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知天下秋,七首唯美落葉詩詞,與君共賞秋日風光!

2020-11-26 石錦

當風帶來秋的氣息時,樹葉開始泛黃,漸漸有落葉開始飄落。落葉是秋天裡一道必不可少的風景,是秋天裡隨風起舞的精靈,它用飄逸的動作,優雅的身姿,唯美的氣韻,譜寫出秋天的旋律。

「無端木葉蕭蕭下 更與愁人作雨聲」,落葉裡即有詩人的失意傷感,也有「待看春三月 濃陰萬綠叢」豁達灑脫,還有更多那些隨風起舞令人陶醉的落葉詩句,我們一起來看看秋風中的最美的落葉詩詞吧!

1.

《落葉》——唐·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樹葉翻飛仿佛不願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

2.

《水龍吟·落葉》——宋·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悽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早上的霜露剛剛附著在青綠的樹林上,視野中故國也早是一片悽涼之景。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落,門前荒蕪,路徑悄悄。渭水秋風起,洞庭湖波湧,幾次暮秋了。想來重重疊疊的山上已經落滿樹葉,千峰儘是萬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沒有人可以到。從前題紅之事已不再見,順著官溝而上,暗流空繞。蟬啼叫還沒有停歇,鴻雁欲過,此時的懷抱是悲傷的。樹葉雜亂地落於窗前,落葉掉落在臺階上發出聲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處。只是今夜,滿庭的落葉誰來掃。

3.

《落葉》——唐·修睦

雨過閒田地,重重落葉紅。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一場秋雨過後,莊稼已經收割了,閒置著的田地顯得格外空曠,只見深紅色的落葉脫離樹幹,層層疊疊地在半空裡飛舞。

有的翻飛著隨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蒼茫的河邊盲目地飄蕩。尾聯直抒胸臆,說自己要像青松那樣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葉,隨風飄蕩,任意東西。

4.

《落葉》——唐·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秋天到了,地下滿是飄落的紅葉,樹上的樹葉所剩無幾。庭院中才開始打掃,零散落葉環繞著大樹。

5.

《少年遊》——宋·晏殊

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朱闌向曉,芙蓉妖豔,特地鬥芳新。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將瓊萼等閒分,留贈意中人。

剛剛過了重陽節,天氣漸漸冷了,庭院裡秋風瑟瑟。落葉紛紛。在這秋日的清晨,朱紅闌幹外的木芙蓉卻開得非常美豔,像在特地競吐新的芬芳。天氣逐漸寒冷。白色的木美蓉在淡淡的月光下搖曳生姿,就像是鍍上了一層薄薄的清霜。這一枝斜立著,紅得像火一樣燦爛;那一枝低垂著,白得像雪一樣晶瑩。所有的花似乎都不畏霜寒,都開得那麼明豔,那麼嫵媚,讓人覺得仿佛回到了溫暖的春天。不要把這玲瓏剔透的花兒隨便地摘下來分了,還是留著它贈送給意中人吧。

6.

《南浦·旅懷(節選)》——宋·孔夷

風悲畫角,聽單于、三弄落譙門。投宿駸駸徵騎,飛雪滿孤村。酒市漸閒燈火,正敲窗、亂葉舞紛紛。送數聲驚雁,下離煙水,嘹唳度寒雲。

畫角在寒風中悲鳴,《單于》曲調一聲聲落在譙門,我們的馬車匆匆趕路投宿,來到這瀰漫著飛雪的小孤村。酒市裡的燈火漸漸稀少,只有枯葉亂紛紛,敲打著窗門。空中傳來驚雁的哀鳴,從那悽戾的叫聲中,可以想像它們剛剛離開迷濛的水面,正在迅疾地穿過寒雲。

7.

《西湖雜詠·秋》——元·薛昂夫

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斷霞遮,夕陽斜,山腰閃出閒亭榭。分付畫船且慢者。歌,休唱徹;詩,乘興寫。

深秋來了,落木蕭蕭,原先茂密的樹林看上去變得稀疏了。但是,那山上的紅葉,還有那即將謝去的芙蓉,這時卻格外惹人喜愛。周圍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一重一重,千姿百態的呈現在我們面前。晚霞被遮斷,夕陽斜照在山坡上,山腰間又忽然顯露出悠悠然的令人神往的亭榭。啊,多麼美好的景色呵!畫船上的艄公,請你慢慢的劃,讓我再看看。唱歌的,請繼續唱,不要停下來。寫詩的,請乘著自己興致,盡情的寫吧,千萬不要停筆。

