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獅下轄的一個小鎮,曾為全國三大衛城之一,至今雄風依然

2020-12-16 浣花山房

永寧鎮,為石獅市東南部的著名濱海僑鄉,位於泉州灣與圍頭灣中部的深滬灣北畔,距石獅中心市區8公裡,與臺灣隔海相望。永寧古稱「水澳」,唐時稱「高亭」,宋時稱「涼恩亭」。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歷來為閩東南地區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南宋時,為防禦毗舍耶國海寇入侵,朝廷即在此建了永寧水寨,永寧因此得名,寓意永保安寧。元朝時,由於海寇出入東南沿海,侵擾百姓,在永寧設巡檢司。明洪武二十年,為抵禦倭寇,朝廷在此設立永寧衛城,以作泉南屏障。永寧衛與天津衛、威海衛並稱全國三大衛,歷史上為抵禦海盜、外來侵略和海上交通、經貿往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飽受歷史的滄桑考驗。

是日,天青雲白,豔陽高照,修飾一新的永寧衛城樓張燈結彩,在烈日下巍峨雄峙,雄渾大氣。城牆上大紅廣告告示著「第五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城牆花燈秀」的字樣,走近細看,方知不巧,花燈秀剛剛於3日結束了,然而就城牆內外的布置裝飾,仍可見節日之熱鬧氣氛。

城門洞開,廣納四方遊客,時值正午,來到永寧的遊客寥寥無幾,石板的街道顯得格外清淨。城樓巍峨高聳,可惜登樓的臺階緊鎖著,可望而不可即,失去了憑樓遠眺天風海濤的體驗。那就順著路牌往城內走吧,沿途都是閩南特色的花崗巖條石砌成的民居,與條石鋪就的道路,整個就是石頭的世界。不遠處兩座寺廟毗鄰坐落,右側的紫樹林寺雖然金碧輝煌,然而一看就是新建建築。而右側這片規模宏大古香古色的雕梁畫棟,就是省文物保護單位永寧城隍廟。

城隍信仰是閩臺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永寧城隍廟建於公元1387年,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800平米,以中軸線為基準,有門樓、前殿、戲臺、拜亭、主殿和左右廂房組成。廟裡除了供奉城隍爺外,還有二十四司、四大將、三夫人、衙役差官近百尊神像,是閩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一座城隍廟。

永寧城隍廟與石獅及臺灣鹿港城隍廟有著特殊的淵源。清道光年間,由在臺灣鹿港創辦日茂行的林家及地方紳士,自家鄉石獅永寧恭請城隍至臺灣鹿港建廟,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並將城隍文化在臺灣廣泛傳播。多年來,鹿港城隍廟與永寧城隍廟兩地之間的文化交往從未中斷過。另一方面,城隍是守護神,守護城池、國家;也是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因此,城隍文化是永寧極具地域特色的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城隍廟規模龐大,建築精美,古蹟眾多,而且保護程度非常高,從永寧鎮舉辦城隍文化節來看,城隍文化在當地已經根深蒂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

正午的巷道清幽靜謐,只有偶爾從居民院落裡傳出電視裡的聲音。隨處可見的是花崗巖的民居和紅磚的古厝,縱橫交錯的寬窄不一的街巷裡,時不時有一幢氣度雍容的老房子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勾起我們一探塵封歷史的欲望。故事會館就是這樣的古厝,這所講古的場所,古樸的紅磚大厝,優美的燕尾屋脊,精緻的磚瓦雕刻,可惜大門緊閉,未能進入內部參詳。背后街旁的圍牆上,正在展覽這名為「阮這座城」的攝影展,兩位路過的居民也暫停下來,饒有興致地觀看。

永寧是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至今仍保留著非常完整的古街道,兩條貫穿東西南北的街道把永寧城分成四個方塊,狀如鰲魚臥灘,故又有「鰲城」之雅稱。永寧古衛城依山而建,東西傾斜度達20多米,老街從慈航廟直落西門外,長一公裡多,寬度約4米至5米。明朝時,此街稱西直街。府志記載:「右千戶所,營房八百四十間,在永清門西直街。」 老街每10多間店面自成一個單元,中間隔道小巷。店面大多兩層,二樓前留段小磚埕,鄰店之間可互相走動。店門原是由一扇扇活動的門板並連而成。早晨開張時卸下,晚上關店時安上,單留個邊門可供人出入。老街路面為石頭鋪成,給幾代人的腳掌磨得非常光溜。

