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聽人講完一本書,10分鐘刷完一部電影,上下班路上學習,吃飯時間看視頻……如今,追劇時的「倍速模式」已經成為多數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的「快」和「滿」能加速實現「自我澆灌」嗎?「倍速消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一起來看!
從固體的現代性到流動的現代性的轉變,使得速度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徵。2019年10月,中國青年報對1993名18~35周歲的青年進行了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6.5%的受訪青年認為自己過著「倍速模式」的生活,表現為追劇要快、旅遊要快、觀影要快、讀書也要快,甚至於在上下班路上學習,在吃飯時間看視頻,出門旅遊不停「打卡」……青年人的這種走馬觀燈式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是流動的現代性的具體體現。
01
「倍速模式」從何而來?
——資本與勞動的分離,使得勞動者必須對自己的人力資本以「倍速模式」追加投資
穩固的現代性時代是資本與勞動相互結合的時代,而流動的現代性時代則是資本與勞動相互分離的時代。在流動的現代性時代,資本、土地與勞動三者的關係由結合走向瓦解。對於生活在流動世界的現代人而言,他們不再有固定不變的習俗和慣例,其生活方式趨向於快速改變、迅速流動。流動的現代性造就了現代人獨特的工作節奏——匆忙。
在流動的現代性社會中,個體不需要探尋深度,只需要追尋速度。「流動速度」決定勞動者能否擁有工作機會,速度成為衡量人智慧和能力大小的一個核心因素,即誰穿過一定空間所需要的時間短,誰就可能搶佔更多的空間來劃定界限、控制別人。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對自己的人力資本以「倍速模式」追加投資,通過不斷地學習、鍍金充實自己,以使自己在職場上遊刃有餘。
——從對權威的崇拜轉為對榜樣和偶像的崇拜,促使青年人開啟「倍速生活」
流動的現代性不僅需要美好的社會,更需要美好的個體生活,而權威已不能滿足個體美好生活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偶像。偶像不為他人指明道路,而是僅把自身作為榜樣。偶像告訴人們為什麼要活著以及如何追求值得為之而奮鬥的東西。一個又一個偶像向我們展示了如何以自我為中心、如何以偶像為參照的世界。偶像擁有大量的追隨者,而粉絲的數量又進一步賦予偶像以魅力,這種偶像崇拜逐漸抑制了人們反思的能力。
在流動的現代性世界中,榜樣的力量隨處可見,大眾傳媒塑造了多種多樣的榜樣或偶像。人們對工作偶像的崇拜表現為對知識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抑或是對成功的崇拜,所崇拜的對像往往是學識淵博或者事業成功的人(這反映出的是對偶像的才學本事或者打拼能力的崇拜)。這種崇拜能夠促使人們不斷學習,獲得進步。通過不懈的奮鬥獲得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精英,往往被塑造成為激勵青年人努力工作的榜樣。
比如,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經常熬夜工作到早上六點到八點;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二點下班……由無數成功人士樹立的榜樣告訴那些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青年人,如果按照制度性的時間工作的話,很難實現預期的夢想和目標,只有擠壓休閒時間才能夠促成預期目標的實現。因此可以說,在流動的現代性時代,從對權威的崇拜轉為對榜樣和偶像的崇拜,是開啟「倍速模式」的重要原因。
02
揭開「倍速生活」的本質
流動的現代性社會是消費的社會,消費取代生產成為社會的中心,消費的目的不再是生存,而是消費本身。消費主義並不僅指尋求和積累財富,它的本質是尋求刺激。在流動的現代世界中,消費者快樂更替的速度越來越快。流動的現代性的生活方式就是快速的消費方式,任何時間點所擁有的消費機遇都被認為會稍縱即逝,每一次機遇都是獨有的機遇,不會再出現第二次。由於每一個時間點都是嶄新的開始,因此,耽擱和延誤會成為機遇的殺手。
將個人變成欠債人的借貸消費成為流動的現代性社會中的新倫理,在這種新倫理下,不消費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同時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由此可見,外部環境是提倡和鼓勵消費的。基於理性選擇基礎上的自我控制已經逐漸失去生存的土壤。作為在豐裕社會成長起來的消費者,青年人在跨時消費選擇上對風險與不確定性的考慮已讓位於消費欲望的即時實現和快樂滿足。
要快樂就得消費,要持續快樂就得開啟「倍速模式」進行消費。如此循環,消費社會獲得了帶給人們幸福生活的「功績」。在流動的現代性社會中,生活的幸福與不幸福是可以通過消費進行測量和解釋的;工作的意義也是可以通過消費進行測量和評估的;事業的成功與失敗代表的是能夠進入何種消費層次。消費的最終目的是快樂,努力工作已不再是天職,而成為獲取消費品的手段。由此可知,在流動的現代性視角下,「倍速生活」突出表現為「倍速消費」。
03
如何走出「倍速生活」?
第一,增強青年人的安全感。「倍速生活」反映出青年人對於成功的渴求,反映出他們對於實現自我超越、激發自身潛能的期待,同時也反映出其功利心理,即過於看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而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安全感增加。事實上,自由與安全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在全球化和網際網路時代,世界政治經濟充滿著不確定性,給每個個體生存帶來的不安全感日益增加。
作為流動的現代性背景下應對不確定性的一種生活方式,「倍速生活」對青年人的精神狀態和文化生活帶來了重要影響。對此,政府需加強制度建設,通過不斷完善就業保障制度、收入保障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降低人們的不確定感。同時,企業需加強社會責任感,保障就業的穩定性,使勞動者可以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獲得生存的安全感。
第二,重視網際網路時代青年人的偶像崇拜。新媒體的先進傳播手段是「倍速生活」現象產生的外在動因。最先接觸、使用新媒體的群體,就是青年群體。受大眾傳媒影響,各種偶像不斷出現,青年人被不同的偶像包圍,在偶像選擇上不停變換標準,盲從偶像並且缺乏正確的審美標準與價值選擇。這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是不利的。未來,需要社會在多方面對青年人進行正確的引導。
事實上,偶像化帶給人們的價值觀基本上是金錢價值觀(他們認為只要炒作成名,能夠被眾人關注,便可獲得地位和財富),會對青年人的價值觀形成誤導。對此,我們應積極利用在青年群體中流行的新媒體工具,通過各種途徑讓青年人認識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其進行深刻地學習,從而形成社會與民族的向心力,增強青年人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引的生活方式變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穩步前進的長期保障。流動的現代性的種種危機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生活方式上,它給人們造成了精神狀態的雙重困擾,即一方面表現為對外部條件和目標實現上的高亢奮進勢頭,另一方面表現為對內在滿足和人生意義的焦慮和壓抑。
對此,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準則和行為準則進行宣傳,加快文化自信建設,夯實民族發展基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進而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上文略有刪減
選自 | 《人民論壇》雜誌
作者 |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導 孫鳳
原標題 | 「流動的現代性」視角下的「倍速生活」
原文責編 | 孫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