相關焦點

  • 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落知天下秋出自《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意思是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不過也不全是蕭瑟悲秋,劉禹錫在秋詞二首中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陳永鏘·一葉落知天下秋
    《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詩人們對於秋來的感慨自古皆然,屈原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首發悲秋之聲;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被譽為"千古悲秋之祖"。
  • 一葉落知天下秋,十四首唯美的落葉詩詞,落葉美,詩詞更美!
    立秋已過,梧桐葉開始變黃,漸漸有落葉開始飄落。落葉是秋天裡一道必不可少的風景,是秋天裡隨風起舞的精靈,它用飄逸的動作,優雅的身姿,唯美的氣韻,譜寫出秋天的旋律。落葉唐-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 朱振華散文《一葉落知天下秋》
    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季節的輪迴,秋意漸濃,秋色漸深。在秋色如歌的光陰中,左手繁華塵世,右手嫣然春秋。飛舞的秋葉,隨風翩然。這是一種生命的舞蹈,極盡的絢爛。風起,靜靜地漫步於林間小徑,期待著與秋的精靈重逢,看它舞盡婆娑,而後依著它清晰的脈絡,把一份滄桑的美麗,裝進人生的行囊。盡情張揚起個性,在一片落葉裡參透禪意,在一池秋水裡感知歲月的溫度,在一朵菊花裡收藏傾城的風景,在一場色彩裡邂逅光陰的風情。
  • 「一葉落知天下秋」的上句是什麼?
    句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偏巧他這兩句詩被宋人唐庚看上,還被引用到《文錄》中,沒想到唐庚這一引竟把它給弄火了。特別是後句,幾乎每個人在初秋時節忽然看到一片落葉時都會脫口而出。(也有資料標註作者是強幼安,可強幼安也是個宋人,並且與唐庚是關係不錯的好友)「一葉落知天下秋」現在已經被人們簡化成」葉落知秋「或「一葉知秋
  • 不只有落葉,還有限定美景,盤點詩詞中的秋日美好
    一葉落而知秋,一夜風而漸涼,幾場秋雨過後,夏天真的要走啦。秋風蕭瑟,落葉飄飄,秋天似乎總是帶著愁緒而來,可是有人獨愛秋日風景更好。來看看詩詞中的秋日限定美景吧!《秋詞》——唐·劉禹錫這首詩一反古人悲秋的基調,秋日勝春朝,頓時感到劉禹錫的豪邁之情,只能覺得秋日的美好,自己都恨不得作詩一首了。《秋夕》——唐·杜牧秋夜燭光映照著畫屏,少女拿著羅扇扑打流螢。夜色下的石頭臺階清涼如水,靜臥坐著看牛郎織女星。
  • 2014年高考作文真題預測(50):「一葉落知天下秋?」
    【金題回放】 請以「一葉落知天下秋?」為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能寫成詩歌)。可論述你的觀點,可敘說你的故事,可抒發你的情感。「一葉落知天下秋」,人人皆知,從這個立意正確的角度思考,絕對沒有問題,但是在審題的時候,就要看清楚了,這個命題不是讓你滿地去找落葉,最後終於找到了一片或者一瓣,然後大呼:「啊,秋天到了!」,如果這樣寫,立馬判你死刑,你的作文死定了。要知道,在咱南方,四季都有落葉,北方進入寒冷的冬季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落葉會更多,那還不四季都是秋天了啊!
  •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據載,宋時,立秋日,宮中要移盆桐入殿,屆時,太史官高奏:「秋來了」,桐葉或落一二,寓報秋時。立秋之秋,別有意義。《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唐人有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宋玉曰:「悲哉,秋之為氣也。」對於國人,心上有秋即為「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我豈楚逐臣,慘槍出怨句?
  • 立秋:一葉落,知天下秋;一念起,開福禍門
    一葉落,知天下秋民間說「秋後一伏,熱死老牛」。今年立秋尚在中伏,一時之間暑氣難消,秋老虎之威尤勝夏熱。「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從微風到寒蟬,山川河流,草木人間,慢慢就變了顏色。太監們把梧桐從屋內移到屋外,只為聽秋天來臨的時候,傾聽梧桐葉落的第一聲秋響。古人說:「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 一葉落知天下秋,為何特指這種樹的葉子?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自古梧桐被視為聖王和先知,《花鏡》中說梧桐:「此木能知歲時,清明後桐始華。桐不華,歲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葉先墜。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之句。」就像有人質疑為何「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樣,怎麼梧桐葉落而知秋,為何不是楓葉落、柳葉落、桂葉落?那漫山的楓葉或者黃櫨葉被秋色染紅的時候,不是更能代表秋天嗎?
