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攝影的審美能力,從正確認識審美的概念開始

2020-12-14 攝影家趙許生

美作為一門科學是需要通過自身修煉和學習而獲得的,學習審美的過程,卻需要大量的文化理論知識為寄託:例如:學習結構,學習色彩,學習的歷史等等,而且不斷的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勤學苦練,才能真正對美的理解的掌握。

通過自身的審美的意識,審美的途徑,審美的價值來起到傳播作用,「使人們達到道德的淨化,靈魂的舒展,情感的升華,這便是攝影藝術追求的根本的目的」。

什麼是攝影的審美?

什麼是審美?我們首先一定要把審美的概念搞清楚,這是學習攝影審美的最關鍵的因素。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類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

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知,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審美也就是有「審」,有「美」,在這個詞組中,「審」作為一個動詞,他表示一定有人在「審」,有主體介入,同時,也一定有可供人審的「美」,即審美客體與和對象。審美現象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係為基礎的,是審美關係,關係中的現象,美屬於人的美,審美現象是屬於人的現象。

攝影作為視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圖像,克服了語言傳播轉瞬即逝的弱點,使信息知識與情感波瀾變為永恆成為直接現實。

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攝影是瞬間藝術;攝影是永恆的藝術;攝影是文化的新天地;攝影的審美來自於文化藝術的修養,攝影來自於人們的文化藝術的底蘊。

攝影的審美來自於人類與大自然的現實的美。攝影的審美的觀察力是在攝影的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美,認識美,表現美的過程。

圖片為了照應文章的內容說明,部分來源於網絡,僅做展示分享,無商業用途,如有疑問,私信與我。

趙許生簡介:

趙許生,河南遂平縣人,八十年代畢業於河南大學文學系,攝影家、作家、航空攝影專家(直升飛機航拍)、資深媒體人、中央級媒體副總編輯、主任記者、中國百家媒體記者聯盟發起人。

