吃它,這種傳統美食你還吃嗎,吃起來特別香
    明日七月半中元節,要吃它,這種傳統美食你還吃嗎,吃起來特別香明日,是中元節,俗稱鬼節,佛教稱盂蘭盆節。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七月十五俗稱「鬼節」,顧名思義,「鬼節」因節日活動內容有關而得名。民間傳說:人死後都變成鬼,並都到天上去,由「天上」管著;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間「探親」。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傳說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按舊俗,今晚店鋪要早早關門,把街道讓給亡靈回家。
  • 明日七月半中元節,要吃它,這種傳統美食你還吃嗎,吃起來特別香
    明日七月半中元節,要吃它,這種傳統美食你還吃嗎,吃起來特別香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七月十五俗稱「鬼節」,顧名思義,「鬼節」因節日活動內容有關而得名。民間傳說:人死後都變成鬼,並都到天上去,由「天上」管著;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間「探親」。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傳說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按舊俗,今晚店鋪要早早關門,把街道讓給亡靈回家。
  • 七月半中元節民間祭祖活動,燃香燒紙錢放鞭炮,大家是這樣過的嗎
    祭祀地點要選在室外或門口處,俗稱的拜門口,忌諱在室內和陽臺。然後把主管們叫來一起拜拜,燃香燒紙錢,放鞭炮,之後大家員工分食供品。這就是我們廠裡一年一度會舉行的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
  • 七月半中元節民間祭祖活動,已在外打工20年,你們是怎麼過的
    祭祀地點要選在室外或門口處,俗稱的拜門口,忌諱在室內和陽臺。然後把主管們叫來一起拜拜,燃香燒紙錢,放鞭炮,之後大家員工分食供品。這就是我們廠裡一年一度會舉行的中元節。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 桂平人文:史說桂平七月半中元節風俗
    而桂平區域範圍內,大多數就守著七月十四這一天,當然了,這是長久以來流傳下來的習慣習俗。這種習俗比較古舊,燃香,焚紙,擺案臺,諸多禮儀之下,於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活動,但更多人願意認為,這是一種孝道儀式的傳承,也是受到佛教文化的「盂蘭盆會」的宣揚影響。
  • 七月半中元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地瓜燉土豆,吃起來是鹹的,慢慢變成了甘甜,可香了
    地瓜燉土豆。又香又甜。軟綿綿的很好吃。在我們這邊就有一道菜,叫做大豐收。就是用地瓜土豆,排骨,玉米做的。特別好吃。我做的這個是簡化版。就只用了地瓜,還有土豆。又往裡面放了些茄子,也很好吃的。先把洗乾淨的土豆去掉皮,然後切成滾刀塊。
  • 明日霜降,傳統習俗要多吃這「1紅1黑2白」,應季而食健康入冬
    明日霜降,傳統習俗建議多吃「1紅1黑2白」,應季而食健康入冬,大家好,我是水墨尚食,今天給大家分享「1紅1黑2白」傳統美食。在民間傳統習俗中自古就有「不時不食,順時而食」的說法,應季飲食是健康生活的前提,因此不同的時節要順時而食,明天就是霜降了,也是秋天最後的一個節氣
  • 大年初1到初7,6吃1不吃,這老傳統習俗,能堅持的都是講究人
    大年初1到初7,6吃1不吃,這老傳統習俗,能堅持的都是講究人!現在基本很多的學生都放寒假了,家裡的大人們也開始陸續的投入到了籌備過年的事物當中,比如說準備年貨之類的事情。在除夕夜裡的時候,南方基本上是晚上在家裡一起吃上一頓好的,長輩會燒很多很多的好吃的菜,雞,豬,魚,牛什麼家畜都有。吃完飯之後,大人們就會一起打牌打麻將,小孩子就會放煙花自己玩,要了八點左右,一家人會在一起看看春晚,吃吃瓜子。非常的融洽,然後過完了這一個團聚的晚上,我們就來到了大年初一,一般這一天我們會早點起來,然後吃早飯,去別人家拜訪。今天我們就會吃湯圓,但是北方的話一般就是吃餃子。
  • 冬天進補,雞鴨肉沒它好吃,燉一鍋滋補又養人,家有孩子要常吃
    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冬天進補,雞鴨肉沒它好吃,燉一鍋滋補又養人,家有孩子要常吃進入冬季,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機,這個時候稱之為「補冬」。那補冬要吃什麼呢?其實無外乎幾種肉雞、鴨、魚、牛、羊、豬,在這些肉類當中,最適合選擇哪種呢?
