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猶太作家榜裡,奧地利小說家史蒂芬·茨威格一直佔有著重要的位置,在他的家鄉,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他是自己家鄉薩爾茨堡除了聳立山上的十二世紀的古堡和音樂神童莫扎特之外的又一寶,他之所以能成為家鄉的三寶之一,不僅是因為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還因為他曾為巴爾扎克、託爾斯泰和尼採等人立過傳,茨威格除了是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外,他寫的知名小說也有很多,比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昨日的世界》、《象棋的故事》等。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說,是一部優秀的反法西斯的小說,這部小說和為數眾多的反映法西斯暴行的文學作品不同,它沒有鮮血、酷刑、呻吟、哀嚎,它突出的是法西斯「文明」的暴行,它讓人們看到了與世隔絕在虛無生活中,對人心靈造成的摧殘。
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小說故事雖簡單,但卻直擊人心。茨威格採用特殊的視角對人物的心裡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象棋的故事》表面上描述的是在一條從紐約開往南美的船上一個業餘西洋棋手B博士擊敗象棋世界冠軍琴多維奇的故事,實際上痛斥的是納粹法西斯對人心靈的摧殘。
在這部小說裡,茨威格用象棋作為引線,巧妙地串聯起了毫不相干的兩個象棋高手,故事中的琴多維奇和B博士,他們在各自的特定領域都非常偏執。琴多維奇本來是個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接近白痴的人,然而他在象棋上的表現卻震驚世人,是個天才,他經過訓練成了一個西洋棋冠軍。在小說裡琴多維奇除了熱愛象棋,他還對金錢有著異於常人的熱愛,成名後的琴多維奇變得既貪婪又冷漠,最可恥的是他和B博士的對弈過程中利用對方的致命弱點差點將B博士逼瘋,而這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取勝。琴多維奇只對下棋和賺錢感興趣,他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他這種近乎狂熱的追求代表的就是希特勒對世界的掠奪。
希特勒對於日耳曼民族主義的狂熱,也和琴多維奇對象棋的熱愛一樣,琴多維奇對金錢的狂熱也影射出希特勒徵服世界的欲望,在這本書裡,琴多維奇代表的就是希特勒,琴多維奇和希特勒是同一類型的人。
在這部小說裡,描寫的另一個象棋高手B博士,他是出身於奧地利的名門望族,他極富涵養,然而在法西斯的迫害下竟成了一個精神分裂者,茨威格對B博士的外貌描寫不多,但從這些直觀的外貌描寫裡可以看出作者對法西斯對B博士的迫害和控訴。B博士孤獨地抵抗著,最終雖然獲得了勝利,但精神也受到了徹底的摧殘。
其實B博士在這本書裡就是作者的自身寫照,作為奧地利人的茨威格,在法西斯的殘酷鎮壓下,遠離故土,被迫流亡,他先後逃到英國,法國,美國,最後無路可逃來到巴西,這種異鄉文化的孤立對茨威格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陷入到了精神的孤寂中,在絕望中和夫人雙雙選擇了自殺,他用死抗爭法西斯對祖國的蹂躪。
光陰流轉,無法預知的是,在茨威格離世後,世界各國受到了其反戰作品的深刻影響,他成為了很多人知曉的偉大作家。 在《象棋的故事》的結尾,那位精通棋藝的B博士結束了對弈。給反法西斯人民送來希望的茨威格也選擇主動結束了他生命的「對弈」。就如他說的:「可是不管怎麼說,每一個影子畢竟還是光明的產兒,而且只有經歷過光明和黑暗、和平和戰爭、興盛和衰敗的人,他才算真正的生活過。」茨威格,就是那個真正活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