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2020-12-18 中國甘肅網

  「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本報電 (博文)近日,由泮廬集團捐贈的190餘件「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些瓷器多為19世紀初期福建省閩南地區所產,以青花瓷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紅綠彩瓷等。

  「泰興號」沉船為清代道光年間沉沒於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船貨以清中晚期民窯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20世紀90年代,該沉船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10萬餘件該沉船出水瓷器,近日,將其中40餘類共190餘件瓷器捐贈給國博。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此次入藏的「泰興號」沉船文物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確產地、紀年及沉沒地點的歷史遺物,出自目前發現同時期較為罕見的大型貿易商船,對研究19世紀中國對外海洋貿易情況、外銷產品結構、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閩南瓷窯業技術等問題有著重要價值,對完善國博水下文物藏品體系、見證「一帶一路」文明交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當天下午,「『泰興號』清代沉船及19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座談會在國博召開,來自北京、福建等地區的近20位專家學者就「泰興號」沉船相關歷史問題進行了探討。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 甘肅張掖:雨後巴爾斯雪山美不勝收
  • 【甘肅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圖片·系列展播(35)】同慶「八一」 蘭州志願者慰問退役老兵
  • 【甘肅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圖片·系列展播(36)】甘肅省首個百萬千瓦級調峰火電工程
  • 醫生巡診為山鄉群眾「送去」健康
  • 2019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暨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開幕(圖)
  • 甘肅畫連環畫的老先生認識一下 他們筆下有你童年的快樂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長徵最後一戰背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100件「泰興號」清代沉船出水瓷器入藏中國航海博物館
    10月25日下午,泮廬集團向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100件「泰興號」清代沉船出水瓷器。現場展示了這些精美的德化窯瓷器,以及正在復原的「泰興號」木帆船模型。當天,「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暨「泰興號」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啟動儀式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
  • 190餘件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當日,泮廬集團捐贈「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儀式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泰興號」沉船為清代沉沒的一艘中國商船,船貨以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20世紀90年代,該沉船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出售。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了10萬餘件該沉船出水瓷器。近日,經由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政府推介,泮廬集團將其中40餘類、共190餘件瓷器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中國航海博物館獲贈 百件「泰興號」沉船珍貴瓷器
    據新華社電 25日,泮廬集團向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100件「泰興號」珍貴出水瓷器,現場展示了這些精美的清代德化窯瓷器「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同日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泰興號」沉船為清代道光年間沉沒於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是當時少有的巨型中國帆船。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10萬餘件該沉船的出水瓷器。
  • 瓷歸故土 百件「泰興號」出水瓷器將入藏中國航海博物館
    今年下半年,泮廬集團將向中海博捐贈100件「泰興」號清代德化青花瓷。這些珍貴瓷器曾隨「泰興號」商船沉入海底,再經打撈、出售、回購,經歷了一番「顛沛流離」之後,將最終入藏中國航海博物館。在「泰興」號出水瓷器捐贈備忘錄中,雙方約定將於2020年下半年適期舉行「泰興號」回流瓷器捐贈儀式、舉辦「泰興號」學術文化研討會,就船模復原事宜開展合作,並擬於2021年合作舉辦「泰興號」回流瓷器特展等內容。
  • 「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歸故裡
    作為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的重頭戲,「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捐贈儀式12日在福建德化縣舉行。  德化是我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陶瓷以「白」見長,瓷雕技藝享譽天下,被譽為「中國白的故鄉、瓷藝術的搖籃」。清代的青花瓷是德化「中國白」傳承發展中的瑰寶,也是當時銷往世界各國的陶瓷文化藝術精品,其價格達到「一籠陶瓷一箱銀」的程度。「泰興號」沉船故事就是這一歷史的印證。
