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醫學論文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讓讀者儘快了解論文的內容,以補充題名的不足;二是為文獻檢索資料庫的建設和維護提供方便。一般而言,作者的研究成果要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宣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論文英文摘要的水平,所以把好英文摘要這一關是至關重要的。下面,醫刊匯就醫學論文英文摘要的撰寫與修改心得進行分享。
一、要保證中文摘要的質量。醫學論文的學科專業很多,但摘要的內容構成卻是一致的。如今普遍採用的是四段結構式摘要,其特點是有一個固定格式,摘要各部分內容明確,逐項列出,按照其內容分別加上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這樣的結構小標題。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論文的英文摘要邏輯不清,結構混亂,甚至不知所云,著手根據中文修改時,才發現根源是中文摘要不符合規範,沒有高度概括和準確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
對於大多數作者來說,其文稿的英文摘要都是在中文摘要的基礎上翻譯完成的,而很少有作者是直接起草英文摘要。所以中文摘要應當要符合規範,準確地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方法部分對具體的實驗設計應交代清楚,包括研究對象的例數、分組及各組的處理措施等,且內容要與結果部分的描述相對應,不能方法中描述了某試驗方法,但結果中卻沒有其相應的數據或結果描述,或者結果中描述的內容在方法部分卻沒有交待相應結果的獲取方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根據正文內容補充相應結果,或者刪除方法中的不當描述。
另外,結果部分應包含主要數據,而且數據必須經統計學處理;結論要得當,不能誇大或縮小,也不能得出結果支持不了的結論。一般而言,作者寫完論文後,對論文的內容和要點則印象深刻、思路清晰,因此,我們建議廣大作者在論文正文寫作完成後再寫摘要。
二、要足夠重視英文摘要的書寫。英文摘要的語言表達基本要求包括,即使用規範的專業術語,遵循英文修辭規則,注意醫學英語的措辭手法和表達習慣。有些作者錯誤地認為,只要中文摘要能得到編輯和審稿專家的認可,稿件得以發表便萬事大吉,英文摘要則胡亂拼湊幾句,交差完事。其實,這樣既耽誤了自己文章儘快發表,又大大增加了編輯的工作量,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在一般情況下,英文摘要可由兩種途徑產生,一種是直接用英文起草,另一種可由中文摘要翻譯而來。
對於國內大多數作者來說,由於沒有養成直接用英文思考的習慣,直接寫成英文摘要比較困難,經常是先寫成中文摘要,然後再譯成英文。由於英語和漢語表達習慣差異很大,如果只按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翻譯,結果會產生所謂的中式英語。總的原則是,中英文摘要力求核心內容一致,但不必追求一一對應。寫好一篇英文摘要,除了要掌握論文摘要的寫作要求外,還要有一定的英語寫作能力,尤其要熟悉醫學英語文體的表達方式和表達術語。
三、要用好相關的原始英文文獻。一般來說,作者在動筆前已閱讀了大量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英文文獻。在撰寫摘要時,可模仿英文文獻中類似的句子或用詞。要做到這一點並非難事,但往往有些作者卻將所閱讀文獻的原句摘抄羅列,隨意刪減中文摘要的重點內容,或隨意增補中文摘要中沒有提及的內容,造成摘要核心轉移,甚至偏離主題,讀起來各個單句很規範,也無語法錯誤,但整個摘要卻邏輯不清,條理混亂,而且與中文摘要嚴重不符。
總之,英文摘要雖然篇幅不長,但作用很大。醫學研究人員應當要認真對待英文摘要的書寫,端正寫作態度,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國外讀者認可和信服,並在國際醫學界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