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了《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人類的起源其實是遠古時期來到地球的外星文明,他們把自己的DNA留在了地球,最後進化出了人類。這部影片雖然是腦洞大開的科幻題材,而且質疑了達爾文進化論,引人深思。
查爾斯 達爾文(Charles Darwin)對觀察自然充滿了熱情,對萬物的起源也研究很深,他在生物學中掀起了一場革命。卡爾 馬克思(Karl Marx)則是一個敏銳的社會觀察者,他同樣對物種起源有過認真思考,這位偉人革新了經濟學和政治學。這兩人同為19世紀的巨人,對後世影響深遠。同時他們又都對辯證唯物主義深表贊同。唯物論認為物質是唯一的變化主體,所有的變化都是事物固有的內部矛盾作用的結果。在某些特定年代,唯物辯證主義對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最近一個世紀末以來,它開始受到質疑。
達爾文主義也開始處於類似的窘境。並不僅僅是因為創造論者為它敲響了喪鐘,達爾文自己也很清楚地意識到進化論的缺陷。他曾把開花植物的起源稱作「討厭的謎題」,並且這個謎題至今仍未得到解決。
先來說一下人類的不同膚色吧,大家都知道現在咱們地球人類膚色簡單的區分為四種顏色分別是黑色人種主要是在非洲以及東南亞還有南美等多個國家,而白種人則是在北美歐洲這些國家至於黃色和棕色則是集中在亞洲北亞中亞等國家,像是咱們國家就是典型的黃種人。對於這些不同膚色產生的原因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通過基因分析發現其實不同膚色人的基因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換句話說這種膚色的不同並不是從剛剛人類產生的時候就出現了,而應該是在長期的不同環境中慢慢變異出來的,這也間接的證明雖然膚色不同,但是這些不同膚色人類的祖先應該是相同的。
科學家通過對,現在人的基因跟類人猿的基因進行對比發現,現在的人很可能是發源於亞洲,而這個鼻祖或許就是黃種人。就連美國的科學家也表示,在中國陝西發現的早期人骨化石或許就是人類的祖先,當然這也包括了白種人和黑種人,不過人類究竟在演化過程中經歷了什麼,才會讓皮膚表現出不同的顏色,而這個演化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這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除了膚色的問題,還有就是人類未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現在科學技術在不斷的提高,而人類也不是那時地球上存在的人類,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進化,成為現在的高智能生物,所以接下來就有人提出是不是人類在未來還會不斷的進化?智慧水平會越來越高,也就是人的神經系統會越來越發達呢?當然也有人表示現在的人類智慧水平已經達到了巔峰,而在未來人的智慧只會逐步的下降,並且體格也會慢慢的變弱,也就是出現了退化的現象,簡單的說,人類的進化演變已經走到了盡頭。
理察 米爾頓(Richard Milton)是一個科學記者,他寫了篇很敏銳的評論;《生命事實:進化論神性祛魅》(Facts of Life: Shattering the Myth of Darwinism)。在這篇文章中,米爾頓說明了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中間物種化石的缺席促使我第一次懷疑達爾文進化論。我還意識到,鑑定石頭年代的程序是個無效循環。石頭通常被用來鑑定化石的年代,化石也通常被用來鑑定石頭的年代。從這兒我開始考慮以前從未想過的一些東西:達爾文進化論是否有科學上的缺陷?」
米爾頓明確地表示,他並不支持那些攻擊達爾文進化論的宗教狂熱者。「作為一名一生熱愛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科學記者和作家,我在觀察和報導90年代達爾文進化論的處境時,處於一種很特殊的位置。」他說,「結果是確鑿無疑的。進化論已經不起作用了。」
據米爾頓自己說,他曾是一位堅定的進化論者。當他開始審視這個理論時,他定期造訪大不列顛享有盛名的博物館。他收集了最能說明達爾文進化論的例子,滿懷熱情地仔細查看。但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打破了他的幻想。他意識到世界上很多科學家已經得到了相同的結論。穿著新裝的皇帝顯然和猩猩一樣是光溜溜的。為什麼沒有一個專家在公開的出版物中指責這個理論呢?
原因很簡單。這些科學家通常在大學或者政府公務員位置上討生活,他們訓練有素、頗有資格。如果他們這麼做了,那就是在打破自己的飯碗,而且還將受到眾人鄙夷。搗亂可從來不是流行的做法。政府的獵犬們還健在,並且由於達爾文主義者的加入,他們對學術圈的控制更加牢不可破。這些達爾文主義者正在一點點將他們的信仰教條化,就像他們的對頭——創造論者們所做的那樣。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試圖悄悄地暗示進化論的問題。1967年一次大學演講上,世界知名的人類學家路易斯 李基(Louis B. Leakey)提到了「缺失的一環」,他簡潔地表示:「這兒根本沒有什麼缺失的一環,而是缺失的無數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