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2020-12-06 杭州網

槐幄如雲,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至。

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背後,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撫今追昔,古人今人都將這種美好願景和家國情懷落筆成文,藏於詩詞佳作當中,化作記憶,加以傳承。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蘇軾《浣溪沙·端午》寫道:「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人們以五彩絲線系手臂,名之為長命縷;胸前佩掛符籙,以避災邪。如今,隨著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富足起來,惡月惡日已經離我們遠去,紀念先人們愛國忠義的高尚情操,成為新時代的主流。

萬裡江山,屈原精神代代流傳。千百年來,端午二字已成為傳承、弘揚、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載體,是有著符號意義的「根」。

唐代文秀的《端午》中寫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端午》詩,表達了詩人在端午節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更是對昏君奸臣的憎恨和鞭撻。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北宋張耒的詩,短短數言,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苦悽情和對屈原的思念。

文人墨客通過詩詞悼念屈原,在思接千古的家國情懷中積蓄前行的力量,感受中華民族傳統風骨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思考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江河湖海,龍舟競渡勇往爭先。作為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龍舟競渡的場面在詩詞中更是蔚為壯觀,端午賽龍舟已經化作一種奮勇爭先的精神圖騰。

唐代詩人張建封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競渡歌》:「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作品充分反映了端午節龍舟比賽的壯觀場面。

時光在變,人們過節的方式也在悄然改變。但是,節日的背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變,人們對團結協作、努力奮鬥的精神追求沒有變,人們對愛國情懷的堅守沒有變。

奮進在新時代的億萬中國人民,在繼承、發揚端午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將傳統節日化作最美麗的文化符號,通過紙筆氤氳出他們心中美好的「築夢」畫卷。

端午節到來之際,光明網特邀當代詩家詩詠庚子端午,以饗讀者。

湘月·汨羅懷屈原

範詩銀

拍欄枉渚,悵弦鳴煙淼,華分新蝶。

看取千年流夢碧,多少悲音無接。

繞指騷愔,彈襟郢燼,幾首寒心闋。

一聲長嘯,汨羅應記孤月。

被發楚鬼湘魂,問天叩廟,此苦憑誰說。

縱使柔腸能寸斷,怎奈鼓疲金歇。

前日芝蘭,昨時簫劍,故國迷荒闕。

蒼雲酸眼,無邊飛淚噴雪。

鷓鴣天·庚子年端午情懷

田鳳蘭

惹我離騷九曲腸,龍舟競渡祝端陽。

蘭花美比詩花美,粽子香含艾葉香。

搏綠浪,舞霓裳,心同屈子醉雄黃。

情懷總系家國事,夢裡徘徊到楚鄉。

訴衷情庚子端午他鄉抗疫忙

何雲春

又臨端午粽飄香,恰遇疫之瘍。

京都大考開卷,眾志聚禎祥。

風瑟瑟,水茫茫,笛聲揚。

故園離別,守望他鄉,共享安康。

清吟端午

蒲潤康

荷尖蜓立品芬芳,柳岸鶯啼鼓樂揚。

粽子香飄天問遠,龍舟競渡國人忙。

千村織錦承先志,萬戶流霞共小康。

艾葉避邪防線守,堯年華夏醉風光。

端午

馬澤平

再也不會有比此刻更美好的時辰

你坐在經案前寫字

燈光又亮了一些

你把其中幾頁丟進紙簍裡

現在,它們暫時遮蔽住

剔骨之心

和你聽到的汨羅河水

一樣寧靜

現在,月光穿透窗戶

均勻地散落在你和稿紙上

——你獻出身體裡

潔白的浪花

你為這夜鍍上了金身

庚子端陽,向大家道一句:順遂、安康!