永寧老街是時光的合輯。清末,街上就有商店200多間,當時富甲一方的商家莫過於永進、霞源和興源三個商號。至改革開放前,這裡一直是永寧商貿的集中地,如供銷社、菜市場、手工作坊,甚至銀行、稅務、郵電等單位,無不擁擠在這條狹窄的老街上。如今,走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兩旁依舊是商鋪林立,只是當年的老商號均已或關閉、或坍塌,只留下舊日的牌匾,而或只存留一個遺址說明,讓遊人心生淡淡悵惘。

日茂行的主人林振嵩,乾隆二十五年,渡臺謀生,落腳鹿港,從零售食鹽的生意做起,因經營有方漸漸富裕起來,在臺灣鹿港成立了「日茂行」,一度甚至成為鹿港首富。在老家永寧這裡,也設立了一家分部,據說當年永寧日茂行的房子極其鋪張,氣派非凡,共有十幢三進大屋,連成一片,現在雖然已經破敗了,然而門楣上高懸的嘉慶皇帝親筆御賜金匾,仍見證著房屋主人當年的輝煌。

另一所曾經輝煌的霞源古厝是個大院子,外牆也已經斑駁破落了,紅磚的院牆東修西補滿目瘡痍,牆頭屋角芳草萋萋,一架苦瓜還在開花結果;宅子裡倒還住有人家,幾位婦女正邊忙活邊聊天,卻是滿嘴四川口音,估計只是租戶。

除了典型閩南風格的紅磚大厝,老街兩邊的巷子裡也常見中西合璧的小洋樓,這種主要用花崗巖條石建築的東南亞騎樓風格的樓房當地稱為「蕃仔樓」,多為南洋歸國華僑所建造,是閩南僑鄉獨有的一道風景。這幢著名的「寧東樓」建於上世紀20年代,為永寧旅菲華僑所建,是永寧的標誌性建築。

行走在老街常看見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大厝的圍牆下會砌著一個水井,一開始我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直到看到這塊鄰裡井的解說才恍然大悟:原來,早年永寧淡水稀缺,永寧老街上華僑陳先生主動將自家的一段圍牆退回半尺,改建在水井中間,將井口外露,讓鄰裡隨意取用,深得眾鄉鄰的讚譽與感激,家中有水井的居民紛紛效仿。從這個細節看,歷史上老街不僅經濟繁榮,民風也是相當淳樸啊。

閩南人大多有很深的信仰,這點在老街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漫步街頭,幾乎每隔百米就有一座廟宇或者祠堂。天公、天后、媽祖、土地、祖宗……林林總總,香火氤氳。其中最為著名的的寺廟,除了城隍廟就是這座橫亙道路中央、據傳始建於隋代的慈航廟,裡面供奉的男性的觀音菩薩法身---在這個充滿歷史感的地方,處處體現著與眾不同。

