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案,卻偏偏叫「桌」

2020-09-07 明清家具研習社

酒桌是一種比較矮而窄,以帶弔頭的為常式,形制較小的長方形桌案。從形制上看顯然是案形結體,卻被稱曰「桌」,可謂是命名上的一個例外。

明 鐵力木插肩榫酒桌

酒桌之名的由來,尚未查到文獻根據,但古畫所見,多用以陳置酒餚,明人畫本更為常見。故名曰酒桌,自有來歷。

酒桌遠承五代、北宋,常用於酒宴。就工藝上的專業程度而言,專業的酒桌在宋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明 朱漆插肩榫酒桌

宋朝酒桌有個名字叫「鶴膝棹」。

關於鶴膝,原有兩指,其一指兵器中矛的一種。《方言》卷九:「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厀。」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劉良註:「鶴膝,矛也,矛骹如雁脛,上大下小,謂之鶴膝。」

其一為竹名,見於宋人所作《淳熙三山志》和《筍譜》,元李衎《竹譜》卷五:「鶴膝竹,又名木槵竹,生杭州西湖靈隱山中,節密而內實,略如天壇藤,間有突起如鶴膝。」鶴膝棹,當是取鶴膝竹的形象而用來形容中間突起若竹節的桌子腿。

鶴膝桌,選自王處直墓壁畫

宋人《六尊者像》局部

宋徽宗《聽琴圖》局部

大理國《張勝溫畫梵像》局部

我們現在有些老木匠也管這種樣子的酒桌叫箭腿或牛鼻腿酒桌。

鶴膝桌子的形象,五代畫作中即已出現,如河北曲陽縣王處直墓壁畫。又有故宮藏舊題唐盧稜伽實為宋人之筆的《六尊者像》、宋徽宗《聽琴圖》,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宋《人物圖》,而由《人物圖》尤其可以看出它的布置。

宋《人物圖》

鶴膝棹是由最早的茶床演變而成,說是桌,實際更接近於案。看畫可知,酒桌在宋代的使用有喝酒、飲茶、書畫、陳列、供香等多種功用。

到了明代酒桌的主要功能就是飲酒用膳,為了防止窄狹的桌面上碰落器物,明代的酒桌邊緣多起陽線一道,名曰「攔水線」。

石面朱漆酒桌

且傳世實物較多,原因是明代宴飲,往往主客兩人共用一桌,賓客多時,則人各一桌,所以當時這類家具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了。

這幅描繪家庭宴客並帶有戲曲演出場景的繪畫,是明代崇禎年間刊刻的《金瓶梅》插圖。由圖中所繪,我們能得窺明晚期與家具相關的一些信息。首先,家宴是兩人一桌,一張酒桌配兩把燈掛椅。酒桌很寬,與書案畫案的寬度無異。燈掛設椅披,酒桌有桌圍,桌圍只設於桌前,而兩側任其空敞,與時下戲臺上的桌圍三面遮擋有所不同。

同時明代的工藝較宋代有所改進,使酒桌在保持自身原有的功能以外,還具有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

晚明 黑漆嵌螺鈿酒桌

此外,還有式樣相同而體形稍大,硬木或柴木製者。柴木製者為日用品,或任其素白(俗稱「白茬」),城鄉飲食店多有之,回民小吃店尤為常見。或上油漆,過去傢伙鋪租賃給婚喪之家使用,通稱「油桌」。

這一說法認為,這種家具多在市肆餐飲業中使用,經常沾染油汙,故被大眾叫做「油桌」。

在很多古畫中也能找到這一形象,如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宋代的《羲之寫照圖》、河南的《白沙宋墓壁畫》等等,還有大量出土的冥器模型,都清晰無誤的向我們標明了此類小案是用來擺放美酒佳餚的。

