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為何祭月

2020-09-26 劉哥文化驛站

八月十五稱謂中秋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稱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

因農曆八月十五恰巧在秋季中間,所以古人將其稱為「中秋。

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祭月的習俗,秋夕祭月是一種比較隆重的祭祀活動。最開始的時候,「祭月節」定於秋分當日,後來才變更為農曆八月十五日。

據史料記載,這個節日源於天象崇拜,由於古人的思想比較迷信,所以對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擁有一種原始的崇拜心理。當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出現了陰晴圓缺的變化之後,就認為這可能是上天的一種預示。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古制,也就是說太陽和月亮,在古人心目中就是「神」的存在,一直都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在古代社會,中秋節的主題就是祭月,無論是帝王還是普通老百姓,在這一天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祭月活動。

到了唐朝時期,中秋賞月習俗特別流行,所以賞月開始重於祭月,古老而又嚴肅的祭祀活動,最終演變成了獨具文化魅力的風俗。

傳說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一下子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火辣辣的太陽曬得萬物枯死,民不聊生,這時出現一個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力大無窮,他眼見十個太陽曬乾了所有的樹木莊稼跟水源,不忍見到百姓們都快活不成的樣子,於是他登上崑崙山頂,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於是大地恢復了原本的模樣,人們才開始安居樂業。

由於后羿拯救了瀕危的百姓,因此受到百姓的一致尊敬和愛戴。後來后羿娶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為妻,因為他的精湛射術與狩獵本領,引來了不少人慕名前來拜師學藝,而就在此時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次,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途中巧遇了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鑑於后羿拯救世間百姓有功在身,便賜予后羿一顆不死仙丹。如若服下此丹就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想了想覺得捨不得撇下妻子嫦娥,便把不死仙丹交給嫦娥珍藏。

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恰巧看見了,蓬蒙看見嫦娥藏的仙丹便起了賊心,他想偷吃掉仙丹自己成仙。

幾天後到了八月十五,后羿帶領著眾徒弟外出狩獵,蓬蒙便假裝生病,沒有跟出去狩獵而是留在家中。待后羿率眾人走後,到了晚上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找到嫦娥,逼嫦娥交出不死仙丹。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下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仙丹一口吞了下去。誰知嫦娥剛吞下仙丹,身子便飄離地面、衝出窗口,並向天上的月亮上飛去。