  • 400件「泰興號」沉船出水陶瓷珍寶回歸產地福建德化
    10月12日,以「泰興珍瓷回歸故裡」為主題的「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回歸系列活動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舉行,400件從清代沉船「泰興號」出水的德化瓷器回到故裡。「泰興號」為清代道光年間的一艘中國商船,從廈門港出發,在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觸礁沉沒;該船上的貨物以清中晚期民窯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圖為「泰興號」沉船瓷器在德化縣陶瓷博物館展出。
  • 「盜墓者」找到我國古沉船,撈出文物白萬件,老外一夜賺了40億元
    它是有著「東方鐵達尼號」美譽的我國清代古沉船,即「泰興號」被一個名叫麥克·哈徹的英國人發現,並撈了百件文物,賺了40億元。「泰興號」不幸沉入海底「泰興號」是我國清代古沉船,1822年從中國廈門港出發前往馬來地區,船上有著兩千多位乘客和百萬件瓷器,但船隻在航海途中不幸發生意外,沉沒海底,大部分乘客都難逃倖免,僅存的少部分乘客通過具有浮力的家具等木料在海上等待救援,最終共百餘名乘客有幸被路過的船隻救起,因此,這件事就被記載在了《東印度航海指南》
  • 沉船中清代瓷器竟有簡體字(組圖)
    就在大家興奮不已的時候,另一個巨大的謎團又讓考古人員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300多年前的清代沉船,但艙內一件器物上的「雙龍」兩字,竟是建國後才有的簡體字!  自從今年6月,漁民在碗礁海域無意中發現沉船以來,這艘清代沉船就一直被一層神秘的面紗籠罩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考古的深入,它的謎團卻越來越多,種種猜測讓真相撲朔迷離。
  • 此人閱讀一本古籍,發現中國寶藏最多的地方,盜走價值上億的瓷器
    關於「藏寶圖」的傳說,想必大家都有在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中看到過,一張古老的藏寶圖中,指示著一個神秘的地方,那裡藏著巨大的財富,能夠讓人們足以改變自己甚至更多人的命運,所以我們看金庸先生的作品《連城訣》,因為一個北魏皇帝將財富的密碼藏在「連城訣」的傳說,無數人為之大打出手。
  • 我國在東海發現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請還給我們
    「南海一號」沉船在2003年經過打撈隊的不斷勘測,最終成功出水,在這一艘出水的沉船中發掘的文物的價值就至少達到了三千億元,可能讀者讀到這裡就會忍不住的感嘆:「太值了,給我一個多舒服。」其實「南海一號」的成功打撈並不是僅僅說它值多少錢,這些價值多少的文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南海一號的順利出水標誌著中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沉船獲得成功。關於打撈古代沉船,大家可能了解得不多,其實打撈沉船並不是我們自己主動去嘗試的,而是被「逼」出來的。
  • 大本鐘獎組委會協助「東方鐵達尼號」泰興號古瓷首次歸國展銷
    1999年,澳大利亞一家海洋公司在南海附近將該船打撈出海,同時還打撈出來約35萬件中國清代的瓷器,這些瓷器均為18和19世紀初期德化製造的青花瓷。大本鐘獎配合(英國)海外中國流失文物保護基金(會)促進泰興號沉船瓷器在中國的展銷活動,對於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和文物的回歸具有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圓明園還是泰興號的文物的回歸展銷,對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增進國際文化交流都具有積極意義。
  • 國博「浮槎萬裡」:品讀古代陶瓷海上貿易
    原標題:國博「浮槎萬裡」:近三百文物呈現古代陶瓷海上貿易 9月4日,「浮槎萬裡——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由國博深度挖掘館藏資源自主策劃、主辦,在展出的294件(套)展品中,國博館藏文物佔比超過95%。
  • 南海一艘800年沉船,打撈費花了3個億,專家:老外逼出來的
    對於當時沒有見過如此精美瓷器的外國人來說,中國的陶瓷真的很美。起初,那些能夠使用中國陶瓷的人是貴族。大約在16世紀,越來越多的陶瓷被出售,普通人開始使用它們。南宋的陶瓷非常精美,為世人所公認。當今世界上能賣高價的陶瓷大多是宋瓷。這艘古老的沉船出現在800年前,考古學家不敢公開打撈。
  • 中國水下考古剋星:尋寶只是幌子砸碎100萬瓷器,獲利數億美元
    據專家考證,自漢朝到清朝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沉船超過了2000艘,有無數的絲綢、瓷器、香料、茶葉……淹沒在海底。船上載有2.2萬件中國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他試探著把瓷器賣給收藏家,結果卻大吃一驚:賣出了數百萬美元,比前過去的所有收入加起來還多。
  • 講座|東南亞海域的沉船上,藏有無以計數的明代景德鎮瓷器
    劉越在講座中詳細梳理介紹了海外藏家收藏中國陶瓷的歷史。他分析比較了海外藏家與中外各大博物館的重要中國陶瓷收藏,並扼要說明了中國古代瓷器在近年藝術品市場上的交易情況與收藏去向。東南亞海域的沉船上,竟藏有無以計數的明代景德鎮瓷器1997年,馬來西亞海域附近的漁民在捕魚作業時發現了一件青花瓷罐,載有瓷罐的沉船位置於2003年確定,史坦(StenSjostrand)和他的南洋考古公司2004年從沉船上打撈出了整整10噸瓷器,只可惜其中的90%都已經損毀,完整者僅餘2000多件。
  • 「綏中三道崗沉船」等出水瓷器「重見天日」國博瓷器展再現千年海上貿易之路
    當日,「浮槎萬裡——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分為唐五代時期、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三個單元,展出了以中國古代外銷瓷器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其中不僅有「南海I號」、「華光礁I號」、「遼寧綏中三道崗沉船」、「南澳I號」、「碗礁I號」等沉船出水瓷器,還包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