《韓熙載夜宴圖》中可見酒桌的使用場景

因「油桌」之名尚無證可考,因此有另一說法認為應為「餚桌」,很可能油桌的「油」音,就是餚字「搖」音之轉。由此我們口語相傳的油桌二字,也有理由和可能寫成「餚桌」。

酒桌的形制極其古老,千百年來變化不大,受宋風影響結構多簡約合理,不易散壞。主要以案形結體為常式,仍不外乎夾頭榫和插肩榫兩種造法。

晚明 黃花梨插肩榫綠紋石面酒桌

插肩榫結構,我們俗稱「寶劍腿」結構,此類酒桌檔次較高,常有優美的壼門曲線和複雜多變的足部雕飾,並多帶有攔水線。

晚明 黃花梨插肩榫綠紋石面酒桌

另一種夾頭榫結構,往往帶有挺勁優美又高高躍起的羅鍋棖。

明 黃花梨理石面酒桌

有的四足可拆下,牙板兩端有木軸者,平時可拆散摺疊存放,用時由桌面下活插銷固定腿足。

清 黃花梨折腿酒桌

這種可拆裝的酒桌多用鐵力木等較高檔的硬木製作,既節省空間,又堅固耐用,以適應官府皇宮大宴賓客之用。

清 黃花梨折腿酒桌

尤其是清代中期以前,官方正式的宴會上均人各一桌,需要餐桌的數量很多,直到清代初年朝廷仍有千叟宴之舉,因此酒桌的傳世量很大。

尤其是在北方晉陝等內陸地區,文明悠久氣候乾燥,交通閉塞,民風古樸,故期間保存下來的一些酒桌,多有造型高古者。

黑漆酒桌

黑漆石板面酒桌

摺疊式酒桌

桌是代替席這種多用途家具出現的高家具,很莊重很正式,一般會在主要位置擺放。而酒桌則是這種後來佔居室空間絕對主角——桌的配角,擺放位置就隨便的多了。

明代 黃花梨嵌楠木酒桌

酒桌的體積不大而便於移動,結構科學、合理而堅固耐用,可以單獨用於飲酒或招待客人的其它事宜,也可以和其他桌並在一起使用。以靈活安排為特色,陳放位置並無固定,室內室外,可依所需而縱橫布置。

清 大漆夾頭榫酒桌

酒桌是人們為了便利、隨意的生活出現的多餘之物,但,這樣不正經的存在,不正是我們可以透過它穿越時空,憑桌浮想的些許放縱嗎?