等到后羿回到家中,卻沒看見家中等他回來的嫦娥,這時侍女們跑過來哭訴了當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便去找蓬蒙,可是到了蓬蒙的房間發現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渾身打顫,悲痛欲絕,跑到院子裡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月亮上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奈,但又十分想念嫦娥,便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相關焦點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小編 趙 建 林 (一)、 農曆八月十五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領域 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為中秋之半 (二)、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屬於24節氣裡其中之一的節氣,中秋佳節倍思親,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是民間的拜月節日。中秋是安陰曆得的節日:是和月亮的陰晴圓缺有關。24節氣都是陽曆的節日,和太陽在空中的位置有關。
  • 八月十五話中秋
    就是說,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由於歷史發展和曆法融合,所以將「祭月節」由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3、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中秋節月亮圓滿,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女兒節」等。
  • 在唐代以前,中秋並不是八月十五
    唐代中秋賞月已成為文人的時尚,吟詠中秋明月的華章麗句尋常可見,從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劉禹錫《八月十五夜觀月》、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等,可以看出中秋賞月己成為唐代廣泛流行的習俗在此大家肯定有個疑問,為何唐代將中秋節定在了農曆八月十五
  • 賞月為什麼在八月十五?
    我和大多數的中國人一樣,每逢中秋佳節之時都會賞月祭月拜月,會在這個時間對親人寄寓相思之情、盡團圓之歡。可是每到這個節日之前我也會想,為什麼中秋節會在農曆八月而不在其他的月份呢?有它的自然規律和科學道理嗎?世界上又有多少個國家也過中秋節呢?
  • 農曆八月十五「中 秋 節」
    2020-10-1編輯 趙 建 林(一)、 農曆八月十五,中 秋 節 顧名思義,秋天中間的節日,農曆七月、八月、九月是秋天,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正中間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領域東亞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要想收穫先種田…(二)、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屬於24節氣裡其中之一的節氣,中秋佳節倍思親,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是民間的拜月節日。
  • 月餅的傳說:八月十五夜取義
    >月餅的傳說:八月十五夜取義2012-07-25 16:25:0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 淺談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 「中秋」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間亦有中秋祭月之風。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北宋時,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 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時, 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燈塔、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 古今八月唯美的別稱,祭月中秋來相聚,月桂花下食五仁
    祭月中秋來相聚月桂花下食五仁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桂月:農曆八月。指農曆八月。此時月桂花盛開,故稱。出處:厲荃《事物異名錄.歲時.九月》:"《提要錄》:'八月為桂月。'"壯月:指農曆八月。《爾雅·釋天》:"八月為壯。" 郝懿行義疏:"壯者,大也。八月陰大盛。"《金石萃編·唐阿史那忠碑》:"我壯月以控弦,候朔風以鳴鏑。"
  • 「漲知識」八月十五為什麼是中秋節
    農曆八月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且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之為「中秋」。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收、冬藏之說,在秋季收穫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所以可能是由著延續下來的習俗。
  • 普洱人的「八月十五」有這些習俗
    中秋節是流行於我國乃至整個漢文化圈的傳統節日,普洱人習慣稱中秋節為「八月十五」。每年陰曆八月十五,普洱人聚會賞月,慶祝豐收,祈福美滿。此外,普洱人在中秋節歷來有祭月、賞月、吃蒸糕等習俗。八月十五思茅人喜歡把中秋節稱為「八月十五」,愛用「團」字來代替「圓」字,於是就有了「月亮團團」「發煙要發團」「團囉囉」這些充滿普洱味道的字句。
  • 八月十五話中秋,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麼,習俗又有哪些
    為何要提前?因為我要搶在話題第一線,用速度來彌補那約等於零的熱度。自娛自樂是我的優良品格。將中秋定為節日始於隋唐,而中秋活動則早在上古時期已有,只不過那時稱之為「秋夕禮月」。百姓敬月亮為神,認為能有這秋天的收穫需感謝上蒼。於是選定秋分那日的晚上,備上水果糕點,祭拜月神。一表感恩,二為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 2019中秋節幾月幾號 八月十五中秋節幾月幾日2019
    導讀:八月十五中秋圓月,最是故鄉圓。每年的中秋是思鄉最為熱切的時候,尤其是身在外地無法回家的人們,只能寄明月望清風託去思鄉的情緒。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月亮,不同的是每年的中秋節的時間,那麼2019中秋節幾月幾號呢?想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幾月幾日2019,就來看看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吧。
  • 農曆八月十五恭賀太陰星君誕辰!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成為我國主要的民俗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 中秋節:己亥年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中秋別只知吃月餅,這些農俗更有趣
    ,八月十五人節9月2號是農曆的7月15,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在農村也叫鬼節,或七月半。中秋節也叫祭月節,我老家則直接叫「八月十五」,過中秋也叫「過八月十五」,一些地方也叫它「八月節」或對應「七月半」的「八月半」。
  • 2018八月十五手抄報內容 2018年中秋節手抄報素材
    今年八月十五中秋節即將開始,可能年輕的學子們還不懂中秋節的明月的含義,還是老老實實的做2018八月十五手抄報內容吧,下面我們準備的2018年中秋節手抄報素材,現在就來做一份漂亮的中秋節手抄報吧!2018八月十五手抄報內容 2018年中秋節手抄報素材2018八月十五手抄報內容
  • 八月十五中秋拜太陰娘娘月神,好處多的不得了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 中秋節將至,為什麼這天有「祭月」的習俗?祭月有哪些禁忌?
    祭月、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讓中秋節變得越來越有趣味性。尤其是流傳了幾千年的「祭月」習俗,更是中秋節中的重頭戲。為什麼這天有「祭月」的習俗?祭月有哪些講究?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去揭開中秋節的神秘面紗。
  • 中秋節將至,為什麼這天有「祭月」的習俗?祭月有哪些禁忌?
    為什麼這天有「祭月」的習俗?祭月有哪些講究?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去揭開中秋節的神秘面紗。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祭月的習俗,秋夕祭月是一種比較隆重的祭祀活動。最開始的時候,「祭月節」定於秋分當日,後來才變更為農曆八月十五日。
  • 2020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是十月一日和國慶節同一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日中秋節,在這天人們一定會吃的就是月餅了,那麼2020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幾月幾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