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發布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人民幣國際地位預期...

2020-12-03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整體呈現整固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在新的一年人民幣國際化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1月31日,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中國銀行2017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中的人民幣》(下稱「《白皮書》」)發布會上表示。

據了解,《白皮書》是中國銀行對25個境外國家和地區的3134家境外工商企業、118家金融機構進行調研後發現,2017年境外主體參與人民幣金融市場的意向積極,約七成受訪境外主體有意向參與離岸或在岸人民幣金融市場,較2016年提升9個百分點。

張青松指出,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呈現出四方面特點。一是恢復增長,人民幣跨境流動呈現出巨大的潛力。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近6萬億元;人民幣保持了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的地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仍遠低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體量比重,未來人民幣國際化仍有較大發展潛力。」

二是基礎深化,人民幣的全球使用主體擴展。《白皮書》顯示,境內外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國際地位預期樂觀向好。76%的受訪市場主體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遊戲王接近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等國際貨幣;超六成受訪主體表示將使用或提升人民幣使用比例。

三是便利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深化,過去一年我國出臺多項政策支持人民幣的雙向流通。例如推出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便利境內機構借入海外資金。

四是前景看好,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功能初步發揮。《白皮書》顯示,19%的受訪境內企業表示在面臨匯率波動時堅持以人民幣計價;近八成受訪境外大宗商品企業有興趣參與境內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加入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另有73%的受訪企業、68%的受訪證券、投行及保險類金融機構表示在面臨流動性緊張時會考慮將人民幣作為國際流動性的重要補充。

展望2018年,張青松表示,預計人民幣國際化將重新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具體來說,人民幣國際化將獲得三方面的驅動力。一是「一帶一路」倡議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二是在岸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為人金幣跨境使用開闢了廣闊的空間;三是離岸金融市場的深入拓展,為人民幣的全球流通提供了順暢渠道。