相關焦點

  • 文化山西: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啥偏偏叫「黃瓜」?
    可你知道,明明是綠色的黃瓜,為啥偏偏叫黃瓜呢?「黃瓜」名稱的由來,還得從石勒這位山西籍皇帝說起。樊坦知道這是石勒在故意問他,便恭恭敬敬答道:「紫案佳餚,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為「黃瓜」,並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一直沿用至今。圖文來源:山西之窗——綜合
  • 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偏偏叫「黃」瓜,看完又漲知識了!
    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偏偏叫「黃」瓜,看完又漲知識了!黃瓜可是夏天最常見的一種美食了吧,也是夏天的一種應季蔬菜,黃瓜口味好做法簡單,涼拌黃瓜是很多人的最愛,並且涼拌黃瓜也是男性最喜歡的下酒菜。可是吃了這麼多年的黃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一個問題,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偏偏叫「黃」瓜,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黃瓜了,只是那時候人不知道黃瓜青色的時候就能吃,而是等到黃瓜成熟之後才會採摘的,黃瓜真正成熟之後是呈現黃色的,所以就叫黃瓜了。
  • 馬未都說古家具 案和桌的區別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質區別。一般來講,腿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名稱,而與高矮、大小、功能都無關。腿的位置縮進來一塊為案,腿的位置頂住四角為桌。桌與案更重要的區別是精神層面的區別,案的等級比桌高。我們平時不注意,跟「案」相關衍生出來的詞彙非常豐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議案,都跟案有關。由於案子的陳設功能越來越大,它的實用功能就相對降低;相反,桌子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大,陳設功能越來越低。
  • 桌與案有何淵源?從朋友問酒桌、半桌、小畫案的區別說起
    酒桌,有地方叫油桌,可能因方言或口音問題因「餚桌」而來。明代宮廷中,君臣間用案或桌有尊卑之別。明代陸容《椒園雜記》:「 歐陽公言餕餡之訛,最為可筆。今俗吏於移文中,如價直之直作值,槍刀之槍作鎗,案卓作案棹,交倚作交椅,此類甚多。使歐公見之,當更絕倒也」。如歐陽修看到有人把「案卓作案棹」就會「絕倒」。可見,當時,案桌同為承具,只是案在前,桌在後。
  • 明明面板噴出,黃花梨畫桌咋叫四面平?
    一張羅鍋棖馬蹄足黃花梨桌,長101寬63高84.8釐米,標註為畫桌,基本沒有爭議。以現在的標準,明式桌寬度超六十釐米,算作畫桌已說得過去。現場不少人感到好奇,明明桌面向外噴出,超過了牙條和腿足所在的平面,為什麼還要叫做四面平?
  • 明清家具讀玩 - 桌、案、幾的區別
    桌、案、幾的區別,從發展歷程來說,幾類家具是最簡單和原始的。幾是古代人們坐時依憑的家具,而桌、案類家具則是幾類家具在造型與功能性上之發展與演變。明代周祈《名義考》載:「今之用桌椅,猶古之用幾席。」「幾」就是炕幾,「席」就是炕席。秦漢以前沒有桌椅板凳,古人習慣「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
  • 明式家具之桌案篇,桌和案有什麼不同,明式桌案具有哪些特點?
    這是一件黃花黎棋桌,此桌僅從外觀看與一般方桌並無不同,桌面邊抹冰盤線腳即「冰盤沿」,四面束腰中間各裝一屜,內翻馬蹄足,腿間裝羅鍋棖,此棖的「出門就爬坡」造型為典型明代特徵。此桌亮點在於活桌面,桌面掀開可見內嵌雙面棋盤,再下方有一中心方井,藏有雙陸棋盤,兩側各有小室用於存放雙陸棋子。桌面如還原位置可做麻將桌之用,可謂一舉多得,極盡巧思。
  • 中式家具解讀系列之桌案——寬長桌案(畫桌、畫案)
    桌這麼一方地,承載了古今多少人的情感?也許只有桌案自己和流淌的時間記得罷。北京匠師認為畫桌畫案的寬度一般都夠二尺半,過窄只能算是條桌或條案。理由是恐紙絹難以舒展,無法搦管揮毫。書桌,書案雖不妨稍窄一些,但也不宜過窄,否則閱讀書寫亦諸多不便,只能稱之為抽屜桌了。
  • 案和桌有區別嗎?丨有態度
    說起桌和案,很多人都覺得不都是一個板面加上四條腿嗎?感覺沒多大差別?但是真到自己挑選的時候,卻又能隱約發現桌和案兩者之間,好像也存在著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桌和案的迷思與選擇。桌案類家具是明式家具的六大類形制之一,也稱置物類。
  • 中式家具解讀系列之桌案――方桌!
    按照北京匠師的習慣,約三尺見方、八個人可以圍坐的方桌叫「八仙」,約二尺六寸見方的叫「六仙」,約二尺四寸見方的叫「四仙」。也有特大或特小的方桌,但較少見。紅樓夢一幕中的方桌至於它們的高度,六仙比八仙約矮四五釐米,四仙與六仙相等或更矮一些。
  • WIFI信號明明顯示滿格,但卻偏偏不能上網,原來是它在搞鬼
    WIFI既然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那麼,在使用WiFi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WIFI信號明明顯示滿格,但卻偏偏不能上網,原來是它在搞鬼!那麼,小編今天給大家仔細分析一波:一、路由器,或者是「貓」的網路出現異常。這個是最主要的問題之一。
  • 劉亦菲演白淺:明明是白狐仙,偏偏扮成花仙子
    看過了電影版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後,許多觀眾即使不被夜華甩拉麵的架勢給雷到,也會被白淺的花仙子服裝所驚到,並且在腦海裡閃現一個大大的問號:明明演狐仙,偏偏扮成了花仙子。為啥說白淺像花仙子呢?最後,白淺和夜華彩排大婚典禮,穿的新娘禮服也鑲滿了花朵,就連頭上的冠也長出了四朵花兒~不得不叫人覺得白淺這不是在演狐狸仙,而是演花仙子啊
  • 漢代人的生活方式:席地而坐,用案不用桌
    這時的貯物之器,庋物之器,均有向高家具發展的趨勢,還有規模初具的桌子,奏響垂足坐時代的序曲……庋物用家具之案。除坐臥類家具,漢代 庋物用的家具中最多見的是食案。食案又分兩種:一種無足,類似託盤,應名棜案;因其形接近先秦時無足之棜。「舉案齊眉」之案即指棜案而言。另一種是有足之案。
  • 似桌還是桌?你可能不認識的古代桌子講究
    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中國傳統家具,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華夏文明起源之時的一件叫做「俎」的器具,這種器具最早是祭祀禮器,承放祭品,有著桌子的功能,所以可將其視為桌這種家具的起源。到了明清,已經對桌有了明確的定義,就如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一書中對於「桌」是這麼描述的:腿足位在四角的為「桌」,但有個別品種例外。
  • 千桌萬凳,一案難求 | 影木坊
    它有特殊的形制,腿應在兩端縮進的位置,腿外側案面部分稱為弔頭」。書齋、畫室、閨閣及佛堂等高雅場合多見。按照北京匠師的分法主要分為兩大類:案面兩端平齊的叫「平頭案」,兩端高起的叫「翹頭案」。在平頭案和翹頭案之中又各有夾頭榫和插肩榫兩種造法。
  • 毛不易:歌名雖叫《無問》,但句句是問,明明無答,偏偏想問
    歌名雖叫《無問》,但句句是問,明明無答,偏偏想問!毛不易用最簡單的文字寫成了一首「詩」,願每一個聽歌的人都能聽到自己的故事。
  • 明明拼臉就可以,姑娘偏偏拼才藝!
    瀏覽她的新浪微博@林Caroline,你會發現她在藝術創作中十分勤奮刻苦,真是明明拼臉就可以贏,偏偏還要拼才藝!
  • 榻、桌、椅、凳的劃分
    否則,我們今天的詞彙一定是這樣,主席叫"主椅",出席叫"出椅",席位叫"椅位"。但因為我們是一個席地而坐的民族,今天才有這樣相關的詞彙。▲圖|明代杜堇《玩古圖》中有大方桌、長條桌、圈椅、月牙凳跟坐具聯繫最緊密的家具:桌、案,專業術語叫承具。承,承放,表示可以承放東西。何為案、何為桌呢?
  • 謝道韞:明明可以靠家世,偏偏要靠才華
    此外謝道韞又叫謝令姜,總之很大氣,一點也不落俗套。謝道韞是謝奕的長女,她自小便乖巧伶俐,因此很受叔父謝安的疼愛。等到謝道韞年紀漸長,謝安便開始張羅起她的婚事來。謝家在當時社會上的地位,可以說是豪門中的極品,是無數人想要攀上的高枝,因而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也就只有被稱為「王與馬共天下」的王氏。
  • 《我的世界》轉換桌模組叫什麼 轉換桌模組介紹
    導 讀 我的世界轉換桌模組叫什麼。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下面就和小編來一起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