  • 在廣西,農曆七月「鬼節」這天要吃掉上千萬隻鴨子,吃法有很多種
    在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鴨子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是從中午便開始宰殺好鴨子,準備當天的晚宴,市場上的活鴨子在這一天也都成了搶手貨,銷售火爆,很多攤位甚至出現斷貨現象。據不完全統計,中元節這天整個廣西起碼要吃掉上千萬隻鴨子。
  • 2塊錢買了1隻雞,真實惠,加2個土豆一起燉,全家都能吃飽
    2塊錢買了1隻雞,真實惠,加2個土豆一起燉,全家都能吃飽以前吃雞要等到逢年過節,或者家裡大人過生日的時候。現在雞肉價格非常便宜,比豬肉還便宜,就比如市場上的肉雞,現殺的一隻,也只要10塊錢1斤。雞架骨沒什麼肉,除了一些麵館會拿去熬湯,平常人也不願意吃,所以價格非常便宜。今天小柒就買了一隻雞架骨,知道很便宜,但沒想到那麼便宜,一隻才花了2塊錢,真的太實惠了。雞架骨雖然沒什麼肉,但是拿來燉湯非常合適,燉湯不吃肉,但也有雞湯的味道。
  • 中元節中國各地有什麼風俗中元節吃什麼 七月半中元節中國各地飲食...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祭祀節日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那麼七月半習俗吃什麼呢?不同地方的飲食習俗也大不同。
  • 它被稱為野珍上品,有「動物人參」美譽之稱,3元1隻,烤著吃特香
    它被稱為野珍上品,有「動物人參」美譽之稱,才3元1隻,烤著吃特香。今天我們要做的這道美食是烤鵪鶉,鵪鶉蛋大家經常吃,但鵪鶉估計吃過的人不多,因為市場上賣鵪鶉的很少,我這也是一個姐姐給幫忙買的,不然我自己也買不到,是養鵪鶉的朋友賣的,才3塊錢一隻很便宜,買了10隻回來做了這道烤鵪鶉。
  •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細數中元節家鄉不一樣的習俗
    還有一種說法稱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等習俗。七月初七晚上開始家族所有人家各準備一份以水果零食糖果等的祭品放在大祠堂的桌上,斟上美酒燒香點蠟燭放鞭炮迎接列祖列宗的靈魂回家。然後家族人開始抓鬮,按照抓鬮的順序從七月初八到七月十五每天三頓做美食斟美酒燒香點蠟燭來祭拜祖先,每家每戶一頓,比如說王五抽籤到七月初八晚上,那麼初八晚上大祠堂的供奉就他負責了,美食美酒好香好蠟燭都是王五負責了。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冬天吃牛羊肉,不如改吃它,花15元錢就能燉一整鍋,真香!
    牛羊肉脂肪含量高,營養成分足,吃起來的口感也好,受到了很多吃貨的喜愛,尤其是在這寒冷的冬季,燉上一鍋羊肉,在喝上一口小酒,全身暖洋洋的,那可真叫一個滿足啊!但是要知道,冬天牛羊肉的價格可不低,在我們這裡,牛羊肉都突破了50元的高價,偶爾吃上一兩次解解饞還可以,要是經常吃,誰能扛得住啊。
  • 七月半中元節,潮汕中元節你知道哪些習俗?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潮汕地區俗稱「鬼節」、「七月半」、「祭孤」,在這一天,潮汕人有著許多的習俗。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遊燈等民俗活動。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豎上一個鯉魚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蠟燭,點起火來,便算是簡單的小鯉魚燈了。不過,七月十五給人們認為是「鬼節」,因此這一夜,大人不準孩子在附近遊玩至深夜,而且要早點睡覺,這樣,在遊燈戲樂上,不免披上一層灰色的陰影。5、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
  • 南方立冬吃什麼、吃什麼補身體?南北方傳統食物盤點
    立冬進補自古傳承至今,素來立冬習俗以食為重,才可抵禦嚴寒冬季侵襲。立冬習俗吃什麼?北方立冬習俗典型代表是餃子,而南方立冬大都以肉類為補,如羊肉、牛肉、海鮮等等。非常豐盛!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在過去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2017年立冬祝福語】。至今這樣的傳統仍是保留至今。那麼各地立冬習俗吃什麼?小編在此為您講解關於立冬的習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