相關焦點

  • 中國銀行發布2016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
    12月19日,中國銀行發布2016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這是中國銀行連續第四年調研全球客戶的人民幣國際化參與度,調研對象覆蓋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500家境內外企業,客觀反映了人民幣國際化一年來的最新變化。
  • 人民幣匯率創「811」匯改以來新高 機構提升對人民幣國際地位預期
    周三,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報6.2920,創2015年8月以來新高,1月累計漲幅達2200點,創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最大單月漲幅。在人民幣大漲的背景下,境內外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預期也在提高。據中國銀行發布的《2017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中的人民幣》,76%的受訪者(包括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希望接近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等國際貨幣,受訪金融機構較企業對人民幣國際貨幣地位預期更高;超六成受訪者表示將使用或提升人民幣使用比例。
  • 人民幣國際化道阻且長
    2009年7月6日,人民幣跨境使用正式起步。十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展顯著,但時至今日仍挑戰重重,特別是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職能提升尚任重道遠。儲備貨幣職能有待深化   中國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整體向好,「2018年以來,人民幣在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中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境內外各類主體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繼續保持積極預期,人民幣的跨境使用規模繼續擴大」。
  • 中國央行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人民幣在全球外匯...
    中國央行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 文/冷靜2020-08-14 21:00:32來源:FX168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8月14日,中國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央行今天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人民幣繼續保持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 人民幣國際化有新動作
    不僅是人民幣計價大宗商品受追捧,今年以來,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中國銀行日前發布的跨境人民幣指數(CRI)報告顯示,三季度CRI為316,較二季度上升1點,境外主體增持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勢頭增強,人民幣跨境使用活躍度繼續提升。
  • 回首一路走來的坎坷:人民幣國際化周年事記
    首批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   2016年1月2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稱,人民幣購售業務規模較大、有國際影響力和地域代表性的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可根據業務需要向交易中心申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通過交易中心交易系統參與即期、遠期、掉期、貨幣掉期及期權交易。
  • 人民幣得到韓國大力支持,國際地位持續攀升
    近些年來,人民幣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愈來愈高,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據摩根史坦利預測,人民幣在2030年有望超過日元和英鎊,成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而在此之前,「高人氣」的人民幣也得到了韓國的大力支持。
  • 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格局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截止到2019年年底,人民幣已連續十年成為中國第二大國際收付貨幣,全球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儲備貨幣和第八大交易貨幣,與中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42個,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顯著提高。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在2020年7月25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稱,目前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也是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的主要計價貨幣和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 世界迎來中國硬通貨
    2015年,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關鍵性突破的一年,其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加入特別提款權(SDR);亞投行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獲得通過。即將過去的2015年,是國際政治、經濟和金融事件頻出,複雜多變的一年。
  • 劉珺:人民幣國際化要從主權貨幣、數字貨幣同發力
    為了挖掘這些思想,以供行業借鑑,為金融業高管們搭建思想交流平臺,《中國銀行保險報》人物版特開設此欄目。「鑑於數字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廣度、深度、程度須進一步加強,並且必須融合數位化思維。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體共同面對的全新範式,數字經濟既為數字貨幣發行塑造環境,也為國際貨幣體系提供了發展的新方向。」
  • 鐵礦石巨頭對中國改用人民幣報價 人民幣加速國際化
    而早在2017年,淡水河谷在大連港已經推出混礦、賣現貨,用人民幣或美元定價。微博網友紛紛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以來道路雖然曲折,但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可喜、可賀、可歌、可泣。依託中國龐大的鐵礦石市場需求,嘉能可等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商和礦商紛紛來到在大連,利用人民幣計價的鐵礦石期貨來做風險對衝,這成為了礦商巨頭敢於用人民幣報價的重要因素。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為鋼鐵行業引導長協價格,做出長遠價格規劃和指引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切實的一個抓手。
  •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要潤物無聲功到事成
    近期,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保護主義上升,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貿易爭端升溫,致使國際貨幣競爭與匯率波動加劇。歐元區呼籲夯實歐元地位,以俄羅斯等代表的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則掀起了「去美元化」進程,國際貨幣格局步入震蕩調整期,人民幣國際化也將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
  • 中國銀行:二季度離岸人民幣指數為1.33%
    11月18日,中國銀行發布2019年二季度離岸人民幣指數(ORI)。二季度末,中國銀行離岸人民幣指數(ORI)為1.33%,較一季度末下降0.04個百分點,低於預期值0.07個百分點。中國銀行預計,三季度離岸人民幣指數企穩,預測值為1.35%左右。
  • 法國學者:人民幣正在謹慎塑造國際貨幣地位
    【歐洲時報12月4日賈言編譯】法國波爾多大學國際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Larefi)副教授兼研究員拉埃(Delphine Lahet)日前在英文獨立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法國版撰文稱,中國人民幣正在謹慎地塑造著國際貨幣地位,但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時間內尚難撼動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人民幣有望在兩年內超越日元、英鎊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陳溯)「本報告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人民幣有望在兩年內超越日元和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全球第三大貨幣。」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表示。  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發布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
  • 人民幣跨境使用活躍度提升
    不僅是人民幣計價大宗商品受追捧,今年以來,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中國銀行日前發布的跨境人民幣指數(CRI)報告顯示,三季度CRI為316,較二季度上升1點,境外主體增持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勢頭增強,人民幣跨境使用活躍度繼續提升。
  • 李曉:應該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借今天這個機會,我想談談最近關於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一些思考,在此基礎上分析一下新形勢下中國實施高水平的金融業開放與發展的必要性。 人民幣國際化的起步很大程度上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結果。自2009年推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開始到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經歷了一個政府推動的快速發展時期。
  • 美金融界:外資銀行成為離岸人民幣清算行標誌人民幣國際化再進一步
    中國人民銀行13日發布公告說,為落實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合作備忘錄》,決定授權美國摩根大通銀行擔任美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這一決定使摩根大通成為在美國的第二家人民幣業務清算行。2016年,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獲得授權,成為首家美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 《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
    《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 央視網消息:人民銀行昨天(14日)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人民幣繼續保持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