相關焦點

  •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粽」享美好生活
    (圖:攝圖網)【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作者:光明網袁晴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背後,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撫今追昔,古人今人都將這種美好願景和家國情懷落筆成文,藏於詩詞佳作當中,化作記憶,加以傳承。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蘇軾《浣溪沙·端午》寫道:「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人們以五彩絲線系手臂,名之為長命縷;胸前佩掛符籙,以避災邪。
  •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  作者:光明網袁晴  槐幄如雲,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至。  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背後,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 品讀家國情懷「粽」享美好生活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作者:光明網袁晴槐幄如雲,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至。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背後,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撫今追昔,古人今人都將這種美好願景和家國情懷落筆成文,藏於詩詞佳作當中,化作記憶,加以傳承。
  • 唐寧遠:端午詩詞裡的家國情懷
    端午詩詞裡的家國情懷文 | 唐寧遠端午歷來就是一個富有詩意和愛國傳統的節日,家國情懷是端午最美的文化底色,穿越雋永的古詩詞,赴一場千年之約,品一場文化盛宴,別有一番情趣。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已流傳2500多年。在這喜慶的日子裡,人們舉家團聚,掛艾葉,插菖蒲,吃粽子,飲黃酒,賽龍舟,浴蘭湯等等,豐富多彩,其樂融融。端午是中華民族奮進精神的集中體現。「一年一度又端陽,汨水悠悠屈子殤。」屈原自然是端午節的主角。
  • 我們的節日·端午丨品詩詞、享民俗……過一個有文化詩意的端午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在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到來之際,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思想薰陶和文化教育的功能,6 月 24 日,榆中縣圖書館聯合金崖中學舉辦了 "2020 我們的節日 · 端午 " 主題活動,該校 300 多名中學生參加了活動。
  • 課本裡的端午:飽含民俗趣味與家國情懷
    當我們循著課本裡的端午印記,細咂端午風物裡的文化滋味,慢品端午記憶中的精神密碼,一個飽含民俗趣味與家國情懷的端午佳節翩然而至。  端午作為民間佳節,儀式感很強。從「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蘇軾《六么令·天中節》)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食粽品畫過端午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松,等閒驚破紗窗夢。」石榴花開,綠柳低垂,掛菖蒲、品美酒、包粽子……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裡道出了端午節來臨時,人們喜度佳節的情形。端午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以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放紙鳶等民俗活動闢邪禳災、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些構成節日的眾多傳統文化元素也是畫家們創作的常見題材。
  • 「社科網評」端午文化傳承家國情懷與民族情感
    粽葉飄香,雄黃酒濃,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又一次在時序更替中來臨。已走過2300年歷史歲月的國家非物質類文化遺產端午節,如今迎來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體系的第13個年頭。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文化的盛宴,更是源遠流長的家國情懷和始終如一的民族情感。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武漢多彩活動迎端午 粽香情濃享佳節傳民俗
    濃情端午粽飄香。為慶祝端午佳節,武漢陸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讓市民們充分感受傳統節日氛圍,共享節日樂趣。據介紹,武漢市2019端午節文化旅遊活動將圍繞「花Young武漢,美好生活」主線,推出「過端午·賽龍舟」「燈光秀·炫長江」「看非遺·共傳承」「戲碼頭·看好戲」和「登名樓·觀名博」五大板塊活動,呈現「情濃端午、眾享(粽香)快樂」的節日氛圍。端午節前後,2019武漢荷花節及武漢美食文化節也將陸續啟動。
  • 端午節 - 把酒言歡,「粽」享團聚!
    時至端午,夏意綿長江水千帆渡,滿街粽葉香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和家人團聚是最不可或缺的環節於是品嘗氤氳熱氣與米香的粽子成了最有儀式感的方式只要手捧起這份溫熱,舌尖嘗到這份香糯便找回了記憶中的滿足感鹹香甜糯的端午家味美酒當然不能缺席!
  • 萬水千山「粽」是情,祝端午安康!
    萬水千山「粽」是情,祝端午安康! 富有詩意和愛國傳統的節日 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都郢 楚大夫屈原不願苟且偷生 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這種為國家興亡挺身而出
  • 「粽」享故宮裡的愜意端午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 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它與春節、清明、中秋 並稱為中華民族最具影響力的 四大傳統節日
  • 「妙筆抒端午 傳統文化情」,一起來看看小夥伴們的手寫詩詞→
    奉賢文明網近期在微博及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妙筆抒端午 傳統文化情」——「我們的節日·端午」網絡文明傳播活動,以「詩詞+微評」的端午文化徵集活動,邀請廣大網友及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參與話題討論,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 國航歡慶端午佳節:品味端午 「粽」情飛翔
    仲夏時分,金鳳乘務組在CA1485北京飛往南寧的航班上用一路驚喜為旅客帶來一段不一樣的節日旅途。端午節食粽的習俗由來已久,花樣也是繁多,棗粽、豆沙粽、火腿粽、什錦粽等等,但你一定沒見過在CA1485航班上乘務員帶來的粽子
  •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深刻感悟端午節裡的家國情懷
    老帆6月12日,江蘇大學十多名來自古巴、喀麥隆、巴基斯坦、尚比亞、幾內亞等國的留學生走進鎮江市南山街道五鳳口社區,與社區居民一起包粽子、畫彩蛋,感受中國傳統的端午文化。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中秋等民俗節日一樣,素來備受官方和民間的共同重視,被賦予了相當豐富的情感和文化元素,2009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使之成為觀照中華文化、文明的一個重要載體。如何把端午節過得更有儀式感也更具時代意義,也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享民俗趣。
  • 那禮文創 | 端午,「粽」裡尋她千百度
    在詩人善感的心中,平凡無奇的端午粽子也有了浪漫的詩意情懷,成了遙寄故人知己的佳品。五色粽以壯家傳統糯食製作工藝為根基,在提取玫瑰茄、薑黃、莧菜和菠菜的天然植物汁液,浸泡糯米。」那禮五色粽選用上等香豬肉,在恰到好處的烹製時間裡,豬肉酥軟而不爛,香氣四溢。
  • 課本裡的端午
    仲夏時節,石榴花開,中國人迎來入夏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民俗活動最豐富的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節日。當我們循著課本裡的端午印記,細咂端午風物裡的文化滋味,慢品端午記憶中的精神密碼,一個飽含民俗趣味與家國情懷的端午佳節翩然而至。端午作為民間佳節,儀式感很強。從「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
  • ...節端午」「粽」情相約端午節——橋西區開展端午節系列主題活動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在端午節之際,橋西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展系列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豐富節日文化內涵,展現傳統節日新氣象,培育和增強廣大市民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 「我們的節日·端午」「特別」的端午,「粽」有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這次活動不僅讓大家品嘗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傳承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更促進了民族團結與軍民和諧。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社區居民感受到了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也增進了鄰裡感情與社區凝聚力。(黃月桂)半島花園社區為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日,半島花園社區組織轄區居民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品味端午傳承文化端午節活動。
  • 品味詩意端午 培育家國情懷
    原標題:品味詩意端午 培育家國情懷   端午節是詩意的,體現出的是愛國的精髓。吃著飄香粽子的同時,不妨也品讀一下這些優秀的詩歌,追溯先哲們的偉岸精神,激發和培育自己的家國情懷。   鑼鼓敲響,粽香悠悠,迎著濃鬱的詩意,端午佳節飄然而至。李隆基有詩云:「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