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來,他是唯一破解諸葛亮八陣圖的人,但卻搖頭:我可不敢破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如果說要評價出古代一個最為完美的人物形象,蜀國丞相諸葛亮自然是不少人心目當中的最佳人選,杜甫對他的一生作出了很好的總結「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作為古代最為傳奇而且神秘的陣法,八陣圖始終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演義小說當中,夷陵之戰,陸遜大敗劉備70萬大軍,當他正率領眾人追擊的時候,前離夔關不遠,卻又看見一堆亂石,透露出森森殺氣。
結果陸遜走進去看,馬上就被困住,無法脫逃,正當生死存亡之際,得益於隱居在此地的諸葛亮嶽父黃承彥指引,才得以脫困。根據黃承彥介紹,這八陣圖「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就連自己也「變化無窮,不能學也。」陸遜聽聞了此言,嚇得下馬道謝,至此再也不敢打蜀國的主意。
當然,這個故事的可信度不高,而且也不具備任何科學的解釋,陸遜在夷陵之戰之後沒有繼續進攻,是因為魏國曹丕所率領大軍進犯東吳而導致的,根本不是被諸葛亮的石頭陣所困住。但是關於八陣圖,歷史正史卻有多次記載。
首先是《三國志》裡面提到:「亮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後來的酈道元在《水經注》考證,諸葛亮為了練兵所布置的三處「八陣圖壘」,分別位於陝西沔縣,四川新繁以及重慶的奉節。奉節正是困住陸遜的那一處。
《水滸傳》當中,宋江的梁山兵馬也多次使用九宮八卦陣,幾乎從未有過敗績,兩千年來,自稱能看破孔明八卦陣的,實際上只有一人,這就是晉朝的大將桓溫。公元304年,流民首領李雄攻下成都,背叛晉朝稱成都王,歷史上稱作成漢。
公元346年,桓溫上書朝廷,正式率領大軍北伐,當時的成漢實力衰微,皇帝李勢更是昏庸無道,儘管桓溫手底下人並不多,但是蜀地之兵,望風即潰,因此晉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搗黃龍。
當他帶著晉軍來到奉節,看見了諸葛亮所打造的八陣圖,大家都感到困惑不已,不知道其中有什麼玄機,然而桓溫卻說「此常山蛇勢也」。看破了裡面的奧妙。《晉書·列傳第六十八·桓溫傳》:「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
然而桓溫雖然解讀出了陣法,但是他並不敢以身犯險,因此對著部下搖頭:「雖可識,未敢破。」轉而帶著軍隊繞開了這裡,隨後桓溫帶著軍隊,在成都城外和蜀軍展開正式的決戰,當時戰況非常慘烈,桓溫的馬也被射傷,但是主將帶著將士拼死向前,最終大敗蜀軍攻入成都,347年,成漢就此滅亡。
關於諸葛亮八陣圖的傳說還有種種,到了唐朝,騎兵逐漸成為了部隊最為依賴的武器,而宋明又發明了火器,陣法不再顯得那麼重要,八陣圖逐漸成為了傳說當中的產物。但除了桓溫之外,依然沒有人能夠說誇下海口破除此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