相關焦點

  • 7個角度欣賞攝影作品,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攝影技巧!
    這就是大家口中的攝影眼,而要拍出好的照片,先要知道什麼樣的場景能拍出好的照片,什麼樣的照片才是好照片,這需要對審美的日積月累,又如何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呢?首先,就是要學會欣賞。本文推薦閱讀時間:6分鐘。欣賞什麼?
  • 什麼是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是如此,所有的審美欣賞均如此。沒有審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潛在的審美對象在意識中呈現,不可能有審美感受和審美表現,所以也談不上任何審美活動的發生。因此,審美能力在學生審美素養的構成中處於核心地位。作為一種特殊的感受力,審美能力可以被界定為審美形式感,並由此與一般的情感相區分。審美形式感不是只關注對象形式而不顧內容的感受力,而是具有特殊含義的美學概念。
  • 如何培養審美,提高審美認知?
    這些都是構成成人世界的審美認知的必要條件。 所以,審美是感性情感和理性認知的綜合認知能力。人生體會越深,審美越高級。體會越淺,審美越低級。 深度思考的越多,審美越高級,淺層次思考,審美越低級。 就像下面這雙手,越年輕的人會傾向于欣賞左邊,越年長的越傾向于欣賞右邊。
  • 學會欣賞優秀攝影作品 不僅能陶治性情 更可以提高攝影的審美情趣
    當我們在網上看到一些很漂亮的照片,也許你會被照片裡的震撼場面而激動;也許在參觀攝影展覽的時候,你會被一些好照片吸引而久久不願離開。實際上這都是一種攝影藝術的欣賞行為,有時候你會問自己,為什麼自己拍攝的照片不盡人意呢?如何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呢?
  • 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可以通過美術教學這幾點來實現
    小學階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具有基礎性,甚至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審美能力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而通過小學美術的學習,學生能夠對藝術之美產生基礎的認識,因此這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逐步具備基礎的審美意識,對學生以後的學習和審美具有積極意義。
  • 孩子愛美是好事,抓住孩子審美敏感期,讓孩子審美能力超群
    家長需要建立正確的審美觀1.愛美能提升人的審美能力當孩子表現出愛美的行為之後,家長應該要學會尊重孩子,凡事不涉及原則性的孩子,都應該要給予孩子自由,讓孩子積極地探索審美是真正的美,並且給予正向引導,讓孩子正確理解美的含義。
  • 電商設計師必讀 如何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這個詞組中,「審」作為一個動詞,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審」,有主體介入;同時,也一定有可供人審的「美」,即審美客體或對象。不同的人,由於視野眼界的差異,存在認知層次的差異,對於審美的主觀理解也有差異。優秀的電商設計師往往能快速準確定位風格,作出符合甲方標準審美的設計作品。
  • 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意義,在於提高審美、共情能力,樹立正確三觀
    第一,我覺得古詩詞能夠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問同學們:你們看到十五的月亮你們一般會怎麼說呢?他們回答:又大又圓!所以我們說,學習古詩詞,可以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因為詩歌要用非常精練的語言來表達無窮的意境,這些詩歌都是詩人經過千錘百鍊寫出來的。詩人必須掌握語言文字應用的精髓,詩人也必須有豐富的想像力,要對一般事物更具有審美能力,才能寫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歌。
  • 外文攝影美學書籍推薦,提高審美
    平日裡逛書店在攝影藝術書籍專區大都是一些攝影拍攝技術教程、相機操作指南等書籍,外文影像類書籍倒是不多,今天分享個人比較喜歡的幾本外文攝影影像書籍。1.光的痛苦2.POSTURING 教科書級別的時裝攝影書「Posturing」是一個由Wallpaper的攝影總監Holly Hay與獨立策展人Shonagh Marshall發起的項目,分為展覽、短片、攝影書三個部分,作為一本信息量巨大的
  • 培養數學審美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鑑賞數學美的能力
    羅素曾說過:「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數學教學的審美教育目的在於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美感,形成數學科學的愛好。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如徐利治、張奠宙等都認為,數學不只是一門學科,同時它也是一門生活藝術。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應注重數學中潛在美學價值的拓展。
  • 打破英語美學界「審美經驗」概念的困局
    一、審美經驗的終結抑或困局從18世紀開始,「審美經驗」(aesthetic experience)一直是西方美學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然而在20世紀的後半葉,特別是在英語美學界,這一概念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不僅其價值、甚至其真實存在都受到了質疑。
  • 劉旭光:「審美」的歷程與「審美」的重建
    「詩性智慧」這個概念在原初意義上是具有創造性的人類思維能力,但維柯把它和理性思維對立起來,強調想像力和感性意象在思維中的基礎性作為,因而詩性智慧的含義就收縮為詩性思維或者形象思維,成為憑想像進行思維創造的能力,即通過感性形象認識、表達和呈現一般性的能力,它是記憶、想像、創造三者的融合。
  • 功力有決定書法審美效果的意義,工夫在書法審美中的作用
    「能」即書寫的行為能力,也就是「工夫」。介紹到後漢,才開始有了關於他們的藝術成就、特點的評論。這些評論最關注的首先都是他們的書寫技能工夫,只是當時限於認識能力,對這些名家的藝術還不能作具體分析。如稱:杜陵陳遒,善篆隸,每書,一座既驚,人稱陳驚座這就分明是讚美他書寫篆隸的技能工夫了。
  • 在大眾審美的覺醒中,普通人如何提高審美水平?
    每個人都是視覺動物,對美的東西有所感受,但,審美存在水平的高低嗎?自然是存在的,這就是「高級感」這個詞誕生的意義,社會在日益進步中也在拔高著大眾們的審美水平。(直線構圖)(曲線構圖)(格線構圖)(放射線構圖)提高觀察力,感知審美的收穫提高審美力就要多對比
  • 學攝影,先要會審美,如何欣賞一張攝影作品?
    喜歡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審美能力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對於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是我們學習攝影的前提,更是我們提高攝影技術的一大途徑。有朋友要說了:「要賞析一張攝影作品有什麼難的?好看的就是好作品,不好看的就是不好唄!」那可就錯了,確實,攝影給人的最直觀的感受,體現在我們的視覺上,但攝影並不只停留在畫面之內,即使單說視覺上的學問,也並不簡單,用這一篇文章,讓你學會讀懂一張攝影作品!
  •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審美能力」
    他們的審美能力逐漸開始發展起來,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扼殺住孩子這種能力發展,而是應該細心觀察,並且正確引導孩子們。2)注重美的孩子更加自信愛臭美的孩子,他們更加的自信,他們常常能在打扮上面獲得滿足感。其實是在老師和同伴面前,孩子們會顯得更加的自信,並且也會遭到同伴們的喜歡,也會因此而提高社交能力,交到很多的朋友,如果孩子告訴家長,因為今天帶了某個放假而獲得了小朋友們的稱讚,某家長應該也順勢的表揚和鼓勵孩子,不要扼殺孩子的這種自信心。
  • 藝術鑑賞: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不僅是美術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初生應具備的綜合素養中一種能力,因此,在初中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而使學生具備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
  • 兒童審美的心理特徵是什麼?巧用美商提高孩子審美力
    「美盲」指的就缺乏審美力,不認識美不追求美,也不懂得欣賞美的一部分人。現代社會很多成年人都面臨著成為「美盲」的窘境。每次孩子拿著圖畫或者手工作品讓她評價的時候,她也總是沒有自信,生怕自己匱乏的「美商」會影響孩子對美的認識。像小路這樣的「美盲」家長不在少數,因為自身審美力的缺乏,而擔憂對孩子的審美教育,害怕孩子無法擁有正確的健康的「美商」。
  • 審美多重要?未來審美將是社交重要的技能!
    美要在兩者產生關聯、關係的前提下才能產生,理性和感性要相互碰撞,才使得人類對於審美有方向感。首先審美是自由的,無邊際的,不僅僅只在感官刺激上獲得的愉悅感,提到aesthetics這個詞,人們可能停留在包、衣、品等物質基礎給與自身簡單刺激,讓審美真正融合到人民精神內文明生活,並且完全融入,我想這才是提高自我審美和社會審美的開始。
  • 審美教育摭談
    美育,即審美教育,也就是以美育人。回顧教育史,我們發現,美育從來都是中國傳統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文環節,忽略了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質量,通常取決於這個民族和這個時代的審美願望、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如果沒有了對真善美的正確認識,即便經濟生產迅猛發展,也只能是殘缺病態的有機體。這也是當下我們面臨的嚴峻形勢。正如畫家吳冠中所言,「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卻很多。」木心甚至指出:「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