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作為一門科學是需要通過自身修煉和學習而獲得的,學習審美的過程,卻需要大量的文化理論知識為寄託:例如:學習結構,學習色彩,學習的歷史等等,而且不斷的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勤學苦練,才能真正對美的理解的掌握。
通過自身的審美的意識,審美的途徑,審美的價值來起到傳播作用,「使人們達到道德的淨化,靈魂的舒展,情感的升華,這便是攝影藝術追求的根本的目的」。
什麼是攝影的審美?
什麼是審美?我們首先一定要把審美的概念搞清楚,這是學習攝影審美的最關鍵的因素。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類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
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知,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審美也就是有「審」,有「美」,在這個詞組中,「審」作為一個動詞,他表示一定有人在「審」,有主體介入,同時,也一定有可供人審的「美」,即審美客體與和對象。審美現象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係為基礎的,是審美關係,關係中的現象,美屬於人的美,審美現象是屬於人的現象。
攝影作為視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圖像,克服了語言傳播轉瞬即逝的弱點,使信息知識與情感波瀾變為永恆成為直接現實。
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攝影是瞬間藝術;攝影是永恆的藝術;攝影是文化的新天地;攝影的審美來自於文化藝術的修養,攝影來自於人們的文化藝術的底蘊。
攝影的審美來自於人類與大自然的現實的美。攝影的審美的觀察力是在攝影的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美,認識美,表現美的過程。
圖片為了照應文章的內容說明,部分來源於網絡,僅做展示分享,無商業用途,如有疑問,私信與我。
趙許生簡介:
趙許生,河南遂平縣人,八十年代畢業於河南大學文學系,攝影家、作家、航空攝影專家(直升飛機航拍)、資深媒體人、中央級媒體副總編輯、主任記者、中國百家媒體記者聯盟發起人。