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家書屋」成擺設 怕圖書損壞概不外借

2020-12-21 騰訊網

中新社鄭州12月9日電 (記者 李志全)一個縣的5個農家書屋,因怕圖書損壞概不外借,中國正在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在部分地區淪為擺設。

河南省審計廳9日披露的調查結果顯示,該省18個省轄市中14個市部分農家書屋圖書借閱率較低,個別書屋圖書概不外借,大部分的圖書處於閒置狀態。在焦作修武縣郇封鎮大文案村,今年1至5月全村僅有6人次借書登記;開封市273個農家書屋,自建成以來借閱人次低於50人次;安陽滑縣5個農家書屋怕圖書損壞,概不外借。

此外,該省漯河市部分農家書屋只在村幹部開會、節假日或下雨天開放。目前,河南17個市部分農家書屋未安排合格的圖書管理人員。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2007年3月,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已下達河南省農家書屋建設項目33378個,覆蓋全省行政村總數的68.7%,河南已完成農家書屋建設項目23882個。

這份河南《全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資金專項審計調查結果》顯示,此項工作的實施,有效緩解了該省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但通過審計也發現了圖書借閱率低、書屋開放時間不符合標準等問題,需要加以糾正和改進。

值得關注的是,河南還有13個市農家書屋專項資金結餘款966.6萬元人民幣長期閒置,其中平頂山市2008年農家書屋建設項目結餘專項資金148.4萬元,目前仍閒置掛帳。

河南省審計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在於,個別地方把農家書屋作為形象工程,只建不用;個別市、縣只注重形式上完成任務,應付檢查。而隨著農村年輕者外出務工較多,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和孩子,也是圖書借閱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同時,個別新聞出版部門組織驗收工作不力,缺乏專業驗收人員或者驗收工作敷衍了事;一些新聞出版部門對中標單位新華書店、郵政部門的協調與監督有待加強。

