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鈐印的二十五條規矩

2021-01-08 網易

  印章作為一種具有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藝術門類,猶如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華藝苑裡綿延不斷的散發出獨特的芬芳,吸引著人們進入這方寸世界。

  |印章|

  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

  

  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閒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常用的幾種印章

  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所謂陽文就是字在石頭上是凸出來的,陰文反之。

  閒章

  閒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畫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明 文徵明 《老子像》

  壓角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攔腰章可用於長幅書畫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鑑藏章是鑑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鑑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鑑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鑑賞、過目等。

  

  上圖是黃庭堅的《花氣燻人帖》就有多枚鑑藏章

  鑑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鑑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鈐印的二十五條規矩

  鈐印(qián yìn),中國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一幅書畫作品用印得當,能夠「錦上添花」,反之則會弄巧成拙。下面二十五條鈐印規矩,要記牢:

  01、書畫上落款蓋印,印不可比字大。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02、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閒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閒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須蓋了。

  03、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閒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閒章。此處如不須要蓋閒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04、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閒章,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閒章處之地位。

  05、方形閒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喧賓奪主。

  06、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末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07、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08、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09、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蓋二印,上陽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1、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12、蓋二印,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13、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14、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就失敬了。

  15、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16、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須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上款上端不可蓋閒章,壓在人名頭上。一來失禮,二來破壞畫面。

  18、蓋壓角閒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3公分 比較適中。

  19、蓋壓角閒章,不可蓋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1公分適中。

  20、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1、書畫上,不可蓋上劈頭大印,即成巨印炸彈,毀滅了美麗的畫面。

  22、書畫上姓名印,不可連蓋三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妥當。

  23、書畫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

  24、蓋二印,不可東倒西歪,如何蓋法,用力輕重,印章印泥保養,一切要潛心研究。

  25、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小印章。其餘不可蓋,如統統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網絡,僅供學習研究

  文中言論與本號無關

  如涉及版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總編 / 葉相龍

  顧問 / 劉聖煊

  採編 / 齊思思

  編輯 / 張建蘭

  美工 / 吳 迪

  校對 / 張新站

  