  • 五首絕美秋日古詩,帶你一覽秋日美景,驚豔了時光,沉醉了歲月!
    多麼舒適,多麼清爽,在熬過了夏日的酷熱之後,秋日就像是大自然送給人們的意外驚喜,給人們帶來新的收穫、新的希望,新的風景。秋日的天總是那麼明朗,一眼望去,那麼高,那麼遠,讓人的心情也不由地開闊起來。偶爾,一隻小鳥飛過,一片雲飄過,你的心會為之一顫,會忍不住感嘆這世界的美好。秋風拂來,仰起頭,閉上眼,你會覺得自己就像那一片葉子,一朵小花,一顆果實,正慢慢融入秋的生命裡。
  • 一葉落,天下秋,東北的溫柔浪漫藏不住了!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當樹葉漸漸由青變黃再至飄零,我們就知道秋天已經走近。世人只以為東北是個冰雪王國,卻沒有想到它的美,從來都不止於冬天,9、10月份,也是北方最美的時候。由於緯度最高,所以這第一場秋雨,第一片落葉,就落在東北的土地上。東北擁有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佔全國森林面積的37%。一進入秋天,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美得像個童話世界,足以媲美北歐。
  • 立秋丨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經歷了春生夏長,從今天開始,萬物從「放」轉「收」,一片梧桐葉落,向世界大聲地宣告著:「秋天,已經來了」。立秋,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
  • 立 秋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立秋,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白露晨起,秋雨邀涼,流螢幾點,荷殘蓮生,梧桐落葉。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悽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 秋天了,一起聽聽那葉落的聲音。
    有時落葉是閒情雅趣的一部分,有時候卻是秋風無情。不同心緒,不同情境看見的秋天各不相同。這是它的奇妙之處。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踩著滿地的繽紛去尋一尋秋天的味道吧!想起分別那日的情景,渭水還沒有秋色,轉眼間長安已經滿地落葉。詩人因深秋葉落觸景生情,思念遠在他鄉的朋友。因為無從得知他的消息,只好遙望海雲端,深情至此,思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 八首唯美秋天詩詞,帶你品味與眾不同的秋韻!
    一、百裡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出自宋·孔平仲《禾熟》。竇,孔穴、水道。詩句描寫秋風送爽、穀物飄香、鳴泉入溝、五穀登場的豐收景象與田園風光。詩句描寫晚稻成熟之時已是風高葉落的秋天的季候特點。三、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出自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趁,趁著、趕在。打稻,即脫粒。詩句描寫農民趕在秋季霜落之前、天晴之時忙著整理曬場與脫粒的景象。四、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 多情自古傷離別,葉落秋涼最相思
    前幾日寫了一文,也是關於秋思,然有讀者抨擊道:「納蘭的詩詞讀多了!多愁善感,愛情與秋關聯不大吧?」愛情與秋,自然是沒關聯的。事實上,愛情與哪個季節有關聯呢?都沒有。然,愛情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季節,也可以在任何一個季節結束。傷春悲秋,傷的人,悲的也是人,不過借景抒情而已,又有什麼好詬病的呢?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無數詩詞名句,其中就有很多是關於秋思的。
  • 七首經典悲秋古詩詞歌賦賞析
    傷春悲秋是我國詩詞文化中國傳統基調之一,而悲秋的歷史更長一些,自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起,古人悲秋大抵是因為秋日象徵著人的暮年,如人生不順,對暮年、白髮、蕭條、無望等事物就會更加敏銳。本文賞析7首經典悲秋詩詞歌賦作品。
  • 【詩詞鑑賞】十首最美的秋日詩詞,一起感知秋日美好
    白露過後, 秋天的景色漸入佳境,金黃的稻穀,殷紅的石榴,天高雲淡,楓葉似火,瓜果飄香,就是那片片紛飛的落葉,也不失一種浪漫詩意之美。 去嗅一嗅那一路的稻香,去聽取哪一片蛙聲,不可錯過的秋日風光。十首最美的秋日詩詞,一起感知秋日美好 !
  • 一 葉 知 秋 有 感
    看見一片落葉,知道秋天要來了或知道已經來了。比喻通過事物細微變化,預料發展的趨向。《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唐人有詩云: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秋風掃落葉,最是好時節。秋風掃落葉,下句可以是, (1)最是好時節(2)知是故鄉來(3)滿地盡黃昏一葉知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