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轉載必究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對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讓我們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活的幸福指數。俗語老話既然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就不可避免的會有優秀和糟粕之分,優秀的文化能給我們指導,糟粕的文化能讓我們迷失生活的方向。以前社會的時候,科學技術水平普遍較低,人們的很多經驗都是來源於實踐,實踐的不可避免的會有誤差存在。在農業生產中勞動人民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總結出了很多的經驗,有些經驗至今仍然非常有價值。
「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相信看老黃曆的人不會感覺到陌生,其是和我國天幹地支的理論密切相關的。我國的一共有十二生肖,對應的是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二龍治水為例進行解釋,龍代表的是辰,2020年正月初二是甲辰日,也是2020年的第一個辰日,傳統文化中認為第幾天出現辰日就是幾龍治水。龍越少代表年景越好,老話都說,龍多旱,媳婦多了不做飯。
十一牛耕田,牛代表的是醜,意味著第幾天出現丑日就是幾牛耕田。2020年正月十一是癸丑日,十一牛耕田的說法和傳統文化是匹配的。牛在古代社會是重要的生產種植工具,也是生產力高低的象徵,但並不意味著牛越多越好。牛的數量越多說明人們在春耕秋收兩個時間段的時候在搶種搶收,在趕時間,側面說明春耕旱,秋收澇,老百姓的農業生產受到的限制因素非常多。如今農業生產早就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改變和提高,牛不再是衡量生產力的唯一標準。
九屠共豬,豬代表的是亥,意味著第幾天出現亥日就是幾屠共豬。2020年正月初九是辛亥日,九屠共豬的說法是沒有問題的。豬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是懶惰的象徵,但這並不能影響豬肉是我國最重要的肉類。豬肉供給能力的大小關係到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豬肉價格的高低更是引發很多普通人的關注。九個屠夫來共同處理一頭豬足以見得豬肉的緊缺,豬的數量越少越好,真的到九個屠夫處理一頭豬的時間估計屠夫離失業也就差不多了。
在現代社會,對於傳統文化中的老說法要用辯證的態度對待,需要傳承但要有自己的觀點態度,不能全盤接受全部的觀點看法。如今的農業生產科學技術水平已經很高了,農業生產的全部流程都可以用機械把控,農業生產的過程能夠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不管俗語中推測的2020年是何種模樣,我們都應該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自己的雙手去提高生活質量。農業生產狠抓兩點:一是要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二是要持續開拓市場渠道,利用網際網路做好銷售渠道的開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