入則靜謐,出則繁華。老街盡頭就是個物貿市場,市場周邊依舊是商鋪林立,石獅特色的服飾門店琳琅滿目,熱鬧非凡。

老街周圍許多看似曾經奢華的深宅大厝,現在卻已廢棄無人居住了,一任梁結蛛網、門褪朱顏。因此,永寧老街是個值得慢慢行走品味的地方,它並不在乎是否有知名度,也沒打算把自己變成景點,當地人依舊波瀾不驚地生活在那裡,日復一日,安詳而沉靜。比起很多已經完全淪為旅遊景區的老街,永寧衛更為原生態,更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這也是這座古衛城的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出名的衛城,它曾是最出名的三大衛城之一,現在逐漸冷清了
    中國最出名的衛城,它曾是最出名的三大衛城之一,現在逐漸冷清了,說到福建旅遊,除了武夷山、廈門鼓浪嶼、泉州清源山、福鼎太閤山、泰寧金湖、永安桃源洞、平潭海壇、連城冠豐山、屏南鳶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外,其實福建真的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
  • 石獅旅遊
    永寧衛城永寧衛城位於今石獅市永寧鎮永寧居委會境內,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築建,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年悠久歷史,據載,永寧衛下轄有11個千戶所,即在衛城內有左、右、前、後五個千戶所;在衛城外,有福全(晉江)、崇武(惠安)、金門、中左(廈門)、高浦(同安)、白葉坂(安溪)六個守御千戶所及十四個巡檢司
  • 為什麼很多人只知道晉江、石獅,而不知道泉州?
    特別是在今日,以經濟為主導的新聞界,晉江、石獅都可以輕鬆刷存在感,這也是媒體所喜愛並樂此不疲的投其所好方式。  然而,在地一級,泉州便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她要面對的是巨無霸的直轄市,集一省之力推舉而出的省會,以及佔據各種資源優先發展的特區、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顯然,泉州面對的困難要比晉江和石獅大的多,而獲得的關注卻小的可憐,媒體的曝光率因之少之又少。
  • 周末休閒新玩法,石獅這個地方太適合露營野餐了,附石獅旅遊攻略
    在泉州冬日想找個地方搭起帳篷野餐曬太陽一直都不知道去哪裡,今年元旦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方。那就是石獅的峽谷旅遊路和體育館公園,從的泉州市區出發,行程也就不到1小時,而且周邊還有寶蓋山等著名景點,非常適合周末短途出行。
  • 重振古衛雄風再鑄輝煌 記石獅舉行首屆城隍文化節
    重振古衛雄風再鑄輝煌 記石獅舉行首屆城隍文化節 qz.fjsen.com 2012-07-23 11:41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7月19日至21日,備受矚目的首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的石獅市永寧鎮隆重開幕。20日上午,本社96339走基層採訪組來到永寧,與當地群眾及上千名賓客共同見證了活動盛況。
  • 海內外城隍分廟石獅永寧祖廟會香 重振古衛雄風
    【解說】福建石獅第二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9月12日在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大衛城之稱的福建石獅永寧鎮舉行。來自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的永寧城隍廟分靈廟宇齊聚祖廟會香謁祖。  【解說】當天上午,永寧城隍廟前廣場彩旗飄揚,熱鬧非凡。
  • 石獅永寧鎮,你來旅遊過嗎?
    永寧鎮是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歷來為閩東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寧古稱「水沃」,唐時稱「高亭」,宋時稱「涼恩亭」。永寧,狀若鰲魚,別稱「鰲城」。唐時稱高亭,宋初稱涼恩亭,在海口一帶,則稱「水灣」,又稱「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為防外患,於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寓意永得安寧,因此得名。
  • 五一來泉州,就推薦這51個地方
    【德濟門遺址】是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門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遺址,系我國現存使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的石構古城門遺址之一,包含有南宋、元、明、清不同時期建築遺存。【金青龍、銀聚寶】青龍巷曾被稱為是古泉州的金融街;聚寶街曾是中外商人集市貿易的地方。
  • 三大展會同期綻放 時尚石獅再育新機
    2020最後一個月,一直處在時尚尖端和產業前沿的石獅,再次走到了全國紡織服裝和時尚產業的舞臺中心。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簡稱海博會,英文STCF2020)暨2020石獅國際時裝周、第二屆中國校園服飾國際博覽會將於2020年12月17日至20日在中國休閒服裝名城——石獅市舉辦。