相關焦點

  • 棠浦鎮農家書屋成孩子暑期快樂天堂
    棠浦鎮農家書屋成孩子暑期快樂天堂 2019-07-27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家書屋現狀堪憂 部分書屋過半圖書需下架
    早在2007年,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聯合發出了《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  據統計,截至2012年8月底,農家書屋已覆蓋全國具備條件的行政村,提前三年完成了「農家書屋村村有」的任務。全國共建成達到統一規定標準的農家書屋600449家,投入資金180多億元,共計配送圖書9.4億冊。到目前為止,基層書屋也達到9萬多家。
  • 【領航新徵程】15分鐘公共圖書服務圈 農家書屋成百姓精神家園
    近年來,鎮江市潤州區重視農家書屋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農家書屋管理體制,實現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實現所有農家書屋與區圖書館通借通還,以全區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平臺建設數字「農家書屋」為創新試點,努力讓農家書屋成為傳遞知識的百姓連心橋。  「出了小區走幾步就到了,書屋裡有空調,冬暖夏涼。」
  • 汽車、老婆跟手機概不外借
    以前人們都講汽車、老婆概不外借,這都是經驗之談。可隨著移動數碼支付越來越普及,手機成為人們的隨身錢包當然也不能隨便外借了,前些天就有一趙姓男子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經調查後,「東哥」承認自己以前偶然得知趙姓男子的微信支付密碼,因此每月也會假借「請食飯」之名,在用餐途中,以玩遊戲及打電話的藉口,借走趙姓男子的手機,並用微信將帳戶內的存款轉到自己的帳戶中,再將相關記錄刪除。「東哥」承認已將轉走的金額全數花光,目前正被警方刑事拘留,其家人已將款項全數還清。
  • 文明實踐在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 農家書屋圖書整理、管理及...
    近期奮鬥村為加強農家書屋的科學管理、便於管理人員的工作和村民群眾讀者查閱。村新文明實踐站帶領志願者們開展了對奮鬥村的農家書屋進行重新整理、管理及運用志願服務活動。此次圖書整理重點強調:一、清理資產。對農家書屋財產進行逐一登記管理,確保農家書屋管理財產不流失;二、系統整理。對圖書進行細緻分類,方便大家查閱;三、重視反饋。整理圖書登記薄、圖書借閱薄和讀者意見薄。
  • 南京431家農家書屋與區級圖書館通借通還
    12月24日,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新聞出版局主辦的第二屆「美麗鄉村閱讀季」正式啟動,活動以「新時代、新農村、新風貌」為主題,在接下來4個月的時間裡,將聯合南京市文明辦、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多個部門,陸續開展千場主題閱讀、點亮農家書屋電子地圖、農家書屋「有聲書屋
  • 潮州:農家書屋漸成農民「文化樂園」
    「自從我們村有了農家書屋後,我有空就過來看看書,學到了很多海產品養殖知識,生活也充實多了。」近日,饒平縣黃岡鎮大澳村村民鄭叔在接受採訪中這樣對記者說。  大澳村的農家書屋設立在大澳村村史館內,書屋內共有300多冊圖書,按小說讀物、種植養殖、青少年輔導等分類,整齊擺放在書架上,儼然一個「微型圖書館」。
  • 新鄉長垣:農家書屋墨飄香 文化之花絢麗綻放
    人們在新鄉長垣市蒲西街道雲寨村農家書屋庭院裡讀書 攝影 張顯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一環,近年來,新鄉長垣市不斷順應廣大群眾對精神文化的殷切期盼和熱切需求,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
  • 農家書屋「淘黃金」
    郎溪縣建平鎮經村生豬養殖大戶宗建,有事沒事就鑽進村裡的「農家書屋」,挑選養殖之類書籍和刊物,從書本裡尋求知識、掌握信息。宗建辦了個養豬場,餵養種豬38頭,年存欄生豬達到650頭,還牽頭組建了生豬專業合作社,領著社員們餵養育齡母豬360頭,到2009年底時,存欄生豬達到5500頭,引領一批養殖戶走上了富裕路。
  • 駐馬店市圖書館為西平高廟農家書屋捐贈圖書
    2020年7月8日上午,駐馬店市圖書館館長彎紅地、副館長張軍華與地方服務部李春光主任、資源建設部主任張秋慧、流通閱覽部杜成軍主任、綜合服務部孫濤主任一行到西平縣高廟村為農家書屋捐贈圖書。在圖書捐贈儀式上,彎紅地館長向高廟村焦獻中書記轉交了根據村民實際需求、圖書館專門採購的包括紅色經典文學和種植、養殖的一批圖書。
  • 農家「小書屋」 精神「大糧倉」
    「我把閱讀當成了一種習慣」走進吳窯鎮三元社區的農家書屋,一本本圖書擺放整齊,不少村民正在這裡安靜地閱讀。村民繆德建說:「自從有了這個農家書屋,我就經常過來看書,學到了不少農業、健康知識。」繆德建說,自從家人患上高血壓、糖尿病後,他就經常來書屋了解這些慢性病的預防、治療知識。
  • 織金縣三甲街道農家書屋增補圖書2000餘冊
    3月3日,織金縣三甲街道龍潭村農家書屋格外熱鬧,村民們正在讀書看報、查閱資料。「農家書屋成為群眾增智增技的『精神樂園』。」該村圖書管理員張吉祥介紹,農家書屋又增添了一批農民喜歡的書,每天前來「充電」的群眾更多了。
  • 湘潭市新華書店全面開展農家書屋圖書配送工作
    12月3日開始,一輛輛裝滿圖書的貨車從湘潭市新華書店開出,為湘潭市的121個農家書屋配送新書。有些地方道路泥濘,行車困難,發行員們肩扛手提,將一個個的包送到當地的農家書屋,等工作人員籤收完畢,貼心的將圖書分類和上架,碼放整齊。
  • 用好「文化糧倉」 農家書屋成為村民精神家園
    館內圖書實現全市通借通還、讀者自行操作借還設備、定期開展故事分享會……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農家書屋,紫南村民和周邊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圖書借閱、學習、文化交流、日常休閒等服務,讓村民做到少跑路、多讀書,切實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 紹興市農家書屋建設全覆蓋 成農民最愛去的地方
    新建農家書屋按照每家5萬元標準進行統一建設,在配齊配全省裡規定的設施外,加配空調和電腦。針對部分行政村場所缺少的實際情況,將原有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村委會辦公樓、圖書閱覽室等加以整合,實現一室多用、資源共享。在圖書配置上,以1500冊為起點,建成了一批藏書3000冊以上書屋,並積極推進萬冊藏書中心村書屋建設。
  • 哲寓-圖書閱覽室(農家書屋)
    哲寓-圖書閱覽室(農家書屋)哲寓位於廣東省羅定市上寧村,是一個獨具哲學內涵的文化住所,因它是現代三大哲學理念(天人互泰、恪命守道、理性時空)的起源地而被人們命名。寓內有農耕文化室和圖書閱覽室,分別展示農耕時代的各類農具、生活用具200多件和藏有古今書籍近5000冊;寓外有古門礅、讀書亭、石書、奇石、老樹、百米書法石刻長廊等。內容有哲理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體裁有詩詞歌賦、名句格言、匾額楹聯等。書體有篆、隸、楷、行、草等。哲開萬象,寓合四時。
  • 嘉禾縣2020年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暨基層「掃黃打非」工作培訓班...
    紅網嘉禾分站(記者 唐麒斌)11月27日早上,嘉禾縣2020年度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暨基層「掃黃打非」工作培訓班開班儀式在金泰大酒店三樓會議室舉行。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新聞出版(版權)局局長肖寧為大家授課李星就農家書屋的管理、運用、更新、補充和維護,圖書的分類,管理員的工作職責等有關知識進行了詳細地講解。並結合相關國家政策,強調要重視農家書屋的延伸服務和提質增效、農家書屋的持續發展、管理方式的創新等方面。
  • 渝北:農家書屋成為「黃金屋」 文化惠民入人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5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楊青)隆冬時節,走進重慶市渝北區古路鎮雙魚村的農家書屋,一本本圖書擺放整齊、種類齊全,不少村民正在這裡安靜地閱讀。村民徐露說:「自從有了這個農家書屋,我就經常過來看書,學到了不少農業、健康知識。」
  • 古路鎮:農家書屋成為「黃金屋」 文化惠民入人心
    村民在農家書屋讀書渝北時報 記者 楊青 攝隆冬時節,走進古路鎮雙魚村的農家書屋,一本本圖書擺放整齊、種類齊全,不少村民正在這裡安靜地閱讀。村民徐露說:「自從有了這個農家書屋,我就經常過來看書,學到了不少農業、健康知識。」
  • 讓農家書屋成為致富的「黃金屋」
    近年來,伴著農民對科技文化的渴求,隨著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農家書屋如雨後春筍般在廣大農村興起,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然而,不少農家書屋正處於起步的「初級階段」,還需要正確引領、逐步規範、不斷完善,使之成為廣大農民朋友的文化陣地、精神家園。農家書屋應姓「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