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藥。」這是白居易在《自覺》中寫下的詩句認為人不能總是畏懼死亡,要擁有坦然接受死亡的心態才不會總是對死亡感到恐懼,這樣的樂觀、豁達本身就是一種使人延年益壽的良藥。
在《莊子·盜蹠》中寫道: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壽命要比今天短得多,但是根據《莊子》中的這一說法,百歲老人在那時候也是有的,所以被稱之為「上壽」。而現在人的壽命隨時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明顯的改善,一百多歲的老人似乎在世界各地都有所聽聞。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長壽老人叫馬巴高索(Mbah Ghoto),來自馬來西亞,他活到了146歲才去世,曾經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高索老人出生於1870年,那時候中國還處於清朝中期,而他2017年去世時,我們都已經踏入了21世紀了,他當真是跨越了三個世紀。
高索一生娶過4個妻子,但她們都在自己之前離開了人世,最後一任妻子是他在60歲時迎娶的,雖然是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但是還是讓高索再一次經歷了喪妻之痛。而他的兄弟姐妹們其實平均壽命也都很長,可以說是一個長壽家族。
1988年,高索的最後一個兄弟去世了,同輩人中只有他還孤獨地活著,而後輩的子孫中,比他先走的也不少。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高索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回。他常常在想,如果可以的話,自己能早點走就好了。
為什麼他會有這種想法呢?除了長壽讓他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之外,100多歲的年紀已經讓他沒有同齡人可以相處了,兒子們相繼去世後,孫子承擔起了照顧他的責任。可現在孫子都老了,只有曾孫繼續接手這個責任,幾代人的年齡差距讓他感到沒有人能陪自己說說話,長壽真的讓他孤獨太久了。
1992年,高索為自己準備了一副棺材,他覺得自己已經到了要壽終正寢的年紀了。兩年後,他也確實生了一場大病,一度住進了醫院。高索本來以為自己這次終於要離開世界了,沒想到經過幾天的治療後,他竟然痊癒出院了。這口棺材也就又被閒置了下來。
之後的20多年裡,高索的身體狀況一直都不錯,小傷小痛雖然一直都有,但是幾乎沒有生過什麼大病。直到2017年4月,高索的身體狀態急劇下降,再次住進了醫院裡。躺在病床裡的他多次向家人表明,自己不想接受治療了,6天後他辦理了出院手續。
回到家的高索似乎是堅定了要絕世自縊的想法,家人們送來的食物他全都不吃,水也喝得很少。家人們見狀,也了解了老人的想法,不再勸他。幾天之後,高索老人安靜地走了,享年146歲。
在高索生前,曾有人來拜訪他,在被問到他的長壽秘訣時,他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我沒想到自己能活這麼久,還能怎麼樣呢,只能保持耐心,他說這句話時,眼裡沒有一點光亮,只有深不見底的悲傷。世人都追求長壽,可是真正長壽的人所要經歷的痛苦,又有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