  • 石獅的老街
    老街設計為主幹呈縱橫十字形軸線布局,四個軸向通往永寧衛城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因為當年永寧是個軍事海防區,這種布局有利於部隊和軍需品的集散。漫步老街,你還會發現一路上有好幾個廟宇,這些廟宇既是老街的結點、無形中也劃分出一個個街區,永寧衛城號稱「百家姓」,當地軍民往往是同姓(族)聚居,分布各個街區。
  • 「泉州古城攻略」因海而生的永寧,600年古衛城攻略小記
    寫在前面關於泉州,自然不必再多提那些散落在街巷之間的佛寺宗廟,也不必反覆絮叨千年過往的雲煙歷史。品過古城的清茶,吃過巷間的古早,沿著歷史的足跡走到石獅的海邊,駐足在百年衛城斑駁的歷史黃頁上。隨著海風穿過古老的城門,走在舊石板鋪就的老街上,看百態的市井,也聽如歌的鄉音。
  • 石獅要有大發展了!涉及城建等部門
    石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30年的飛速發展,今天的石獅已經從一座閩南小鎮變成全國百強縣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活力縣級城市。 龍吟獅嘯,建市30年 石獅開掛式發展
  • 海內外媒體關注石獅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
    石獅第三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成為了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近期來,國內外有上百家媒體、網站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文化節各項活動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宣傳報導,以圖、文、聲、像等各種方式做細、做足、做活「永寧古衛」文章。
  • 福建泉州永春概覽(閩南地區)
    福建泉州永春概覽(閩南地區):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省,西毗漳州、龍巖、三明。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泉州是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落戶泉州。
  • 福建石獅最富有的三大家族亮眼!閩商首富許榮茂領銜,全躋身全球...
    「愛拼才會贏」這個傳統觀念已深入民心,敢拼、善贏的精神創造了建市30周年的許多榮譽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活力縣級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休閒服裝名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福建省智慧財產權強市、福建省科普示範市…… 石獅也因此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超級富豪,以菲律賓為例,如已故著名菲律賓華僑鄭周敏(泉州石獅人,菲律賓首富,1996年福布斯全球華人首富)、吳奕輝
  • 石獅城隍廟遇見一城繁華
    明洪武二十年(1387),「永寧衛」建立,因地處要衝,衛城指揮使官階為正三品,因此永寧城隍比一般的府縣城隍爵號來得高,享有「忠佑侯」的封號。清代順治十八年(1661),為斷絕沿海百姓對鄭成功抗清活動的援濟,清廷厲行遷界,史稱「辛丑播遷」。永寧衛城百姓內遷石獅,永寧城隍、應山夫人、關帝等神明隨之遷來,移入石獅城隍廟。
  • 當地人有福了,全國也就1000個!
    地處廈、泉、漳閩南「金三角」中心區域,與廈門經濟特區接壤,有泉州的「南大門」之稱,是漳廈通泉州、晉江、石獅必經之地。交通便捷,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離廈門機場和港口僅幾十公裡。該鎮依山傍海,與臺灣隔海相望,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是閩南重鎮和著名僑鄉。
  • 泰州這個本土藝術是全國三大流派之一,曾專門為西哈努克親王表演過...
    泰州這個本土藝術是全國三大流派之一,曾專門為西哈努克親王表演過…… 2019-09-28 2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石獅獲中央表彰!她從此多了個新名字!海量高清美圖奉上~
    石湖港區已漸成為全國最大的進口荒料石集散地。祥芝中心漁港全省最大的漁港石獅海博會海博會以推動兩岸產業對接、促進海內外經貿交流為主要目的,以「相聚服裝名城、共拓兩岸市場」和「對臺、專業、休閒、時尚」為理念,展品將覆蓋紡織、服裝、面料、輔料、紡織機械、諮詢設計、
  • 臺灣首次發行「城隍廟」郵票 石獅城隍尊神亮相
    專家認為,石獅城隍尊神亮相臺灣郵票,再次印證了石獅與鹿港兩地城隍之間的歷史淵源,有助於城隍信仰在閩臺民間文化交流中弘揚。  臺灣鹿港城隍廟管委會設計的「城隍廟」紀念郵票是「城隍在鹿港」的攝影比賽的紀念郵票,郵票為一大整版,25張,其中,有面值的郵票10張,每張5元新臺幣,沒有面值的15張,最大一張為鹿港鰲亭宮外觀,在這張郵票上清楚地標記著這樣的字樣:「鹿港鰲亭宮創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亦有傳說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城隍尊神爵位忠佑侯,屬秩三品城隍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