  著名書畫家何文林,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八一書畫院副院長。其 代表作巨幅國畫《黃鶴樓》懸掛在武漢火車站貴賓廳、《巨幅楹聯》懸掛在東湖行吟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篆刻入門:鈐印的二十五條規矩
    鈐印(qián yìn),中國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
  • 鈐印的規矩
    鈐印的規矩來源:篆刻大全 篆刻指南 ,作者:方印            鈐印(qián yìn),中國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一幅書畫作品用印得當,能夠「錦上添花」,反之則會弄巧成拙。下面二十五條鈐印規矩,要記牢:1、書畫上落款蓋印,印不可比字大。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2、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閒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閒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須蓋了。
  • 篆刻入門 | 鈐印的規矩 你不可不知
    鈐印(qián yìn),中國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
  • 書畫知識:書畫鈐印六法
    書畫作品鈐印有很多講究,同時也有許多爭議,並沒有成文的規矩可循。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畫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畫、印鑑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畫印鑑相映成趣,不僅能使書畫作品增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畫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閒章,還可寄託書畫者的抱負和情趣。
  • 書畫收藏鈐印有講究
    時下,愛好收藏書畫的人越來越多,在火爆的拍賣會上,最大的熱點、亮點莫過於書畫的熱拍。所以,歷代的書畫收藏家,無不講究鈐蓋自己的收藏印,有的還喜歡自題或請人題跋。   時下,愛好收藏書畫的人越來越多,在火爆的拍賣會上,最大的熱點、亮點莫過於書畫的熱拍。
  • 書畫收藏鈐印有哪些講究?
    歷代的書畫收藏家,無不講究鈐蓋自己的收藏印,有的還喜歡自題或請人題跋。其用意不僅表明這件作品曾為吾所擁有過,為文化傳承做出過貢獻,而且也能提高書畫的品位和作為私有物的珍秘性、賞玩性。
  • 乾隆帝喜歡在書畫名跡上題詩鈐印 被指「點讚狂魔」
    那麼,對待乾隆喜歡收藏曆代名家書畫作品並因編纂《石渠寶笈》而樂此不疲地題跋、題詩和鈐印的行為也應如此,不能簡單而又武斷地以「毀畫不倦」來加以定性。從現有文獻和實物資料來看,在畫面上題詩始於宋徽宗趙佶,宋徽宗是一位詩書畫三絕的藝術家,他不僅工丹青,更是以其獨具風格的瘦金體書法彪炳百代。
  • 趣談古代「印規」:鈐印不正要砍頭
    古人凡事講究規矩,無論是「印規」還是「印矩」,並非文書條令,而是一種輔助鈐印蓋章的工具,用以定位時,印章緊貼曲尺形內測一邊鈐下,可使鈐出之印,正確不斜欹。  說印矩,必說印。然而,凡是介於規矩,印的使用、規範、位置、大小都有了相對統一的規定,印若蓋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須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離不偏,方才有效。  如果鈐印不正、模糊不清,一來公信力不夠,無法堂而皇之、行事有名,二來容易弄虛作假,顯得有些烏龍。
  • 鈐印的知識,全了!
    通俗意即「蓋印章」,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一幅書畫作品用印得當,能夠「錦上添花」,反之則會弄巧成拙。鈐印是國內青年書畫家都不太了解的技法常識之一。第一,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運用適宜。
  • 北宋 範寬《煙嵐秋曉圖》原卷 卷首 尾題跋及鈐印單獨放大賞析
    範寬,為北方的山水畫派代表,且獨闢蹊徑,歷代的書畫大師更是對範寬的藝術都有極高的評價。元代採真子在他的《畫鑑》中則認為「宋人山水能超越唐人者,唯範寬、李成、董源三人」。又有元代著名的書畫大家趙子昂讚賞範寬的畫為&34;瘦金體"書法獨樹一幟,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
  • 鈐印的方法
    鈐印是作品完成的最後一道程序,鈐蓋效果的優劣關乎全局,因此要十分謹慎。鈐印效果,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1.印泥書畫專用印泥,系用細韌柔長的艾絨,與硃砂印油攪拌勻和,再經無數次捶打搗杵而成。好的印泥,以質地細膩稠厚、色澤鮮明沉著、不滲油為佳。
  • 鈐印的那些事兒
    當代藝術家畫廊鈐印 (qián yìn ),中國古代官方文件或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書法作品落款完成後,算是整體創作完成。
  • 鈐印的藝術
    鈐印既是書法作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與書法藝術相得益彰,那麼如何去評判欣賞,是擺在書家及其書法愛好者面前的問題之一。根據名家的一些觀點和體會,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把握。一是名章要穩正,閒章要別致。前面已經說過,名章是作者的署名用章,是作者對自己作品的肯定。因此,必須是嚴肅的。在形狀上最好是方方正正。給人以莊重、穩正、大方之感。閒章則是為了整個畫面的布局而使用的。
  • 中國畫題款鈐印有講究
    、以字害畫現象屢見不鮮——  眾所周知,題款和鈐印,不僅能對中國畫起到點題作用,還能豐富畫面的意境,抒發作者的情思和藝術觀點。近日,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陳金章直言不諱地指出,現在很多年輕國畫家對題款和鈐印一知半解,常常出現亂題濫題、以字害畫的情況。那麼,今天的國畫家要怎樣做才能達到詩書畫印相生相諧的高度?有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
  • 知識| 書畫上落款印章小小,卻大有講究和學問!
    印章佳者如畫龍點睛,使書畫作品增色增輝。中國書畫區別於西方的特徵之一,就是作者不單題款署名,還要鈐上一方篆刻的印章,書畫若龍,印章點睛。這一點,可謂「華夏之獨」(魯迅語)。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鑑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鑑賞、過目等。
  • 董其昌落款及鈐印特點
    原標題:董其昌落款及鈐印特點 上博董其昌書畫大展給我們這些董其昌的熱愛者提供了學習、再認識董氏的機會。筆者近期結合上博展品和《中國繪畫全集》,對董其昌的標準書畫進行了梳理,逐步從宏觀到微觀對董氏其人、其事、其書、其畫、其書畫理論、其成就乃至其對後世的影響進行了系統的學習。
  • 書法作品格式(落款、鈐印)大全,值得收藏!
    這便涉及到書法作品格式以及落款、鈐印的一些基本知識。編者整理資料,編輯成文,希望對書法愛好者有所幫助。首先,書法作品有常見的九大樣式。主要包括條幅、楹聯、中堂、鬥方、匾額、條屏、扇面、冊頁、手卷。六、條屏:以中堂、條幅等尺幅相類之料紙,依詩文長短寫成一組作品。有「四條屏,八條屏,十二條、十六、十八、乃至二十六條屏」。
  • 彈幕鼻祖乾隆,在書畫上題詩鈐印,你怎麼看呢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以風雅自居的皇帝之一,他愛收藏和鑑賞,尤喜在畫上題詩、鈐印,原紫禁城所藏曆代古畫,大部分都留下了乾隆的墨跡。各地歷朝歷代的奇珍異寶、書畫古玩,還不得自覺地往皇城裡靠攏啊。乾隆皇帝再次破功。看到畫上這深淺不一的大小印章,真的是點讚狂魔,彈幕鼻祖。有沒有一股拔過火罐的既視感?真相是人家王獻之才寫了30多個字,任性的乾隆皇帝硬是給扣上了80多個印章。印完章還不算,還要寫詩,字越多越開心,心裡越得勁!
  • 篆刻入門:關於鈐印的方方面面
    這是這套篆刻課程的第十三課,也是最後一課,依照來楚生《然犀室印學心印》的線索,我們來說說鈐印方面的相關內容。鈐印就是用印,用印好象是很便當的事情,人人都會用的,但是用印有用印的常識,沒有用印常識,胡亂瞎用,好印往往會變成壞印,失去它原來的精神面貌,這關係不是很重大嗎?因此在最後提一提。
  • 題跋鈐印上重讀中國藝術史
    不少觀眾是剛剛熟悉「石渠寶笈」這個名字,其實寶笈裡豐富的收藏早就照拂了人們的詩意生活:那些出現在教科書、通俗美術讀本裡的曠世書畫,最熟悉、最如雷貫耳的,幾乎都被打上過「石渠寶笈」藏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